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总题量:2254选择本页全部试题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太宗贞观元年春正月丁亥,上宴群臣,奏《秦王破阵乐》。上曰:“朕昔受委专征,民间遂有此曲,虽非文德之雍容,然功业由兹而成,不敢忘本。”封德彝曰:“以神武平海内,岂文德之足比。”上曰:“ 戡乱以武,守成以文,卿谓文不及武,斯言过矣。”德彝谢。
    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已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上曰:“顺德果能有益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耳,何至贪冒如是乎?”犹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庭赐绢数十匹。胡演曰:“顺德枉法受财,罪不可赦,奈何复赐之绢?”上曰:“彼有人性,得绢之辱,甚于受刑。如不知愧,一禽兽耳,杀之何益!”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不直。’朕始寤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失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乃命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六月戊申,上与侍臣论周、秦修短。萧瑀对曰:“纣为不道,武王征之;周及六国无罪,始皇灭之。得天下虽同,人心则异。”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周得天下,增修仁义;秦得天下,益尚诈力,此修短之所以殊也。盖取之或可以逆得,守之不可以不顺故也。”瑀谢不及。上谓侍臣曰:“吾闻西贾胡得美珠,剖身以藏之,有诸?”侍臣曰:“有之。”上曰:“人皆知彼之爱珠而不爱其身也。吏受赇抵法,与帝王徇奢欲而亡国者,何以异于彼胡之可笑邪?”魏征曰:“昔鲁哀公谓孔子曰:‘人有好忘者,徙宅而忘其妻。’孔子曰:‘又有甚者,桀、纣乃忘其身。’亦犹是也。”上曰:“然。朕与公辈宜力相辅,庶免为人所笑也。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B.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C.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D.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陛下原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后用作对帝王的敬称。“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
    B.顿首是古代跪拜礼之一,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
    C.大理少卿即大理寺长官,位九卿之列。大理寺是古代负责刑狱案件审理的官署名。
    D.西域既是汉以来对玉门关、阳关以西地区的总称,也有“西方、西天”等含意。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太宗对长孙顺德贪污腐败一事并没有严加制裁,反而在朝廷上赐给他几十匹绢,目的是让他受辱知愧,促使他自我反省。
    B.太宗年轻时喜爱弓箭,收藏了许多优良的弓,自认为对收藏的弓很了解,但工匠的论述让他知道自己以前对弓的认识有限。
    C.太宗曾与侍臣讨论周朝统治长久、秦朝统治短暂的原因,萧瑀从取天下的角度分析,太宗则强调取得天下后,治国应顺应民意。
    D.太宗曾以胡商剖腹藏珠、鲁人搬家忘妻为喻,告诫臣下为官不能忘记根本,切不能利欲熏心,贪赃枉法,避免被世人耻笑。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戡乱以武,守成以文,卿谓文不及武,斯言过矣。
    ②乃命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 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授四门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撩曹。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 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钱锷,仍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装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
    B.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
    C.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浩/拜中书舍人
    D.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出”指离京外任,“辟”指官署征聘,“调”“转”指调动官职,“拜”指授予官职。
    B.“字”又称“表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名和字一般在意义上存在一定的联系。
    C.“元和”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每位皇帝在位只有一个年号。
    D.“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韩愈自幼刻苦,学习自觉。他被同族堂兄抚养长大,小时候学习儒家经典很刻苦,不像其他孩子那样还需要奖励来督促。
    B.韩愈生性直率,敢于直言。他曾上过几千言的奏章极论宫市的弊端,皇上不听取,韩愈大为生气,因而被贬到边远的阳山做县令。
    C.韩愈很有才能,颇受赏识。他仕途不顺、多被贬黜,就写《进学解》自明心志,受到执政者怜惜;曾担任过宰相的郑余庆也很欣赏他。
    D.韩愈很重感情,记人恩情。他曾受到裴均照顾,尽管裴均之子平凡鄙陋,但仍对其子很友好,在赠序中仍尊称其字。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
    ②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钱锷,仍呼其字。

