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总题量:126519选择本页全部试题
  • 题型:选择题 题类: 难易度:难

    年份:2025

    下列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是( )
    宿王昌龄隐居
    常建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A.从前两句诗中可以看出王昌龄隐居于深山之中,只有“孤云”作伴。 B.颔联中的“清光”是指明月洒下的“清辉”,借以赞叹王昌龄。 C.颈联写了夜静时花影如眠,飘荡芍药芳香的庭院里到处的斑斑苔痕,烘托隐居者幽静的环境。 D.最后两句的意思是规劝王昌龄不要隐居,不然,我也要远离世俗归隐山中了。
  • 题型:简答题 题类: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工匠精神是一种严谨认真、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精神。我国自古就有尊崇和弘扬工匠精神的优良传统,一些工艺水平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瓷器、丝绸、家具等精美制品和许多庞大壮观的工程建造,都离不开劳动者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映的就是古代工匠在切割、打磨、雕刻玉器等时精益求精、反复琢磨的工作态度。《庄子》中讲庖丁解牛游刃有余,“道也,进乎技矣”。可以说,我国古代非常注重工匠精神,形成了很浓厚的“尚巧工”的社会氛围。
    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提高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我国是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在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而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关键在于提高创新能力,而工匠精神是助推创新的重要动力。工匠精神不是因循守旧、拘泥一格的“匠气”,而是在坚守中追求突破。把工匠精神融入生产制造的每一个环节,敬畏职业,追求完美,才有可能实现突破创新。我们要通过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劳动者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精神,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奠定坚实基础,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共同推动。社会对各种人才的评价会直接影响劳动者努力进取的方向。当前,社会上依然存在轻视职业教育、不重视技能人才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倡导尊崇工匠精神的社会风尚,为弘扬工匠精神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弘扬工匠精神,还要形成相应体制。
    (摘编自陈昊武《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材料二: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倡导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着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摘自李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工匠精神不仅需要“匠气”,而且需要追求突破创新,这对我国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
    发展先进制造业意义重大。
    B.从社会层面而言,弘扬工匠精神应双管齐下,既要倡导尊崇工匠精神的良好社会风尚,又要构建与之相应的体制。
    C.正是由于古代劳动者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我国的工艺水平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有瓷器、丝绸、家具等精美制品。
    D.工匠们看似“躲进小楼成一统”,其实他们不仅没有脱离现实世界,而且还通过自己的工作成为改变世界的主要力量。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这得益于我国对工匠精神的弘扬与坚守。
    B.古代工匠“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和庖丁解牛游刃有余都体现了工匠精神,我国古代尊崇工匠的社会氛围也非常浓厚。
    C.或认为工匠精神是雕虫小技,或盲目神化工匠精神,或鼓励匠人与世隔绝,诸如此类都不是对工匠精神的正确认识。
    D.两则材料话题相同,但侧重点不同:材料一侧重阐述工匠精神的价值及如何弘扬工匠精神,材料二侧重阐述工匠精神的内涵。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工匠精神的一项是( )
    A.施品芳加工大型客机C919的一个小小零件,足足做了两个多小时。
    B.吴书瑞“十年磨一剑”,探索并掌握了古建筑彩绘修复的沥粉技巧。
    C.顾秋亮安装深水载人潜水器的零部件,精密程度达到了0.01毫米。
    D.钟芳蓉在2020年高考中获取佳绩,不顾非议选取北京大学考古专业。
  • 题型:简答题 题类: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5

