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难

    年份:201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嵇绍字延祖,魏中散大夫康之子也。十岁而孤,事母孝谨。以父得罪,靖居私门。山涛领选,启武帝曰:《语》有言‘父子罪不相及。’嵇绍贤侔郤缺,宜加旌命,请为秘书郎。”帝谓涛曰:“如卿所言,乃堪为丞,何但郎也。”乃发诏征之,起家为秘书丞。绍入洛,累迁汝阴太守。尚书左仆射裴頠亦深器之,每曰:“使延祖为吏部尚书,可使天下无复遗才矣。”沛国戴晞少有才智,时人许以远致,绍以为必不成器。晞后为司州主簿,以无行被斥,州党称绍有知人之明。

    元康初,为给事黄门侍郎。时侍中贾谊以外戚之宠,年少居彺,潘岳、杜斌等皆附托焉。谧求交于绍,绍拒而不答。及谧诛,绍时在省,以不阿比凶族,封弋阳子,迁散骑常侍。太尉、广陵公陈准薨,太常奏谥,绍驳曰:“谥号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自顷礼官协情,谥不依本。准谥为过,且谥曰繆”事下太常,时虽不从,朝庭惮焉。

    齐王冏既辅政,大兴第舍,骄奢滋甚,绍以书谏曰:“夏禹以卑室称美,唐虞以茅茨显德,宜省起造之烦,深思谦损之理。”冏虽谦顺以报之而卒不能用绍尝诣冏谘事遇冏宴会召董艾等共论时政。艾言于冏曰:“嵇侍中善于丝竹,公可令操之。”左右进琴,绍推不受。冏曰:“今日为欢,卿何吝此邪?”绍对曰:“公匡复社稷,当轨物作则,垂之于后。绍虽虚鄙,忝备常伯,腰绂冠冕,鸣玉殿省,岂可操执丝竹,以为伶人之事!若释公服从私宴,所不敢辞也。”冏大惭。艾等不自得而退。

    寻而朝廷复有北征之役,征绍。绍以天子蒙尘,承诏驰诣行在所。值王师败绩于荡阴,百官及侍卫莫不溃散,唯绍俨然端冕,以身捍卫。交兵御辇,飞箭雨集,绍遂被害于帝侧,血溅御服,天子深哀叹之。及事定,左右欲浣衣,帝曰:“此嵇侍中血,勿去。”

    (节选自《晋书·嵇绍传》)

    1下列对文中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A.冏虽谦/顺以报之/而卒不能用/绍尝诣冏资事/遇冏宴会召董艾等/共论时政

    B.冏虽谦顺以报之/而卒不能用绍/尝诣冏资事/遇冏宴会/召董艾等共论时政

    C.冏虽谦/顺以报之/而卒不能用绍/尝诣冏资事/遇冏宴会召董艾等/共论时政

    D.冏谦顺以报之/而卒不能用/绍尝诣冏资事/遇冏宴会/召董艾等共论时政

    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以善弹《广陵散》著称。此曲是古代一首大型琴曲,也是我国著名十大名曲之一。

    B.老而无妻日鳏,老而无夫日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嵇绍十岁而孤,是说他十岁时就没了母亲。

    C.谥号可分为官谥和私谥,也可分为上谥和下谥,上谥即表扬类,如“文”等。下谥,即批评类,如“炀”“灵”“幽”等。

    D.古代等级制度森严,不同人死有不同的称谓,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书左仆射裴頠器重嵇绍,认为他知人善用。嵇绍不认可被大家交口称赞将大有作为的戴晞,事实证明了嵇绍的知人之明。

    B.嵇绍刚正不阿。侍中贾谧以外戚而受宠信,居于高位,众人趋附。贾谧想与嵇绍交往,嵇绍拒而不答。在费谧死后,嵇绍因不亲附奸臣而升迁。

    C.嵇绍忠诚报国。朝廷北征时大败于荡阴,百官及侍卫全都溃散,只有嵇绍奋命捍卫,最终被害于皇帝之侧。

    D.嵇绍敢于直言劝谏。齐王主政时大兴上木,他当面直言劝谏:在齐王的宴会上,他再次直言劝谏,拒绝为齐王操琴取乐。

    4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谥号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

    (2)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始得西山宴游记》)

    (3)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赤壁赋》)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末考试 难易度:难

    年份:201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陆炳,其先平湖人,祖墀,以军籍隶锦衣卫为总旗。父松,袭职,从兴献王之国安陆,选为仪卫司典仗。

    世宗始生,松妻为乳,炳幼从母入宫中,稍长,日侍左右,炳武健沉鸷,长身火色,行步类鹅。举嘉靖八年武会试,授锦衣副千户,松卒,袭指挥佥事,寻进署指挥使,掌南镇抚事。十八年从帝南幸,次卫辉,夜四更,行宫火,从官仓猝不知帝所在。炳排闼负帝出,帝自是爱幸炳。屡擢都指挥同知,掌锦衣事。

