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单元测试 难易度:难

    年份:202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求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人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众,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关,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问,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李斯《谏逐客书》)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矣    错
    B.而陛下之,何也?    说到,提及
    C.是以泰山不土壤,故能成其大    推辞,抛弃
    D.此所谓藉寇兵而盗粮者也    给予,送给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是    (      )
    A.士不产于秦,愿忠者众    秦以城求璧赵不许,曲在赵
    B.却宾客业诸侯    损民益仇
    C.然则是所重者,在色乐珠玉    而所轻者在人民也
    D.今弃黔首以资敌国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李斯认为,从前秦穆公、秦孝公、秦惠王和秦昭王四位君主都依靠客卿,使秦国富裕强大。以此看来,客卿并没有什么对不起秦国的。
    B.文章指出,如果一定要是秦国出产的东西才可用,那么不是秦国出产的器物也不能用,甚至连江南的金锡、西蜀的丹青也不能用了。
    C.李斯对秦王辞退一切宾客,把兵器和粮食给予寇盗,使得天下的士子不敢向西进入秦国,最终与诸侯国建立怨仇的做法很不理解。
    D.李斯用“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的道理劝说秦王,希望他不要赶走客卿,而加多敌国的力量。
    (4).对文中画线句“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翻译正确的是    (      )
    A.由此看来,客卿们有什么对不起秦国的呢!
    B.由此观察,客卿们为什么对不起秦国呢?
    C.由此看来,客卿们为什么对不起秦国呢?
    D.由此观察,客卿们有什么对不起秦国的呢!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单元测试 难易度:难

    年份:202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祖莹,字元珍,范阳遒人也。曾祖敏,拜尚书左丞。卒,赠并州刺史。祖嶷,字元达。以从征平原功,进爵为侯,位冯翊太守,赠幽州刺史。父季真,位中书侍郎,卒于安远将军、钜鹿太守。
    莹年八岁,能诵《诗》书》;十二,为中书学生。妤学耽书,以昼继夜,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僮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弊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尤好属文,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时中书博士张天龙讲《尚书》,选为都讲。生徒悉集,莹夜读书劳倦,不觉天晓。催讲既切,遂误持同房生赵郡李孝怡《曲礼》卷上座。博士严毅,不敢还取,乃置《礼》于前,诵《尚书》三篇,不遗一字。讲罢,孝怡异之,向博士说,举学尽惊。后高祖闻之,召入,令诵五经章句,并陈大义,帝嗟赏之。
    为冀州镇东府长史,以货贿事发,除名。后侍中崔光举为国子博士,仍领尚书左户部。李崇为都督北讨,引莹为长史。坐截没军资,除名。未几,为散骑侍郎。孝昌中,于广平王第掘得古玉印,敕召莹与黄门侍郎李琰之,令辨何世之物。莹云:“此是于阗国王晋太康中所献。”乃以墨涂字观之,果如莹言,时人称为博物。
    性爽侠,有节气,士有穷厄,以命归之,必见存拯,时亦以此多之。
    (选自《魏书》,有删改)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尚书左丞      授予官职
    B.尤好文        归属
    C.帝嗟之        赞叹
    D.截没军资      因犯……罪
    (2)下列句子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
    例句:从征平原功
    A.昼继夜
    B.货贿事发
    C.乃墨涂字观之
    D.命归之
    (3)下列句子中,与“为家人所觉”句式相同的是
    A.不能容于远近
    B.学不可以已
    C.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D.蚓无爪牙之利
    (4)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祖莹嗜好读书,晩上常常在父母睡后用衣物遮蔽窗户防止光线透岀,偷偷读书。
    B.祖莹记忆超常,虽错拿《曲礼》,但仓促间仍一字不漏地背诵岀《尚书》三篇。
    C.祖莹博闻多识,能准确辨认出于广平王府挖得的“古玉印”的来历。
    D.祖莹家世显赫,自己也因才能超众深受朝廷赏识,一生仕途畅达。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单元测试 难易度:难

