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 题型:选择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难

    年份:2020

    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加强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尤其是要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病亡者家属等的心理疏导工作”的指示精神,进一步指导各地加强患者及其家属等重点人群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国务院应对新(guàn)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印发《新冠肺炎疫情心理疏导工作方案》。 B.800万人如何返京,也是北京市防疫战的焦灼之处。1月31日,北京市政府果断决策:除疫情防控、保障城市运行等必须行业,各企业不得早于2月10日上班。这一决定引发了很多城市陆续跟进这一政策。 C.意大利新冠肺炎新增确诊病例仍在以每天几千例的速度快速增长,身处疫情(xuàn)涡,这个总人口和中国湖北省接近、老龄化程度全球第二的欧洲国家,普通老百姓生活状态如何? D.今年的肺炎大流行,已经使人体免疫系统对新冠病毒产生了免疫识别,未发病的人群获得了一定的免疫力,所以今冬明春应该不会再有新的流行爆发,但可能出现零散病人。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难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芦花荡
    孙犁
    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半夜以后,小船又飘回来,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有时还带来一两个从远方赶来的干部。
    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
    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水淀出入,他的工作范围广得很: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而且不带一枝枪。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交给我,我什么也交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
    一天夜里,老头子从东边很远的地方回来。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老头子载了两个女孩子回来,大的叫大菱,小的叫二菱。孩子们在炮火里滚了一个多月,都发着疟子,昨天跑到这里来找队伍,想在苇塘里休息休息,打打针。
    远远有一片阴惨的黄色的光,突然一转就转到她们的船上来。女孩子叫了一声。老头子说:“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它照不见我们。”
    他蹲下去,撑着船往北绕一绕。黄色的光仍然向四下里探照,一下照在水面上,一下又照到远处的树林里去了。
    老头子小声说:
    “不要说话,要过封锁线了!”
    小船无声地,但是飞快地前进。当小船和那黑糊糊的小火轮站到一条横线上的时候,探照灯突然照向她们,不动了。两个女孩子的脸照得雪白,紧接着就扫射过一梭机枪。
    “她挂花了!”二菱带着哭声喊。
    老头子没听见,拼命地往前推着船,还是柔和地说:
    “不怕。他打不着我们!”
    “她挂了花!”
    “谁?”老头子的身体往上蹿了一蹿,接着,那小船很厉害地仄歪了一下。老头子觉得自己的手脚顿时失去了力量,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他叫着大菱说:
    “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
    两个孩子全没有答言,老头子觉得受了轻视,他说:
    “你们不信我的话,我也不和你们说。谁叫我丢人现眼,打牙跌嘴呢!可是,等到天明,你们看吧!”
    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十几个鬼子在水里泅着,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从荷花淀里却撑出一只小船来。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也没有吃过这么新鲜的东西。他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
    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弦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1945年8月于延安
    (有删减)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小说开头这一景物描写,把白洋淀人民那种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的姿态烘托了出来,充满了意志和力量。
    B.本文写的是残酷的战争环境里的人和事件,但读来一点儿也没有那种凄惨的感觉,相反,使人感觉更多的是那种战胜敌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C.文中两次写老头子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是为了强调人物悠闲惬意的状态,有效地迷惑了鬼子,为后文写鬼子轻易上当作了铺垫。
    D.老头子多次对两个女孩说不怕只是为了安慰她们,其实他自己也很紧张,害怕被鬼子发现,从他身体往上蹿了蹿的动作就可以看出来。

    小说中的老头子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芦花荡》是孙犁“诗体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在孙犁的笔下,即使是战斗也被写得如诗如画,极富诗意美。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诗意美”的具体表现。
  • 题型:选择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难

    年份:2020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经过将近40年左右改革开放的洗礼,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尽显生机活力,开始重振大国的风采。 B.高价奢华的生日聚会,早已远离了孩子们一起玩耍的简单快乐,已经演变成世俗的攀比和无聊的展示。 C.我们国家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发展历史和美丽传说,他们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 D.实现文化精准扶贫,需要在“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基础上,做到因地制宜、因人施策。
  • 题型:作文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难