    韩愈撰写《平淮西碑》多记裴度的事迹,请分析其中的原因。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曰:“ 汉购将军急,迹且至臣家,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即不能,愿先自刭。”季布许之。乃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滕公留朱家饮数日。因谓滕公曰:“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滕公曰:“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朱家曰:“君视季布何如人也?”曰:“贤者也。”朱家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汝阴侯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间,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季布召见,谢,上拜为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季布。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使人先发书,季布果大怒,待曹丘。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间哉?且仆楚人,足下亦楚人也。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也!” 季布乃大说,引入,留数月,为 ,厚送之。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选自《史记•季布传》,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B.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C.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D.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三族,一般为父族、母族、妻族的合称。夷灭三族是古代最残酷的刑罚。
    B.髡钳,古时的刑罚,髡是剃去头发,钳是用铁圈束颈。这里指扮作一个犯罪的囚徒。
    C.郎中,本文中是指帝王的侍从,俸禄只有三百石,级别虽然不高,但相当受荣宠。
    D.上客,这里指非常重要的客人或地位很高的人;门客中地位最高的也称作上客。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季布颇具才能,深得滕公好评。季布曾经率领军队多次使得刘邦陷入困境。后来刘邦召见他,授予他官职,可以看出刘邦对季布的器重。
    B.季布身处危难,得到众人保护。朱家让他穿粗布衣服,并用大柳车把他送到周氏。周氏把他买下来,将之安置在田地里耕作。
    C.季布四处躲藏,情况堪比伍子胥。不同的是,伍子胥对迫害他的楚国报仇雪恨;季布则成为刘邦的手下,曹丘让人写了推荐信才能见到他。
    D.季布名闻天下,曹丘生出力不少。经过曹丘生的不断宣扬,楚人中流传这样一句著名的谚语:得到季布应诺的一句话,比得到黄金还要可贵。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汉购将军急,迹且至臣家,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即不能,愿先自刭。
    ②季布乃大说,引入,留数月,为上客,厚送之。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 臣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沈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拾橡票自给。流落剑南,营草堂成都西郭流花溪。会严武节度剑南西川,往依焉。 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诣其家。大历中,出翟塘,溯沅、湘以登衡山,适耒阳。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暴至,涉自不得食。县令自桦舟迎之,乃得还。为设牛炙、白酒,大醉,一夕卒,年五十九。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挽弱,情不忘君,人皆怜之。
    (节选自《唐才子传选译•卷二•杜甫》)(注释):①关辅:关内畿辅地区,即现在的关中地区。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
    B.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
    C.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
    D.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儒弱至饿死/因许市自往省视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一项是 ______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唐玄宗看了杜甫的赋颂后,觉得他才华一般,所以命宰相考考他的文章。
    B.杜甫回到京城之后,遇到饥荒,于是他背柴、采摘橡树果实来过活。
    C.杜甫游览岳祠时被洪水困住,县令救了他,还请他吃牛骨头、喝白酒。
    D.杜甫与李白齐名,并称“李杜”。杜甫多次经历叛乱,保持气节不被玷污。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臣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
    ②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诣其家。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轩辕。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汉元年正月,(沛公)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良亡,间行归汉王。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郤;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留侯性多病,即道引不食谷,杜门不出岁余。会高帝崩,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强听而食。
    高帝,后八年卒,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二十五》,有删节)注:①雒阳:洛阳。②郦食其:人名。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B.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C.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D.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侯,古爵位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的第三等,比“伯”低一等。《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侯比秦伯低一等。
    B.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祭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
    C.崩,古代称帝王或王后死叫“崩”,称诸侯或大官死叫“薨”,称大夫死叫“卒”,“卒”后为死亡的通称。
    D.谥,封建时代在人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评定褒贬给予的称号,称为谥或谥号。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张良轻财爱国。韩国破亡之时,张良家有僮奴三百人。他拿出全部家财来寻找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
    B.张良为人精明。他献计刘邦,利诱秦朝将领,从而没费一兵一卒,一举拿下咸阳。
    C.张良足智多谋。败峣下秦军,破项羽疑,荐举良才,解除危难,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D.张良作为谋臣考虑周全。韩信想自立为齐王,惹怒汉王。张良献计后,汉王派张良前去授予韩信齐王王印。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课内句)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入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见贤而不急,则其君矣。非贤无急,非士无与虑国。缓贤忘士,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昔者文公出走而正天下;桓公去国霸诸侯;越王勾践遇吴王之而尚慑中国之贤君。三子之能达名成功于天下也,皆于其国抑而大丑也。败而有以成,此之谓用民。
    偪臣伤君,谄下伤上。君必有弗弗之臣,上必有詻詻之下。苟臣下重其爵位不言,近臣则喑,远臣则噤,怨结于民心。谄谀在侧,善议障塞,则国危矣。桀纣不以其无天下之士邪?杀其身而丧天下。故曰:“国宝,不若献贤而进士。”
    今有五锥,此其铦,铦者必先挫。有五刀,此其,错者必先靡。是以甘井近竭,招木近伐,灵龟近灼,神蛇近暴。是故比干之殪,其抗也;孟贲之杀,其勇也;西施之沉,其美也;吴起之裂,其事也。故彼人者,鲜不死其所长,故曰“太盛难守”也。
    故虽有贤君,不爱无功之臣;虽有慈父,不爱无益之子。是故不胜其任处其位,非此位之人也;不胜其爵而处其禄,非此禄之主也。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入深;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是故江河不恶小谷之满己也,故能大。江河之水,非一水之源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 夫恶有同道不取,而取同己者乎?盖非兼王之道也!
    (取材于《墨子•亲士》)【注释】①入国:即治国。②偪臣:权重逼君的贵臣。


