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摘帽
胡炎 小风一吹,韩老六酒劲儿上了头,在家里憋了几天。儿子韩志坚跟看管犯人似的,让韩老六手心痒得能长出草来。趁今天儿子去考驾照,韩老六赶忙溜出来,到镇上搓两把过过瘾。
刚到村头,背后冷不丁一声叫:“爹!”韩老六一哆嗦,回过头,可不正是儿子吗?
“你……你不是去考驾照了吗?”韩老六一头雾水。
“不考了!”韩志坚气急败坏。
“为啥?”
“还不是因为你!”韩志坚翻给他一个白眼,“你这个懒汉十里八村出了名,人家背地里把咱的脊梁骨都捣断了!我问你,这是去哪儿?”
“我……我去镇上赶个集。”韩老六说得没底气。
“赶集?你别蒙我了!要不是去找你那些狐朋狗友赌博,我头朝下走路!”
韩老六语气软下来:“儿呀,再不出去摸两把,我非害病不可。”
韩志坚一听更来气:“你……你都把我辛辛苦苦打工挣的几个钱糟蹋完了!”
“你这还有点儿良心吗?”韩老六瞪起眼,“自打你妈去世后,我辛辛苦苦把你拉扯大,容易吗?花你俩小钱,心疼了?”
韩志坚语塞。那年娘得了绝症,命没保住,还欠了一屁股债,爹就觉得这日子再也没啥指望了。他天天喝闷酒,一来二去,手艺撂了,心气没了,还迷上了赌博。
见韩志坚没话说,韩老六打算开溜。韩志坚说:“你站住!”韩老六板起脸:“还想哪样?”韩志坚走近他:“你就不问问我不考驾照到底为个啥?”韩老六说:“反正不干老子的事。”韩志坚的眼圈突然红了,眼眶子里晃出了泪花。韩老六这下急了:“儿呀,有话你说,别闷着。”
韩志坚拿袖子狠狠地抹了把眼:“玉兰她……今天和刘铁头的儿子订婚了!”
韩老六如雷轰顶,玉兰是他打心眼儿里相中的儿媳妇,和儿子处了两年多,眼看就要谈婚论嫁了,没承想这节骨眼儿上却扑棱着翅膀飞了。韩老六恼得耳朵眼儿里往外冒烟,捶胸跳脚地把玉兰爹好一通臭骂。韩志坚说:“你就是骂破天也白搭。”韩老六涨红着老脸:“好歹咱也出出这口恶气。”韩志坚一屁股蹲下来,蔫头耷脑地说:“只要这贫困帽戴一天,你儿子我就没戏。”
韩老六一个激灵冷静下来:“儿呀,你可别犯傻,有这顶帽子戴着,啥好事儿都少不了咱!”
韩志坚腾一下跳起来:“就你精!自从人家郑书记来咱村搞精准扶贫,乡亲们脱贫的脱贫,致富的致富。刘铁头原来比咱还穷,可人家在郑书记的帮助下,搞药材种植,发了!人家都是缺心眼儿?”
韩老六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他吃他的肉,我喝我的汤,不眼气。”韩志坚咬着牙:“那好,这辈子你就别指望我能娶上媳妇,你也别想抱孙子了!”说完,转身就走。韩老六忙一溜小跑追上去:“好好好,这贫困帽我不戴了行不行?可这贫困帽又不是狗皮帽子,哪是说摘就能摘的?”
恰在这时,郑书记拍马杀到,接过话说:“老六叔,那贫困帽又不是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咋不能摘呀?”
韩老六像是看到了救星:“郑书记,你来得正好,那你给我想想法儿?”
郑书记说:“办法早想好了,这一嘛,有金融扶贫,咱给志坚贷款买车跑运输;二嘛,老六叔你一手好编织手艺,咱重打鼓另开张,还愁摘不掉一顶贫困帽?”
韩老六顿时有了丹田气:“等俺志坚开上车赚了大钱,让玉兰她爹后悔去吧!”
话音刚落,玉兰不知从哪儿冒了出来:“让谁后悔呀,韩伯伯?”
韩老六吃了一惊:“玉兰,你不是……”
郑书记哈哈大笑:“老六叔,人家玉兰可是个有情有义的好闺女,玉兰她爹呀,也是个开明人!玉兰压根儿没和别人订婚,这都是我给志坚出的主意。还有,志坚的驾照呀,几天前就拿到手了!”
韩老六目瞪口呆:“郑书记,闹了半天这都是你设的局呀……你……你咋挖坑让我往里跳呢?”“我不挖坑,你咋下决心摘帽呢?”
韩老六羞得无地自容:“啥也不说了,我这就采购编织材料去。这回,我非猪八戒穿西装--活出个人样儿不可!”
韩老六正要走,韩志坚拦住了他:“爹,人家郑书记已经把编织材料送到咱家了。”
韩老六回头看着郑书记,眼圈突然红了:“郑书记,我……我可咋谢你呀?”
郑书记摆摆手:“老六叔,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说一千,道一万,两横一竖就靠干!走,咱回家!”
韩老六使劲儿点点头,撒开大步往前走,玉兰在后边追:“韩伯伯,我给你当徒弟。”
韩老六喜出望外:“真的?咦,这可真是凤凰头上戴牡丹--好上加好呀!”
郑书记和韩志坚都笑了。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小说标题“摘帽”简洁醒目,小说主要写了人们对“摘帽”思想观念上的转变,并指出了实施“摘帽”的途径。
B.小说开头提到韩志坚考驾照之事,这构成韩志坚和父亲韩老六的矛盾冲突,两人为此产生争执,推动情节发展。
C.小说通过插叙对韩老六的人生际遇做了介绍,既揭示出韩老六变得消沉的原因,也丰富了韩老六这个人物形象。
D.小说主要通过对话来展开故事情节,人物个性鲜明,其形象塑造也在人物对话中得以完成,别具一格,富有特色。
小说中写郑书记出现的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说具有浓厚的乡村气息,请结合文中的材料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