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其他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1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沈纮,字铭缜,乌程人。父节甫,字以安。嘉靖三十八年进士。授礼部仪制主事,厉祠祭郎中。诏建祠禁内,令黄冠祝釐,节甫持不可。尚书高拱恚甚,遂移疾归。起光禄丞。会拱掌支部,复移疾避之。万历初,屡迁至南京刑部右侍郎。召为工部左侍郎,摄部事。御史高举言节甫素负难进之节,不宜一岁三迁。吏部以节甫有物望,绌其议。节甫连上疏请省浮费,核虚冒,上兴作,减江、浙织造,停江西瓷器,帝为稍减织造数。中官传奉,节甫持不可,且上疏言之。又尝献治河之策,语凿凿可用。父忧归,卒。赠右副都御史。天启初,纮方柄用,得赐谥端清。
纮与弟演同登万历二年进士。纮改庶吉士,授检讨。累官南京礼部侍郎,掌部事。西洋人利玛窦入贡,因居南京,与其徒王丰肃等倡天主教,士大夫多宗之。纮奏:“陪京都会,不宜令异教处此。”识者韪其言。然纮素乏时誉。与大学士从哲同里闬,相善也。神宗末,从哲独当国,请补阁臣,诏会推。亓诗教等缘从哲意,摈何宗彦、刘一燝辈,独以纮及史继偕名上。帝遂用之。或曰由从哲荐也。疏未发,明年,神宗崩,光宗立,乃召纮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未至,光宗复崩。天启元年六月,纮始至。
故事,词臣教习内书堂,所教内竖执弟子礼。李进忠、刘朝皆纮弟子。李进忠者,魏忠贤始名也。纮既至,密结二人,乃奏言:“辽左用兵亟,臣谨于东阳、义乌诸邑及扬州、纮安募材官勇士二百余,请以勇士隶锦衣卫,而量授材官职。”进忠、朝方举内操,得淮奏大喜。诏锦衣官训练募士,授材官王应斗等游击以下官有差。纮又奏募兵后至者复二百余人,请发辽东、四川军前。诏从之。寻加太子太保,进文渊阁,再进少保兼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禁中内操日盛,驸马都尉王昺亦奉诏募兵,愿得帷幄重臣主其事。廷臣皆言纮与朝阴相结,于是给事中惠世扬、周朝瑞等劾纮阳托募兵,阴藉通内。刘朝内操,纮使门客诱之。王昺疏,疑出纮教。阉人、戚畹、奸辅内外弄兵,长安片土,成战场矣。纮疏辨,因请疾求罢。帝慰留之。世扬等遂尽发纮通内状,刑部尚书王纪益疏劾纮,比之蔡京。纮亦劾纪保护熊廷弼、佟卜年、刘一谳等。诏两解之。未几,纪以卜年狱削籍,议者益侧目纮。大学士叶向高言纪纮交攻均失大臣体今以谳狱斥纪如公论何朱国祚至以去就争帝皆弗听纮不自安乃力求去命乘传归。逾年卒。赠太保,谥文字。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大学士叶向高言/纪纮交攻/均失大臣体/今以谳狱斥纪/如公论何/朱国祚至以去就争/帝皆弗听/纮不自安/乃力求去/命乘传归
B. 大学士叶向高言/纪纮交攻/均失大臣体/今以谳狱斥/纪如公论/何朱国祚至/以去就争/帝皆弗听/纮不自安/乃力求去/命乘传归
C. 大学士叶向高言/纪纮交攻/均失大臣体/今以谳狱斥纪/如公论何/朱国祚至以去就争/帝皆弗听/纮不自安/乃力求去命/乘传归
D. 大学士叶向高言/纪纮交攻/均失大臣体/今以谳狱斥/纪如公论/何朱国祚至/以去就争/帝皆弗听/纮不自安/乃力求去命/乘传归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沈纮出身士宦,父亲忠直。他父亲是进士出身,曾因反对在禁宫建祠的诏令,遭到尚书高拱记恨,但秉性不改,在朝中颇有雅望。
B. 沈纮守职守责,拒绝异教。任职礼部侍郎期间,西洋人利玛窦在南京传播天主教,沈纮上书反对此事,得到了有识之士的支持。
C. 沈纮交好宦官,升迁顺利。他在内阁讲授期间,巴结宦官魏忠贤、刘朝,因这二人的极力推荐而被封为太子太保,进入文渊阁。