    帝初嗣位,掌锦衣者朱宸,未久罢。代者骆安,继而王佐、陈寅,皆以兴邸旧人掌锦衣卫。佐尝保持张鹤龄兄弟狱,有贤声。寅亦谨厚不为恶。及炳代寅,权势远出诸人上,未几,擢署都督佥事,又以缉捕功,擢都督同知。

    炳骤贵,同列多父行,炳阳敬事之,徐以计去其易己者。又能得阁臣夏言、严嵩欢,以故日益重,尝捶杀兵马指挥,为御史所纠,诏不问。后仇鸾得宠,陵嵩出其上,独惮炳。炳曲奉之,不敢与钧礼,而私出金钱结其所亲爱,得鸾阴私。及鸾病亟,炳尽发其不轨状,帝大惊,立收鸾敕印,鸾忧惧四,至剖棺戮尸。

    炳先进左都督,录擒哈舟儿功,加太子太保。以发鸾密谋,加少保兼太子太傅,岁给伯禄。三十五年三月赐进士恩荣宴。故事,锦衣列于西,帝以炳故,特命上坐,班二品之末。明年疏劾司礼中官李彬侵盗工所物料,营坟墓,僭拟山陵,与其党杜泰三人论斩,籍其赀,银四十余万,金珠珍宝无算,寻加炳太保兼少傅,掌锦衣如故。三公无兼三孤者,仅于炳见之。

    炳任豪恶吏为爪牙,悉知民间铢两奸。富人有小过辄收捕,没其家。积赀数百万,营别宅十余所,庄园遍四方,势倾天下。时严嵩父子尽揽六曹事,炳无所不关说。文武大吏争走其门,岁入不赀,结权要,周旋善类,亦无所吝,帝数起大狱,炳多所保全,折节士大夫,未尝构陷一人,以故朝士多称之者。三十九年卒官,赠忠诚伯,谥武惠,祭葬有加。

    隆庆初用御史言追论炳罪削秩籍其产夺绎及弟太常少卿炜官坐赃数十万系绎等追偿久之赀尽。万历三年,绎上章乞免,张居正等言炳救驾有功,且律非课反叛逆奸党,无籍没者。况籍没追赃二罪并坐,非律意。帝悯之遂获免。

    (选自《明史·陆炳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隆庆初/用御史言追论炳/罪削秩/籍其产/夺绎及弟太常少卿炜官/坐赃数十万/系绎等追偿/久之赀尽

    B.隆庆初/用御史言/追论炳罪/削秩/籍其产/夺绎及弟太常少卿炜官/坐赃数十万/系绎等追偿久之/赀尽

    C.隆庆初/用御史言追论炳/罪削秩/籍其产/夺绎/及弟太常少卿炜官坐赃数十万/系绎等追偿久之/赀尽

    D.隆庆初/用御史言/追论炳罪/削秩/籍其产/夺绎及弟太常少卿炜官/坐赃数十万/系绎等追偿/久之赀尽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军籍,明代军士别立户籍,就是军籍,军籍世袭,民户一经签派为兵,就永远不能脱籍。

    B.武会试,明清时代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举行的武科考试,考中者为武进士。

    C.锦衣卫,锦衣卫是明朝专有军政搜集情报机构,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也有参与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的工作。

    D.三公三孤,明朝中枢有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三孤(少师、少博、少保),为皇帝的辅佐官,职位崇高,无定员,无专责,实为虚衔。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炳跟随皇帝南行,在卫辉时遇上了行宫起火,陆炳背着皇帝出了行宫,他因救驾有功,得到皇帝的宠幸。

    B.陆炳的祖父隶属于锦衣卫,其父亲也袭任总旗一职,陆炳长大后,袭职为指挥佥事,掌锦衣卫。

    C.陆炳因为和皇帝的特殊关系,以及他个人的功劳,不断受到皇帝的赏赐,成为当时绝无仅有的三公兼三孤者。

    D.当时有多起大案,但是陆炳保全了很多人,对士大夫屈己下人,彬彬有礼,受到当时人们的称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炳骤贵,同列多父行,炳阳敬事之,徐以计去其易己者。

    (2)故事,锦衣列于西,帝以炳故,特命上坐,班二品之末。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难

    年份:201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终军字子云,济南人也。少好学,以辩博能属文闻于郡中。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至府受遣,太守闻其有异材,召见军,欲与交结,军揖太守而去,至长安上书言事。武帝异其文,拜军为谒者给事中。

