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 题型:语言表达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2

    请指出下面这则留言条在格式和内容上的4处错误。(4分)
      刘馆长:
      您约我今天下午去贵处谈我班光临贵馆参观一事,因我有急事,现决定改期。具体改在何时另行磋商。
               刘芸
               2021年12月3日



  • 题型:选择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2

    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A.首联写作者早年因为不知世事艰难,所以当时壮怀激烈,雄心勃勃。 B.颔联追述宋人抗金的英雄业绩,颈联则写壮志未酬的感叹,情调由昂扬转入忧愤。 C.尾联极力赞美诸葛亮,惭愧自己才德不能与之相提并论,惭愧自己未能在诸葛亮麾下建功立业。 D.全诗表现了诗人虽历经艰难而矢志不渝,悲愤却并不消极的爱国激情。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在中华民族的血液中并不乏“工匠精神”。近代以来,中国“工匠精神”之所以会迅速消失,显然与大机械化生产的迅速崛起、物质生活的极度贫乏以及精英教育的“去技能化”等多重因素有关。要想重建中国的“工匠精神”,需要我们深入探讨中国“工匠精神”所需要的制度保障、信仰支撑以及文化支撑。
      ②“工匠精神”需要用制度做保障,而传统上这个制度便是行会。首先,行业组织具有团结行业同仁、增强行业同仁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为维护行业同仁的共同利益,行会都会通过共同信仰,将行业同仁组织起来,增强抗风险能力。其次,行会还具有制定行规、整合行帮内部秩序的作用。每个行业内部都会有自己的“行规”。第二,行业组织还具有对外调节各行业及同行业内不同行帮间社会矛盾的功能。为维护各行业利益,行业间还流传有许多共同的“游戏规则”,如行业间“不得跨业”“不得跳业”,即所谓“生行莫入,熟行莫出”。
      ③作为传统,“工匠精神”需要用信仰做支撑。没有信仰,就算再好的技艺也难传承下来。一个行业要想维系其自身的稳定,通常都会通过增加人手来加强行业监管,但当人管不了人的时候,便会创造一个神,让神来管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可以说这是一种投入最少、见效最快的行业管理模式,在行会秩序维系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如为维护行业铁律,会员入会、拜师,都会举行专门的祭祖仪式。谨守行规、尊师敬祖、团结同仁,已经成为这些仪式的核心内容。
      ④作为传统,“工匠精神”同样需要用文化做支撑。俗话说:“家有万贯,不如一技在身。”在匠人眼中,技艺就是财富。为防止财富外流,在没有专利的年代,匠人发明了一系列保护自身利益的办法。如在匠人中广泛流传的《老虎拜猫学艺》的故事,讲的就是如遇不淑弟子,如何保护自身权益的问题。但是,出于扩大再生产的需要,徒弟是不能不收的。为避免“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师傅在选徒时都非常留心徒弟的人品。而一旦收徒,师傅又会努力营造出一种家族氛围,与徒弟建立起一种形同父子般的具有宗法制特征的人际关系。
      ⑤在传统社会中,很多行业生产都是以家族为单位进行的。如果说“手艺”也是财富,按小农经济“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准则,这份财富只能传给一代又一代的本家族的长子。这种看似自私与狭隘的做法,实际上是古人对切身利益的一种“自我保护”,与当下的“专利申请”并无本质区别。人们凭借着这些密不传人的祖传技艺,在服务社会的同时,也为家族赢得了利益。
    (摘编自苑利《为什么需要“工匠精神”》)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会是一种行业组织,它通过共同信仰组织团结行业同仁,增强行业同仁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抗风险能力。
    B.“生行莫入,熟行莫出”是指调节同行业内不同行帮之间社会矛盾的“游戏规则”,即不能随意跳槽改行。