    根据上下文,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下列句中的“而”,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______
    A.缓贤忘士,能以其国存者
    B.桓公去国霸诸侯
    C.苟臣下重其爵位不言
    D.是故不胜其任处其位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晋文公、齐桓公、越王勾践能成功而扬名于天下,根本原因是他们的国家陷于困境。
    B.桀纣成为亡国之君,他们的教训在于最终身旁没有忠心耿耿且敢于说话的贤士良才。
    C.选用人才应该以能否为国家建功立业为标准,即使良才难以驾驭,也应该用贤亲士。
    D.国君要如江河一样纳百川,让不同的人才各抒己见,这才是可以保国家的兼王之道。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恶有同道不取,而取同己者乎?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其小字亚子,当时人或谓之亚次。又别为优名以自目,曰李天下。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然时诸伶,独敬新磨尤善俳,其语最著,而不闻其佗过恶。其败政乱国者,有景进、史彦琼、郭门高三人为最。

    郭门高者,名从谦,门高其优名也。虽以优进,而尝有军功,故以为从马直指挥使。从马直,盖亲军也。从谦以姓郭,拜崇韬为叔父,而皇弟存乂又以从谦为养子。崇韬死,存乂见囚,从谦置酒军中,愤然流涕,称此二人之冤。是时,从马直军士王温宿卫禁中,夜谋乱,事觉被诛。庄宗戏从谦曰:“汝党存乂、崇韬负我,又教王温反。复欲何为乎?”从谦恐,退而激其军士曰:“罄尔之赀,食肉而饮酒,无为后日计也。”军士问其故,从谦因曰:“上以王温故,俟破鄴,尽坑尔曹。”军士信之,皆欲为乱。李嗣源兵反向京师庄宗东幸汴州而嗣源先入庄宗至万胜不得进而还军士离散尚有二万馀人居数日,庄宗复东幸汜水,谋扼关以为拒。四月丁亥朔,朝群臣于中兴殿,宰相对三刻罢。从驾黄甲马军阵于宣仁门、步军阵于五凤门以俟。庄宗入食内殿,从谦自营中露刃注矢,驰攻兴教门,与黄甲军相射。庄宗闻乱,率诸王卫士击乱兵出门。乱兵纵火焚门,缘城而入,庄宗击杀数十百人。乱兵从楼上射帝,帝伤重,踣于绛霄殿廊下,自皇后、诸王左右皆奔走。至午时,帝崩,五坊人善友聚乐器而焚之。嗣源入洛,得其骨,葬新安之雍陵。以从谦为景州刺史,已而杀之。

    《传》曰:“君以此始,必以此终。”庄宗好伶,而弑于门高,焚以乐器。可不信哉!可不戒哉!

