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总题量:2459选择本页全部试题
  • 题型:简答题 题类:单元测试 难易度:难

    年份:202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母亲去世后,我们搬了家。我很少再到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去。小院儿在一个大院儿的尽里头,我偶尔摇车到大院儿去坐坐,但不愿意去那个小院儿,推说手摇车进去不方便。院儿里的老太太们还都把我当儿孙看,尤其想到我又没了母亲,但都不说,光扯些闲话,怪我不常去。我坐在院子当中,喝东家的茶,吃西家的瓜。有一年,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大伙就不再说,忙扯些别的,说起我们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女的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含羞草”,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瓦盆里。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时念叨,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再过一年,我们搬了家,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1)以上文段节选自________一文,作者是________。按结构方式分,这篇文章的体裁是________。
    (2)第一段中加点的词语“终于”、“还是”在文中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选文中邻居对“我”的态度,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段提到“我没料到”合欢树还活着,为什么会“没料到”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二段中加点字“竟”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二段中“叹息”、“高兴”表达了母亲对合欢树一种怎样的寄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简答题 题类:单元测试 难易度:难

    年份:2022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永不贬值的财富
      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当时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大学,这在偏远的山村里可是件新鲜事,村里为此专门请乡电影队来放了场电影,以示祝贺。左邻右舍,张王李赵的婶子、大娘知道我们家穷,也都你家10元、他家8元地往我家送钱,帮我筹学费。望着桌上那一堆零碎的人民币,我被这淳朴的乡情、善良的父老乡亲深深地感动着。
      但令我终生难忘的却是入学前发生的一件事。那天上午,我正在家里收拾行李,准备启程。忽然,听到门外有个苍老的声音喊:“山子他娘在家吗?”母亲听见了,赶忙去开门。门外站着村里那个瞎眼的老婆婆。老人家一生没儿女,相依为命的老伴死后,她大病一场,两眼便失明了。平常只好握着根竹竿,摸索着向左邻右舍要地瓜皮度日。母亲急忙把瞎眼婆婆让进屋里坐下,然后,喊我倒茶。瞎眼婆婆对我母亲讲了一大堆赞扬我有出息的话,把我喊到她身边,用她那枯柴似的手颤颤抖抖地从灰蓝色的土布兜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一元钱,对我说:“山子呀,我这个瞎老婆子也没钱,这两元钱是我用地瓜皮子从小贩手里换来的,2毛钱1斤,我共卖了10斤,你别嫌少,添着买本书吧。”
      怎么,两元钱?瞎婆婆手里分明拿着一元钱呀!望着这一元钱,我和母亲瞬间都明白了。多么奸诈的小商人,他们竟伤天害理地欺骗一个孤苦伶仃的老婆子!要知道,这10斤地瓜皮,瞎婆婆要风里来、雨里去在黑暗中摸索多少天,奔走多少户哇——“怎么,你嫌少?”瞎婆婆的话打断了我的沉思,母亲含泪示意我快接下,我颤抖着手从瞎婆婆手里接过那山一样沉重的“两元钱”,眼泪已经夺眶而出。
    (1)本文名为《永不贬值的财富》,下面叙述不符合文意的是(  )
    A.表面上,“财富”是指瞎婆婆给的两元钱或一元钱。
    B.表面上,乡亲们为“我”筹集的学费。
    C.实际上是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永不贬值的精神财富。
    D.实际上是指让“我”在人际关系日益商品化的今天,懂得如何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2)对第3段选文中,“我和母亲瞬间都明白了”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明白了瞎婆婆说的“两元钱”为什么变成一元钱的缘故。
    B.明白了小商贩欺骗瞎婆婆,说好是两元钱,而实际只给一元钱。
    C.明白了瞎婆婆生活的艰难。
    D.明白了,瞎婆婆被小贩欺瞒却不知道真情,一心想为“我”筹集学费的真心。
    (3)本文采用了________的记叙顺序(  )
    A.倒叙
    B.插叙
    C.补叙
    D.顺序
    (4)揣摩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说说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状态。
    ①(瞎婆婆)用她那枯柴似的手颤颤抖抖地从灰蓝色的土布兜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一元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颤抖着手从瞎婆婆手里接过那山一样沉重的“两元钱”,眼泪已经夺眶而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围绕“帮我筹学费”这件事上,略写了________,详写了________。这样安排是为________。
  • 题型:作文 题类:单元测试 难易度:难

