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中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山深闻鹧鸪
    方叶
    ①常常是一夜潇潇的春雨,就把那满山的鹧鸪唤醒了。大概是憋了一秋一冬的缘故,那啼叫声是那样清亮、激越。一声声,穿透了淡淡晨曦、朦胧雨雾,在田垅,在荒坡,尤其在空寂的溪谷里,传得那么悠远,仿佛整个山野都回荡在它的共鸣声中。
    ②鹧鸪声应该说是山里独有的。在我还是个不谙世事的山里野孩子的时候,每当远远听到鹧鸪的啼鸣,心里总有一种颤颤的感觉,知道暖融融的春天来临了。于是,迫不及待地脱掉厚厚的棉袄,邀上三五个要好的伙伴,披蓑着笠,冒着霏霏的细雨,骑在宽宽的水牛背上,摇摇晃晃地涉过清浅小溪,钻进对岸的树林里。采野花、拔芦杆,寻找过冬留下的山果。 常常这时候,冷不防,一阵鸟啼声响起来了,像是谁躲在树丛背后突然吹开了叶笛。好脆亮啊,一下钻进了耳膜,栖落在我们稚嫩的心灵上。举目寻找,却不知啼鸣声是从哪里传来的。顽皮好动的山里孩子并不甘心,一个个蹑手蹑脚,悄悄穿过茂密的芦苇丛,爬上陡峭的山坡。尽管跑得满头汗水涔涔,上气不接下气,却始终连鹧鸪的影子也没发现。只有那逗人的啼叫声,在静静林谷中彼此呼应,不绝于耳……
    ③从那时起,山野的鹧鸪声融进了我的血液,一直停驻在我的心头。我远离了山村之后,每当春天来临,望见街树或屋檐上啁啾的麻雀,耳畔自然而然会响起那一声声清越悠远的啼鸣声,眼前甚至会出现一方方明镜般的水田,一坡坡青翠的树林,以及桃花芦苇夹岸的潺潺小溪。可惜,这一切都被钢筋水泥楼林遮断了。缺少葱郁广阔的草色,没有空灵美妙的鸟韵的春天,无疑是枯涩单调的。这让我越发地怀念起深山里的鹧鸪声。
    ④记得一年暮春,我到偏远的山乡当工作队。一个雨后初晴的清晨,进村去察看水情。穿行在弯弯的田埂上、山垅里,三三两两的村民正忙着插秧;田边的渠水欢奔着发出悦耳的潺潺声。忽然,不远处山坡的毛竹林中,传来一阵“嘀咕钩嘎”的鸟鸣,我的心一激灵,这不是久违的鹧鸪在啼叫吗?接着,另一处树林里也响起了“嘀咕钩嘎”的叫声。我的脚步一下加快了,匆匆向竹林深处走去。那啼叫声像是愈来愈近,却又渐渐远去,而总是若离若即伴随着我们的脚步声。我不由站住了,闭上眼睛,任那凄清婉转的啼声久久地萦绕在我的耳廓。仿佛这一瞬间,生活的重负,世俗的烦恼,以及人生的各种不顺,都被声声的鸟啼一一融化了,身心浸润在一种不可言喻的愉悦轻松之中。
    ⑤其实,我知道,属于江南杏花烟雨的鹧鸪,同“啼红万山都是血”的子规一样,因其啼声独特奇异,千百年来,不知叩响了多少细腻敏感的诗心,承载起无数繁复多变的情思。那位被誉为“郑鹧鸪”的晚唐诗人郑谷,正是通过对洞庭湖畔鹧鸪神韵及其啼声生动的描绘,把天涯游子、迁客流人的羁旅伤愁刻入人的心髓:“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萧萧暮雨中的荒江野庙,本来已经够凄迷悲凉的了,更有那鹧鸪声的哀鸣,怎能不令江边踽踽独行的游子闻之黯然伤神?
    ⑥然而,对鹧鸪声的啼鸣,人的感受却往往因时因境因情而异。南宋辛弃疾,既是一个感情丰沛、词章灿烂的大诗人,更是一位胸怀大志、豪气干云霄的爱国名将,可惜长期被闲置,无法舒展自己的抱负。他常常借用鹧鸪的啼叫,倾吐内心壮志不酬的抑郁以及知音寂寥、处境孤独的悲愤。
    ⑦然而,在日渐喧嚣的都市城乡,还有几人能平心静气地去倾听鸟的啼鸣蛙的吟唱?其实,在我们的视觉被光怪陆离的屏幕灯彩折磨得不堪忍受的时候,烟雨溟蒙的山野里那一声声“不如归去,不如归去”的啼鸣,不啻是一种亲切的召唤,一种温柔的抚慰。或许那啼叫声中有几分凄清,却往往能冲淡胸中的烦躁、郁闷、疲惫和冷漠,唤醒你回归自然的亲情,带给你一种平和宁静的心态。
    ⑧我喜欢在莺飞草长的季节,去深山倾听那不期而至的鹧鸪声。即使飘雪飞霜的寒冬,当我感到人生不畅,心胸郁闷的时候,也常常有意让自己的思绪浸入那如梦的啼鸣声中。
    (本文有删改)

    简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特点。

    第五、六段中作者写由鹧鸪声引发的联想,有何用意?

    文中多次写到“鹧鸪声”,有什么艺术效果?

    简要概括本文的主旨,并谈谈你的感悟。
  • 相关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