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 题型:简答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龙井问茶
    钱汉东
    ①杭州西湖是最令人向往的,它的美妙,不仅在于湖光山色,还在于湖边、山里的那些清静的喝茶处。龙井是茶客必到之地。
    ②暮春三月,正是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季节。十余年前的那个时节,我邀三五知己结伴前去龙井。一路的好山好水,一路的桃红柳绿,让人陶醉。到九溪十八涧,我们准备品茗聊天,小憩片刻。这时来了一位老妪,说是龙井村人,欲搭我们的车回去。龙井正是我们向往的地方,我们不假思索就爽快地答应了。老妪坐在前面带路,车子在弯弯曲曲的小道上,缓缓前行。车窗外,高低茶树,相连成趣;山影斑斓,泉水叮咚。山腰间还有不少村妇在采茶。到底是龙井人,老妪三句话不离龙井茶,从老妪的话中,我们知道龙井茶以“色清、香郁、味醇、形美”四绝著称。
    ③到了龙井,我们跟随好客的老妪走进她那黛瓦粉墙的老屋。她的媳妇正在门前用电锅炒茶。坐在老屋客堂里的竹椅上,我们目睹那满满一锅碧绿的茶树叶子慢慢卷起、干瘪,随之,阵阵沁人心脾的清香四处飘逸。老妪热情地为我们沏上刚岀锅的龙井茶,茶水凊澈,色泽嫩黄。在我的印象中,绿茶泡出的颜色应该是黄中带绿的,怎么这龙井茶是嫩黄色的呢?于是向老妪请教。老妪拿岀几种茶叶让我们识别,她说最好的茶叶绿中显黄,似翠非翠,扁平挺秀,光滑匀齐。这种茶叶在二月份后就开始采摘,第一道茶味道最好,通常被定为特级茶。清明前龙井茶叶都是嫩芽做的,一叶一芽,泡在杯中,均匀成朵,茶水自然是嫩黄色的了。清明后叶子长大了,绿色素増加,泡出的茶水就有点发绿了。说话间,我们轻轻举杯,喝上一口,细细品味,果然不凡。那茶,香郁若兰,清幽淡雅,清冽甘醇,回味无穷。
    ④我想买点龙井回去,让父亲品尝,于是与老妪讨价还价。物以稀为贵,最后以600元一斤成交。带回家后,父亲责备太贵了。如今父亲离我们远去已十年了,但他老人家品茗时怡然自得的神情,依然漫溢在我脑中,那么清晰,那么美妙。
    ⑤茶真是神奇之物,初饮略带几分苦涩,细品却甘美无比。人生道理莫不如此:试想________________
    ⑥茶水清香娴雅,它能陶冶性情,明净心智,让人乐以忘忧。深厚的茶文化底蕴,让龙井茶表现出持久的生命力,也让文人雅士格外偏爱它。
    (1)细读全文,将下面的记叙要素填充完整。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点:杭州西湖龙井村
    人物:我,老妪
    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外形上看,龙井特级茶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中与题目“龙井问茶”的“问”相照应的是哪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茶水颜色看,该怎么区分清明前和清明后的龙井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品读第⑤段,在横线上补写一个恰当的句子,说说饮茶带给你的人生启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简答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流感说来就来了。好像,城市里毎个人都在流鼻涕。这让他的诊所里,总是堆满了人。
    诊所不大,靠墙放着两个并排的长凳,人们挤坐在那里,有秩序地,一个挨一个地,等着他开出药方,或在头顶挂一个吊瓶。这场面让他稍有些欣慰。他不喜欢有人插队,正如他不喜欢有人生病,尽管,他是一个大夫。
    有时他认为自己好像选错了职业。比如现在,他已经忙了一个上午,面前依然晃动着没完没了的病人,这样他就有些烦躁。后来他更烦躁了,因为他看到一个没有排队的女人,身子有些佝偻、头发已经花白的女人。女人紧抱着叠成筒的被子,踉踉跄跄、慌慌张张地直接挤到他的面前。他看到女人在皱纹间顽强地挣扎出一双浑浊的眼,吸盘般吸附着他的脸。女人说,看病,感冒了。声音沙哑
    他皱了皱眉,用手指着长凳上等候着的那些人,说,都看病,都感冒了。
    女人说:“我给你钱。”
    他的眉毛马上打结,他说都给钱,这里没赊账和赖账的。
    女人并不理会他的话,她把沾满灰垢的干枯的手伸进自己的胸脯,摸啊摸啊,终于摸出一张皱巴巴的人民币。女人说:“孩子感冒了,很严重,你快给他看看。”女人轻轻拍打着怀里的被筒,露出焦急和紧张的表情。
    女人递过来的,是一张破旧的两毛钱。他认为这张钱的年龄,应该不会比女人小多少。
    女人小心翼翼地揭开包得紧紧的被筒一角,他垂着头,向里面看了一眼。只一眼,他便愣住了……
    “你不要理她。”坐在凳子上的一个男人说,“我认识她,这附近所有的国营医院和个体门诊,没一个理她的。”
    他摆摆手,示意男人不要说下去。他轻轻地问女人:“孩子病得很重吗?”