    年份:20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面具
      儿童的世界里,没有你便没有乐趣;
      成人的世界里,有了你就有了悲剧。
      没有你,世界不会完美;
      有了你,世界不再完美。
      请以“面具”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定,不少于600字。
  • 题型:简答题 题类:单元测试 难易度:难

    年份:202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父亲的节日
      ①那一天,参加一个集体宴会。一个长得很帅气的小男孩,转到我面前,扬着手中的一束花花草草,很兴奋的样子。这个调皮的小家伙,在一排花篮上抽抽取取,制作了一束鲜花。我逗他,给我吧。他立刻紧张起来,将花别到身后,一口回绝,不行,这是给我爸爸的。为什么要给爸爸呢,我问。他扬起小脸,明天是父亲节呀。
      ②哦,是父亲节。我当着众人的面夸奖他,真是个懂事的孩子。不料,他又扬起了小脸,很认真地问我,你给你爸爸准备礼物了吗?这一问,竟让我无法回答。因为,我还不曾想到过给我的父亲准备礼物。
      ③孩子看出我的窘相,抽出一枝康乃馨,放在我的手里,喏,你把这花带给你的爸爸吧,他一定会高兴的。我接过花,看着他那张天真的笑脸,觉得这孩子是个有心人。
      ④第二天早晨,是星期天,父亲来看我们了。父亲来,事先没有告诉我。他敲门的时候,我们还在梦乡中。看到父亲,我突然想起昨晚小男孩给我的花儿。那一枝花儿,我压根没有考虑带回来,顺手放在了饭桌上。我猜想,父亲知道今天是父亲节吗?
      ⑤敲门声也唤醒了女儿,她揉揉眼睛,跳下床,来到我的跟前,爸爸,把眼睛闭上。我以为她要跟我撒娇,或者做捉迷藏的游戏,便佯装闭眼。她从枕头旁边拿出一个手工做的桃子,放到我的手上。待我睁开眼,她在房间里欢呼雀跃,父亲节快乐,请爸爸吃桃子!
      ⑥父亲看着女儿,女儿看着我,我看着父亲,场面有些尴尬。父亲嘀咕了一句,父亲节?随即像明白了什么似的,一个劲地夸着女儿,真是个懂事的乖孩子,将她引到了阳台上玩。父亲的举动,很明显是帮我解围。这一天,毕竟是父亲节,可我连一件礼物都没有准备。想到这,我的表情有些不自然。
    ⑦过了一会儿,父亲又跑过来,在裤兜里摸了半天,摸出一个鼓鼓的信封来,摆在桌上。听你母亲说,你们买房子缺钱,我们想办法凑了点,你收好了。我坚持不要,父亲显得有点不高兴,咱们父子之间谁跟谁呀。等你们日子过好后,再孝敬我们也是一样的嘛。见我接下钱,父亲又开了口,老家的杉木已成材,还有一些槐树楝树,都伐倒了,放在河里浸泡,等秋凉时,就能动手打几件家具了,我们帮不上大忙,能帮多少算多少。
    ⑧没说几句话,父亲就要走了。留他吃饭,他说,家里正忙着插秧,你母亲叫我早去早回。母亲前几天刚从我这儿返乡,一定是她与父亲商量好了的。父亲说走就要走,临行前,他到我的书房里,试探着问,能不能把你写的书送几本给我,带回去给庄上的人翻翻。
    ⑨拿书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书橱上有两张票,便递到父亲手里。父亲很开心,是戏票吗?等秧插完了,陪你母亲来,她喜欢看戏哩。
    ⑩父亲拿着书,又带着戏票,欢欢喜喜地走了。我的手里,捏着父亲送来的厚厚一叠钱,沉默了好一阵子
    (1)本文围绕“父亲的节日”主要记叙了哪几件事?(至少写3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与第⑥段中分别写“我”、“父亲”夸孩子“懂事”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⑨段画线句“父亲很开心”中“父亲”开心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末画线句“沉默了好一阵子”中“沉默”体现出“我”怎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一个具体语句简析人物描写的作用。(不超过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简答题 题类:单元测试 难易度:难

