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一幅幅色彩鲜艳、制作精美的唐卡,带动超万人从事周边产业,西藏自治区唐卡年产值突破2亿元;一曲曲气冲霄汉、催人奋进的黄河号子,让观众惊叹“这就是黄河的力量”;一个个“非遗+文创”“非遗+文旅”创新项目,让传统文化火起来……如今,从城市到乡村,越来越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人们生活中精彩亮相,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
非遗保护传承,重在融入现代生活、展现当代价值。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非遗+扶贫”让很多拥有刺绣技艺的女性实现了“守着娃,绣着花,养活自己又养家”的心愿;在广东佛山紫南村,佛山狮头传承人设馆授徒,感慨“非遗让我们找到自己在这片土地生活的价值”;在浙江杭州,传统工艺工作站杭州拱墅站打造“城市会客厅”,吸引市民深度体验悠久技艺的乐趣……各地丰富多彩的实践表明,非遗不是躺在橱窗里的展品,也并非束之高阁的技艺绝活,而是促进增收致富的“金钥匙”,涵养文明乡风的文化资源。挖掘和合理利用非遗资源,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
将非遗产品、非遗项目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在活态传承中有效保护、在有效保护前提下合理利用,能让非遗散发出绚丽光彩,更好发挥服务当代、造福人民的重要作用。正是基于这一认识,雄安新区在建设之初,即对非遗资源进行系统普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把保护、宣传、利用好湾区内的文物古迹、世界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写入其中;陕西开展面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黄河文化记忆”工程,充分挖掘黄河流域文化内涵……从制度设计,到规划制定,再到各地的探索举措,非遗与国家战略发展和重大项目实施的衔接程度越来越高。
也要看到,在工业化、城镇化背景下,非遗保护仍然面临一些挑战,迫切需要切实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水平。我们要积极促进非遗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能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选自《人民日报》,作者张向阳,有删改)
(1)下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国家战略”的举措,不正确的是( )
A.雄安新区建设之初对非遗资源进行系统排查。
B.广东佛山狮头传承人设馆授徒。
C.陕西开展“黄河文化记忆”工程。
D.《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写入其中。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西藏自治区唐卡的例子说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推动经济的发展。
B.“非遗+文创”、“非遗+文旅”、“非遗+扶贫”等创新项目,说明非遗文化是促进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C.杭州拱墅站打造的“城市会客厅”说明非遗正在融入现代生活、展现当代价值。
D. 在工业化、城镇化背景下,非遗保护面临诸多挑战,我们只要将非遗融入国家战略,就能够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
(3)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本文题目的是( )
A.让非遗绽放出更加迷人的色彩 B.非遗保护迫在眉睫
C.非遗文化推动经济发展 D.非遗融入国家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