    (节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嗣源兵反/向京师/庄宗东幸汴州/而嗣源先入/庄宗至/万胜不得进/而还军士离散/尚有二万馀人/
    B.李嗣源兵/反向京师/庄宗东幸汴州/而嗣源先入/庄宗至/万胜不得进而还/军士离散/尚有二万馀人/
    C.李嗣源兵反/向京师庄宗/东幸汴州/而嗣源先入/庄宗至万胜/不得进/而还军士离散/尚有二万馀人/
    D.李嗣源兵反/向京师/庄宗东幸汴州/而嗣源先入/庄宗至万胜/不得进而还/军士离散/尚有二万馀人/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字,指古人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字,也指古人的乳名、小名,此处为前者。
    B.丁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一定顺序组成干支纪元法,一百二十年为一循环。
    C.刺史,官职名,汉武帝时期始设,刺史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监察制度。
    D.《传》,即《左传》,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宗爱好广泛,擅长音乐谱曲。他既喜好滑稽戏,又通晓音乐,他亲自创作的歌在当时到处都是,还请别人给自己取了个艺名叫李天下。
    B.庄宗宠信伶官,伶人因此当权。他常常与伶人一道在庭院里演杂戏,景进、史彦琼和郭从谦等伶官败坏政治、祸乱国家,最终导致灭亡。
    C.郭从谦善于钻营,鼓动士兵叛乱。他认郭崇韬为叔父,又被李存乂收为养子,后因害怕被坑杀而萌生作乱之心,率军反叛,攻打兴教门。
    D.庄宗勇猛善战,落得结局凄凉。他奋力杀死了几十上百个沿城墙进入宫中的乱兵,最终被射中跌倒,伤重而亡,其遗体被人用乐器焚烧。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庄宗戏从谦曰:“汝党存乂、崇韬负我,又教王温反。复欲何为乎?”
    ②庄宗入食内殿,从谦自营中露刃注矢,驰攻兴教门,与黄甲军相射。

    结合所学《五代史•伶官传序》,谈谈你从庄宗“好伶而弑于伶”的故事中得到一个怎样的启示。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杜甫子美,少贫不自振, 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杜)恕、(杜)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杜)审言,以文章显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 李白字太白。其先隋末以罪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天宝初,白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沉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时白已醉。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 力士素贵,耻之,遂摘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官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注】①李邕:诗人、书法家。②杜审言:杜甫的祖父。③杨雄、枚皋:西汉文学家。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B.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C.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D.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的意义多有关联。字是为便于他人称谓,对他人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B.六经,指孔子晚年整理的《诗》《书》《礼》《易》《乐》《论语》。因《乐经》失传,故称“五经”。
    C.徙,徙居,搬家,迁徙。也指流徙,即古代的流放刑罚,流放有罪之人到边远地区。
    C.金銮殿,唐代宫殿内有金銮殿,是文人学士待诏之所。后来小说戏曲中泛称皇帝接受朝见的殿。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杜甫少时生活贫困,但很有才能。他没有考取进士,滞留长安。天宝十三年,唐玄宗朝拜献祭于太清宫,杜甫进献三篇赋。
    B.杜甫一心想“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而“数上赋颂”,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一面,也体现出他内心郁郁不得志的愁苦。
    C.李白诗名远扬,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后李白得到玄宗厚爱,多次宴请,可他狂骜不驯,常和酒友在闹市上喝得烂醉。
    D.李白文采出众,志向高远;他蔑视权贵,不屑与高力士等为伍,借醉酒让高力士脱靴。主动拒绝皇帝封官赏赐,云游天下。​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
    ②力士素贵,耻之,遂摘其诗以激杨贵妃。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积善成德,而自得(指人的智慧)
    B.不积小流,成江海(没有用来……的办法)
    C.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也(专一)
    D.非蛇鳝之穴无可者(托付、寄寓)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木直中绳,輮
    B.不积小流,无以成
    C.非蛇鳝之穴无可
    D.上食埃土,下饮,用心一也

    对上面选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在这段文字中,作者用了十个比喻论证学习要逐步积累,要坚持不懈,要专心致志。
    B.人们掌握知识,培养品德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步发展、由不知到知、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C.“骐骥”“驽马”两个比喻暗示了客观条件有好有坏,在作者看来,好的客观条件对于成功起着决定性作用。
    D.用蚯蚓的“用心一”和螃蟹的“用心躁”进行对比论证,意在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用心专一。

