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项羽本纪》选段,完成各题。
项羽威震楚国,名闻诸侯。救巨鹿,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当是时,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行略定秦地。函谷关有兵守关,不得入。又闻沛公已破咸阳,项羽大怒,使当阳君等击关,项羽遂入,至于戏西。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
汉之三年,项王数侵夺汉甬道,汉王食乏,恐,请和,割荥阳以西为汉。 项王欲听之,历阳侯范增曰:“ 汉易与耳,今释弗取,后必悔之。”项王乃与范增急围荥阳。汉王患之,乃用陈平计间项王。项王使者来,为太牢具,举欲进之。见使者,详惊愕曰:“吾以为亚父使者,乃反项王使者。”更持去,以恶食食项王使者。使者归报项王,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项王许之。行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不全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下列句中加点词活用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①使子婴为相
②愿为诸君快战
③疽发背而死
④项王瞋目而叱之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例句:然今卒困于此
A.此天子气也
B.吾属今为之虏矣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巨鹿之战中,项羽破釜沉舟,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诸侯们却各怀心思,没有参与战斗。战斗结束后,诸侯们伏地跪行,不敢抬头面对项羽。
B.破函谷关后,项羽向西进军,屠戮咸阳,杀死降王子婴,焚烧秦宫,大火三月不熄,所过之处无不被摧毁残破,致使秦朝财宝、美女遭受到浩劫。
C.项羽中了陈平的反间计,对范增心存猜忌,逼迫范增请辞。范增十分生气地离开,最终他还没有到达彭城,就背发疽疮而死。
D.面临绝境,项羽明知必死,没有退缩,痛快杀敌,凭一己之力杀敌数十百人。项羽最后的战斗不是为了战争的结果,而是为了保住一世英名。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②项王欲听之,历阳侯范增曰:“汉易与耳,今释弗取,后必悔之。”
根据选文,请简要分析项羽失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