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总题量:4854选择本页全部试题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其他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至于颇为怀疑。 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也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在第一段中,作者连用了“居然”“竟”“不料”“不信”“何至于”等词,这些词表现了什么?

    “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一句的含义是什么?其中的“中国人”指什么人?

    “衰亡民族”“默无声息的缘由”是什么?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含义?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其他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各题。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
    (《墨子•兼爱》)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论语•学而》)


    这两段文字都谈到了“孝”,孟子《寡人之于国也》中那句话强调了申明孝道及其作用?

    根据这两段文字,谈谈儒家和墨家论述“孝”的角度有何区别。
  • 题型:选择题 题类:其他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在下列不同场合中说话,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
    A.母校将举办校庆活动,作为一名校友,我虽籍籍无名,但仍将积极拨冗莅临。 B.这次不慎丢失钱包,幸蒙您及时送回,感激不尽,不日我将专程前来向你致谢。 C.虽然我初出茅庐,但我凡事都兢兢业业,率先垂范,因此在单位里博得大家一致认可。 D.我们家家教一向很严,令尊反复教导我们: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
  • 题型:选择题 题类:其他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有时倾吐志趣抱负,在家里跟朋友促膝交谈。 B.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你替我请他进来,我得到了兄长,要好好侍奉他。 C.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越过别国而轻视那些边远的地区,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 D.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小学时就有大的遗憾,我看不出他们的聪明之处。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其他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则凡数州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是岁,元和四年也。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例句:以为凡是州山水有异态者
    A.然后知吾向未始游
    B.始指异
    C.不知日
    D.则凡数州土壤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文章紧扣标题中“始得”两字,点明宴游西山的特别之处,语约意丰。
    B.首段用游其他山水时的愉悦欢乐反衬第二段西山之游时自己的抑郁心情。
    C.作者感受到西山的“特立”,渐与自然融为一体,体会到了天人合一的至理。
    D.句式名变,整散结合,既有三字句连用,又有四字句铺排,使得文气跌宕酣畅。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其他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移动互联网时代,视频已经成为信息表达和接收的寻常方式,其低门槛性使得人人可为、随处可见,随时可用。随着用户大量涌入,内容市场得到极大丰富,短视频直播涉及的领域也从最初的娱乐,延伸到电商、救育、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个体广泛的参与丰富了平台汇聚的集体经验,呈现出生活的多种可能,其中,艺术化的情境尤其吸引了人们的目光。
    一方面,短视频直播让人们重新回到“”的参与经验,重构了艺术审美情境。疫情的暴发仿佛给整个社会按下了暂停键,所有的社会生产包括艺术活动被阻断,新剧创作、艺术演出等面临着“断路、断货、断档”的困境,而观众宅在家中,艺术观赏的需求量倍增。云录制、宅综艺由此应运而生,创作团队采用多地连线、异屏连麦、拍摄居家Vlog等方式,视频连线明星嘉宾,进行居家演出。由此创造了与既往完全不同的“观看”体验和生活化的场景,带给受众强烈的交流感和陪伴感。北京时间4月19日凌展,由LadyGaga等人发起的慈善音乐会--《一个世界,一齐在家》(One World:Together at Home)在线上举办,来自世界各地的著名音乐家们在家中为全球观众进行演唱。不同于仪式化的舞台表演,摄像头将不少明星们随性的居家生活场景也带到观众面前,缩短了明星与观众的心理距离,共构了生活化的交流情境。
    疫情期间,抖音平台上已开展超过5000次艺术直播课堂,有近1000位艺术家在抖音直播艺术教学,直播时长超过6000小时。短视频直播点对点的方式直接抵达每个个体,以“可见”的形式实现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共同功能,让人们重新回到了“面对面”的场景中。另一方面,短视频直播点亮了日常生活,汇聚日常经验的最优时刻,以“高光”方式使之跃出“平凡”,实现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例如,它让相对冷门的艺术形式以日常化的形式再度被“看见”。油纸伞工艺传承人通过直播和短视频让油纸伞的点滴细节得到呈现,在传统文化点缀下的诗意化生活情境中传递一种追求完美的艺术精神。短视频直播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艺术和生活的界限,提供给每一个普通人展示生活美学的机会,让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艺术精神和艺术创造能够超越平凡,让更多人形成对美的感知、创造更多美的实践。
    (选自2020年5月7日《光明日报》)