D. 沈纮曾受弹劾,但是职位稳固。他因与宦官刘朝关系较好,虽然受到朝臣的弹劾,但都能得到皇帝的保护,没有受到什么处罚。
【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中官传奉,节甫持不可,且上疏言之。又尝献治河之策,语凿凿可用。
(2)廷臣皆言纮与朝阴相结,于是给事中惠世扬、周朝瑞等劾纮阳托募兵,阴藉通内。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其他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1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谦字长逊,东莞莒人也。少为亲人赵伯符所知。谦年十七,伯符为豫州刺史,引为左军行参军,以治干称。父忧去职,客居历阳,躬耕以养弟妹,乡里称其敦睦。出为句容令,清慎强记,县人号为神明。泰始初事建安王休仁休仁以为司徒参军言之明帝擢为明威将军巴东建平二郡太守郡居三峡,恒以威力镇之。谦将述职,敕募千人自随。谦曰:“蛮夷不宾,盖待之失节耳,何烦兵役,以为国费。”固辞不受。至郡,布恩惠之化,蛮獠怀之,竞饷金宝,谦慰喻而遣,一无所纳。及掠得生口,皆放还家。俸秩出吏民者,悉原除之。郡境翕然,威信大著。齐初,为宁朔将军、钱唐令,治烦以简,狱无系囚。及去官,百姓以谦在职不受饷遣,追载缣帛以送之,谦却不受。每去官,辄无私宅,常借官空车厩居焉。明帝将废立,欲引谦为心膂,使兼卫尉,给甲杖百人,谦不愿处际会,辄散甲士,帝虽不罪,而弗复任焉。天监六年,出为辅国将军、零陵太守,已衰老,犹强力为政,吏民安之。先是,郡多虎暴,谦至绝迹。及去官之夜,虎即害居民。谦为郡县,常勤劝课农桑,务尽地利,收入常多于邻境。九年,以年老,征为光禄大夫。既至,高祖嘉其清洁,甚礼异焉。每朝见,犹请剧职自效。高祖笑曰“朕使卿智,不使卿力。”谦自少及老,历二县五郡,所在廉洁。居身俭素,床施蘧屏风,冬则布被莞席。夏日无帱帐,而夜卧未尝有蚊蚋,人多异焉。年逾九十,强壮如五十者,每朝会,辄先众到公门。力于仁义,行己过人甚远。从兄灵庆常病寄于谦,谦出行还问起居。灵庆曰:“向饮冷热不调,即时犹渴。”谦退遣其妻。有彭城刘融者,行乞疾笃无所归,友人舆送谦舍,谦开厅事以待之。及融死,以礼殡葬之。众咸服其行义。十五年,卒官,时年九十二。
(节选自《梁书•孙谦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泰始初/事建安王休仁/休仁以为司徒/参军言之明帝/擢为明威将军/巴东建平二郡太守/
B. 泰始初/事建安王休仁/休仁以为司徒参军/言之明帝/擢为明威将军/巴东建平二郡太守/
C. 泰始/初事建安王休仁/休仁以为司徒参军/言之明帝/擢为明威将军/巴东建平二郡太守/
D. 泰始初/事建安王休仁/休仁以为司徒参军言之/明帝擢为明威将军/巴东建平二郡太守/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父忧,又叫做丁父忧,与丁母忧统称丁忧。原指遭遇到父母或祖父母等直系尊长等丧事,后多指官员不离官位居丧。
B. 蛮夷,古代泛指华夏民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包括南蛮和不夷。多数情况下,蛮夷戎狄统称蛮夷或四夷。
C. 俸秩,指俸禄。古代皇朝政府按规定给予各级官吏的报酬,主要形式有土地、实物、钱币等。
D. 从兄,指的是父亲的亲兄弟或堂兄弟的儿子中比自己年龄大的,是父亲的侄子,是自己的堂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孙谦博闻强记,很有才干,自小就被亲戚赵伯符所赏识。十七岁时,由豫州刺史赵伯符推荐做了左军行参军,从此步入仕途。
B. 孙谦任巴东、建平二郡太守时,先以威力镇之,然后广施恩惠,推行教化,从而威信大增,深受蛮人与獠人亲近。