    C.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创造一个行业神作为行业内部的共同信仰,是一种投入最少、见效最快的行业管理模式。
    D.为维护行业铁律,会员入会、拜师,都会举行专门的祭祖仪式,仪式核心内容包括谨守行规、尊师敬祖等。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行业组织不但在行业内部制定自己的“行规”,而且还与其他不同行业和不同行帮一起遵守流传的诸多共同的“游戏规则”。
    B.传统技艺的传承固然需要增加人手来加强行业监管,但行业神的创造使行业内部有共同的信仰,这就更有利于传统技艺的传承。
    C.“家有万贯,不如一技在身”,说的就是“工匠精神”的文化支撑,因为在匠人眼中,技艺就是赖以生存的宝贵财富。
    D.《老虎拜猫学艺》表明匠人们在遇到不淑弟子时懂得保护自身的利益;“肥水不流外人田”意味着家族技艺的自我保护。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近代以来,大机械化生产的迅速崛起、物质生活的极度贫乏和精英教育的“去技能化”等因素使得中国“工匠精神”迅速消失。
    B.“工匠精神”需要制度保障、信仰支撑和文化支撑,其中“信仰支撑”是“工匠精神”的灵魂,因为它关乎传统技艺的传承。
    C.在传统技艺的传承过程中,师傅招收徒弟非常注重其人品;师徒关系的建立,则将使彼此形成一种具有宗法制特征的关系。
    D.家族技艺不外传,其实是类似现在专利申请保护自身利益的一种方式,虽然具有小农经济的狭隘意识,但这种做法无可厚非。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①景阳冈上打老虎的武松,是人人崇拜的英雄好汉。他身长八尺,相貌堂堂,浑身上下似有千百斤力气,一只斑斓猛虎,竟然被他赤手空拳地打死了。可他的亲哥哥武大郎,却身不满五尺,只有武松的一半多点儿,且面目丑陋,头脑可笑,因此人们都称他为“三寸丁谷树皮”。同是一母所生,为什么这两个亲兄弟的身高竟如此悬殊呢?
    ②人体里有两类腺体,一类是有管道的腺体,即外分泌腺,如汗腺、消化腺等。这些腺体产生的物质,如汗液、唾液、胃液、肠液等均通过导管排放出来。另一类是无管道腺体,即内分泌腺。影响人的身体高矮的因素主要与人体的内分泌腺有关系。
    ③人体重要的内分泌腺有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胰腺、性腺、胸腺和脑垂体等。它们能分泌激素(即“荷尔蒙”),这些激素都具有神奇的“魔力”,只要有一丁点儿进入血液,就能发挥出巨大的威力。不同的激素,各有不同的功能,与人体身高有关的激素主要是由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和性腺分泌的。
    ④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促进骨骼与生殖器官的发育,它若分泌不足,人就长不大,矮小且不成熟。性腺对男女青春期的影响很大,那时它大量分泌,人的身高就猛长。脑垂体是控制身高最主要的腺体,它分泌的多种激素能影响其他激素的分泌,与人体身高关系极大。要是它们太多或不足,都会影响人体发育,这就叫内分泌失调。分泌过多,就会长成巨人;分泌过少,就成为侏儒。武大郎矮小的原因,很可能就是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过少的结果。
    ⑤生长激素是怎样促进人体长高的呢?美国的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研究后认为,生长激素对骨骼并无直接作用,它先作用于肝脏等组织,并在营养充足的情况下产生生长因子,再通过生长因子来促进生长。要是儿童有了肝病、肾病或营养不良,由于生长因子的产量不足,人就长不高。
    ⑥人的身高也有人种的因素,如白种人通常比黄种人高。人的身高更有父母遗传的因素,通常父母身材高的,子女身材也高。因此有的科学家认为,人的身高75%取决于遗传因素。英国有份调查材料显示,45%的身材矮小儿童是由遗传造成的。1995年,有位中国学者调查了50对一起无恙长大的双胞胎的身高,异卵双胎的平均相差4.4厘米,而同卵双胎的平均只差1.7厘米。显然,这是因为同卵双胎遗传基因完全一致的缘故。
    (1)关于人体身高的影响因素,下列没有起作用的一项是(  )
    A.有管道的腺体,即外分泌腺,如汗腺、消化腺等。