    从上幸雍祠,获白麟,一角而五蹄。上异此物,博谋群臣。军上对曰:“臣闻《诗》颂君德,《乐》舞后功,异经而同指,明盛德之所隆也。南越窜屏葭苇,与鸟鱼群,正朔不及其俗。北胡禽兽行,虎狼心,上古未能摄。陛下盛日月之光,专神明之敬,而异兽来获,宜矣。昔武王中流未济白鱼入于王舟俯取以燎群公咸曰休哉今郊祀获兽此天之所以示飨也宜因时令,改定告元,使著事者有纪焉。若此之应,殆将有削左衽、袭冠带、而蒙化者焉。斯拱而俟之耳!”上甚异之,由是改元为元狩。后数月,越地及匈奴王有率众来降者,时皆以军言为中。

    初,军从济南步入函关,关吏予军繻。军问:“以此何为?”吏曰:“为复传,还当以合符。”军曰:“大丈夫西游,终不还。”弃繻而去。军为谒者,使行郡国,出关,关吏识之,曰:“此使者乃前弃繻生也。”军行郡国,所见便宜以闻。还奏事,上甚说。

    当发使匈奴,军自请曰:“军无横草之功,得列宿卫,食禄五年。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今闻将遣匈奴使者,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画吉凶于单于之前。臣年少材下,孤于外官,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窃不胜愤懑。”上奇军对,擢为谏大夫。

    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天子大说,赐南越大臣印绶,一用汉法,以新改其俗,令使者留镇抚之。越相吕嘉不欲内属,发兵攻杀其王及汉使者,皆死。军死时年二十余,故世谓之“终童”。

    (选自《汉书·终军传》)

    注:①繻,用作通行证的帛。②传,凭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昔武王中流/未济白鱼入于王舟/俯取以燎群公/咸曰休哉/今郊祀获兽/此天之所以示飨也

    B.昔武王中流未济/白鱼入于王舟/俯取以燎/群公咸曰/休哉/今郊祀获兽/此天之所以示飨也

    C.昔武王中流未济/白鱼入于王舟/俯取以燎群公/咸曰休哉/今郊祀获兽/此天之所以示飨也

    D.昔武王中流/未济白鱼入于王舟/俯取以燎/群公咸曰/休哉/今郊祀获兽/此天之所以示飨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衽,我国古代部分少数民族或是明代初期汉族女性所着的服装,前襟向左掩,不同于中原一带人民的右衽。

    B.改元,指封建时期皇帝在位期间改换年号,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改元”,文中即是此意。

    C.合符是中国流传久远的一项合盟信物制度,符又称符节、符信,制成后一分为二,供持有者双方相互印证,也就是合符。

    D.印绶,指印信和系印信的丝带。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在身。封建帝王赐给大臣印绶即是授予相应的官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终军不慕权贵,太守想要和他结交,召见他,他明确地拒绝了太守,只是作了一个揖就转身离开了。

    B.终军用周武王的例子给皇帝解说抓获异兽之事,后来越地和匈奴有人来归降,人们认为他的话应验了。

    C.终军巡视郡国的时候,把他见到的对国家有利的事都上报给朝廷,返回后向皇上奏事,皇上十分高兴。

    D.终军成功地劝说了南越王投降,但是南越宰相吕嘉不愿归顺,他发兵攻击并杀死了南越王及汉朝的使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闻《诗》颂君德,《乐》舞后功,异经而同指,明盛德之所隆也。

    (2)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其他 难易度:难

    年份:201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元景安,魏昭成(帝)五世孙也。父永,自积射将军为元天穆荐之于尔朱荣,参立孝庄之谋,赐爵代郡公,持节招纳降户四千余家。景安沉敏有干局,少工骑射。善于事人。释褐尔朱荣大将军府长流参军。高祖平洛阳,领军娄昭荐补京畿都督,父永启回代郡公授之。天平末大军西讨景安临阵自归高祖嘉之即补都督邙山之役力战有功赐爵西华县都乡男代郡公如故。世宗入朝,景安随从在邺。于时江南款附,朝贡相寻,景安妙闲驰骋,雅有容则,每梁使至,恒令与斛律光、皮景和等对客骑射,见者称善。世宗嗣事,启减国封分赐将士,封石保县开国。天保初,加征西将军,别封兴势县开国伯,赐姓高氏。四年,从讨契丹于黄龙。后频从驾再破茹茹,迁或卫大将军,兼七兵尚书。时初筑长城,镇戍未立,突厥强盛,虑或侵边,仍诏景安与诸军缘塞以备守。督领既多,且所部军人富于财物,遂贿货公行。显祖闻之,遣使推检,同行诸人赃污狼藉,唯景安纤毫无犯。帝深嘉叹,乃诏有司以所聚敛赃绢伍百匹赐之,以彰清节。皇建元年,又兼侍中,驰驿诣邺,慰劳百司,巡省风俗。肃宗曾与群臣于西园宴射,中的者赐与良马及金玉锦彩等。有一人射中兽头,去鼻寸余。唯景安最后有一矢未发,帝令景安解之,景安徐整容仪,操弓引满,正中兽鼻,帝嗟赏称善。天统初,出为徐州刺史。四年,除豫州道行台仆射、豫州刺史,加开府仪同三司。景安之在边州,邻接他境,绥和边鄙,不相侵暴,人物安之。又管内蛮多华少,景安被以威恩,咸得宁辑,比至武平末,招慰生蛮输租赋者数万户。入周,以大将军、大义郡开国公率众讨稽胡,战没。