C. 孙谦为官清廉,生活简朴,做官多年,从不接受百姓的礼物,甚至没有私宅,每次离职时,只能借官府空着的车马棚居住。
D. 孙谦为人敦睦,努力施行仁义,客居历阳时,就躬耕以养弟妹;到晚年,善待生病的从兄,还将对从兄不好的妻子休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谦为郡县,常勤劝课农桑,务尽地利,收入常多于邻境。
(2)有彭城刘融者,行乞疾笃无所归,友人舆送谦舍,谦开厅事以待之。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其他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18
(一)文言文阅读
李廷机,字尔张,晋江人。万历十一年,以进土第二授编修。累迁祭酒。故事,祭酒每视事则二生共举一牌诣前大书整齐严肃四字盖高皇帝所制以警师儒者廷机见之惕然故其立教一以严为主久之,迁南京吏部右侍郎,署部事。二十七年,典京察,无偏私。尝兼署户、工二部事,综理精密。外城陵垣,多所缮治,费皆取公帑奇羡,不以烦民。召为礼部右侍郎, 四辞不允,越二年始受任。时已进左侍郎,遂代郭正域视部事。会楚王华奎因正域发其馈遗书,诬讦正域不法数事。廷机意右楚王,而微为正域解。三十三年夏,雷震郊坛。率同列条上修省事宜,复言今日阙失,莫如矿税,宜罢撤。不报。廷机遇事有执,尤廉洁,帝知之。然性刻深,亦颇偏愎,不谙大体。给事中王元翰等虑廷机且入辅,数阴诋之。三十五年夏,廷推阁臣,廷机果与焉。给事中曹于忭、宋一韩、御史陈宗契不可。帝雅重廷机,命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廷机三辞始视事。元翰及给事中胡忻攻之不已,帝为夺俸,以慰廷机。已而姜士昌、宋焘复以论廷机被黜,群情益愤。廷机求去不已,帝屡诏勉留,且遣鸿胪趣出,坚卧不起。至四十年九月,疏已百二十余上,乃陛辞出都待命。同官叶向高言廷机已行,不可再挽,乃加太子太保。赐道里费,乘传,以行人护归。居四年卒,谥文节。
廷机系阁籍六年,秉政止九月,无大过。廷机辅政时,四川巡抚乔璧星锐欲讨镇雄安尧臣,与贵州守臣持议不决。廷机力主撤兵,其后卒无事,议者称之。闽人入阁,自杨荣、陈山后,以语言难晓,垂二百年无人,廷机始与叶向高并命。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零五》)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祭酒每视事/则二生共举一牌/诣前大书“整齐严肃”四字/盖高皇帝所制以警师儒者/廷机见之惕然/故其立教/一以严为主/
B. 祭酒每视事/则二生共举一牌诣前/大书“整齐严肃”四字/盖高皇帝所制以警师/儒者廷机见之惕然,/故其立教/一以严为主/
C. 祭酒每视事/则二生共举一牌/诣前大书“整齐严肃”四字/盖高皇帝所制以警师/儒者廷机见之惕然/故其立教/一以严为主/
D. 祭酒每视事/则二生共举一牌诣前/大书“整齐严肃”四字/盖高皇帝所制以警师儒者/廷机见之惕然/故其立教/一以严为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编修是古代修前朝国史、实录、会要等的史官,与修撰、检讨同称为史官,明、清属翰林院,以一甲的第二、第三名进士及庶吉士留馆者担任,无实职。
B. 祭酒是官职名,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祭酒。隋唐以后称国子监祭酒,主管国子监,是主持浇奠祭祀礼仪的官员。
C. 郊坛是古代天子祭祀天地的地方,因为总是设在京城的郊外,故以此为名。文中所谓“雷震郊坛”是说天上打雷时把郊坛给震坏了。
D. 乘传及乘坐驿车。“传”音“chuán”,指驿站的马车。文中乘传指李廷机回家时,皇帝特许他乘坐驿站的马车,这是皇帝对其所看重的臣子的一种优厚待遇。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廷机性格复杂。他特别廉洁,做事有主见,做事公正无私。同时他非常刻薄,偏执, 刚愎自用。他为国尽忠,却没有大局意识。