    年份:2020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不可能走得很远,只有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非洲谚语)
    在这人世间有些路是非要单独一个人去面对,单独一个人去跋涉,路再长、再远,夜再黑、再暗也得独自默默地走下去。(席慕容)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 题型:作文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难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年轻人在海边徘徊,闷闷不乐。“什么事想不开?”一位老者问。年轻人说,他做人做事尽心尽力,但得不到承认与尊重。
        “看好了,”老者拈起一粒沙子,随手一丢,“能找到它吗?”年轻人苦笑,摇摇头。“我有颗珠子,”老者掏出一粒珍珠,掂量一下,轻掷在沙滩上,“不难找到吧?变成了珍珠,就没人忽视你了。”有道理啊!年轻人点头深思。
        “不过,沙子一定得变成珍珠,才能被人承认与尊重吗?”年轻人还是有点疑问。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难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长期以来,无论民间的济贫活动还是政府减贫干预,大都承载特定价值诉求或意识形态。20世纪以来,西方福利国家体制的形成与转型,既是各国政治经济演变进程,也是主流意识形态的变迁过程,还是福利思想史的现实形态。随着“政策科学”研究的兴起,贫困研究与减贫干预转向科学化的模式,并带来反贫困特定维度上的效率与进步。然而技术化的贫困干预始终无法回避政治权力的制约,贫困治理的最优解依然只存在于理想情景,因而,有必要打破意识形态与科学研究的藩篱,尝试在意识形态话语与政策科学研究之间建构互动空间,突破实证研究“经验--理论”科学环的束缚,探索将政策及政策实践融入研究流程的路径。
    2012年以来,中国脱贫攻坚的理论与实践在新历史条件下产生了诸多发展和变化,贫困的发生情境、反贫困行动的背景以及经济社会诸多领域的变迁都在不同程度上改变了扶贫理论演进和实践发展的前提与边界,这不仅是中国乃至全球减贫事业发展的全新机遇,也是扶贫领域包括中国脱贫攻坚学术研究反思与革新的良好契机。2018年中国提出的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紧密关联,从“短板”的角度审视经济社会的发展,不仅是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面向共产主义理想的探索。
    脱贫攻坚的实践在不断取得减贫成效的同时,也为反贫困理论创新提供了契机。基于脱贫攻坚的基本方略以及深入实践,中国学术界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延伸和拓展了扶贫思想,主要体现在贫困识别与瞄准技术方面、反贫困与贫困治理议题以及反贫困理念等方面。已有的研究不仅充分解释了何以“瞄不准”,何以偏离目标,同样也为政策瞄准提供了诸多用以改进的机制和对策建议。针对政策执行情境的约束,在脱贫攻坚实践中,“驻村帮扶”成为破解上述难题的可行路径,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一些治理机制的缺陷。
    中国扶贫开发理论创新进入了新的历史高度,其关键在于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推进了脱贫攻坚实践,影响了贫困发生和反贫困实践的诸多结构性要素,从而为相关研究带来了全新的问题和经验,极大地促进了相关理论的发展和创新,并形成了诸多可借鉴的模式。具体而言,集中体现在:机制创新、制度创新和模式创新三个层面。此外,讲好中国的减贫故事,不仅需要好的经验和素材,同样需要好的讲述与呈现,这就需要研究者能够在脱贫攻坚的中国话语与反贫困的全球议题之间实现创造性的转换,从基于特殊经验的理论话语迈向具有一般性的理论命题。
    (摘编自黄承伟、袁泉《论中国脱贫攻坚的理论与实践创新》)(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技术化贫困干预的治理效果没有达到理想目标,在一定程度上是受政治权力的影响。
    B.中国提出的精准脱贫攻坚战既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审视,又是对社会理想的探索。
    C.脱贫攻坚这一实践过程,不仅可以带来看得见的成效,还可以提供理论创新契机。
    D.中国扶贫开发理论创新能够达到新的历史高度,关键在于发挥了政治制度上的优势。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文章采用了提出问题、给出研究思路的方式,以突出中国脱贫攻坚理论与实践的创新。
    B.文章针对中国脱贫攻坚的理论与实践在新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和变化进行了论证。
    C.文章以脱贫实践推进和理论创新的相互影响为前提,具体论证了“驻村帮扶”的可
    行性。
    D.文章论证脱贫攻坚理论,是从一般到个别并要求理论最后上升到一般的顺序展开的。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西方福利体制的形成与转型,也是其政治经济、主流意识形态和福利思想的演变过程。
    B.要进行全球减贫事业发展与革新,必须首先研究中国脱贫攻坚的理论与实践的变化。
    C.解决脱贫治理机制的问题,依靠的是政策改进和学术界开展的系列扶贫思想的研究。
    D.如果要讲好中国脱贫的案例,不但要突破实证研究,更需要好的经验、素材和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