    下列对文中“面对面”的含义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疫情的暴发后,所有的社会生产包括艺术活动被阻断,新剧创作、艺术演出等面临困境。
    B.短视频直播创造了新的“观看”体验和生活化的场景,带给受众强烈的交流感和陪伴感。
    C.创作团队采用多地连线、异屏连麦等方式,视频连线明星嘉宾,进行居家演出。
    D.慈善音乐会在线上举办,来自世界各地的著名音乐家们在家中为全球观众进行演唱。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______
    A.移动互联网时代,视频成为信息表达和接收的寻常方式,短视频直播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多。
    B.抖音平台艺术直播课堂数据显示,短视频直播以“可见”的形式实现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两大功能。
    C.工艺传承人通过直播和短视频展示油纸伞的细节,满足了观众艺术观赏需求,重构了艺术审美情境。
    D.短视频直播提供给每一个普通人展示生活美学的机会,表现内容大众化,实现日常生活的审美化。
  • 题型:作文 题类:其他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人类面临危难之际,世界各地的医护人员,在书写着可歌可泣的战疫故事。他们中有人出征前立下遗嘱,有人退休后重新“归队”,有人远赴异国他乡火线驰援。不同的事迹,同样的感动。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所说:“在这个悲壮的时刻,我们与所有医护人员站在一起。我们以你们为傲!你们在激励着我们!我们对你们的付出感激不尽!”他们回答:“不要称我们为英雄,我们只是在完成本职工作。”
    作为学生的你。对此有什么感悟?请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③不少于600字。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其他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随着电视、网络等传播体的昔及,作为民族文化瑰宝的诗词也得到了新的应用和传播。央视《经典咏流传》《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美节目,体现出“新旧结合”“新旧共生”的文化生态。这种文化生态不仅提升了传统诗词的传播度,还催生了的诗词体式的出现,对于诗词当代化具有深刻意义。
    这些节目降低了诗词欣赏的门槛。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传播手段的加入,使节目制作方与观众即时互动成为可能,并在受众中形成二次创作、延仲创作的基础。节目中,作为内容的诗词与多种传播形式的互动关系,体现出以下方面的创新:
    一方面,音乐与诗歌再次紧密结合,呈现出“万口相传”的盛况。中华民族的诗与乐,从一开始就相互配合、相互成就。但古代诗词的配乐,今天大多已失传,极少数保留下来的,也不符合当下的审美需求,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经典咏流传》用新声唱旧词,使得流行因素与传统文化彼此融合、彼此促进,呈现出巨大的传播优势。
    另一方面,经典传唱人来自不同的领域,他们将各自独特的人生际遇及生命体验融入诗词之中。这展现了诗词广泛的群众基础以及蓬勃的生命力。
    要使传统诗词生命力千古不断,需要时代创作新的经典乐章。于是,“新音乐--经典诗词--新词”三位一体的模式应送而生,并催生出新的诗歌体式,知在青少年中颇有影响的“古风”体。这种青春的文体,虽有欠成热之处,但古典意境与当下流行元素的结合,使诗作表现出一种新的语言风貌。
    随着新的娱乐、传媒方式的出现,受多种文化形态冲击,诗词创作要放眼于更广阔的天地,谋求内容及体制上的新发展,才能葆有诗词的生命力及社会影响力。回顾中国诗词艺术的演进規律,可以窥见诗词未来的发展趋势:一是进一步与新声音乐结合;二是进一步与大众结合;三是呈现方式进一步多元化、可视化。
    总而言之,随着中国国力增强、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民众文化水平的提高,传统诗词也必将更深入大众视野,完成其在当下文化生态下的继承与发展。
    (摘编自辛晓娟《为什么我们离不开诗和远方》)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传播媒体的普及使传统诗词获得新的生命力。
    B.据统计,古代诗词的配乐如今已经全部失传。
    C.在新时代,应谋求诗词内容及体制的新发展。
    D.提高民众的文化水平有益于传统诗词的传承。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文章从文化类节目入手,引出诗词当代化这一论题。
    B.文章二三四段以“总分”结构展开论证,层次分明。
    C.第三段以喻证法论证了“诗”与“乐”无须密切结合。
    D.文章在提出、分析问题后,指出诗歌未来的发展趋势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传统文化只有通过电视传播才能获得大众的认可。
    B.只要配上乐曲,传统诗词的生命力就能千古不断。
    C.传唱人来自不同领域,说明诗词的群众基础广泛。
    D.影响颇大的新“古风”体诗歌必将受到所有人喜爱。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其他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大学》)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老子》)请结合以上材料分别简要概括《大学》和《老子》对“人”的要求。
  • 题型:选择题 题类:其他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鲁迅的文章,对我们很陌生,学起来比较吃力,不过我相信,在老师的帮助下,只要下苦功,就一定能够学好。 B.游览三峡大瀑布时,我们从倾泻而下的水帘中狂奔而过,尖叫声、嬉笑声响成一片,那真是充满刺激的难忘体验! C.领导班子是否廉明,能否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推动一个地方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 D.强强联合制作的大戏,让人们不仅看到了中国戏曲的整体进步,而且看到了中国戏曲在现代化问题上迈出了可喜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