B. 李廷机人缘较差。在他入阁前,多有朝廷大臣阻挠他入阁;在他入阁后,依然有人对他予以猛烈攻击,希望把他从辅臣位子上拉下来。
C. 李廷机深受皇帝器重。在他受到攻击时,皇帝始终信任他,为了让他入阁辅政,并平息其怒气,皇帝还把攻击他的人夺俸或罢官。
D. 李廷机较有见识。四川巡抚主张讨伐安尧臣,贵州守臣则反对。这种情况下,李廷机力主撤兵,并且结果平安无事,他因此受到人们称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楚王华奎因正域发其馈遗书,诬讦正域不法数事。
(2)给事中王元翰等虑廷机且入辅,数阴诋之。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其他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1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送董邵南序
韩愈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易移,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吾因之有所感也。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知其必有合也
(2)董生勉乎哉
(3)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
(4)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
【2】作者对董邵南去河北持什么态度?请简要分析。
【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其他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1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俞献卿,字谏臣,歙人。少与兄献可以文学知名,皆中进士第。献卿起家补安丰县尉。有僧贵宁,积财甚厚,其徒杀之,诣县绐言师出游矣。献卿曰:“吾与宁善,不告而去,岂有异乎?”其徒色动,因执之,得其所瘗尸,一县大惊。调昭州军事推官,会宜州陈进乱,象州守不任事,转运使檄献卿往佐之。及至,守谋弃城,献卿曰:“临难苟免,可乎?贼至,尚当力击;不胜,有死而已,奈何弃去。”初,昭州积缗钱巨万,献卿尽用平籴,至积谷数万,及是大兵至,赖以馈军。
除殿中侍御史,为三司盐铁判官。上言:“天下谷帛日益耗物价日益高欲民力之不屈不可得也今天下谷帛之直比祥符初增数倍矣人皆谓稻苗未立而和籴桑叶未吐而和买。”
淮、浙盐利不登,命献卿往经度之,更立新法,岁增盐课缗钱甚众。会其兄为盐铁副使,徙开封府判官。朝廷择陕西转运使,宰相连进数人,不称旨。他日,献卿在所拟中。帝曰:“此可以除陕西转运使。”时边吏多因事邀功,泾原路钤辖擅于武延川凿边壕,献卿度必招寇患,亟檄罢之。未几,贼果至,杀将士,塞所凿壕而去。徙京西。因入对,甚言赵振堪将帅,范仲淹、明镐可大用,及条上边策甚备。
除福建转运使,还判三司盐铁勾院,累迁尚书刑部郎中、直史馆、知荆南,历户部、度支、盐铁副使,以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知杭州。暴风,江潮溢决堤,献卿大发卒凿西山,作堤数十里,民以为便。还,勾当三班院,知通进、银台司,最后知应天府,以刑部侍郎致仕,卒。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下谷帛/日益耗物/价日益高/欲民力之不屈不可/得也今天下谷帛之直/比祥符初增数倍矣/人皆谓稻苗未立而和籴/桑叶未吐而和买