    英国媒体称,根据一项针对地球深处地下物质的研究,地球上的生命或许源自深深的地下而非地表。
    英国《每日邮报》129日报道指出,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在地下深达五千米处生活和繁殖的微生物,这为35亿年前地球上生命源自何处的问题提供了线索。这项研究表明,这些微生物可能已经在与地表隔绝的情况下生活了几十亿年。但更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这些与世隔绝的生命形态分布在不同大陆,但都创造出了拥有相似基因的个体。
    研究人员发现,生活在北美和欧洲地下深处岩石缝隙中的微生物,与普林斯顿大学一个团队从约翰内斯堡地区一处矿井通道内地下深处岩石缝隙中获取的样本高度相似。其DNA序列也与在北美洲西北部海域和日本东北部海域岩石海床上发现的微生物相似。这表明,这些微生物是由一个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而这个祖先就生活在地球生命起源的时代。
    密歇根州立大学的马特·施伦特说,现在还不清楚相似的微生物是如何散布到相距遥远的南非、北美和日本的。施伦特博士说:“两年前,我们还不太了解现在的地下微生物是怎样的,以及它们吃什么。自那以来进行的多项研究已经大幅扩充了这方面的数据。我们正在掌握的信息不仅包括在这些生态系统下发现的是什么种类的微生物,而且还包括在全球不同地点发现的微生物之间的某种一致性目光所及之处,我们都看到了同样种类的微生物。”
    报道指出,这些生命形态不是依靠太阳光为生,而是通过氢与甲烷获取能量,这些化学燃料可以通过高温高压下的某些种类的岩石获得。施伦特博士说:“人们容易理解为何远隔重洋的鸟类或鱼类有可能会相似,但想想在地下深处极度高温高压的坚硬岩石缝隙中,在相隔
    1.6万公里的不同地点,生活着几乎完全一样的微生物,这很挑战人的想象力。”
    研究人员麦科洛姆说:“在某些很深的地方,例如深海热泉,那里环境变化剧烈,催生了多样化的生物群落。在其他一些地方,例如地下深处的缝隙,那里的生态系统是隔绝的,只有少数几种细茵能在那样严酷的条件下生存。”
    报道指出,这一最新发现不同于以往的理论,即生命并非诞生于地表湖泊和海洋的“原生汤”中,而是诞生于地下岩石含水的微小缝隙内。
    该理论认为,35.5亿至38亿年前,生命诞生于池塘或海洋中,起因是空气中的化学物质在某种形式能量的作用下生成氨基酸,而氨基酸可以构成蛋白质,然后再进化成地球上第一批生物种类。然而,这种假设存在一个问题,例如,当初地球表面存在强烈的紫外线辐射,它可以迅速摧毁暴露在阳光下的复杂生物分子。
    科学家说,这些微生物有可能被用于医疗目的,因为他们发现这些微生物可以承受120摄氏度的高温和比地面高出50倍的大气压。人们能够理解和描述这些现象,是得益于通过深碳观测计划对微生物学和地球化学数据的汇总与整合。
    (1)下列不属于“地球上的生命或许源自深深的地下”的依据的一项是(   )
    A.在欧洲地下深处岩石缝隙中的微生物和日本东北部海域岩石海床上发现的微生物的DNA序列相似。
    B.研究人员发现,生活在北美和欧洲地下深处岩石缝隙中的微生物,可能已经在与地表隔绝的情况下生活了几十亿年。
    C.在地下深达五千米处生活和繁殖的那些生命形态通过氢与甲烷获取能量,这些化学燃料可以通过高温高压下的某些种类的岩石获得。
    D.由一个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彼此相似的微生物可以散布到相距遥远的南非、北美和日本。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初地球表面存在强烈的紫外线辐射,它可以使暴露在阳光下的复杂生物分子迅速摧毁。
    B.施伦特博士认为人们很难理解为什么在相隔1.6万公里的不同地点,竟然生活着几乎完全一样的微生物。
    C.通过深碳观测计划对微生物学和地球化学数据的汇总与整合,有利于人们理解和描述某些微生物的特殊现象。
    D.微生物是由一个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而这个祖先就生活在地球生命起源的时代。
    (3)科学家认为这些地下微生物具有多种潜在价值,以下哪项不是基于文中内容所推测出的其潜在应用领域?
    A.可能被用于医疗领域中疑难病症的特效药物的研发。
    B.有助于工业生产中新型材料的研发。
    C.可直接参与地表生态系统的改善。
    D.有利于研究地下微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 题型:简答题 题类: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5