    “是的,很重。”女人说,“你快给他看看,他们都不给他看……他很可怜,他整夜咳嗽。”
    “还有呢?”他问,把听诊器小心地塞进被筒。
    “不吃饭,有时候发高烧……夜里总是哭!”女人说。
    “还有呢?”他继续问。
    “就是咳嗽,发高烧,不吃饭,夜里总是哭!”女人重复着。
    “啊,知道了。”他抽出听诊器,“是感冒,没什么大问题,开些药吧?”
    “不行呢。”女人说,“他怕苦,他会吐药的。”
    “那么打个吊瓶?”他说。“不行不行!”女人说他很怕疼的。
    “你别理她!”坐在凳子上的男人又说话了,“还有这么多人等着呢!”
    “你闭嘴!”他冲着男人吼。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突然变得很激动,“你闭嘴行不行?让你等会儿不行吗?”男人撇撇嘴不说话了。
    “那给他打一针吧。”他朝女人笑笑,马上就妤,不会痛的。”他站起来,把椅子让给女人。他从药架上取下两瓶针剂,仔细看了看标签,摇匀,将封口割开,然后把药液抽进一个小的针管。你抱着他,别让他动,打一针很快的。”他一边说着,一边小心地揭开被筒,缓缓将一管药液推进去。“不疼不疼的。”他轻哄着。
    “现在你摸摸看,是不是不烧了?”过一会儿他对女人说。
    “好像是呢。”女人的表情终于平静下来,嘴角有了些笑。
    “回去的时候,把被子包严实点,别让他受凉。”他叮嘱。
    “那谢谢你了……不过明天我还想来,你再给他看一看,行吗?”女人说。
    “当然行。”他收下女人推过来的两毛钱。“以后呢,”女人说,“我想每个月都来给他看看……”
    “绝对没问题的。”他笑着,“你什么时候来都行。”
    女人终于走了,心满意足。走到门口,女人回过头来朝他笑笑。笑得他心酸。
    他开始给下一位病人开药,挂吊瓶。他心里想着那个故事:单身的母亲和十七岁的儿子……儿子辍学打工……摔下脚手架,死去……母亲疯了,每天抱一个被筒,到处找人给儿子看病……她总说,儿子刚满两岁……可是没有亼理她……一个也没有……没有……
    他想,被子里包的那个干瘪的、脏兮兮的枕头,应该是她儿子枕过的吧。
    他流下一滴眼泪。
    他想,不管如何,也得把这个诊所开下去。他答应过女人的。哪怕,他仅剩下女人一个顾客。
    (1)请结合文章的内容,谈谈你对标题“诊”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开头写“有时他认为自己好像选错了职业”。结尾又写“不管如何,也得把这个诊所开下去”。“他”产生这两种想法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主要写了“他(大夫)”“女人”“坐在凳子上的男人”三个人物,你认为本文的主人公是谁?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女人小心翼翼地揭开包得紧紧的被筒一角,他垂着头,向里面看了一眼。只一眼,他便愣住了……”请结合特定的语言环境,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后补写一段文字。(要求:准确、简明、符合情节发展要求,不超过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一段插入性的文字,请结合上下文,分析这段文字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简答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根据中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方案,中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陆月球,开展月球科学考察及相关技术试验,突破掌握载人地月往返、月面短期驻留、人机联合探测等关键技术,完成“登、巡、采、研、回”等多重任务,形成独立自主的载人月球探测能力。
    其后,中国将探索建造月球科研试验站,开展系统、连续的月球探测和相关技术试验验证,推动载人航天技术由近地走向深空的跨越式发展,深化人类对月球和太阳系起源与演化的认识,为月球科学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中国载人登月将通过两次发射来完成,即采用两枚运载火箭,分别将月面着陆器和载人飞船送至地月转移轨道,飞船和着陆器在环月轨道交会对接,航天员从飞船进入月面着陆器。
    随后,月面着陆器将下降着陆于月面预定区域,航天员登上月球开展科学考察与样品采集。完成既定任务后,航天员将乘坐着陆器上升至环月轨道与飞船交会对接,并携带样品乘坐飞船返 回地球。