    翻译以下句子。
    ①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赵禼,字公才,邛州依政人。第,为汾州司法参军。郭逵宣抚陕西,辟掌机宜文字。种谔擅纳绥州降人数万,朝廷以其生事,议诛谔,反故地归降人,以解仇释兵。禼上疏曰:“谔无名兴举,死有余责。 若将改而还之,彼能听顺而亡绝约之心乎?不若谕以彼众饿莩,投死中国。边臣虽擅纳,实无所利,特以往年俘我苏立、景询辈尔。可遣询等来,与降人交归,各遵纪律,而疆场宁矣。如其蔽而不遣,则我留横山之众,未为失也。”又徙逵帅鄜延,为逵执政,请存绥州以张兵势,先规度大理河川,建堡砦,画稼穑之地三十里,以处降者。若弃绥不守,则无以安新附之众。援种世衡招蕃兵部敌屯青涧城故事。朝廷从之,活降人数万,为东路捍蔽。夏人屡欲,每以虚声摇边。诏问方略,禼审计形势,为破敌之策以献。遣裨将曲珍、吕真以兵千人分巡东西路。夏人方以四万众自间道欲取绥,道遇珍,皇骇亟战,真继至,夏众败走。交趾叛,诏为安南行营经略、招讨使,总九将军讨之。禼以郭逵老边事,愿为裨赞,于是以逵为宣抚使,禼副之。逵至,辄与禼异,固争不能得。 禼分遣将吏伐木治攻具,设伏击之,斩首数千级,馘其渠酋,遂皆降。元祐初,梁乙埋数扰边,禼知夏将入侵檄西路将刘安曰夏即犯塞门汝径以轻兵捣其腹心后果来犯安等袭洪州俘斩甚众夏遂入贡既而以重兵压境,诸将亟请益戍兵为备,禼因遣人诘夏,夏兵遂去。乙埋终不悛。使间以善意问乙埋:“必欲寇,第数来,恐汝所得不能偿所亡。能改之,吾善遇汝。”遗之战袍、锦彩,自是乙埋不复窥塞。禼乃纵间,国中疑而杀之。五年,拜端明殿,迁太中大夫。卒,年六十五。
    (节选自《宋史•赵禼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禼知夏将入侵/檄西路将刘安/曰夏即犯塞门/汝径以轻兵捣其腹心/后果来犯安等/袭洪州/俘斩甚众/夏遂入贡/
    B.禼知夏将入侵/檄西路将刘安曰/夏即犯塞门/汝径以轻兵捣其腹心/后果来犯/安等袭洪州/俘斩甚众/夏遂入贡/
    C.禼知夏将入侵/檄西路将刘安曰/夏即犯塞门/汝径以轻兵捣其腹心后/果来犯安等/袭洪州/俘斩甚众/夏遂入贡/
    D.禼知夏将入侵/檄西路将刘安/曰夏即犯塞门/汝径以轻兵捣其腹心后/果来犯/安等袭洪州/俘斩甚众/夏遂入贡/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贡士参加殿试录为三甲都叫进士。
    B.移书,古代指传递书信,在文中,赵禼替郭逵给执政大臣写信,提出多条建议。
    C.款塞即叩塞门,指外族前来通好或到边界表示归顺,与“窥塞”“寇边”相对。
    D.学士原指读书人或学者,文中是一种官职名称,主要从事掌管典礼、撰述等工作。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赵禼富有才华,处事很有见地。他考中进士,在郭逵手下任文职;在种谔擅自纳降一事上,他赞同诛杀种谔、认为双方可交换人员,各守纪律,以报边疆安宁。
    B.赵禼深晓边事,治理卓有成效。他向朝廷建言,应做好绥州的规划,建设堡寨,分析了放弃绥州的后果并援引了种世衡治边旧例,得到朝廷认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C.赵禼一心平叛,不计个人名利。交趾叛乱时,朝廷让赵禼统兵平叛,他推荐自己以前的上级郭逵为主将,自己甘愿任副职,赵禼设伏兵击贼,取得大胜。
    D.赵禼精于谋略,为国屡立功勋。他能审时度势,为朝廷献破敌之策;梁乙埋多次侵扰边关,甚至重兵压境,赵禼害怕于是派遣使者善意慰问他。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若将改而还之,彼能听顺而亡绝约之心乎?不若谕以彼众饿莩,投死中国。
    ②禼分遣将吏伐木治攻具,设伏击之,斩首数千级,馘其渠酋,遂皆降。

    夏国人怀疑梁乙埋并杀死了他,请简要分析梁乙埋为什么会被杀?请简要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