    材料一: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节选自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材料二: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节选自苏轼《石钟山记》)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相:帮助、辅助
    B.殆与余同        殆:大概
    C.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阳:山的北面
    D.非常之观        非常:不同寻常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郦元之所见闻/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B.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群聚而笑之
    D.此余之所得也/赤也为乏小,孰能为之大
    (3)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A.此世所以不传也       B.君何以知燕王
    C.冠者五六人           D.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4)下列对文段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安石认为要看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需要有志、有力、有物相助,尽志无悔。
    B.苏轼在《石钟山记》中阐述了“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的看法,提醒我们在认识世界、处理问题时要保持实事求是的态度,避免盲目臆断。
    C.王安石和苏轼都强调了实地考察、深入探究对于获取正确认识的重要性。
    D.王安石在仆碑处感叹古书不存是因为后人不能深思慎取,苏轼写石钟山记是为了批判渔工水师的无知。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易

    年份:2025

    (1)苏轼《赤壁赋》中的“纵一苇之所如,             ”写出了他泛舟赤壁时心胸开阔舒畅、无拘无束的美妙感受。
    (2)白居易《琵琶行》中琵琶女的表演非常感人,在演奏结束后,诗人用“             ,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来衬托演奏技艺之高超。
    (3)杜甫《登高》中的“             ,不尽长江滚滚来”抒发了作者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 题型:填空题 题类: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5

    把下面的几个短句组合成一个长单句。不得遗漏信息,可以增删个别词语。
    (1)智能手机集合了通信、互联网接入、多媒体娱乐、办公以及各种智能应用等多种功能。
    (2)它以触摸屏幕为主要操作方式。
    (3)智能手机具备强大的处理能力。
    (4)它拥有丰富的应用软件,是一种移动电子设备。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5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在百年大变局、祖国正复兴的历史关口,仰望星汉苍穹,无数的热血青年洒汗九州,踔厉前行。苏翊鸣踏一滑板,驰骋冰雪,闪耀冬奥;韦东奕携一水一馒头,解码数学王国神秘;宋令东乘“神十九”,奔向太空,打开新世界大门……“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祖国向前,青春向上。时代需要我们,我们必不负时代!这是一份责任,更是一份担当。讲述你我的青春故事,谱写你我的人生华章。
    上面语段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以“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卷面整洁,书写规范,不少于700 ;(3)文中不得透露本人相关信息。
     