    国际月球科研站将成为月球表面和月球轨道长期自主运行、短期有人参与,可扩展、可维护的综合性科学实验设施。科研站的建设将按照3个阶段分步实施—计划2028年前建成基本型,开展月球环境探测和资源利用试验验证;2040年前建成完善型,开展日地月空间环境探测及科学试验,并建成鹊桥通导遥综合星座,服务载人登月和火星、金星等深空探测;之后建设应用型月球科研站,由科研型试验站逐步升级到实用型、多功能的月球基地。
    自2007年发射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以来,中国的探月之路书写了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的惊鸿之笔。2010年发射的嫦娥二号首次实现对小行星的飞跃探测;2013年升空的嫦娥三号携带着“玉兔号”月球车,实现了落月梦想;2018年发射的嫦娥四号首次实现人类月球背面软着陆……
    2020年,嫦娥五号探测器把1731克月球样品带回地球,持续创造丰硕的研究成果。2022年9月,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月球上的新矿物并命名为“嫦娥石”,这也让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发现月球上新矿物的国家。
    在载人登月之前,中国还将全面推进探月工程四期,包括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任务。嫦娥六号将于2024年前后发射,实施首次月背采样返回任务;嫦娥七号将于2026年前后发射,开展月球南极的环境与资源详查,争取能够在月球南极找到水;嫦娥八号将于2028年前后发射,开展月球资源利用试验验证,构建月球科研站基本型。
    未来,国际月球科研站或将作为飞向更远深空的探测中转站。
    值得一提的是,探月探测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也将持续进行。例如嫦娥六号任务和小行星探测任务将提供搭载平台和载荷资源的机会。而国际月球科研站将由中国联合多国共同建设。今年4月,中国国家航天局与亚太空间合作组织签署了关于国际月球科研站合作联合声明,双方将在国际月球科研站论证、工程实施、运营和应用方面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合作。
    (1)下列关于“国际月球科研站”的说法,符合文意的是( )
    A.国际月球科研站是在月球表面和月球轨道上已经建成的综合性科学实验设施。
    B.国际月球科研站的建设将按基本型、完善型、应用型3个阶段分步实施。
    C.国际月球科研站作为飞向更远深空的探测中转站已具备长期自主运行能力。
    D.国际月球科研站将由中国独立建设,同时相关国际交流与合作将持续进行。
    (2)下列对“中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方案”的描述,不符合文意的是( )
    A.中国计划在2030年前后实现载人登陆月球,开展月球科学考察及相关技术试验,突破掌握载人地月往返等技术。
    B.中国载人登月将通过两次发射来完成,也就是采用两枚运载火箭,分别将月面着陆器和载人飞船送至地月转移轨道。
    C.中国将探索建造月球科研试验站,开展系统、连续的月球探测和相关技术试验验证,推动载人航天技术跨越式发展。
    D.在完成既定任务以后,航天员将乘坐着陆器上升至环月轨道与飞船交会对接,并携带采集的样品乘坐飞船返回地球。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是( )
    A.嫦娥二号首次实现了对小行星的飞跃探测。
    B.嫦娥四号首次实现了人类月球背面软着陆。
    C.嫦娥五号探测器把1731克月球样品带回了地球。
    D.嫦娥六号首次实现了月背采样的返回任务。
  • 题型:简答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拔下钥匙
    纳兰泽芸
    ①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初冬午后。淡云。微风。令人微醺的阳光。
    ②他驾驶着一辆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7路无人售票公交车,行驶在高架路上。满满一车的乘客,有的在小声交谈,更多的是在打瞌睡,由车窗透进来的初冬暖阳,像一只只温柔的手抚摸着人们的脸。他从后视镜里看到,一对小夫妻在逗着怀里的婴儿,那婴儿长得白白胖胖的,惹人喜爱。
    ③他微笑了。他想到了自己并不富有却温暖的家。过几天休息时要把老父亲推出来晒晒太阳了,别看老人神志不太清醒,可就是喜欢晒太阳,喜欢听人聊天。父母亲都八十多岁高龄了,自己还能孝敬几年呢?
