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全国粮食产量从2012年的61223万吨,提高到2019年的66384万吨。今年全国夏粮总产量达到2856亿斤,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增加24.2亿斤;早稻种植面积比上年增加470万亩,扭转了连续7年下滑态势。粮食连年丰收,为我国应对风险挑战、稳定经济社会大局发挥了“压舱石”“稳定器”的作用。
(摘编自《始终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人民日报》2020年08月07日)材料二:
在粮食供给方面,我国粮食生产面临自然条件的极大约束。中国人均耕地面积不到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是俄罗斯的1/9,美国的1/5;中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28%,是世界上13个人均水资源最匱乏的国家之一。土地和水资源严重制约着我国粮食生产的大幅提升。另一方面,我国人口众多,粮食需求惊人。人口增加、饮食结构改善和工业用粮的快速增加,都使得我国粮食需求呈现刚性增长。如果按照人均每年粮会消费量400公斤计算,未来一年至少要保证6.4亿吨的粮食需求总量。虽然我国目前三大口粮--大米、小麦、玉米的国内自给率平均在97%以上,进口粮食以品种调剂为主,但巨大的消费量仍然让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大粮食进口国。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粮食进口量高达1.3亿吨,其中大豆进口量8551万吨。因此,从中长期来看,我国仍将处于粮食供需的紧平衡状态,粮食安全危机意识不容放松。
全球疫情暴发后,一些粮食出口国立即宣布限制粮食出口,以确保本国粮食消费。3月,全球最大的稻米出口国印度宣布开始“封国”,世界小麦第一出口国俄罗斯在7月初宣布,计划将俄罗斯“粮食出口配额制”常态化。截至目前,包括俄罗斯、越南、泰国、柬埔寨等至少13个国家,相继出台了粮食出口限制措施。疫情、蝗灾、洪水等因素,必将极大影响粮食生产、储运、加工、交易等各个环节,世界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这对粮食进口国来说,当然不是好消息。
(摘编自《粮食问题,是天大的问题》,《大众日报》2020年08月20日)材料三: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据统计,我国每年浪费的粮食约3500万吨,这个数字接近中国粮食总产量的6%。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浪费粮食虽然看上去是个人行为,但却可能产生全局性的危害。“粮食产业稍有‘风吹草动’,便会影响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只有开源节流,才能让大国粮仓的根基更加牢固。”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凤田说。
“制止餐饮浪费,要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洪涛表示,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好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宣传教育等手段,实现从观念到行为的重塑,加快形成全民勤俭节约、珍惜粮食的良好社会风气。
(摘编自《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人民日报》2020年08月12日)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我国通过推动粮食安全观念的更新,确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等举措,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之路。
B.在粮食安全问题上,我国清醒地认识到必须以我为主,立足因内,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始终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确保口粮绝对安全。
C.虽然我国的粮食自给率已达到97%以上,但伴随着粮食需求的不断增长,中国成为第一大粮食进口国,2019年我国粮食进口量高达1.3亿吨。
D.浪费粮食不只是个人行为,它还会危害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据统计我国每年浪费的粮食接近年产量的6%,制止“舌尖上的浪费”刻不容缓。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材料一介绍了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和我国粮食产量的现状,可见我国近年粮食生产成果喜人,我们有能力维护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
B.材料二指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到全球水平的一半,人均水资源不足世界水平的三分之一,这两个因素使我国处于中长期粮食供需紧平衡态势。
C.通过材料三可知,在当前扩内需、促消费的背景下,一些人忘记了厉行节约,以消费之名行浪费之实,这是必须纠正的不良风气。
D.材料三介绍了我国的餐饮浪费问题、危害及应对举措,指出制止餐饮浪费必须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制定实施更有力的法律法规。
我国的粮食安全面临着哪些挑战?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