    B.无管道腺体,即内分泌腺。
    C.肝脏等组织。
    D.父母遗传的因素。
    (2)关于武大郎身材矮小的原因,下列表述属于不可能的因素的一项是(  )
    A.能促进新陈代谢,促进骨骼与生殖器官的发育的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B.对青春期的影响很大的性腺分泌较少。
    C.控制身高最主要的腺体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过少的结果。
    D.父母遗传的因素。
    (3)关于生长激素是促进人体长高的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生长激素先作用于肝脏等组织,然后就产生生长因子。
    B.生长激素分泌太多或不足,都会影响人体发育。
    C.生长激素是先通过生长因子,然后再对骨骼起直接作用。
    D.如果有了肝病、肾病或营养不良,由于生长因子的产量不足,人就长不高。
  • 题型:语言表达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2

    下面是网友设计的武汉“雷神山医院”LOGO图案,
    请写出除文字部分外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其寓意。
    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字。(3分)
  • 题型:语言表达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2

    根据下面提供的内容,拟写一则寻物启事。(4分)
      教师节那天,2019级动漫(1)班的王伟同学中午在食堂吃饭的时候不慎丢失了一串钥匙。共有五把,其中三把铜钥匙,两把铝合金钥匙。钥匙圈上还套着一个红色的史努比狗。王伟非常着急,准备写一份寻物启事,并表示要对这送还失物的人当面感谢,希望捡到失物的人能与他联系(联系电话:135xxxxxxxx)。
  • 题型:选择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2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恨别
    杜甫
    洛城①一别四千里,胡骑②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③,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④急为破幽燕。
    ①洛城:洛阳。②胡骑:指安史之乱的叛军。③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④司徒:指李光弼,他当时任检校司徒。上元元年(760)三月,检校司徒李光弼破安太清于怀州城下。四月,又破史思明于河阳西渚。当时李光弼又急欲直捣叛军老巢幽燕,以打破相持局面。
    A.首联领起“恨别”,点明思家、忧国的题旨。“四千里”,恨离家之远。“五六年”,伤战乱之久 B.颔联中“草木变衰”写出了草木的盛衰变易,承上句的“五六年”,暗示入蜀已有多年,同时也与下一句的“老”相呼应,暗比诗人自己的飘零憔悴 C.颈联通过“宵立昼眠,忧而反常”的生活细节描写,曲折地表达了思家忆弟的深情 D.尾联抒写杜甫听到唐军已破幽燕、平叛乱的喜悦心情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一)微时代读什么?
      信息技术代有更替,近两年来,微信成为很多人的移动聊天室,用户已超过6亿。君不见,候机室内,人人运指玩手机;地铁车厢,茫茫一片低头族。对许多人来说,“微信阅读”已成为重要的阅读方式。
      订阅号渐渐增多,“选择”的问题也浮出水面。将各种内容推送给我的公众号,的确是我订阅的;而我订阅的,又是我感兴趣的。看不懂、不感兴趣、不认同其观点甚至仅仅是“讨厌这个账号名”,都可以成为我不订阅、不看的理由,何况,订了我也可以不看,更不用说还随时能“取消关注”了。在这样的“自由选择”下,我的阅读趣味乃至知识水平,决定了我能看到什么。我读到的固然是我喜欢的,但我抛弃的却可能会更有价值。这就像是进入了一个认知的丛林,我无法走出“自我”这个陷阱。固化的欣赏口味与阅读取向,很可能让我无法去拥抱更为广阔的世界,寻求更为深刻的精神享受,甚至让我对世界的想象力开始萎缩。简单点说,太舒服的阅读,让我无法“突破”,甚至原地踏步。