    年份:202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晁错传
    晁错,颍川人也。错为人峭直刻深。上善之,于是拜错为太子家令。是时匈奴强,数寇边,上发兵以御之。错上言兵事,文帝嘉之。后诏有司举贤良文学士,错在选中。由是迁中大夫。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孝文虽不尽听,然奇其材。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爰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喧哗。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错日:“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父日:“刘安矣,而晁氏危,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日“吾不忍见祸逮身”。后十余日,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上问爰盎日:“今吴、楚反,于公意如?”对日:“不足忧也,今破矣。”上问日:“计安出?”盎对日:“吴、楚相遗书,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晁错擅适诸侯,削夺之地,以故反,名为西共诛错,复故地而罢。方今计,独有斩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地,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上默然良久。后乃使中尉召错,绐载行市。错衣朝衣,斩东市。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为将。还,见上。上问曰:“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日:“吴为反数十岁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不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箝口不敢复言矣。”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之,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划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喟然长息,日:“公言善。吾亦恨之!”
    (节选自《汉书》,有删改)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吾不忍见祸身    及,殃及
    B.今贼臣晁错擅诸侯    通“谪”.贬谪
    C.载行市    欺骗
    D.吾亦之    痛恨
    (2)下列句子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上发兵御之   
    B.籍何至此
    C.杀之应陈涉   
    D.还军霸上,待大王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4组,全都属于晁错死因的一组是
    ①错为人峭直刻深
    ②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
    ③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
    ④刘氏安矣,而晁氏危
    ⑤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
    ⑥独有斩错……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⑤⑥   
    D.④⑤⑥
    (4)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晁错才学出众,为人严峻刚直,因而受到文、景两代皇帝的器重。
    B.晁错在文帝时就进言主张削弱诸侯,还就更定法令等事数十次上书。
    C.晁错得到景帝信任,终于达到削弱诸侯的目的,不料却导致七国之乱。
    D.汉景帝听信爰盎的话错杀了晁错,从此堵住了忠臣直言进谏的路。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单元测试 难易度:难

    年份:202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孝廉不行    被举荐
    B.连公府不就    召
    C.所居之官辄积年不    调动官职
    D.自去史,五载复还    任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是    (      )
    A.游三辅    苟全性命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B.自王侯下莫不逾侈    愿十五城请易璧
    C.以讽谏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再迁太史令    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3)下列句子中,与“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句式相同的是    (      )
    A.得双石于潭上   
    B.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D.吟鞭东指即天涯
    (4)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虽然才华比一般的人高,但并不因此而骄傲自大。
    B.张衡平时举止从容,态度平静,喜欢与世俗之人交往。
    C.张衡善于器械制造方面,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
    D.(汉)顺帝初年,(张衡)又两次转任,又做了太史令之职。
    (5)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单元测试 难易度:难

    年份:202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日:“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日:“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日:“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日“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日:“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今亦死    逃跑
    B.扶苏以谏故    多次
    C.今闻无罪    有可能
    D.楚人之    爱戴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是    (      )
    A.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屯长    如今人方刀俎,我为鱼肉
    B.陈胜、吴广谋曰    君子不齿,今其智反不能及
    C.今诚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赵王岂一璧之故欺秦邪?
    D.固以怪矣    沛公参乘樊哙者也
    (3)下列句子中,与“或以为死,或以为亡”句式相同的是    (      )
    A.此教我先威众耳   
    B.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
    C.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D.更赢以虚发而下之
    (4)下列各句含有通假字的是    (      )
    A.然足下卜之鬼乎?   
    B.上使外将兵
    C.置人所罾鱼腹中   
    D.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5)下列各句中,不能体现陈胜胸怀广大志向的是    (      )
    A.天下苦秦久矣
    B.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C.大楚兴,陈胜王
    D.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6)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单元测试 难易度:难

    年份:202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上①与群臣论止盗。(A)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B)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馀,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上又尝谓侍臣曰:“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C)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D)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上:皇上,此处指唐太宗。②哂(shěn):微笑,此处含有徼讽之意。③不暇顾:顾不上。④野宿:在野外露宿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上与群臣论盗    禁止
    B.朕当奢省费      去除
    C.是数年之后      从
    D.民以奉君        立刻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是
    A.民之所以为盗     客之美我
    B.犹割肉充腹       吾一日长乎尔
    C.君富国亡       学不思则罔
    D.夫欲盛费广     居庙堂之高忧其民
    (3)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是
    A.或者请求太宗使用严刑来禁盗。
    B.百姓去做盗贼的原因,是由于赋税繁重。
    C.因此人君的祸患,不是来自外部,往往是自己造成的。
    D.人君的欲望炽盛耗费就大,耗费大赋税就重。
    (4)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本文阐述了唐太宗的民本思想。
    B.自唐太宗谈论防盜问题几年后,百姓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C.老百姓偷盗是因为没有廉耻观。
    D.唐太宗认为,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百姓衣食无忧就不会偷盜。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单元测试 难易度:难

