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 题型:选择题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易

    (2014•山东) 下列对作家、作品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最后一片叶子》的作者和《项链》的作者国籍相同。 B.《老人与海》的作者海明威和《红高粱》的作者莫言都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 C.《致大海》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都属于爱情诗。 D.《窦娥冤》和《威尼斯商人》都属于悲剧。
  • 题型:选择题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易

    (2014•山东)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风、雅、颂、赋、比、兴”被称为《诗经》的“六义”。 B.元杂剧角色中的“末”又称“花脸”,扮演的是性格刚烈或粗暴的男性人物。 C.“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一般用来陈述对某种事物的见解。 D.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婵娟”代指月亮,“布衣”代指平民。
  • 题型:选择题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易

    (2014•山东) 下列有关应用文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条据是便条和单据的总称。单据也是一种便条,但适用范围仅限于钱、财、物方面。 B.启事既可以写在纸上张贴出去,也可以在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络等媒体发布。 C.广告文案是广告作品中用以表达主题和创意的语言文字部分。 D.简报又称“动态”“简讯”“工作通讯”“内部参考”等,是一种公开发行的小报。
  • 题型:选择题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中档

    (2014•山东) 对下面这首古诗的赏析,不恰当的是  (      )
                  饮  酒(其八)
                     陶渊明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A.前六句以众草衬托青松,以连林衬托独树,突出表现了孤松卓然傲立的风姿。 B.“提壶”两句写诗人一边饮酒抚松,一边远望,把诗人与孤松直观地联系起来。 C.最后两句诗人慨叹自己难以挣脱世俗尘网的束缚,过着一种空虚无聊的生活。 D.诗中的青松象征着诗人不向权贵低头,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中档

    (2014•山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自从地球上出现海洋,深海便处于黑暗、高压和低温之中,亘古不变。
    与被阳光照耀到的海面完全不同,大海深处没有日夜和四季之分,有的只是永远的冰冷和漆黑。究其原因,是因为太阳辐射的电磁波很快被上层海水所吸收。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在390-770纳米之间,其中波长为622-770纳为的红色光在海面下不足百米处就被完全吸收。然后是597-622纳米的橙色光,577-597纳米的黄色光和492-577纳米的绿色光陆续消失。到了水深处,只剩下455-492纳米的蓝靛色光和390-455纳米的紫色光还依稀存在。继续向下,即使海水非常清澈,在水深不足处,紫色光也彻底消失。再往下就 在只有永远的黑暗了。
    没有了光照,深海也就失去了太阳的热量供给。与此同时,北冰洋和南极周围冷冰冰的海水却源源不断地沉入深海。虽然墨西哥湾暖流流过深海,许多海底火山口和热泉也会带来不少温暖,但对于约占地球表面一半的深海而言,这些热量实在是杯水车薪。因此,全球的深海大都冰冷刺骨,水温只有0-。
    至于海底的压力,水深每增加,就增加0.96个大气压。马里亚那海沟深1.,该处的压力接近1100个大气压,也就是说那里每平方厘米的压力超过1吨。即使在水深处,压力也已经达到/平方厘米。换句话说,所有存在于深海之中的物体或生物,都必须能承受住如此巨大的压力。乍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匪夷所思?
    不过能揽瓷器活儿的,必有金刚钻。深海生物之所以能够悠然自得来去自由,一是因为其表皮或体膜渗透性良好,体内组织充满了水份,使体内外的压力平衡;二是因为其肌肉和纤维组织柔韧而富有弹性,抵消了强大的压力。巨大的压力可以把刚性的金属破坏,却不能把橡胶板压碎,就是这个道理。
    但是,依靠鱼鳔在水中浮沉的鱼类如果急速上升,会导致组织膨胀破裂乃至死亡。潜水员在水中如果上升过快则会得潜水病甚至氮中毒,所以他们必须进高压舱缓慢减压。然而同是温血哺乳动物的鲸却为何可以急速升潜自如?至今无人能对此给出合理解释。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是  (      )
    A.其中波长为622-770纳为的红色光在海面下不足百米处就被吸收。
    B.继续向下,即使海水非常清澈,在水深不足处,紫色光也消失。
    C.因此,全球的深海冰冷刺骨,水温只有0-。
    D.没有了光照,深海就失去了太阳的热量供给。
    (2)下列对第2段中关于海水吸收可见光的说明,不正确的是  (      )
    A.可见光的波长越长,照射进海里的距离越长。
    B.随着海水深度的增加,可见光越来越少,直至消失。
    C.深海海底,没有可见光。
    D.在可见光中,红色光最先被海水完全吸收,紫色光最后消失。
    (3)根据文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墨西哥湾暖流,海底火山口和热泉对深海水温的变化有显著影响。
    B.所有存在于深海之中的物体或生物,都必须承受288千克/平方厘米的压力。
    C.深海生物能来去自由,是因其身体特质既能使体内外的压力平衡,又能抵消强大压力。
    D.由于深海压力巨大,人们至今没有弄清鲸为何可以急速升潜自如。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中档