    (节选自《北齐书·元景安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平末/大军西讨/景安临阵自归/高祖嘉之/即补都督/邙山之役力战/有功赐爵西华县都乡男/代郡公如故

    B.天平末/大军西讨/景安临阵自归高祖/嘉之/即补都督/邙山之役/力战有功/赐爵西华县都乡男/代郡公如故

    C.天平末/大军西讨/景安临阵自归/高祖嘉之/即补都督/邙山之役/力战有功/赐爵西华县都乡男/代郡公如故

    D.天平末/大军西讨/景安临阵自归高祖/嘉之/即补都督/邙山之役力战/有功赐爵西华县都乡男/代郡公如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持节,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代表皇帝亲临,可以行使权力。

    B.释褐,“褐”指平民所穿的粗布短衣,释褐即脱去平民衣服,常喻指始任官职。

    C.子,爵位名。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封赐爵位,依序为公、侯、伯、男、子五等。

    D.赐姓,多指国君以国姓赐功臣。文中皇帝赐元景安高姓,用来表示对他的褒宠。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景安出身显贵,历任多职。他是魏昭成帝的后代,父亲元永被赐爵代郡公;他自己也深受器重,担任过将军、尚书、行台仆射、刺史等职务。

    B.元景安擅长骑射,深受赏识。世宗令他与梁国使者一起骑马射箭,见到的人都很赞叹;君臣在西苑宴饮射箭时,他一箭正中兽鼻,得到世宗夸奖。

    C.元景安体恤将士,为官清廉。世宗即位,元景安请求减少自己的封地拿来分赏将士;在边界驻守防护时,共事的人贪污严重,只有他丝毫没有触犯。

    D.元景安恪尽职守,治理有方。兼任侍中时,他乘驿马赶往邺地,慰劳百官,巡视风土人情;他恩威并施,让管区内的少数民族和汉人和睦相处。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景安之在边州,邻接他境,缓和边鄙,不相侵暴,人物安之。

    (2)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万钱”,实不持一钱。(《高祖本纪》)

    (3)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淮阴侯列传》)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末考试 难易度:难

    年份:201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全照字继明,以荫补殿直,雍熙中授京南巡检,俄隶幽州部署曹彬麾下。从田重进击贼有功,就加西京作坊使,知威虏军。淳化五年,率兵与李继隆克绥州,因与张崇贵等同成守之。咸平初,入掌军头引见司。五年,将城绥州,以慕兴为绥州路部署,全照为钤辖。既又虑全照素刚执,与兴不协,乃以曾璨代之。既调兵夫二万余,全照言其非便,乃罢。六年夏,上裁定防秋御戎之要,命为宁边军部署,领兵八千扼要害之路。以全照素难处,取其尝所保荐者王德钧、装自荣共事焉。景德元年,上幸渡渊,命为驾前西面邢铭路马步军钤辖兼天雄军驻泊,全照言:“若敌骑南逼魏城,但得骑兵千百,必能设奇取胜。”上赏其忠果,乃传诏都部署周莹,若全照欲击贼,即分兵给之。既而边骑果逼府城,全照拒退之,真宗遣使劳慰。时契丹请和,朝廷遣曹利用就其行帐议事,全照疑非诚恳,劝判府王钦若留不遣。及契丹出境,北面将帅还师并至府城,全照令以次双行入门,魏能不从其约,率兵马入,全照坐城楼引弓射之,军容乃肃。钦若入朝就命,全照知军府事,以城守劳,加检校工部尚书,增食邑三百户。全照形短精悍,知兵,以严毅整众,然性刚使气,专任刑罚。赵德明纳款,朝议减西鄙戍兵,令屯近地,全照以边防不可无备,未即奉诏。上曰:“全照是好勇多言者,德明使已至阙,复何虑焉。”因徙全照知永兴军府,仍拜四方馆使。全照许州有别墅求典是州可之四年车驾西幸留为新城都巡检未几卒年六十。

    (选自《宋史·孙全照传》)

    1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全照许州有别墅/求典/是州可之/四年/车驾西幸/留为新城都巡检/未几卒/