      虽然没有大数据支撑,但微信的普遍状况,却也证明着这样的观点。朋友圈中分享的公众账号页面,很多都有“揭秘”“料”“有染”等种种惊悚词汇,更不乏“不得不看的人生格言”“30岁之前要明白的50个道理”等或浓或淡的心灵鸡汤。多有无法深究的八卦,多有似是而非的劝诫,多有浅尝辄止的思考,多有不知所云的感悟······有人调侃说,这样的分享,说者未必懂,而听者也未必信,不过是在寻求饭局上的谈资。这样的阅读状况,难免会让人担心背后日渐失血的心灵图景。
      更重要的是,每天更新的订阅人数、页面访问量,让公众账号的提供者们,精准地掌握着读者的口味,从而不断满足甚至迎合着读者的阅读偏好。这样的“正反馈效应”,将使这个新的阅读市场越来越像一个提供廉价用品的超市。你的选择,也决定了你可能有的选择。人人爱八卦,则高谈阔论种种内幕、秘闻的内容就增多;个个爱鸡汤,则励志类、成功学、创业经难免泛滥。
      有人说,世界上种种变动中的关系,只有两种状态,要么是性循环,要么是恶性循环。而让人欣慰的是,这两种循环是可以转化的。在微信阅读可能出现的循环状态中,只要有一方愿意迈出一步,就会改变其发展的走向。对于读者来说,走出心灵之宅,克服懒惰或是畏难心理,努力寻找“高一层次”的阅读,去理解那些你或许不同意的观点,去欣赏那些你或许不喜欢的表达,在这个过程中肯定能发现那一片“林中空地”。而对于微信公众账号-这些文化产品的提供者们来说,则需要保持恒定的审美价值观,在分析与把握受众需求的同时,以更高远的眼界开拓更丰富的资源,不被枯燥的数字牵着鼻子走。
      希望那些微信阅读时代的公众账号,以及那些不远的未来将会发生的更多阅读变革,在改变我们阅读的同时,也能给予我们以真正的幸福。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微信阅读人数众多,多到可用亿计,已经成为被很多人认可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阅读方式。
    B. 微信阅读正在改变人们的阅读方式,但问题多多,需要正视并将其引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C.读者的口味被微信阅读的提供者们精准地掌握着,他们不断满足甚至迎合着读者的阅读偏好。
    D. 读者订阅的都是其感兴趣的、特别喜欢的内容,这决定了其阅读必然是极其舒服的阅读。
    (2)下列对现阶段“微信阅读”的危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微信阅读很可能令读者的欣赏口味与阅读取向固化,使一些读者获得的精神享受变得肤浅。
    B.对看不懂、不感兴趣的内容不订阅、不看,长此以往,读者自然难以拥抱更为广阔的世界。
    C.微信阅读给读者提供了“揭秘”“爆料”“有染”等饭局上的谈资,难免会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无中生有)
    D.微信阅读多涉及没有多少营养的劝诫、感悟等,读的时间久了会让读者患上精神营养不良症。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微信阅读时代的公众账号在改变人们的阅读方式,也必会引领读者通过阅读获得真正的幸福。
    B.作为读者,如果能够主动去欣赏那些自己或许并不喜欢的表达,那么可能会有新的发现。
    C.微信阅读的提供者,被枯燥的数字牵着鼻子走,实际上就是一味迎合读者阅读趣味的表现。
    D. 现在的微信阅读提供的产品虽多,但是真正有价值的、为读者健康成长着想的产品不多。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二)玻璃之王
    ⑴“玻璃之王”是这样诞生的:1959年,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杜威兹教授等人用制造玻璃的方法,将高温金-硅合金熔体喷射到高速旋转的铜轴上,以每秒100万摄氏度的冷却速度快速冷却熔体,第一次制造出了不透亮的玻璃。当时的一位物理学家看到这种刚诞生的合金材料时,曾嘲讽的说这是一种“ 愚蠢的合金”。这种不透亮、看起来“愚蠢的”的东西,就是在材料科学领域开辟出一条新道路的“玻璃之王” ——金属玻璃。
    ⑵金属玻璃形成的原理是什么呢?通常情况下,金属及合金在从液体凝固成固体时,原子总是从液体的混乱排列转变成整齐的排列,即成为晶体。但是,如果金属或合金的液体凝固速度非常快,原子来不及排列整齐便被冻结住了,最终的原子排列方式仍类似于液体,是混乱的,这就是非晶态合金。因为非晶态合金原子的混乱排列情况类似于玻璃,所以又被称为金属玻璃。 