    ④这辈子自己最亏欠的要算妻子了。别的不说,单说她一嫁进门就照顾患病卧床、神志不清的公公,如今已经二十多年了,从没半句怨言。五年前妻子患上了脑瘤,妻子觉得天都要塌了,但他告诉妻子说:“不要怕,有我在,天就不会塌,我就是你的天!”终于,他陪着妻子一起战胜了病魔。
    ⑤他又想到正在读大二的女儿,脸上的笑容更深了。女儿是他的骄傲,他因为家庭和时代的关系没读多少书,吃尽了读书少的苦头,幸好,女儿争气,考上了重点大学。懂事的女儿很体贴爸爸的不易,知道家里条件不妤,从来不在物质上与人攀比,成绩上却一直是佼佼者。每次从学校回来,还用勤工俭学的钱为他买东西。他驾驶座上的小枕头就是女儿送的,女儿说爸爸颈椎不妤,垫个小枕头会舒服些,还带红外线按摩呢。
    ⑥想到这里,他忍不住动了动脖子,感到后脖子那里很温暖。
    ⑦现在,车要下高架路了,下了高架再开一段路就到终点站了……忽然,他感觉眼前一阵模糊,头剧烈地眩晕起来,接着又剧烈地疼起来,他感到很恶心,胃里翻江倒海——不好,可能是突发脑溢血!他立刻意识到了这一点,他的父亲就是因脑溢血40来岁就瘫痪了,他自己40来岁时也患上了高血压。
    ⑧他清楚突发脑溢血会很快失去意识。下了高架后的这段路是一条繁忙的交通要道,车辆、行人密集,稍有疏忽,这么大的公交车极有可能失去控制,造成群死群伤的恶性交通事故!
    ⑨他感觉自己的腿、手和身体都已经不听使唤了,意识也渐渐模糊。他似乎听到遥远的地方传来隐隐约约的歌声……不能,绝不能,我一定要挺住!他咬紧牙关对抗着,对抗着……终于,他己经模糊的视野里出现了终点站那熟悉的蓝色候车亭……坚持不到终点站了,提前停车……
    ⑩他打右转向灯,靠边,平稳停车,开门,熄火,拔下钥匙。
    11渺茫的歌声有强大的力量,吸裹着他在黑暗的深渊坠落、坠落……
    12那深渊太深,36小时的抢救后,他没能爬上来。
    13当人们从他的口袋里找到公交车钥匙时,在场的所有人都流泪了——这是一辆自动挡的公交车,他担心自己昏迷后,脚可能会无意识地碰到油门导致车辆失控,因此,他在生命的最后关头,拔下钥匙,牢牢锁住那扇通往死亡的门。
    14他叫陈乐平,上海一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公交车司机。
    (选自新浪网纳兰泽芸博客,有删改)
    (1)说说下面三个句子中画线短语的不同含义。
    ①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初冬午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他驾驶着一辆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7路无人售票公交车,行驶在高架路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他叫陈乐平,上海一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公交车司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说的第②、③、④段是插叙,请结合全文分析这几段文字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