    B.全照许州有别墅/求典是州/可之/四年/车驾西幸留/为新城都巡检/未几卒/

    C.全照许州有别墅/求典是州/可之/四年/车驾西幸/留为新城都巡检/未几卒/

    D.全照许州有别墅/求典/是州可之/四年/车驾西幸留/为新城都巡检/未几卒/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荫补是中国古代世卿世禄制的一种变相,指因祖先功勋而补官,也称为门荫。

    B.兼在文中指兼任官职,如“右丞相兼枢密使”,同样意思的还有“领”“判”等。

    C.咸平是年号,年号纪年是封建王朝纪年的方法之一,一个皇帝可有多个年号。

    D.工部是中国封建时代的中央官署名,管理全国户籍、工程建设、屯田水利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照多立战功,深受重用。他曾经跟随田重进击贼,又与李继隆一起攻克绥州,后来在秋防时被授职领兵守要害之路。

    B.全照性格刚执,难以相处。他曾因与慕兴不和被曹璨取代,任宁边军部署时,皇上有意选择那些他曾经推荐的官员与他共事。

    C.全照有预见性,敢于应战。全照随军护驾檀渊,料到敌人骑兵定会从南边进逼魏城,后亲自率领军队击退了来犯的敌人。

    D.全照忠于职守,深得信任。面对朝廷削减戍守军队的命令,全照忠于职守,没有立即接受,得到皇帝嘉奖,掌管永兴军府。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全照形短精悍,知兵,以严毅整众,然性刚使气,专任刑罚。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欧阳修《伶官传序》)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难

    年份:201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胡长孺,字汲仲,婺州永康人。外舅徐道隆为荆湖四川宣抚参议官,长孺从之入蜀,铨试第一名,授迪功郎、监重庆府酒务。转台州路宁海县主簿。浙东大侵,戊申,复无麦,民相枕死。宣慰同知脱欢察议行赈荒之令,敛富人钱一百五十万给之,至县,以余钱二十五万属长孺藏去,乃行旁州。长孺察其有乾没意,悉散于民。阅月再至,索其钱,长孺抱成案进曰:“钱在是矣。”脱欢察怒曰:“汝胆如山耶!何所受命,而敢无忌若此!”长孺曰:“民一日不食,当有死者,诚不及以闻,然官书具在,可征也。”脱欢察虽怒,不敢问。县有铜岩,恶少年狙伺其间,恒出钞道,为过客患,官不能禁。长孺伪衣商人服,令苍头负货以从,阴戒驺卒十人蹑其后。长孺至,岩中人突出要之,长孺方逊辞以谢,驺卒俄集,皆成擒,俾尽逮其党置于法,夜行无虞。民荷溺器粪田,偶触军卒衣,卒抶伤民,且碎器而去,竟不知主名。民来诉长孺阳怒其诬械于市俾左右潜侦之向抶者过焉戟手称快执诣所隶杖而偿其器永嘉民有弟质珠步摇于兄者,赎焉,兄妻爱之,绐以亡于盗,屡讼不获直,往告长孺,长孺曰:“尔非吾民也。”叱之去。未几,治盗,长孺嗾盗诬兄受步摇为赃,逮兄赴官,力辨数弗置,长孺曰:“尔家信有是,何谓诬耶!”兄仓皇曰:“有固有之,乃弟所质者。”趣持至验之,呼其弟示曰:“得非尔家物乎?”弟曰:“然。”遂归焉。以病辞,不复仕。方岳大臣与郡二千石,聘致庠序,敷绎经义,环听者数百人。乡闱取士,屡司文衡,贵实贱华,文风为之一变。正衣冠坐逝。年七十五。

    (选自《元史·胡长孺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民来诉/长孺阳怒其诬/械于市/俾左右潜侦之/向扶者过焉/戟手称快/执诣所隶/杖而偿其器/

    B.民来诉长孺/阳怒其诬/械于市/俾左右潜侦之/向扶者过焉/戟手称快/执诣所隶杖/而偿其器/

    C.民来诉/长孺阳怒其诬/械于市俾左右/潜侦之/向扶者过焉/戟手称快/执诣所隶/杖而偿其器/

    D.民来诉长孺/阳怒其诬/械于市俾左右/潜侦之/向扶者过焉/戟手称快/执诣所隶/杖而偿其器/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铨试,即铨选,选官制度。古代举士、授官相一致。铨选一般是集吏考试量人授官。

    B.戊申,戊申年。古代用十二天干和十地支循环相配,用来表示年、月、日和时的次序。

    C.步摇,古代妇女的一种首饰。质地多为金银玉石,取其行步则动摇,故名为“步摇”。

    D.痒序,古代的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痒。后来也用以概称学校或教育事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长孺刚直不阿。浙东发生灾患,他把救济的余款全部发给百姓,惹怒了企图侵吞救灾款的脱欢察,脱欢察虽然十分恼怒,但也不敢追问。

