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都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辞于荀卿曰:“斯闻得时无息,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 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处卑贱之位而计不为者,此禽鹿视肉,人面而能强行者耳。故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故斯将西说秦王矣”
至秦,会庄襄王卒,李斯乃求为秦相文信侯吕不韦舍人。不韦贤之,任以为郎。李斯因以得说,说秦王曰:“胥人者,其去几也。成大功者,在因瑕衅而忍之。昔者秦穆公之霸,终不东并六国者,何也?诸侯尚众,周德未衰,故五伯迭兴,更尊周室。自秦孝公以来,周室卑微,诸侯相兼,关东为六国,秦之乘胜役诸候,盖六世矣。今诸侯服秦,譬若郡县。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由灶上强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今息而不急就,诸侯复强,相聚约从,虽有黄帝之贤,不能并也。”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贵持金玉以游说诸侯。 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创制之。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后。秦王拜斯为客卿。
(节选自《史记•李斯列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故斯将西说秦王矣/
B.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故斯将西说秦王矣/
C.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故斯将西说秦王矣/
D.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故斯将西说秦王矣/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卿是古代高级官名:三公九卿,卿相。汉以前有六卿,汉设九卿,以后历代相沿,清末始废卿。古代也是对人的敬称,如称荀子为“葡卿”。
B.万乘是指万辆兵车。周代制度规定,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乘,因此以“万乘”指天子、帝王。本文中用来指诸侯。
C.舍人既是古代官职名称,也是战国至汉初时期王公贵族的侍从宾客、左右亲近之人的通称。本文与“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中的“舍人”,都是官名。
D.长史是古代官职名称。秦时为丞相属官,相当于丞相的秘书长。两汉以后成为将军属官,是幕僚之长。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李斯看到厕所里的老鼠和粮仓中的老鼠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际遇也相差极大,便得出感悟:一个人有无出息,是由自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
B.李斯在学习了帝王治理天下的学问后,向荀子辞行说:人最大的耻辱莫过于卑贱,最大的悲哀莫过于贫困。这也是他要西去游说秦王的原因。
C.李斯到了秦国后,正遇上秦庄襄王去世。秦相国文信侯很赏识他,就任命他做了郎官,后来因为表现出色,又让他做了长史。
D.李斯以秦穆公、秦孝公等为例,游说秦王,告诉秦王现在是扫平诸侯,成就帝业,一统天下的最好机会。秦王听从了他的计策。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
②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