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太宗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封德彝对曰:“上皇敦睦九族,大封,自两汉以来未有如今之多者。爵命既崇,多给力役,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上曰:“然。朕为天子,所以养百姓也,岂可劳百姓以养己之宗族乎!”十一月庚寅,降宗室郡王皆为县公,惟有功者数人不降。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上闻景州录事参军张玄素名,召见,问以政道。对曰:“隋主好自专,不任群臣,群臣恐惧,唯知禀受奉行而已,莫之敢违。以一人之智决天下之务,借使得失相半,乖谬已多,下谀上蔽,不亡何待!陛下诚能谨择群臣而分任以事,高拱穆清而考其成败,以施刑赏,何忧不治!”上善其言,擢为侍御史。 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有司门令史受绢一匹,上欲杀之,民部尚书裴矩谏曰:“为吏受赂,罪诚当死。但陛下使人遗之而受,乃陷人于法也,恐非所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上悦,召文武五品已上告之曰:“裴矩能当官力争,不为面从,傥每事皆然,何忧不治?”
    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 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下列对文中斜体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B.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C.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D.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甲子,甲为天干首位,子为地支首位,干支相配以纪年月日,文中是纪日。
    B.宗室,是古代社会中对与君主同一宗族血亲的称谓,历代皇族例称为宗室。
    C.海内,即国内,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环绕着大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D.庶务,指国家的各种政务,后来专指朝堂之上跟军国大事相关的各种急务。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唐太宗赞同封德彝的意见,认为天子应该养育百姓,不应辛劳百姓以养活自己宗族,于是将有功者之外的宗室郡王全都降格为县公。
    B.在讨论制止偷盗一事时,有人提出用重法治理,唐太宗认为应减轻赋税,选用清官,使百姓衣食无忧,严刑峻法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C.唐太宗向张玄素询问政事,张说隋亡在于君王专权,以致下谀上蔽,若君王能分任贤能之臣,考核成败,赏罚分明,一定能够大治。
    D.裴矩是隋朝的旧臣,进入唐朝后,忠于国事,不做面从之臣,敢于进言,对唐太宗的不当行为谏诤,受到唐太宗的认可和当众表扬。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
    ②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文末《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评价说“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1

    (2021•山东)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下列各 题。
        嗟夫 !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 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 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选自《五人墓碑记》,作者张溥 )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蹈死不顾,亦故哉           通 “何”,什么
    B.之谋难于猝发             很,十分
    C.五人之死                   比较
    D.人皆得以使之               像对待奴仆那样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是  (      )
    A.待圣人之出投缳道路         吾尝终日思矣
    B.佯狂不知所者               羡长江无穷
    C.列其姓名大堤之上           虽才高
    D.哀斯墓之徒有其石而为之记   师道之不传久矣
    (3)下列句子中,与 “斯固百世之遇也”句式相同的是  (      )
    A.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D.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4)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通过对比 “大阉之乱”时“缙绅”与 “五人”的不同表现,突出五人激昂大义的气节。
    B.“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既是对五人功绩的赞誉,也是对后人的激励。
    C.“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以双重否定的句式,有力肯定了五人在反阉党斗争中的作用。
    D.文段部分以叙述为主,叙中有议,议中含情,使得文章事、理、情交融,感染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