    B.胡长孺为民除恶。有少年聚众作恶,成为祸患,官府不能制止,他伪装成商人,带着随从,引出强盗,并勒令强盗谢罪,最终铲除了强盗。

    C.胡长孺机智判案。有人质押珠步摇给哥哥,后被嫂子强占,胡长孺利用打击盗贼的机会,抓了哥哥到官府,巧妙地为弟弟追回珠步摇。

    D.胡长孺发挥余热。他因病辞官,被官员聘请讲解经义,很受欢迎;他主持乡试,看重文章的内容,摒弃华丽的文辞,改变了当时的文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一日不食,当有死者,诚不及以闻,然官书具在,可征也。

    (2)赎焉,兄妻爱之,紿以亡于盗,屡讼不获直,往告长孺。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难

    年份:201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贾诩

    苏辙

    曹公入荆州,降刘琮,欲顺江东下,以取孙氏。贾诩言于公曰:“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闻,兵势盛矣!若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江东可以不劳众而定也。”公不用其计,兵入吴境,遂败于赤壁。方是时,孙氏之据江东已三世矣。国险而民附,贤才为用,诸葛孔明以为可与为援而不可图。而曹公以刘琮待之,欲一举而下之,难哉!使公诚用诩言,端坐荆州,使辩士持尺书结好于吴,吴知公无并吞之心,未即降,而其不以干戈相向者可必也。方是时,刘玄德方以穷客借兵吴。吴既修好于公,其势必不助刘,而玄德因可矣。惜乎谋之不善,荆州既不能守,而孙、刘皆奋。

    其后公既降张鲁,下汉中,刘晔劝公乘胜取蜀,曰:“刘备,人杰也,有度而,得蜀日浅,蜀人未附也。今举汉中,蜀人震骇,因其震而压之,无不克也。若少缓之,诸葛亮善治国而为相,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蜀人既定,冯险守要,不可犯也。”公不从而反,天下皆惜晔计之不用。

    春秋之际,楚子重伐郑。晋栾武子救之,遇于绕角。楚师还,晋师遂侵蔡。楚人以申息之师救蔡。晋群帅皆欲战,智庄子、范文子、韩献子谓武子曰:“吾来救郑楚师不战吾遂至于此既迁戮矣戮而不已又怒楚师战必不克虽克不令若不能克为辱已甚不如还也。”遂全师而归。夫兵久于外,于一胜而轻与敌遇,我怠彼奋,败常十九。古之习于兵者,盖知之矣。

    用兵之难,盖有怵于外而动者矣。力之所及,而义不可,君子不为也;义之所可,而力不及,君子不强也。魏文帝始受汉禅,欲用兵吴、蜀,以问贾诩。诩曰:“吴、蜀虽蕞尔小国,依阻山水。刘备有雄才,诸葛亮善治国,孙权识虚实,陆逊见兵势。据险守要,皆难谋也。用兵之道,先胜后战,量敌论将,故举无遗策。臣窃料群臣,无权、备对,虽以天威临之,未见万全之势也。”帝不能用,遂兴江陵之役,士卒多死。是时帝始受禅,欲以武功夸示四方,贪得幸胜,未暇虑兵败势屈之辱也。魏多谋臣,盖必有知之者矣,然皆莫敢言。诩能言之,可谓不怵于外矣。

    (节选自《栾城后集卷九》)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玄德因可矣          蹙:窘迫

    B.有度而                迟:迟钝

    C.于一胜而轻与敌遇      狃:贪图

    D.皆难谋也              卒:终于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旧楚之饶               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B.兵入吴境                 木欣欣向荣

    C.未即降                   然,犹有未树也

    D.刘玄德方以穷客借兵吴     遂见用小邑

    3请用“/”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4根据文意,以下人物中不属于“不怵于外”的一个是

    A.贾诩 B.刘晔 C.栾武子 D.魏文帝

    5请简述贾诩两次向君主进言的内容,并概括贾诩的用兵之道。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其他 难易度:难

    年份:2019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定州阅古堂记

    (北宋)韩琦

    ①庆历八年,天子以河朔地大兵雄而节制不专,非择帅分治而并抚其民不可,始诏魏、瀛、镇、定四路,悉用儒帅。而定以不肖辱其选。既让不获命,至则竭愚修职,尚惧不能称上所以付与之意,退而思迹古名臣之轨躅以自策励,患其汩于多务而志之弗虔。会郡圃有坏亭,岁久不葺,于是广之为堂。既成,乃摭前代良守将之事实,可载诸图而为人法者,凡六十条,绘于堂之左右壁,而以“阅古”为堂名。  

