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当忙碌变成一种价值
①汉语的博大精深,从“忙”这个字就能体现。当我们说别人“忙”的时候,往往会积极化这个字的内涵,比如所谓的“大忙人”,言下之意是对方被很多人和事要所需要;而当主语是自己时,“我很忙”又总传达着焦急、疲劳之举的负面情绪——这既是“忙”在语言层面的复杂性,也间接说明,忙碌的是自己还是别人,会影响到我们到底能不能客观看待这件事。
②事实上,人们并不抗拒忙碌,尤其是主动忙碌。对当代人来说,“看起来很忙”已经成为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人们总是将“忙”和一些优秀的特质联系在一起,比如进取、坚毅、有野心等,被认为是职场上稀缺的好品质。有研究表明,如果是从个人主观意愿出发的“不想闲着”,确实能调节负面情绪、强化自我认知,进而提升幸福感。
③这就是为什么直到现在,人们依然将如何进行时间管理、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完成更多的任务看作自己能力的证明。问题是,既然忙碌如此有益,为什么人们还是常常没有办法享受“忙碌”?
④答案可能是,“被动忙碌”充斥在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为了保证自己不失业,许多人不得不假装很忙:上班要表现出全情投入的模样,下班还得想方设法营造自己只是暂时离开工位的“人设”,休息日也会发一些仅领导可见的微信朋友圈来彰显自己的工作态度—这就是很多当代“打工人”的写照。
⑤当然,还有一种忙碌介于主动忙碌与被动忙碌之间:只要一闲下来就想看点什么、做点什么、知道点什么,哪怕只是“又增加了些没用的知识”。毕竟,忙碌给人带来成就感,时间就是金钱,很多人都在不停地自我充电、自我进步、自我驱动,即使他们其实并无真正想做的事。如果忙碌是有价值的痛苦,那么清闲就是可引起焦虑的自由。在当下,越来越多的人患上“空白时间焦虑症”。只要一闲下来就觉得自己没有学东西,进而否定自我存在的价值。但这个认知并不表示我们可以投入主动忙碌——绝大多数时候,我们只是不停点亮手机屏幕,点开社交软件再退出,在碎片化的信息中消磨掉无所事事的时间。
⑥我们无法接受过分忙碌,但也不想过得太清闲。在被动忙碌的时候,我们大可以说是工作、资本、生活令我们不得不连轴转,但当选择权交付到自己手上,终于拥有了自己的时间,却还是不知道想做或者可以做什么的时候,才是真正考验我们自由意志的时刻。 ⑦很多人只知道自己不要什么——不要枯燥的重复劳动、不要朝不保夕的生活方式、不要在经济和精神上依附他人、不要被系统控制,但如果真的去思考自己想要什么、想做什么,就十分困难。毕竟,生活是有惯性的,而跟着惯性走总是简单的。
⑧在压力山大密不透风的当代生活里,忙碌被视为洪水猛兽并不奇怪,而清闲看似平易近人,若想接住它却需要十足的清醒与坚定。
(原文/三三,根据命题需要改写)
(1)对于人们“并不抗拒忙碌”的原因,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忙碌的是自己还是别人会影响人们对“忙碌”的看法。
B.因为“忙碌”意味着有身份、有地位,会被很多人所需要。
C.因为“忙碌”表示这个人积极进取,将在职场上大展宏图。
D.因为“忙碌”能使人看到努力的价值,从而实现自我认可。
(2)对于人们不能“享受忙碌”的原因,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彰显积极的工作态度而伪装的忙碌让人疲惫。
B.人们往往为让自己显得有价值而故意表现出忙碌。
C.忙碌似乎给人带来成就感,但却导致内心的茫然。
D.在各种社交软件中消磨时间比起忙碌更让人轻松。
(3)作者认为“接住清闲”并非易事,下列不属于其原因的一项是( )
A.人们希望工作有创意、有安全感、有自由,但很少有人能顺应惯性去清闲地生活。
B.并非所有人都喜欢太清闲,因为不擅长主动忙碌的人在清闲时常感到空虚与无聊。
C.很多人并无清晰的人生目标,很难用行动改变现在的生活,也很难真正清闲起来。
D.这个时代充斥着欲望,每个人难免追名逐利、忙碌奔波,想要享受清闲很难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