    年份:202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老杨树下
      ①宿舍楼前耸立着一棵老杨树,纹理粗糙的枝干奋力托举起硕大的树冠。入夏来,树上缀满大大小小浓密的叶子,犹如撑开一把遮阳的巨伞,为树下乘凉的老人、玩耍的孩子提供着清爽和绿意。
      ②午后,我正在赶写一篇文章。窗外由远而近传来“叮啷、叮啷”的铁板敲击声,稍后便响起了“磨剪子嘞戗菜刀”的悠长吆喝。思绪被搅乱,我刚停住笔,猛然间,窗外爆发出争吵——“你磨刀怎么这么贵呀!不能便宜点吗?”“你打听打听,眼下都这个价。”眼看文章根本没法继续写,我迅速穿上外衣开门下楼。
      ③树荫底下横了一条绑着磨刀石、悬挂小铁罐的长凳。旁边有个拿菜刀的老太太正与身材消瘦的磨刀师傅侃价。师傅有把子年纪了,穿着一件围裙式的粗布工作服,脸上胡子拉碴的。他磨一把菜刀要6元,老太太不干,坚持只给4元。我想让二人生意尽快做成好早点走人,就劝他俩:“你们各让一步,5块钱磨了吧!”磨刀师傅没吭气,撩起衣襟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抬起一双被细密皱纹围裹的干眼狠狠地瞪了瞪我。老太太转过脸来,像要打架一样冲我吼道:“凭什么要5块,这1块钱你替我出?”我本想给双方打个圆场,却没料到两面不落好,只得闭上嘴在一旁傻站着。争执双方各不相让,僵持了一会儿,不欢而散。
      ④“你这是何苦呢!”我在一旁轻声埋怨磨刀师傅说:“5块钱给她磨了算啦,不就是少收1块钱嘛!”“那不成!”磨刀师傅断然拒绝,“少收她1块,待会儿你要磨刀,俺是不是也得少收1块?再来人磨刀,俺不都得少收1块。那俺今晚买干粮、买菜的钱就不够啦!”
      ⑤听他这么说,多收少收这1块钱还真关系到温饱的大问题。我不免试探着问:“那你一天能挣多少?”“这可说不好,干俺这行,哪能旱涝保收。”我又追问:“那你最多一天磨过几把刀?”磨刀师傅想了片刻回答:“你还甭说,头年真有那么一次。俺一天磨了20把菜刀、5把剪子。干一桩活挣5块。那可是俺生意最火的一天。”说到这,磨刀师傅的一双干眼中闪现出亮光,四周包裹的皱纹也舒展开了,脸上的表情顿时变得生动起来。
      ⑥“那最少的一天呢?”磨刀师傅叹了口气说:“唉,出门转悠一整天,一桩活没揽下也是常有的事。就像今天吧,大热天的,有几个人来送活?赶上刮风下雨下雪天就更甭提啦……”通过交谈,我大致了解到磨刀师傅的人生经历。他姓邵,年近六自,早先在一家县刀具厂上班,厂子倒闭后回乡务农。妻子多病,三天两头跑医院。为了看病方便,他和儿子陪妻子进城长住。租房、吃饭、看病、买药……全需要钱。儿子每天去建筑工地打工。他的肾有病不能干重活,只能凭磨刀的手艺挣一份零钱。我对邵师傅的同情心油然而生,想撵他挪地方的念头早已打消,脑子里转悠的只是能为他做点什么。
      ⑦这时一位中年妇女提把菜刀走近问:“师傅,磨菜刀多少钱?”“6块。”“呦,怎么贵啦?不都是5块嘛!”“那是过时的行市啦!”我抢着替师傅解释:“眼下企业职工、公务员们不都涨工资啦?干个体服务的价格也该适当涨涨吧!再说这么大热天,他‘吭哧、吭哧'地磨,容易吗?您就别计较这1块钱啦!”听了我这番话,中年妇女默认了6元的价格。邵师傅从随身携带的工具袋里掏出一把小刷子,蘸了蘸小铁罐中的水,滴在磨刀石上,接过菜刀俯身磨起来。趁着邵师傅干活,我回了趟家,翻出4把生锈的刀剪,又倒了一杯凉开水拿到老杨树下。邵师傅此刻正伸出左手大拇指在磨得铮亮的刀刃上试了试,然后把菜刀递给中年妇女,叮嘱说:“这刀刃可锋利,用时留点神,当心拉了手。”
      ⑧“邵师傅,你先喝口水,再帮我磨磨这几把刀剪。”邵师傅接过水杯连声道谢,仰面朝天一口气喝完,然后开始干活。活干完后,我对他说:“4把刀剪,该给你24块对吧?”不料他回答:“你送的活多,得给你优惠,每把5块。”“那怎么行,不能坏了你的规矩。”我寸步不让地与他逆向侃价,一番拉锯后,邵师傅让步了。我抽出一张50元的递给他。他为难地说:“今儿送活的人少,手头没零钱找。”我一把将钱塞进他手里说:“那就别找啦!”他摇头道:“那不成!俺哪能占这种便宜?”说罢他拿着那张钞票转身直奔向邻楼底层的小卖部,不一会儿气喘吁吁地跑回来,先退给我26元,又把一小瓶显然是为换零钱而买的矿泉水,宝贝似的放进工具袋里。我猜想他大概是带回家去给有病的妻子或者出力流汗的儿子。