    ②夫古犹今也,古之人能成异政、立奇功,而今或不能者,何也?盖其待己也,必贤而足;其报䘵也,必利而安,持是以望政成而功立,不其难哉?如曰,古人能之,予反不能之,日夜以勉焉,又安有不至者耶?今予之所为也,诚以己之道未充,而君之禄殊厚,任重途远,惟仆踣之是虞。故在燕处之间,必将监古以自勉。

    ③其未至也,则虽纷肴觞,竞笳吹,四时之景交见于前,予方仰而愧,俯而忧,孰知夫乐之为乐哉!其少进也,则虽吏文之扰怀,边责之在己,予固得其道而处之,至于幅巾坐啸,恬然终日,予之所乐,恶有既乎?若其宾客之于斯,僚属之于斯,不离几席,如阅旧史,俾人人知为治者莫先于教化,用兵者莫贵于权谋,而俱本之于忠义。功名一立,不独身享富贵,而庆流家宗,其余风遗烈,可以传于简策,邈千万世而凛然如存,咸有耸慕之意,不以酣歌优笑之为乐,而以是为乐。而予也岂徒己之为益,是将有益于人。知我者,其以我为喜爽垲,遂娱赏而已乎?

    ④后来之贤,与我同志,必爱尚而增葺之,宜免夫毁圮污墁之患矣。

    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A. B. C. D.

    2下列对第②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人已经不能像古人一样成异政、立奇功了。

    B.我接受朝廷的俸禄就必须担起重任不断前行。

    C.我担心自己在进取的道路上跌倒不前而停滞。

    D.在公务之余闲居之时我也借鉴古人勉励自己。

    3第③段画线的“纷肴觞,竞笳吹,四时之景交见于前”一语很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4文章第③段围绕“乐”展开,层层推进,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末考试 难易度:难

    年份:201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宇文贵字永贵,其先昌黎大棘人也。贵母初孕贵,梦有老人抱一儿授之曰:“赐尔是子,俾寿且贵。”及生,形类所梦,故以永贵之。

    贵少从师受学,尝辍书叹曰:“男儿当提剑汗马以取公侯,何能如先生为博士也!”正光末,贼兵围夏州,刺史源子雍婴城固守,以贵为统军,前后数十战,军中咸服其勇。后送子雍还,贼兵又处处屯聚,出兵邀击,贵每奋击,辄破之。又从子雍讨葛荣,军败奔邺,为荣所围。贼屡来攻,贵每缒而出战,贼莫敢当其锋。然凶徒实繁,围久不解。贵乃于地道潜出,北见尔朱荣,陈贼兵势,荣深纳之。因从荣擒葛荣于滏口。

    大统初,与独孤信入洛阳。东魏颍州刺史贺若统据颍川来降,东魏遣其将尧雄、赵育率众二万攻颍。贵自洛阳率步骑二千救之,军次阳翟。诸将咸以彼众我寡,不可争锋。贵曰:“兵机倚伏,固不可以常理论。尧雄等必以为颍川孤危,势非其敌,又谓吾寡弱独进,若悉力以攻颍,必指掌可破。若颍川一陷吾辈坐此何为进据颍川有城可守雄见吾入城出其不意进则狐疑退则不可然后与诸军尽力击之何往不克愿勿疑也。”遂入颍川。雄等稍前,贵率千人背城为陈,与雄合战,贵马中流矢,乃短兵步斗。士众用命,雄大败轻走,赵育于是降。

    魏废帝三年,诏贵代尉迟迥镇蜀。时隆州人李光赐反于盐亭,与其党攻围隆州。州人李柘亦聚众反,张遁举兵应之。贵乃命叱奴兴救隆州,又令成亚击柘及遁。势蹙遂降,执送京师。除益州刺史,就加小司徒。先是蜀人多劫盗,贵乃召任侠杰健者,令其督捕,由是颇息。

    武成初,与贺兰祥讨土谷浑。军还,进爵,邑万户。

    贵好音乐,耽弈棋,留连不倦,然好施爱士,时人颇以此称之。天和二年,赠太傅,谥曰穆。

    (选自《周书》,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若颖川一陷/吾辈坐此/何为/进据颍川/城可守/雄见吾入城/出其不意/进则狐疑/退则不可然后与诸军尽力击之/何往不克/

    B.若颖川一陷/吾辈坐此何为/进据颍川/有城可守/雄见吾入城出其不意/进则狐疑/退则不可/然后与诸军尽力击之/何往不克/

    C.若颍川一陷/吾辈坐此/何为/进据颍川有城可守/雄见吾入城出其不意/进则狐疑/退则不可/然后与诸军尽力击之/何往不克/

    D.若颍川一陷/吾辈坐此何为/进据颍川/有城可守/雄见吾入城/出其不意/进则狐疑/退则不可/然后与诸军尽力击之/何往不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幼时取名,成年取字。字,又称“表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者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B.刺史古代官名,自汉设立本指皇帝派往地方的监察官员,后逐渐发展为一州的军事行政长官。