    年份:2022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宦者令缪贤日:“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日:“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日:‘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日,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日,‘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日:‘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以勇气于诸侯    闻名,出名    
    B.徒欺            看见
    C.即秦兵之来      忧虑,担心    
    D.计欲亡走燕      私自,私下
    (2)下列各句中,属于判断句的是    (      )
    A.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B.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C.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D.臣窃以为其人勇士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单元测试 难易度:难

    年份:2022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竞绝去。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竞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日:“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日:“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日:“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日:“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选自《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始为时      平民百姓    
    B.又不能生商贾  管理
    C.数从其下乡    往常    
    D.以为          胆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是    (      )
    A.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  廉颇者,赵之良将
    B.亭长妻患  句读不知
    C.信钓城下  君幸赵王
    D.信亦知意  后秦伐赵
    (3)下列句子,与“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句式相同的是    (      )
    A.君何以知燕王
    B.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C.遂于秦王会渑池
    D.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4)对文中句子“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翻译最准确的是    (      )
    A.大丈夫不能自己吃饭,我请求王孙给你饭吃,难道是希望你报恩吗?
    B.大丈夫不能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这位公子才给你饭吃,难道是希望你报答吗?
    C.大丈夫不能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这位公子才给你饭吃,难道不是希望你报答吗?
    D.大丈夫不能自己吃饭,我请求王孙给你饭吃,难道不是希望你报答吗?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单元测试 难易度:难

    年份:202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关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祗于奴隶人之手    受屈辱
    B.死于槽枥之间    两马并驾
    C.马者    通“饲”,喂养
    D.之不以其道    对策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是    (      )
    A.祗辱于奴隶人手    虽有千里之能
    B.真无马邪    策之不以其道
    C.执策临之    呜之而不能通其意
    D.骈死槽枥之间    苛政猛于虎也
    (3)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马说》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在位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表达强烈的愤慨。
    B.《马说》围绕着“不知马”这一中心逐层展开论述。
    C.《马说》第二自然段中四个“不”有力地谴责了“喂马人”的无知。
    D.“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单元测试 难易度:难

    年份:2022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元子①家有乳母为圆转之器,悦婴儿,婴儿喜之,母聚孩孺助婴儿之乐。友人公植者,有戏儿之器,请见之。见之,焚之。责元子曰:“吾闻古之恶圆之士歌曰:宁方为皂不圆③为卿③,宁方为污辱,不圆为显荣。’次山奈何任造圆转之器,恣令悦媚婴儿?少喜之,长必之。教儿学圆且陷不义,躬自戏圆又失方正。嗟!嗟!次山入门爱婴儿之乐圆,出门当爱小人之趋圆,吾安知次山异日不言圆,行圆,以终身乎?吾岂次山之友也!”
    元子召季川谓曰:“吾自婴儿戏圆,公植尚辱我,言绝忽乎。吾与汝圆以应物,圆以趋时,非圆不预③,非圆不为,公植其操矛戟刑我乎!”
    (选自《唐文粹》,有删改)
    【注释】①元子:元结,字次山,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之一。②皂:皂隶,泛指从事低贱行业的人。③圆:圆滑。④卿:公卿,泛指高官。⑤季川:元结的堂弟。⑥预:参与。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有戏儿之器   听说
    B.见之         等到
    C.焚之         追逐
    D.长必之       喜欢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是
    例句:悦婴儿
    A.携飞仙遨游
    B.勇气闻于诸侯
    C.是就极刑而无愠色
    D.则请立太子为王,绝秦望
    (3)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元结家的乳母做了一个能团团旋转的玩具,孩子们都很喜欢这个玩具。
    B.“恶圆之士”认为,宁可行为方正地做个身份低贱的人,也不愿意圆滑地求得富贵。
    C.公植认为元结在家中教孩子学习图画,嬉戏玩耍,会让孩子玩物丧志。
    D.元结因孩子“戏圆”之事受到公植的责骂,公植甚至表示要与他断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