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大神的审判
海明威 迪克•海伍德扣上厚呢短衣领子的纽扣,领子竖起到了耳朵边上。小木屋里,壁炉上方的鹿角挂着来福枪。迪克取下枪,戴上他厚重的毛草连指手套。“皮埃尔,今天我要去看看朝着卢恩河的那条布阱线路。”他说道,“天杀的,这天可真够冷。”他扫了一眼温度计,“零下四十二度。好了,再见,皮埃尔。”皮埃尔只是咕哝一声作为回应。迪克穿上雪靴,在地面上,以一种旅行家在荒地上穿着雪靴迈步的姿势,大摇大摆地出发了。
皮埃尔站在木屋的门口,看着迪克大摇大摆地往前走。他露出一个恶毒的笑容说道:“当他只能用一只脚在雪地上走,像只兔子一样蹦蹦跳跳,这个小贼一定会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寒冷。他偷了我的钱,肯定是他。”皮埃尔重重地摔上门,把几根柴扔到壁炉里,又爬回了自己的床上。
迪克一边大步走着,一边自言自语,像是在对“寂静地方”的旅行者说话一样。“我很好奇,只不过是丢了些钱,皮埃尔为什么要如此光火?我敢说,他肯定是放错了什么地方。可现在,他只会像只乖戾的猪一样发脾气。有时,我还能感觉到他在背后用恶毒的眼光盯着我。如果他以为是我偷了他的钱,为什么不说出来,跟我对质!怎么会这样!他以前很快乐,总是乐呵呵的。在密塞那坝,当我们一致同意要成为伙伴,来翁加瓦这里布陷阱捕猎的时候,我还以为他会是个让人愉快的同伴。可是现在,他已经一个星期没跟我说过话了,除了偶尔咕哝一声,或者用克里语咒骂。”
天气很冷,却是一种干燥、让人精神爽利的、属于北地的寒冷。显然,迪克很享受这种干冷的空气。很快,他就沿着布阱线路走了五英里的路。可是,一路上他总感觉到有什么东西跟着他。他几次停下来,四处张望,却什么也没发现。他喃喃自语道:“我想那应该是库兹乌兹作怪吧。”在北地这里,只要有人们无法解释某些事情,他们就会认为是那个“克里族的坏心眼儿小神”在作怪。然而,当他进入到一片云杉树林时,突然整个人被猛地抽起,拉向空中。当他的脑袋从与冰冷的地面碰撞中恢复清醒后,他发现自己被系在一棵云杉树上的绳子吊在半空中。这棵云杉树被折弯了,以充当这个陷阱所需要的弹力,一个像是捕猎兔子的陷阱。迪克的手指根本无法碰到地面。随着他不断的挣扎,腿上的绳子越来越紧。这时,他见到了一直跟随他的东西。一群瘦削的、饥饿的白毛大灰狼从这片树林里慢慢出现了。它们慢跑着过来,围着迪克,蹲坐下来。
而在小屋里,正躺在床上的皮埃尔被头顶上传来的啃咬声吵醒了。他懒懒地抬头望向屋梁,一只红色的小松鼠正急急地啃着他丢失的钱包的皮革。他想到了自己给迪克设计的陷阱,整个人从床上弹起来,抓起他的来福枪,来不及披上大衣或戴上手套,就冲了出去,沿着陷阱线狂奔起来。当他跑到那片云杉林时,他已经上气不接下气,快要喘不过气来。两只乌鸦飞走了,离开它们之前一直啄着的食物。眼前这个不成样的东西,曾经是名叫迪克•海伍德的人。两只乌鸦拍着翅膀,懒洋洋地飞到旁边的云杉树上。在这片布满血丝的雪地上,印满了属于大灰狼的脚印。当皮埃尔往前走一步时,他听到捕熊用的钢夹子合起来的叮当声。这个陷阱一向是迪克负责照看的。现在,这个钢夹子在他脚上合上了。他往前倒了下去。当他倒在雪地上时,他说道:“这是大神的审判。我会为这些大灰狼省一点麻烦。”于是他把手伸向了那支来福枪。
(选自《海明威短篇小说集》,有删改)材料二:
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提出著名的“冰山原则”。他“以山为喻,认为作者只应描写“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水下的部分应该通过文本的提示由读者去想象补充。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文学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前两者是具体可见的,后两者是寓于前两者之中的。
从海明威对于冰山理论的阐释中可以粗略地看出两层含义,首先即是语言上简约的艺术性。删去小说中一切可有可无的东西,以少胜多,类似于中国古代水墨画技巧当中的“留白”,即以空白的画布蕴含无限深远的意境。英国学者贝茨在《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一文中认为,这种简约在语言上表现为删掉了小说中几乎所有的解释、探讨,甚至议论。在小说的创作中对于环境与场景的细致刻画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在海明威的小说中,即使是贯穿全篇的大环境,都仅仅只会以只言片语的形式简单勾勒。
“冰山理论”的第二层含义,即是大陆小说家马原提出的“经验性的省略”,这一看法将海明威语言风格的省略性与传统国画甚至文学中留白的意义区别开来。在国画中的留白,甚至诗歌中寥寥几笔勾勒的意象,其省略的是周围可供想象的大环境与细节,仅仅用笔展现出框架与形态,其余细致部分则交给读者或者观看人进行联想与猜测。由此可见,传统意义上的留白的目的是一种对于境界的扩大。而依照马原提出的“经验性的省略”可知,海明威在创作时省略的部分是个人的实体经验,即人们通过生活的经验积累而知道的东西和事。
(摘编自兰英《海明威小说语言风格与“冰山理论”的运用》)
[注]①北美印第安人克里族的语言。②克里族的一个神灵,即“克里族的坏心眼儿小神”。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小说开篇的“天气寒冷,白雪覆盖大地”,这既是客观环境描写,也为下文二人先后落入自己人设计的陷阱、身死雪地作了铺垫。
B.“大神的审判”暗示了人物的宿命,难得的友情因为一方的不信任而导致了悲剧的结局,陷害对方的同时也害了自己。
C.小说结尾戛然而止,留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皮埃尔“把手伸向了那只来福枪”有多种可能,使得小说悬念迭生。
D.本文以迪克和皮埃尔两条线索共同推动情节发展,两人由亲密到生分,又走向相同的结局,整个情节富有戏剧性。
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标题的设置耐人寻味。标题为“审判”,而文章内容却无关“审判”,“审判”更指向小说的主旨,即对人性中的“恶”的批判。
B.作者写作的情节只集中于整个故事的结局,而事件的起因、经过,则是通过人物内心独白间接交代,这样的安排使得情节集中,毫无枝蔓。
C.小说中二人之间的恩怨情仇隐含在对其动作、语言等描写里,需要读者透过这些描写去理解、领悟。体现了海明威一贯的写作风格。
D.兰英认为,海明威在进行小说创作时所运用的“冰山理论”比传统意义上的将细致部分交予读者联想与猜测的留白艺术效果要好。
海明威是如何刻画皮埃尔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请结合两则材料,分析小说在谋篇布局上有何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