    (2014•山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科学的头脑
    我们常常听见有人说,现今的世界是科学的世界。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现今的世界不但让电灯、电话、轮船、火车、无线电、飞机--这些都是科学的发明--把我们的生活情形改变了,就是我们的一言一动,思想行为,也免不了受到科学的支配。换一句话说,做现今世界的人,必须有科学的头脑,不管你是科学家不是科学家。
    怎样才可以养成科学的头脑呢?第一要注重事实。平常的人总是以耳为目,人云亦云。有科学头脑的人便不然,他必定要考查一件事情的实在。如古书说:“燕太子丹朝于秦,秦王留之,与之誓曰,‘使日再中,天雨粟,乌白头,马生角,乃得归。’当此之时,天地佑之,日为再中,天为雨粟,乌头白,马角生。”这一类的话,显非事实,若不加考查,信以为真,便是没有科学的头脑。现今社会上还有许多奇怪的传说,如鬼可以照相,孔子耶稣可以降乱,甚至义和拳的法术可以使枪炮不能伤身之类,只要拿事实来考查一下,便可以不攻自破。事实是科学的根基,注重事实,便是养成科学的头脑的第一条件。
    第二要了解关系。天地间事物,总有一个因果的关系,不明白这个关系,要求无因之果,或是因果错误,便是迷信。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种因果的关系是很明白的。不过在稍稍复杂的情形之下,我们就往往不明白关系的所在。譬如有了疾病,不请医生而求佑于神道;希望后嗣繁荣,不注重教育而乞灵于风水。殊不知神道与疾病,风水与后嗣的繁荣,都没有什么关系的。科学是寻出事物关系的学问,能事事求出一个真正的关系,便是养成科学的头脑的第二条件。
    第三要精密正确。平常人叙述一件事情,最喜欢用“大概”、“差不多”一类的词语。有科学头脑的人,则必用一定的数字来代表确实的量度。问你现在是什么时候,你必须看一看表,说现在是十二点三十分—-如能说秒更好--不能说大概是十二点吧。问你的身长几何,你必须回答--如能说点几更好--不能说大概吧。正确是一步不能放松的。许多科学的发明,都是从细微的比较中得来。所以精密与正确,也是养成科学头脑的必要条件。
    第四是力求透彻。凡做一件事,必须考虑周详;研究一种学问,必要寻根究底,这就是所谓透彻。浅尝辄止、或者半途而废,都是成功的蟊贼,更不能算科学的头脑。
    以上四点,仅仅是个人日常生活上的几种习惯,平淡无奇的,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可是他们却是养成科学头脑的必要条件。从来大科学家研究科学,没有不是依赖它们而成功的。  
    (1)文章第二段列举了一些反面事例进行论证,其目的是  (      )
    A.充分证明不注重事实所造成的严重危害 
    B.说明中国古书上有很多不真实的记载
    C.说明现今社会存在着很多奇怪的传说
    D.充分证明注重事实对养成科学头脑有重要意义
    (2)关于本文的写作特点,不正确的是  (      )
    A.结构规整紧凑,思路条理清晰       B.论证过程采用了递进式的结构
    C.语言雅俗结合,语气自然亲切       D.运用了举例、引用等论证方法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本文主要从具有科学头脑的必要性和必要条件两方面来论述。
    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形象地说明了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C.与具有科学头脑的人相比,平常人不会用数字来说明事物。
    D.注重事实、了解关系、精密正确和力求透彻是科学家得以成功的必要条件。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中档

    (2014•山东)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高才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衡少善文        连缀,指写作     B.问天下所疾恶者        曾经
    C.公车拜郎中    特地征召         D.宦官惧其毁己,皆共之  眼睛
    (2)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虽才高世         比              B.因讽谏          用
    C.大将军邓骘奇才   他,代指张衡    D.十年成          就
    (3)下列句子不是倒装句的是  (      )
    A.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B.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4)下列对文段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张衡经常游玩,但因其天资聪颖,所以仍能通五经,贯六艺。
    B.张衡文学、政治才能极高,又深得皇帝赏识,所以仕途很顺利。
    C.张衡总是举止从容,淡泊宁静,不喜欢与俗人交往。
    D.张衡痛恨宦官专权,与他们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最后遭到排挤。
  • 题型:语言表达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易

    (2014•山东) 将第三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 题型:语言表达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易

    (2014•山东) 写出下列横线处空缺的名句。(任选三句)
    (1)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2)                    ,俟我于城隅。
    (3)落红不是无情物,                   
    (4)舞榭歌台,风流总被,                     
    (5)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 题型:语言表达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中档

    (2014•山东) 某校团委计划在六一国际儿童节这天,组织全校团干部去儿童福利院开展“爱心陪伴”    活动。请据此写一份通知,要求格式规范,内容简洁,有关内容可以虚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