    C.古代不同等级的人死有不同叫法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称“薨”,大夫死称“不禄”,士人死称“卒”。

    D.“邑万户”指食邑万户。邑万户之人被称“万户侯”,泛指高官贵爵,作为封建社会一个特殊阶层,拥有很高社会地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宇文贵少有大志。小时候跟老师读书时就认为男儿应当纵横疆场来博取公侯,为他以后弃文从戎在沙场建功立业打下了基础。

    B.宇文贵作战勇敢。他跟从源子雍讨伐葛荣,兵败被围,常用绳子拴住自己从城上垂下出战,贼军不敢抵挡他的锋芒。

    C.宇文贵有勇有谋。颍川战役中,面对敌众我寡的形势,他力排众议,入城据守,凭着骁勇善战,最终以少胜多。

    D.宇文贵治乱功绩突出。代替尉迟迥镇守蜀地时,他指挥部下平定叛乱,又招募侠义勇士督责搜捕劫犯盗贼,蜀地因此平静。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刺史源子雍婴城固守,以贵为统军。前后数十战,军中咸服其勇。

    (2)贵好音乐,耽弈棋,留连不倦。然好施爱士,时人颇以此称之。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难

    年份:201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子高,会稽山阴人也。家本微贱。侯景之乱,在京都。景平,文帝出守吴兴,子高年十六,为总角,容貌美丽,状似妇人,于淮渚附部伍寄载欲还乡,文帝见而问之,曰:“能事我乎?”子高许诺。子高本名蛮子,文帝改名之。性恭谨,勤于侍奉,恒执备身刀及传酒炙。文帝性急,子高恒会意旨。及长,稍习骑射,颇有胆决,愿为将帅,及平杜龛,配以士卒。文帝甚宠爱之,未尝离于左右。文帝尝梦见骑马登山,路危欲堕,子高推捧而升。

    文帝之讨张彪也,沈泰等先降,文帝有州城,周文育镇北郭香岩寺。张彪自剡县夜还袭城,文帝自北门出,仓卒暗夕,军人扰乱,文育亦未测文帝所在,唯子高在侧,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暗中,又往慰劳众军。文帝散兵稍集,子高引导入文育营。明日子高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文帝乃分麾下多配子高,子高亦轻财礼士,归之者甚众。

    文帝嗣位,除右军将军。天嘉元年,封文招县子,邑三百户。王琳至于栅口,子高宿卫台内。及琳平,子高所统益多,将士依附之者,子高尽力论进,文帝皆任使焉。二年,迁员外散骑常侍、壮武将军、成州刺史。及征留异,随侯安都桃支岭岩下。时子高兵甲精锐,别御一营,单马入陈,伤项之左,一髻半落。异平,除贞毅将军、东阳太守。五年,章昭达等自临川征晋安,子高自安泉岭会于建安,诸将中人马最为强盛。晋安平,以功迁通直散骑常侍,进爵为,增邑并前四百户。六年,征为右卫将军,至都,镇领军府。文帝不豫,入侍医药。废帝即位,迁散骑常侍,右卫如故,移顿于新安寺。

    (选自《陈书·韩子高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日/子高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

    B.明日/子高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

    C.明日/子高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

    D.明日/子高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总角”指的是古时男子未成年时的发型,常用来指儿童时代。

    B.本文节选自《陈书·韩子高传》,可见《陈书》是纪传体史书,而《左传》是编年体史书。

    C.“嗣位”指的是继承君主之位,“嗣”本义是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

    D.“伯”是古代爵位称呼,旧时周代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高性情恭敬谨慎。与文帝相识后,尽心尽力地侍奉文帝,常带着刀保护文帝的安全,也常为文帝端盘子送酒食。

    B.子高聪明机警,全力帮助文帝。文帝性子急躁,子高总是能够领悟他的意旨。文帝在骑马登山时几乎要坠下山,得子高推扶得以继续攀登。

    C.子高忠心耿耿。张彪偷袭城池,文帝逃出后,稍稍集合了一些游散之兵,子高将他引进文育军营中,并于次日与张彪作战,击败张彪。

    D.子高作战勇猛,屡立战功。征讨留异时,他统率一营人马,单骑冲入敌阵,伤了左颈。留异之乱平定后,子高任贞毅将军、东阳太守。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帝尝梦见骑马登山,路危欲堕,子高推捧而升。

    (2)文帝乃分麾下多配子高,子高亦轻财礼士,归之者甚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