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中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外婆的红玫瑰
    [澳大利亚]莎拉•埃文斯
    我们在清理外公的房子。他前一天去世了,妈妈想要对这栋破败不堪的房子来一次大扫除。房子年久失修,墙上的油漆斑驳脱落,地板也腐烂得不成样子了。
    “这样做不好吧。”我有点不安地冲着后门说。
    “没什么不好的。”妈妈大步流星地从我旁边走过去,手里拎着两个装满清洁工具的塑料桶。
    “外公会不高兴的,他最讨厌别人乱闯他的私人空间了。”我走进房间,记忆如潮水般涌上来。记不清有多少个折磨人的星期天,我们围坐在外公一碰就吱呀作响的木桌边,不耐烦地听着他喋喋不休的抱怨。在他眼里,战争过后,道德败坏,整个社会简直就是一个污秽堕落的泥沼。但因为外婆,我们从不跟他计较。
    外公慷慨陈词的时候,妈妈总会溜出房间,去看外婆的玫瑰。在整个平淡无奇的农场,外婆的花园独居一隅,那些香甜馥郁的深红色玫瑰构成了农场唯一一道美丽的风景。
    “他才不会关心这个呢,”妈妈打断了我的回忆,“一直都没关心过。当然了,我们不该说死者的坏话。”
    外公是一个牧民,养着一群羊。外婆在战时与一名军人私奔后,外公独自养大了三个孩子。那时候,妈妈10岁,舅舅瓦尔13岁,小姨西尔维娅只有6岁。
    外婆的离去给整个家庭带来了巨大压力,尤其是免费劳力的丧失。妈妈也似乎在一夜之间就长大成人。她要打扫房子,洗衣做饭,还要照顾年幼的妹妹西尔维娅。不过刚一成年,姐妹俩就从家里搬了出去。
    责任,妈妈说,是她跟外公保持联系的唯一理由。
    我负责收拾厨房。外公活到了90岁,在那么多个10年里,除了厨灶换了新的之外,厨房的样子竟然一点都没有变。我拉开橱柜的抽屉,里面乱七八糟塞满了旧信封、生锈的图钉、断了的橡皮筋、褪色的羊羔奶嘴等物品。
    我把所有的东西都扔进了垃圾桶,只留下一个破旧的烟丝盒,里面似乎装着什么东西,一晃就叮当作响。盒盖上写着三个名字:梅、伊夫琳和西尔维娅。是外婆、妈妈和小姨的名字。外婆的名字上有一道深深的划痕。多年没人动过的盒盖早就锈住了,怎么都打不开。
    “你知道这盒里装着什么吗?”我问妈妈。
    “子弹。”妈妈说着,伸手拿过烟丝盒。
    我瞬间失去了兴趣。刚才在那些覆满灰尘的抽屉里我早就见过散落的弹药了,再发现几颗子弹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
    妈妈轻轻抚摸着盒盖上的划痕。“这些子弹是给我们准备的,每个人一颗。”她喁喁私语。
    “你说什么?”
    “战争期间,你外公在家里挂了一幅地图,随时关注着盟军和敌军之间的战况。”她指了指墙壁,“当日本军队离澳大利亚越来越近时,他把几颗子弹放进了烟丝盒,并告诉瓦尔,要是日本人占了我们的农场,他就把这几颗子弹分别喂给妈妈、西尔维娅和我。”“他想枪杀你们?”
    “他认为那样做比让我们被敌人抓走要好。”
    “幸亏他没失去理智,这些子弹还在。”
    妈妈盯着我。难道我说错了?
    “他一直想让我们相信是你外婆背叛了我们,她不是一个好妻子、好妈妈,她抛弃了我们。可每个人都心知肚明。我们只是怕他,所以什么都不敢说。但一直以来,我们都尽心照料着妈妈的玫瑰。我们也只能做那么多了。”
    “妈妈?”
    “把盒子打开。”费了好大的劲,我才把盒盖撬开。
    “为什么只有两颗子弹?”我不解地问。
    妈妈没有答话。她看向窗外,怔怔地盯着外婆种下的那些血红色的玫瑰。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文章的主体情节是“我”与妈妈的对话,但作者真正想要讲述的却是“我”的外公外婆之间的故事,作者没有直接叙写,而是通过母女对话来展开回忆。
    B.文章提到的“战争时期”应该是指二战时期,通过写外公挂地图,写盟军和日军的战争,展示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环境,暗示了外婆的遭遇和结局。
    C.文章花大量笔墨写到的装子弹的盒子,既是战争年代的象征,也是解开外婆“离去”之谜的重要物证,它的出现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
    D.小说末尾以“我”之口提出了一个疑惑,而作者并没有作出解答,引起读者的联想与想象,言有尽而意无穷,可谓卒章显志,耐人寻味。

    怎样理解文中的画线句“责任,妈妈说,是她跟外公保持联系的唯一理由”?请简要分析。

    “外婆”这一角色在文中正面着墨并不多,“红玫瑰”更不是文章内容的主要对象,那为什么文章要以“外婆的红玫瑰”为题呢?请联系文章内容作探究分析。
  • 相关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