  • 题型:填空题 题类:单元测试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5

    中职学生王阳写了一首诗,想向一位慕名已久的刘编辑请教。恰巧刘编辑不在家,下面是他写给刘编辑的一个留言条,其在内容和格式上有多处不当,请找出其中四处并加以改正。(4分)
                                                                                                                     留言条
           刘编辑:
           您好!
          我到寒舍拜访您,您不在。我把抽作《诗的四季》放在您家,望拜读,本人有吟诗雅趣,学习之余,凑成几句,错处颇多。但自己不能斧正,您是大手笔,望工作之暇给予修改,不吝赐教
         此致
    敬礼
                                                                                                                                                                                                                                                                      王阳
                                                                                                                                                                                                                                                     2024年5月20日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单元测试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逛
                                                                                                 和军校
    泔河村的敦厚妈一辈子逛过的最大地方是观音镇。观音镇是真的好,那么宽的路,那么多的人,那么多好吃好喝好穿的。虽然这些吃喝她都没享受过,可逛一逛也够敦厚妈幸福几天呢。自从摔跛了腿,敦厚妈再也没有逛过。
    敦厚妈守寡早,就敦厚这么一个儿子,当敦厚想当兵的时候,敦厚妈死活不依。可敦厚一试,真就“试”上了,崭新的军装穿上身,就要走了,敦厚妈把前襟哭湿一大片,最后敦厚还是和同村孙四海、孙长明一起去当兵了。
    第三年敦厚回来了,和小秋结了婚。小秋人俊,少话,识理,三天两头来帮敦厚妈做家务,妈长妈短地叫。后来,敦厚入党,转成志愿兵,要去一个油田当石油工人。
    敦厚很孝顺,每次回来,都给妈买好多好多好吃好穿的,帮妈干农活,用自行车驮着妈到观音镇逛两回集。敦厚的话变得多了,当着全村人,讲他的油田有多大,有多好,讲得一村人都勤勤地朝敦厚妈递艳羡的目光,敦厚又要走了,给妈留下了好多的钱,走时带着小秋。
    偌大的一个屋子,空荡荡的只剩下敦厚妈一个人了。孙四海他妈说:“你敦厚咋不带你进他的油田上去逛一逛啊?”因为孙四海刚带他妈逛了咸阳。敦厚妈就替儿子说话:“敦厚叫我去的,我想咱一个农村妇女,腿又不好,话也不会说,走不到人面前去;再说了,敦厚又要忙,咱去了给娃惹麻烦。”可是泔河村人的话变得难听了:“真看不出敦厚是个没良心的。”敦厚妈说:“是我不去,油田没啥好逛的。”孙四海他妈说:“没啥好逛的?没啥好逛的他为啥把他媳妇叫去逛呢?”…村里人都这么说,敦厚妈就觉得脸上不光彩,人多的场合去得也少了。
    敦厚妈年底就突然不行了。敦厚回来夜夜陪着,端吃喂喝,无微不至。小秋更是殷勤,尽着孝道,敦厚带妈去县医院查病,医生叹气说:“准备后事去。”敦厚把妈驮回村里,急着要去油田。支书张大昌拦住了敦厚说:“敦厚,你妈是有今没明的人了,赶紧接你妈去油田逛一逛。”
    敦厚说:"叔,我知道,但是天南海北,我也要给我妈把病看好。"头一低,泪就“叭叭叭”砸下来。”叔,我有难处。"敦厚咬咬牙,走了。泔河村的骂声也就起来了.
    教厚走后第十九天,小秋正在给妈熬药,张大昌带了几个人,接小秋和敦厚妈,一见面,小秋就抱住张大昌,哇的一声哭了。
    一行人来到了敦厚所住的单站上。这里,就他一个采油工,一个单站,一口油井,一节列车式铁皮房,住着敦厚一个人,四野茫茫,比他们村还荒凉。小秋的感觉准确,敦厚死了。三个盗油人,开着四轮车,敦厚拦车,他们送钱,敦厚不要,他们吓唬,敦厚不怕。敦厚伸手拦在路中央,说:“想把油拉走,就从我身上碾过去,”装满一车油的四轮从敦厚身上碾了过去……敦厚死前留下话:把我妈和支书接到油田来看看。还说,他攒的钱,全用来给他妈看病……
    采油厂的领导说,这井是全厂最远的一口,没人愿意来。敦厚从部队下来,又是党员,他就主动去了。这么多年,他一句埋怨都没有过。小秋抱着妈哭得死去活来,断断续续地说:“他想条件好些了,分了房子,再把妈接来……"
    最后,张大昌说:“敦厚是个好娃,是我们村的光荣,叶落归根,我们村要给他建个高高大大的墓。”油田上的领导说:“敦厚同志是优秀共产党员,我们还要追认他为烈土,号召全厂向他学习,我们想把教厚同志的遗体火化,留在这里.”
    双方各说各理,互不相让。这时,小秋和她的婆婆在山上那个采油小站旁悄悄地为敦厚挖着墓穴。
    妈说:“敦厚,你就住这儿,把井看好……"
    小秋说:“妈要是想你了,我就跟妈来看你……”
    起风了,落雪了,一会儿,天地一色。
    (有删改)
    (1)文章第一段写了敦厚妈逛观音镇,有什么作用?(3分)
    (2)小说在塑造敦厚的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分)
    (3)结合文章内容,试分析敦厚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4)文中有两处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二者有什么关联?(3分)
    (5)敦厚的故事可歌可泣,彰显了人生价值,对此你有何感想?结合文章说-说你的想法。(3分)
  • 题型:作文 题类:单元测试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5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一个破旧的木车轮被主人遗弃在角落里,它觉得自己毫无用处了,非常失落。可是有一天,一位艺术家看到了它,将它捡了回去,经过一番精心雕琢,木车轮变成了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被放在展览馆中供人欣赏。
    木车轮一开始认为自己被遗弃就没有价值了,然而它却在艺术家的手中获得了新生,展现出了别样的价值。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木车轮虽然不能再作为车轮使用,却以艺术品的形式发挥了其他的作用。
    对此你有怎样的理解?请结合自己的思考、感悟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700 字;⑤文中不得透露本人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