    他打右转向灯,靠边,平稳停车,开门,熄火,拔下钥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陈乐平是怎样一个人?用关键词总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陈乐平的事迹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选择一点,结合本文内容或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50字以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简答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原谅
    (尤今)
    ①上海的一家餐馆里,负责为我们上菜的那位女侍,年轻得像是树叶上的一片嫩叶,她上菜时笨手拙脚,让我老是担心她可能会把盘子里的汤汁转化成我的洗澡水。我的第六感居然没有“辜负”我。
    ②她捧上蒸鱼时,盘子倾斜,腥膻的鱼汁鲁鲁莽莽地直淋而下,泼洒在我搁于椅子上的皮包上!我本能地跳了起来。A阴霾的脸,变成欲雨的天。这皮包,是我在意大利买的极好极软的牛皮,不能洗涤,是我心头的大爱。
    ③可是,我还没有发作,B我女儿便以旋风般的速度站了起来快步走到女侍身旁露出了极端温柔的笑脸拍了拍她的肩膀说:不碍事没关系。女侍手足无措地看看我的皮包,嗫嚅地说:“我,我去拿布来抹……”万万没想到,女儿居然说道:“没事,回家洗洗就干净了。你去做工吧,真的,没关系的,不必放在心上。”女儿的口气是那么的柔和,倒好似做错事的人是她。女侍原本绷得像石头一般的脸,慢慢地放松了,她细声细气地说了声“对不起”,便低着头走开了。
    ④我瞪着女儿,觉得自己像一只气球,气装得过满,要爆炸,却又爆不了,不免辛苦。女儿平静地看着我,在餐馆明亮的灯火下,我清清楚楚地看到,她大大的眸子里,竟然闪着一层薄薄的泪光。这样一来,我不怒反惊了:我这女儿,到底怎么啦?
    ⑤当天晚上,回返旅馆之后,母女俩齐齐躺在床上,她这才亮出了葫芦里所卖的药。
    ⑥留学伦敦的三年,为了训练她的独立性,在大学的假期里,我们不让她回家,要她自行策划背包旅行,也希望她在英国试试兼职打工的滋味儿。活泼外向的女儿,在家里十指不沾水,粗工细活都轮不到她,然而,来到人生地不熟的英国,却选择当女侍来体验生活。
    ⑦第一天上工,便闯祸了。
    ⑧她被分配到厨房去清洗酒杯,那些透亮细致的高脚玻璃杯,一只只薄如蝉翼。女儿战战兢兢,好不容易将那一大堆好似一辈子也洗不完的酒杯洗干净了。正松了一口气时,没有想到身子一歪,一个踉跄,撞倒了杯子,杯子应声倒地,“哐啷、哐啷,哐啷、哐啷”连续不断的一串串清脆响声过后,酒杯全化成了地上闪闪烁烁的玻璃碎片。
    ⑨“妈妈,那一刻,我真有堕入地狱的感觉。”女儿的声音,还残存着些许惊悸:“可是,您知道领班有什么反应吗?她不慌不忙地走了过来,搂住了我,说:‘亲爱的,你没事吧?’接着,又转过头去吩咐其他员工:‘赶快把碎片打扫干净吧!’对我,她连一字半句责备的话都没有!”
    ⑩又有一次,女儿在倒酒时,不小心把葡萄酒倒在顾客乳白色的衣裙上,原以为顾客会大发雷霆,没想到她反而倒过来安慰似的说:“没关系,酒渍嘛,不难洗。”说着,站起来,轻轻拍拍她的肩膀,便静悄悄地走进了洗手间,不张扬、更不叫嚣,我站在那儿……
    ⑪女儿的声音,充满了感情:“妈妈,既然别人能原谅我的过失,您就把其他犯错的人当成是您的女儿,原谅她们吧!”