B. 天下谷帛/日益耗/物价日益高/欲民力之/不屈不可得也/今天下谷帛之直/比祥符初增数倍矣/人皆谓稻苗未立而和籴/桑叶未吐而和买
C. 天下谷帛/日益耗/物价日益高欲/民力之不屈/不可得也/今天下谷帛之直/比祥符初增数倍矣/人皆谓稻苗未立而和籴/桑叶未吐而和买
D. 天下谷帛日益耗/物价日益高/欲民力之不屈/不可得也/今天下谷帛之直/比祥符初增数倍矣/人皆谓稻苗未立而和籴/桑叶未吐而和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高一级考试,即会试的,称为进士。
B. 起家,起之于家而任官职,指由平民出身而晋升为官员。
C. 盐课,是中国古代的盐税,盐税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D. 尚书,一指儒家经典《尚书》,二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政府官员名称,如刑部尚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俞献卿聪明敏捷。他少年时以文学出名;他在安丰县任职,有个和尚杀了自己的师父,却想欺瞒官府,被俞献卿识破,真相大白后,震惊全县。
B. 俞献卿恪尽职守。他被派往象州协助太守处理叛乱,他反对弃城而逃;当初,他预料到有人叛乱,用公款购买的很多粮食,此时正好派上用场。
C. 俞献卿深得皇帝信任。朝廷挑选陕西转运使,宰相呈上好几个人选皇帝都不满意,一次,皇帝看到名单中有俞献卿,即认可他出任这个职务。
D. 俞献卿关注民生,有才能。他上书关心粮、布价格;他在杭州任职,杭州受到风暴侵扰,他挖山筑堤,百姓感到便利;他被派去管理淮、浙盐利,政绩显著。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其他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1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博学能属文,美须眉,善谈论。郡将夏侯威异之,以兄霸之子妻之。举上计吏,州四辟从事,皆不就。夏侯霸之降蜀也,姻亲多告绝,祜独安其室,恩礼有加焉。
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镇南夏,甚得江汉之心,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①令吴罢守。于是戍逻减半,分以垦田八百余顷,大获其利。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铃阁以下,侍卫不过十数人,而颇以渔畋废政。尝欲夜出,军司徐胤执綮当营门曰:“将军都督万里,安可轻脱!将军之安危,亦国家之安危也。胤今日若死,此门乃开耳!”祜改容谢之,此后稀出矣。
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吴将邓香掠夏口,祜募生缚香,既至,宥之。香感其恩甚,率部曲而降。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每会众江涡游猎,常止晋地,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于是吴人翁然悦服。称为“羊岱”,不之名也。祜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抗称祜之德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抗常病,祜馈之药。抗服之无疑心,人多谏抗,抗曰:“羊祜岂鸩人者?”
