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报任安书
司马迁 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为自免,卒就死耳。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也。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传曰“刑不上大夫。”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及在槛阱之中,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今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箠,幽于圜墙之中。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视徒隶则心惕息。何者?积威约之势也。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且西伯,伯也,拘于羑里;李斯,相也,具于五刑;淮阴,王也,受械于陈;彭越、张敖,南面称孤,系狱抵罪;绛侯诛诸吕,权倾五伯,囚于请室;魏其,大将也,衣赭衣,关三木;季布为朱家钳奴;灌夫受辱于居室。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声闻邻国,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由此言之,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节选自《报任安书》)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B.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C.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D.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倡优,是古代称以音乐歌舞或杂技戏谑娱人的艺人。
B.剔毛发、婴金铁,是指把头发剃光,用铁圈束颈。这是古代的两种刑罚,前者称髡刑,后者称为钳刑。
C.五刑,指墨、劓、刖、宫、大辟五种酷刑。历史上的酷刑还有汤镬、炮烙、腰斩、杖百等。
D.《国语》记载春秋史的国别体史书,传说为左丘明所作。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第一段中列举了“四不辱”和“六受辱”,运用铺排把“六受辱”按程度由浅到深依次排开,最后点出自己遭受的是“最下”之辱。渲染出作者遭受不公平待遇的悲惨处境和由此产生的巨大精神痛苦,感人至深。
B.第一段中作者拿“猛虎一旦落入槛阱之中也不得不摇尾乞食”作对比,渲染下狱受辱之恐怖,反衬自己忍辱受刑、忍痛著书的坚忍意志。
C.第二段先说一般人都怕死,但激于义理者不怕死,这是一层曲折。接着又说自己并非贪生恶死之辈,但又何至于受辱呢?这又是一层曲折。最后才揭开自己“不得已”而苟活的原因。这充分体现了本文在情感的表达上“曲折起伏、欲言又止”的特点。
D.第三段用周文王、孔子、屈原等古圣先贤愤而著书的典故,表现作者隐忍的苦衷、坚强的意志和奋斗的决心。这些典故让人深刻的感受到作者伟岸的人格和沉郁的感情。
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报任安书》
②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③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