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中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孝文帝时,天下无治《尚书》者,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治《尚书》,年九十余,老不可征。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还因上便宜事,以《书》称说。数上书孝文时,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数十上,孝文不听,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诸侯皆喧哗疾晁错。错父闻之,谓错曰: “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晁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错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及吾身。”死十余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晁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军为将。还,谒见上。上问曰:“军所来,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王为反数十年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也!”景帝默然良久,曰:“公言善,吾亦恨之。”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节选,有删改)

    材料二

    晁错说上曰:“昔高帝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封三庶孽,分天下半。今吴王前有太子之郤,诈称病不朝,于古法当诛,文帝弗忍,因赐几杖。德至厚,当改过自新。乃益骄溢,即山铸钱,煮海水为盐,诱天下亡人,谋作乱。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

    诸侯既新削罚,振恐,多怨晁错。吴王先起兵,诸侯遂并力发兵西。吴王发使遗诸侯书曰:“以汉有贼臣,无功天下,侵夺诸侯地,不以诸侯人君礼遇刘氏骨肉,绝先帝功臣,进任奸宄,诖乱天下,欲危社稷。陛下多病志失,不能省察。欲举兵诛之,谨闻教。”

    七国反书闻天子,上问袁盎曰:“君尝为吴相,知吴臣田禄伯为人乎?今吴楚反,于公何如?”盎对曰:“吴楚以反为名,西共诛晁错,复故地而罢。方今计独斩晁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削地,则兵可无血刃而俱罢。”后十余日,错斩东市。则遣袁盎奉使告吴。吴王闻袁盎来,亦知其欲说己,笑而应曰:“我已为东帝,尚何谁拜?”

    (《史记•吴王濞列传》节选,有删改)

    材料三

    曰:晁错锐于为国远虑,而不见身害。其父睹之,刭于沟渎,亡益救败,未全其宗。

    悲夫!

    (《汉书•袁盎晁错传》节选,有删改)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刘氏安矣,晁氏危矣                 吾尝终日思矣

    B.且臣恐天下士噤口,不敢复言也       暴秦欲无厌

    C.文学为太常掌故                     百姓皆王为爱也

    D.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            臣之好者道也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

    B.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

    C.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

    D.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

    3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B.孝文帝、景帝是汉代皇帝的谥号,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C.“社稷”,社为谷神,稷为土神,是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君主祭社稷以祈国事太平,五谷丰登。

    D.“赞”,用以阐发作者对人物、事件的评论。史传中类似的评论还有很多,如:《左传》称“君子曰”,《史记》称“太史公曰”,《三国志》称“评曰”。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晁错深得文帝和景帝信任,两代皇帝都重其才识,他提出的治国建议多被采纳;在其他朝臣反对晁错时,景帝总是信任他;但最后终为保全大局而诛杀晁错。

    B.晁父为保全家族反对儿子削地收郡,邓公从国家利益出发赞同削地收郡。两人立场截然不同,但他们能认识到晁错之策有利于巩固中央皇权,却是相同的。

    C.晁错认为吴王刘濞为人骄傲自满,盛气凌人,利用矿山采铜铸钱,煮海水制盐,招诱天下流亡人口,图谋叛乱,应该尽快削弱其势力。

    D.袁盎主张斩杀晁错,赦免吴、楚七国的罪过,恢复诸侯原来被削减的封地,这样就能兵不血刃,结束战争,但事与愿违。

  • 相关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