祜女夫尝劝祜有所营置,令有归载者,祜黯然不应,遂告诸子曰:“人臣树私则背公,是大惑也,汝宜识吾此意。”
(节选自《晋书·羊祜传》)
【注】①诡计:奇计。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皆计所侵,送绢尝之
A. 侵占 B. 侵犯 C. 侵害 D. 侵袭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祜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
A. 结交 B. 连接 C. 往来沟通 D. 沟通
【3】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胤今日若死,此门乃开耳 今君乃亡赵走燕
B. 称为“羊公”,不之名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 祜女夫尝劝祜有所营置 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
D. 人臣树私则背公 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
(2)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其他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18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余若水先生传
(清)张岱
余若水先生,讳增远,为明崇祯癸未进士。兄余武贞先生,讳煌,天启乙丑廷试第一人,为翰林修撰。若水筮仕,得淮安宝应知县。时东平伯刘泽清驻匝淮安,强知县行属礼。若水不屈,莅任甫一月,即挂冠归。丙戌,清兵渡江,武贞先生渡东桥自沉死。若水悼邦国之灭亡,痛哲兄之先萎,望水长号,誓不再渡,自是遂绝迹城市。
若水虽成进士,而家甚贫,敝庐三楹,与风雨鸟鼠共之。其旁僦①田二亩,率其家人躬耕自食,常至断炊,妻孥晏如,亦无怨色。长吏多其义,因共就问之,亦罕见者,或拜门外以去。绍守道沈静澜,其故同年友也。自恃交谊,殷勤造请,称疾以辞。因直前托视疾,入门窥见若水卧绳床上,床上漏下穿,又有程②无脚,四角悉支败瓦。闻客入,欲起逾垣。静澜先已豫虑之,则要其同年四五人与俱往。见若水走匿床,诸君即共前遮之,曰:“若水!人生会有交亲,子何避之深也?”若水曰:“我非避世鸣高者,顾自料福薄,不堪谐世,聊引分自安,长为农夫以没世足矣。今诸公赫然见过,将共张③之,是使我避名以求名,非所愿也。”客皆班荆④,主人墙隅烋烋然⑤,客从而睨之,有一破甑在瓦垆上,炊未熟;架上又蒙戎练裙,馀即无有。客有壶箪,取之以进,为勉行二觞,强之亦不再举。客语及世事,俯若无闻。即间有问答,晴雨而已。日欲晡,辞客而退。明日具钱米往遗之,再三辞。以此,诸长吏皆重违其意,亦未敢数造焉。不入城市者三十六年。岁庚戌,无疾而终。身无长物,友人醵钱以殓。有遗命葬于原隐之丁斗垄。
外史曰:人臣称委质故主,回面而改向,非忠也。激愤而殉,以明节也。义卫志,智卫身,托农圃之弃迹,下可见故主,无辱先人,若余若水者足矣。然其节概为人所难及者,兄死止水,弟不渡河,而安心农圃,扼腕终身,呜呼,若水可以为难矣!
(选自《琅嬛文集》卷之四,有删改)
【注】①僦:租。②程:床前的小桌。③共张:又作“供张”,设帐张乐,盛礼款待。④班荆:布草而坐。⑤烋烋然:灰尘蒙积的样子。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直前托视疾 因:于是,就
B. 日欲晡 晡:升起
C. 明日具钱米往遗之 具:准备
D. 扼腕终身 扼腕:惋惜
【2】下列选项中,对文章中相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根据相关材料,来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可以纪实,也可虚构。
B. “避讳”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专指对逝去的尊长不直呼或直书其名,如文中的“讳增远”“讳煌”。
C. 文中“癸未”、“乙丑”、“丙戌”等时间名词,采用的是“天干地支纪年法”,也叫“农历纪年法”。
D. “廷试”即“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殿试第一名为状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丙戌年,清兵渡过长江,余武贞先生被清军逼迫沉江而死。余若水望江哭泣,悲痛兄长过早的死去,因此立下重誓不再渡江。
B. 余若水清高安贫,朋友们一起来看望他,他想逃走;见了面,他只谈论天气,不谈当时社会上的事;朋友们给他钱和米,他也再三推辞。