    ⑶那么在实际生产中金属玻璃又该如何获得?研究人员发现,单一的金属液体凝固形成非晶态所需的冷却速度要远远高于其它物质液体。例如,普通的玻璃液体只要慢慢冷却下来,得到的玻璃就是非晶态的;而单一的金属液体则需要每秒高达1亿摄氏度以上的冷却速度才能形成非晶态,这个速度是普通玻璃的无数倍。由于目前工艺水平的限制,实际生产中难以达到如此高的冷却速度,也就是说,单一的金属难以在生产上被制成非晶态的金属玻璃。但是,合金弥补了单一金属的缺憾。合金具有这样两个重要性质:第一,它的熔点远低于纯金属,例如,纯铁的熔点为1538 ℃,而铁硅硼合金的熔点一般在1200 ℃以下;第二,液体状态的合金原子更加难以移动,在冷却时更加难以整齐排列,也就是说,更容易被“冻结”成非晶体。这样,人们在实际生产中就将金属与其它物质混合形成合金后再来获得非晶态的金属玻璃。
    ⑷目前,金属玻璃已经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因为它具有较强的韧性、刚性、优良的磁性、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等,人们赞扬它是“敲不碎、砸不烂”的“玻璃之王”。金属玻璃已被用于制造高档录音机、录像机的高耐磨音频视频磁头。因为具有良好的磁学性质,金属玻璃还被用于制造高压容器、火箭等重要部位的零部件。科学家们还预言,凭借其耐腐蚀、抗撞击、耐冷热的特性及优异的力学性能,金属玻璃在将来可能会成为航天、军事及民用领域的理想候选材料。                 (原文有改动)
    (1)本文所用的说明顺序是(  )
    A.程序顺序 B.逻辑顺序C.时间顺序D.空间顺序
    (2)第⑶段划线句“例如,普通的玻璃液体只要慢慢冷却下来,得到的玻璃就是非晶态的;而单一的金属液体则需要每秒高达1亿摄氏度以上的冷却速度才能形成非晶态,这个速度是普通玻璃的无数倍。”没有运用以下哪种说明方法(  )
    A.举例子 B.列数字 C.作比较D.打比方
    (3)下列不是“玻璃之王”的应用的一项是(  )
    A.被用于制造高档录音机、录像机的高耐磨音频视频磁头。
    B.被用于制造高压容器的零部件。
    C.被用于航天、军事及民用领域。 
    D.被用于火箭等重要部位的零部件。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选自《廉颇蔺相如列传》)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而蔺相如徒以为劳 ,而位居我上 言辞
    B. 且庸人尚之,况于将相乎 感到羞耻
    C. 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斥之 在朝廷上
    D. 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卑鄙
    (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廉君宣恶言,君畏匿之 侣鱼虾友麋鹿
    B. 徒吾两人在也 今钟磬置水中
    C. 公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卒以吾郡发愤一击
    D. 今两虎共斗,势不俱生  皆出于此乎
    (3)下列句子中,与“相如闻,不肯与会”一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A.石之铿然有声者 B.断头置城上
    C.不拘于时 D.古之人不余欺也
    (4)下列对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渑池之会后,廉颇、蔺相如二人地位的变化是产生矛盾的客观原因。
    B.舍人的“相与谏”既表现出蔺相如对廉颇忍让的不易,也正好引出了蔺相如对避让的解释,突出了人物形象,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C.这一部分由写蔺相如为主转为廉、蔺并重,写了二人从矛盾激化到和好的过程。
    D.廉颇的“负荆请罪”既表现了他真诚坦率、知错必改的一面,也表现了他喜爱争权夺利的一面,比较全面的塑造了廉颇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