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何陋轩记
【明】王守仁① 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之外,于今为要绥②,而习类尚因其故。人皆以予自上国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
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求其所谓甚陋者而莫得。独其结题③鸟言,山栖羝服④,无轩裳宫室之观,文仪揖让之缛,然此犹淳庞质素之遗焉。盖古之时,法制未备,则有然矣,不得以为陋也。夷之人其好言恶詈,直情率遂。世徒以其言辞物采之眇而陋之,吾不谓然也。
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龙场之民,老稚日来视,予喜不予陋,益予比。予尝圃于丛棘之右, 民谓予之乐之也,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
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之以卉药,列堂阶,办室奥,琴编⑤图史,讲诵游适之道略具,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何陋”,以信孔子之言。
嗟夫!诸夏之盛,其典章礼乐,历圣修而传之,夷不能有也,则谓之陋固宜;于后蔑道德而专法令,搜抉钩絷之术穷,而狡匿谲诈,无所不至,浑朴尽矣!夷之民,方若未琢之璞,未绳之木, 虽粗砺顽梗,而椎斧尚有施也,安可以陋之?斯孔子所为欲居也欤?虽然,典章文物,则亦胡可以无讲?今夷之俗,崇巫而事鬼,渎礼而任情,不中不节,卒未免于陋之名,则亦不讲于是耳。然此无损于其质也。诚有君子而居焉,其化之也盖易。而予非其人也,记之以俟来者。
(选自《王文成公全书》卷二十三)【注】①王阳明:(1472-1528)名守仁,字伯安,自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当时作者谪龙场驿丞。龙场,在今贵州省修文县。②要绥:要服、绥服,古代王畿以外的区划名,这里泛指边远地区。③结题:指少数民族结发于额的装束。④羝服:羊皮做的衣服。⑤琴编:指琴书。
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作者命名“何陋轩”的原因是为了伸张孔子“君子居夷地,何陋之有”的观点。他以亲身经历赞扬少数民族质直纯朴、乐于助人的品格,批驳了人们称之为“陋”的说法。
B.龙场当地百姓比之于中原华夏地区那些狡猾奸诈的人,更像是等待工匠去雕琢的璞玉,虽然崇尚巫术,敬奉鬼神的陋习对他们的本质有所损害,但是可以用典章文化来教育他们。
C.作者刚来龙场,没有房子居住,这些少数民族的百姓老老少少每天都来看望他,不轻视他,还搭建起一座轩房让作者居住。作者对轩房加以装饰美化,就成了“何陋轩”。
D.这篇文章思想卓越,排除了对少数民族的偏见,具有时代前瞻性。结构上步步曲折,层层推进,最后表达作者的愿望:自谦没有能力教化百姓,期待有德君子来教化百姓。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
将文中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①民谓予之乐之也,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
②虽粗砺顽梗,而椎斧尚有施也,安可以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