C. 余若水的朋友们去看望他,是劝他不要明节避世。而若水先生自认并非世外高人,只愿做一农夫度过余生,用这一理由委婉谦和地表明不愿为清廷效力的心态。
D. 身为人臣,激愤而死,来表明自己的气节。在上,用道义来捍卫自己的志节,用智慧来保全自己;在下,可以坦然地见旧主,不辱没先人。这是余若水最难以被他人比及的节操。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妻孥晏如,亦无怨色。长吏多其义,因共就问之,亦罕见者,或拜门外以去。
(2)以此,诸长吏皆重违其意,亦未敢数造焉。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其他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1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夔察侃为孝廉,至洛阳,数诣张华。华初以远人,不甚接遇。侃每往,神无忤色。华后与语,异之。除郎中。伏波将军孙秀以亡国支庶,府望不显,中华人士耻为掾属,以侃寒宦,召为舍人。时豫章国郎中令杨晫,侃州里也,为乡论所归。侃诣之,晫曰:“《易经》称‘贞固足以干事’,陶士行是也。”与同乘见中书郎顾荣,荣甚奇之。吏部郎温雅谓晫曰:“奈何与小人共载?”晫曰:“此人非凡器也。”尚书乐广欲会荆扬士人,武库令黄庆进侃于广。人或非之,庆曰:“此子终当远到,复何疑也!”。庆后为吏部令史,举侃补武冈令。与太守吕岳有嫌,弃官归,为郡小中正。会刘弘为荆州刺史,将之官,辟侃为南蛮长史,遣先向襄阳讨贼张昌,破之。弘既至,谓侃曰:“吾昔为羊公参军,谓吾其后当居身处。今相观察,必继老夫矣。”后以军功封东乡侯,邑千户。陈敏之乱,弘以侃为江夏太守,加鹰扬将军。侃备威仪,迎母官舍,乡里荣之。敏遣其弟恢来寇武昌,侃出兵御之。随郡内史扈瑰间侃于弘曰:“侃与敏有乡里之旧,居大郡,统强兵,脱有异志,则荆州无东门矣。”弘曰:“侃之忠能,吾得之已久,岂有是乎!”侃潜闻之,遽遣子洪及兄子臻诣弘以自固。弘引为参军,资而遣之。又加侃为督护,使与诸军并力距恢。侃乃以运船为战舰,或言不可,侃曰:“用官物讨官贼,但须列上有本末耳。”于是击恢,所向必破。侃戎政齐肃,凡有虏获,皆分士卒,身无私焉。后以母忧去职。尝有二客来吊,不哭而退,化为双鹤,冲天而去,时人异之。
(节选自《晋书•陶侃列传》)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荣甚奇之 奇:感到稀奇
B. 与太守吕岳有嫌 嫌:不合,有矛盾
C. 使与诸军并力距恢 距:拒,抵御
D. 后以母忧去职 忧:忧虑,心情不好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孝廉,汉代以来举荐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汉武帝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办法和名额相同。
B. 除,授予官职。“予除右丞相兼柩密使”(《指南录后序》)、“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李密《陈情表》)中的“除”与文本中“除”的意思相同。
C. 《易经》,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
D. 鹰扬将军,武官名,两晋南北朝多设此官,晋有郭洽、司马泰、桓石秀、王舒,西秦有徐成、王腾、吕光等均曾任此职。魏、晋、南朝宋及后魏时此官皆居五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陶侃有执着坚定的精神。他多次拜见张华,让张华改变了对他的看法,以至张华后来授予他郎中职位。
B. 豫章国郎中令杨晫赏识人才。他认为陶侃是一个固守正道、能圆满地办好事情的人,他曾与陶侃一块坐车去拜见中书郎顾荣。
C. 武库令黄庆很知人善任。黄庆认为陶侃终究要才能大成,在自己当了吏部令史后,举荐陶侃做了武冈县令,后来还将陶侃推荐给乐广。
D. 刘弘不听信谗言。随郡内史扈瑰在刘弘跟前挑拨离间,刘弘回答说:“陶侃的忠诚和才能,我了解得已经很久了,哪里会有这种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侃潜闻之,遽遣子洪及兄子臻诣弘以自固。
(2)侃戎政齐肃,凡有虏获,皆分士卒,身无私焉。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其他 难易度:较难