    ⑫此刻,在异乡异国的夜里,我眼眶全湿。
    (1)文中围绕“原谅”写了三个故事,分别是:(3分)
                                                 
    ②女儿在英国当女侍时,不小心打碎了很多酒杯,却得到了领班的原谅。
                                                 
    (2)请按照要求,分别为文中A.B两处的词语或句子做批注。(3分)
    ①从意义和作用两个方面对句中框定的词语做批注。
    阴霾:                                              
    ②从内容理解、表达效果等角度,品评赏析画线句。
    B句:                                           
    (3)文中第 ⑩段写道:“我站在那儿……”请根据你对上下文的理解,描写“女儿”此时复杂的心理。(3分)
    我站在那儿,                                  
    (4)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句的理解。(3分)
    (5)这篇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方法方面富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见解和发现。(3分)
  • 题型:简答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神秘的乘客
    ①很多年以前,当我还是个小伙子时,我每天上下班都是坐火车。由于没有家室,我每天总是工作到很晚,常深夜乘车回家。
    ②一天深夜,我乘火车回家。在同车厢的人中,有一位小个子老太太,手里拿着一个很大的购物袋。我一看到她上车,就蓦地想,她一定是那种很健谈的人,也就是一路上没完没了与你说个不停的那种人。“千万别坐在我身边!千万别!”我心想。她的确没有坐到我身边,她坐在了我的对面。
    ③火车每站都停,但每次都是下车的人多,上车的人少。小个子老太太环顾周围,看着人们上上下下,然后朝我笑笑。就这样,一直到车厢里只剩下我们两个。此时,她笑声更大了。要说她的举止让我感到紧张,有些言过其实,但确实让我感到不可理解。
    ④“很高兴,就剩下我们两个了,”她神秘地说,“因为我还有一些事必须要做。”就在这个时候,她身体前倾,将手伸进她那个大大的购物袋。她从袋子里拿出一把大号螺丝刀。当她拿着螺丝刀对着我的时候,我注意到螺丝刀头部被磨得很平。我以为她要对我做什么,吓得够呛。
    ⑤“对不起,年轻人,可我不得不这么做。这些孩子让人怕!他们总是拧松这些螺丝!”说完,她就突然转过身子,开始拧紧挨着我们的那扇车门上的螺丝。把门上所有的螺丝都拧紧之后,她把螺丝刀又放回到大袋子里,满意地坐到座位上。她没再说一句话,下一站就下车了。
    ⑥此刻,我的脸色一定看上去非常苍白,因为我在皮卡迪利大街下车时,发现列车长注意到我:“你还好吗,朋友?”“不妤,简直糟糕透了!”我回答道,并且告诉他我在车上所遇到的一切。他听了一点也不感到吃惊。“噢,她呀!是的,我们知道她的一切!”他笑着说,“她不伤害人。”然后,他就给我讲了她的故事:3年前,老太太的儿子儿媳因公去了国外,留下孙子让她照看。可悲的是,孙子在乘坐这趟火车去上学时靠近门边站着,因为车门上的一个螺丝松动,从车上掉下来摔死了。尽管事故与老太太一点关系也没有,可她感到自责,因为孩子是由她看管的。打那以后,她就总是在火车上拧紧车门上的螺丝,希望赎回“过错”。
    ⑦“真是太不幸了!”听他讲完这些,我感慨道,“可你们就不能阻止她吗?”“我们试过,”列车长苦笑着说,“可谁也阻止不了她,她照例不时上车检查每节车厢门上的螺丝是否松动,不是紧紧这个,就是紧紧那个,直到确信毎个螺丝都安全牢靠。时间长了,我们都把她当成了我们中的员。”我不禁开始由衷敬佩这位“神秘乘客”了。
