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 题型:选择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2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终南别业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A.一二句说,作者自己进入中年以后即开始厌倦尘俗,晚年就归隐于终南山边。 B.三四句说,作者经常独自游山赏景。“每”即“常常”,“胜事”只山中美景。 C.诗的最后两句说,作者偶然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与之谈笑言欢,竟不舍得让老人回家。 D.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而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的心境。语言虽说平白如话,却极具功力,诗味_理趣两者兼备
  • 题型:选择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2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是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
    杜甫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A.诗歌描写的是初夏郊野的景色,诗中展现了一幅美丽的风景图。 B.诗歌中的“点”“叠”二词,把荷叶在溪水中的状态写得十分生动传神。 C.诗歌内容表现出作者漫步林溪间时对美妙自然景物流连欣赏的心情。 D.诗歌前两句景中状物,后两句写景,而景物相间相融,各得其妙。
  • 题型:选择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2

    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A.首联写作者早年因为不知世事艰难,所以当时壮怀激烈,雄心勃勃。 B.颔联追述宋人抗金的英雄业绩,颈联则写壮志未酬的感叹,情调由昂扬转入忧愤。 C.尾联极力赞美诸葛亮,惭愧自己才德不能与之相提并论,惭愧自己未能在诸葛亮麾下建功立业。 D.全诗表现了诗人虽历经艰难而矢志不渝,悲愤却并不消极的爱国激情。
  • 题型:选择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2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恨别
    杜甫
    洛城①一别四千里,胡骑②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③,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④急为破幽燕。
    ①洛城:洛阳。②胡骑:指安史之乱的叛军。③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④司徒:指李光弼,他当时任检校司徒。上元元年(760)三月,检校司徒李光弼破安太清于怀州城下。四月,又破史思明于河阳西渚。当时李光弼又急欲直捣叛军老巢幽燕,以打破相持局面。
    A.首联领起“恨别”,点明思家、忧国的题旨。“四千里”,恨离家之远。“五六年”,伤战乱之久 B.颔联中“草木变衰”写出了草木的盛衰变易,承上句的“五六年”,暗示入蜀已有多年,同时也与下一句的“老”相呼应,暗比诗人自己的飘零憔悴 C.颈联通过“宵立昼眠,忧而反常”的生活细节描写,曲折地表达了思家忆弟的深情 D.尾联抒写杜甫听到唐军已破幽燕、平叛乱的喜悦心情
  • 题型:选择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2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是(  )
    春阴
    [宋]朱弁①
    关河迢递绕黄沙,惨惨阴风塞柳斜。花带露寒无戏蝶,草连云暗有藏鸦。
    诗穷莫写愁如海,酒薄难将梦到家。绝域东风竟何事,只应催我鬓边华。
    【注】①朱弁(1085-1144),江西婺源人。高宗时出使金国,被拘禁十五年。思念故国乡关的诗歌婉转缠绵。
    A.首联写虽然春天来了,遥远的塞北还是黄沙弥漫,冷风阵阵。 B.颔联写没有蝴蝶给花儿作伴,乌鸦也深藏在无边的草丛中。 C.颈联的“穷”字是说诗人境遇窘迫,哪怕在春天也无限愁苦。 D.尾联发出“竟何事”的悲怆之词,感叹东风使自己徒增白发。
  • 题型:选择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2

    对下面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是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这首诗对“离愁”做了真切、深刻的描写,如“剪不断、理还乱”这个比喻,如“别是一番滋味”等,情感深切自然,语言朴实。
    B.“无言独上西楼”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斯人独憔悴”孑然一身的孤影。表现诗人处境孤寂,心境萧条。
    C.“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点明季节是秋天,“寂寞”者是“梧桐深院”,被“锁”者是“清秋”,使人愁而更愁词。
    D.“剪不断、理还乱”用来形容人内心的烦乱,或形容某些事难处理解决。“别有滋味”等用来形容只有自己内心知晓的那种难以言说的感受。
  • 题型:选择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2

    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是(  )

    王安石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当时黮暗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
    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
    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注)①黮暗:蒙昧,糊涂。②糟粕:这里用来指代典籍,也作“糟魄”,《庄子·天道》:“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A.这首诗从大处着眼,并非是针对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而作。 B.历代高人贤士一世奔忙,建功立业,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 C.历史人物在其所处的时代已经难免被误解,在世俗的传言中更会失真。 D.颈联的上下两句反复陈说,表明诗人的观点,堪称这首诗的警策之语。
  • 题型:选择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2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是
    画眉鸟
    欧阳修
    百转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龙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A.前两句着力刻画林中鸟儿鸣声的自由婉转,以及它活跃在山林中的逍遥形象。 B.第三、四句以笼中鸟儿不幸的遭遇做对比,转而议论。 C.此时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用画眉鸟比喻自己无法挣脱生活的羁绊。 D.这是一首咏物诗,但在写画眉鸟的歌声外,还流露出诗人对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
  • 题型:选择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2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登颧雀楼 
        畅当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A.诗人的视角在前后两联发生了转换,前一联写俯视所感,后一联写纵目所望。   B.前一联真实客观地写出了颧雀楼耸入云天、飞鸟难及的巍巍高度。    C.后一联以天垂四野、黄河奔向远方山谷的壮阔景象,映衬出颧雀楼的雄伟气势。  D.运用对偶,给人以工整匀称的美感,这是本诗写作上的一个突出特点。 
  • 题型:选择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2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江楼旧感
    赵 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A.前两句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登临江楼、眺望江月时内心涌动的浩渺情思。 B.最后两句将今年与去年观赏江月的情景关联起来,点明题旨,深化了意境。 C.“同来”与“独上”相对照,反衬出诗人此时此刻落寞凄清的感受。 D.全诗主要表达诗人对去年所见水天一色的江月美景的无限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