年份:201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显字德明,开封人。太宗居藩,尝给事左右。性谨介,不好狎,未尝践市肆。即位,稍迁供奉官。太平兴国三年,授军器库副使,迁尚食使。八年春,拜宣徽南院使兼枢密副使。上谓之曰:“卿世家本儒,少遭乱失学,今典朕机务,无暇博览群书,能熟《军戒》三篇,亦可免于面墙矣。”因取是书及道德坊宅一区赐之。其后居位既久,机务益繁,显或失误,护短终不肯改,上每面戒之。淳化二年八月,诏加切责,黜授随州刺史。时夏台、益部寇扰,显上疏曰:“间岁以来戎事未息所宜谨屯戍固城垒积刍粮然后遴选才勇付以边任纵有缓急则备御有素彼又奚能为患哉?”咸平四年秋,加镇、定、高阳关三路都部署,许便宜从事。十月,契丹入寇,前军过威虏军。比时方积雨,契丹以皮为弦,湿缓不堪用,显因大破之。
显上言:“先奉诏令于近边布阵,及应援北平挫扼之路。无何,敌骑已越亭障,显之前阵虽有捷克,终违诏命。”上章请罪。上降手札,以慰其忧悸。明年,求致仕,不许。时议亲征契丹,显言:“盛寒在序,敌未犯塞,銮舆轻举,直抵穷边,寇若不逢,师乃先老。况今西鄙不宁,傥北边部落与之结援,则中国之患未可量也。若能选择将帅,训练士卒,坚城垒而缮甲兵,亦足以待敌矣。”契丹入寇,上议亲征。显复陈三策,谓:“大军方在镇定,契丹必不南侵,车驾止驻澶渊,诏镇定出兵,会河南军,合击之可也。”已而契丹请盟。三年冬,被病,诏中使偕尚医疗视。明年正月,许还京师。至京,信宿【注】卒,年七十六。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七》,有删改)
【注】信宿:连宿两夜,也可谓两三日。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间岁以来/戎事未息/所宜谨屯戍/固城垒积刍粮/然后遴选/才勇付以边任/纵有缓急/则备御有素/彼又奚能为患哉
B. 间岁以来/戎事未息所宜/谨屯戍/固城垒/积刍粮/然后遴选/才勇付以边任/纵有缓急/则备御有素/彼又奚能为患哉
C. 间岁以来/戎事未息所宜/谨屯戍/固城垒积刍粮/然后遴选才勇/付以边任/纵有缓急/则备御有素/彼又奚能为患哉
D. 间岁以来/戎事未息/所宜谨屯戍/固城垒/积刍粮/然后遴选才勇/付以边任/纵有缓急/则备御有素/彼又奚能为患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太宗为庙号,即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追尊的名号,唐代李世民的庙号即太宗。
B. 疏、章、策,都是臣下给帝王上的奏章,策更侧重于为帝王谋划的大政方针或处理问题的方法。
C. 迁、授、拜、黜,都是古代表示官职变化的专用语,授和拜是授予官职,迁和黜则是贬官。
D. 中国古代等级制度森严,对不同身份者的“死”有不同的称谓,天子死称为崩,大夫死则称为卒。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王显年少失学,后来受到皇帝劝勉。他原本读书少,后来又无暇多读书,皇帝鼓励他熟读《军戒》三篇,并赐给他这些书和一处宅第。
B. 王显为人固执,犯错不改而受责罚。他因机务繁忙常常出错,但他知错不改,于是被皇帝当面告诫甚至下诏斥责,直至后来被贬为刺史。
C. 王显性格谨慎,有时没错也要请罪。咸平四年十月,他所率部队的前阵作战取胜,但他仍然认为自己违背了皇帝的命令而请罪。
D. 王显审时度势,进言有理有据。在皇帝因契丹进犯而想亲征时,他分析形势后认为,皇帝只需到澶渊后指挥调动军队合击契丹即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比时方积雨,契丹以皮为弦,湿缓不堪用,显因大破之。
(2)况今西鄙不宁,傥北边部落与之结援,则中国之患未可量也。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其他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18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①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巩外视章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能复合也。自是外户不闭。
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甫冠,名闻四方 冠: 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讽富人自实栗 讽: ___________________
【2】与“奇之”中“奇”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山行六七里 B. 腰白玉之环 C. 闻寡人之耳者 D. 父利其然也
【3】解释下面句子。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
【4】曾巩以“仁”为怀,有君子之风,请概括出表现他“仁”的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