    (1)文中的“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⑥段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赏析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说完,她就突然转过身子,开始拧紧挨着我们的那扇车门上的螺丝。把门上所有的螺丝都拧紧之后,她把螺丝刀又放回到大袋子里,满意地坐到座位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试结合内容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本文后,结合实际写出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简答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张家界
    卞毓方
    ①张家界绝对有资格问鼎诺贝尔文学奖,假如有人把她的大美翻译成人类通用的语言。
    ②鬼斧神工,天机独运。别处的山,都是亲亲热热地手拉着手,臂挽着臂,惟有张家界是彼此保持头角峥嵘的独立,谁也不待见谁。别处的峰,是再陡再险也能踩在脚下,惟有张家界,以她的危崖崩壁,拒绝从猿到人的一切趾印。每柱岩峰,都青筋裸露、血性十足地直插霄汉。而峰巅的毎处缝隙,毎尺瘠土,又必定有苍松,或翠柏,亭亭如盖地笑傲尘寰。银崖翠冠,站远了看,犹如放大的苏州盆景。曲壑蟠涧,更増添无限空蒙幽翠。风吹过,一啸百吟;云漫开,万千气韵。
    ③刚见面,张家界就责问我为何姗姗来迟。说来惭愧,二十六年前,我本来有机会一睹她的芳颜,只要往前再迈出半步。那是为了一项农村调查,我辗转来到了她附近的地面。虽说只是外围,已尽显其超尘拔俗的风姿。一眼望去,峰与峰,似乎都长有眉眼,云与云,仿佛都识得人情。就连坡地的一丛绿竹,罅缝的一蓬虎耳草,都別有其一种爽肌涤骨的清新和似曾照面的熟悉。是晚,我歇宿于山脚的苗寨。客栈贴近寨口,推窗即为古道,道边婆娑着白杨,杨树的背后喧哗着一条小溪,溪的对岸为骈立的峰峦。山高雾大,满世界一片漆黑,我不习惯这黑’翻来覆去睡不着,于是披衣出门,徘徊在小溪边,听上流的轰轰飞瀑。听得兴发,索性循水声寻去。拐过山嘴,飞瀑仍不见踪迹,却见若干男女围着篝火歌舞。火堆初燃辶际,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树枝。燃到中途,树枝通体赤红,状若火之骨。再后来,又变作熔化的珊瑚,令人想到火之精,火之灵。自始至终,场地上方火苗四蹿,火星噼噼啪啪地飞舞,好一派火树银花。猛抬头,瞥见夜空山影如魅,森森然似欲探手攫人,啊—”,一声长惊,恍悟我们常说的“魅力”之“魅”,原来还有如此令人魂悸魄悚的背景。
    ④从此,我心里就有了一处灵性的山野。且摘一片枫叶为书签,拣一粒卵石作镇纸,留得这红尘之外的秋波,伴我闯荡茫茫前程。犹记前年拜会画家吴冠中,听他老先生叙述七十年代末去湖南大庸写生,如何无意中撞进张家界林场,又如何发现了漫山诡锦秘绣。欣羡之余,也聊存丝自慰,因为,我毕竟早他四五年就去过张家界,窃得她漏泄的吉光片羽。
    ⑤是日,当我乘缆车登上黄狮寨的峰顶,沐着蒙蒙细雨,凝望位于远方山脊的一处村落,拂翠涌,忽隐忽现,疑幻疑真,恍若蜃楼,想象它实为张家界内涵的一个短篇。不过,仅这一个短篇表现力就足够惊人,倘要勉强译成文学语言,怕不是浅薄如我者所能企及。天机贵在心照,审美总讲究保持一定的距离,你能拿酒瓶盛装月白,拿油彩捕捉风清?客观一经把握,势必失去部分本真。当然不是说就束手无为,今日既然有缘,咦,为什么不鼓勇试它一试。好,且再随我锁定右侧那一柱倒金字塔状的岩峰,它一反常规地拔地而起,旁若无人地翘首天外,乍读,犹如篇激扬青云的散文,再读,又仿佛一集浩气淋漓的史诗,反复吟味,更不啻一部沧海桑田的造化史,——为这片历经情劫的奇山幻水立碑。
    (1)文章开头说:“张家界绝对有资格问鼎诺贝尔文学奖,假如有人把她的大美翻译成人类通用的语言。”请解释这句话的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张家界是大自然“鬼斧神工,天机独运”的创造,从第二段看,张家界的山水在哪几个方面与众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段对于篝火燃烧的大段描写,在文中具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说:“从此,我心里就有了一处灵性的山野。”文中这一“灵性”表现在哪些地方?(请从第三段、第四段各举一例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认为张家界风景的“表现力”“足够惊人”,请以第五段对倒金字塔状岩峰的描写为例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