      ⑨我收下钱,跟邵师傅道了别,回家刚坐下,忽听门铃响。开门一看,原来是邵师傅。他微微喘着气说:“摁了好几家门铃才找到你。”说着举起一张卡问:“这是你刚才丢的吧?俺收工时在地上捡到的。”那是一张不设密码。任何人持有都能使用的商场购物卡。我告诉他这张卡不是我丢的,让他再问问别人。邵师傅有些失意地说:“已问过几个人了,都没人认领啊!”“那你就留着自己用呗,”为了使他安心,我又添了一句,“反正又不是偷的、骗的。”“那不成!不属于俺的俺不能要!”邵师傅回绝的神情仿佛人格遭受了侮蔑似的,直拿那双干眼瞪我。我急忙致歉说刚才失言了。“丢卡的人还不知有多着急呐!”邵师傅说罢又问我居委会的所在地。我猜他是想通过居委会寻找失主。
      ⑩邵师傅匆匆离去后,我的心潮难以平静。我伸头望窗外,老杨树下已空无一人,但“叮啷、叮啷”的铁板敲击声似乎仍在回荡。老杨树被夕阳铺洒上一层迷人的金色,晚风拂动着枝叶发出轻微的声响,宛若应和着铁板声在歌唱。
    (1)文章写了“我“对磨刀师傅老邵的情感变化过程,请根据提示填空。
    ________→同情→________
    (2)文中两次写到老邵“瞪我”。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句中的“瞪”分别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
    (1)磨刀师傅没吭气,撩起衣襟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抬起一双被细密皱纹围裹的干眼狠狠地瞪了瞪我。
    (2)“那不成!不属于俺的俺不能要!”邵师傅回绝的神情仿佛人格遭受了侮蔑似的,直拿那双干眼瞪我。
    (3)第⑦~⑨段多方面表现了老邵的优秀品质。请结合其中的细节描写分析老邵这一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为什么要通过“我”的眼光来讲述老邵的故事?请分析这种叙事角度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章结尾环境描写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选择题 题类:单元测试 难易度:难

    年份:2022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括号处的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用人要做到知人任事、人尽其(  );既不可小(  )大用,也不可大(  )小用。如果用人优劣不分,鱼龙(  )杂,(  )此以往,就会造成优秀者与平庸者(  )然无别。
    A.才  才  才  混  长  浑 B.材  材  材  浑  常  浑 C.材  才  才  浑  常  混 D.才  材  材  混  长  浑
  • 题型:简答题 题类:单元测试 难易度:难

    年份:202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①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橡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象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②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________,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细微极柔软的________。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觉得细腻,又觉得________,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1)作者认为牵牛花的色彩“以蓝色或白色者为最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对之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充分说明作者对色彩的研究也颇有造诣,也反映了作者对颜色的看法。
    B.这与“文眼”一致,从视觉效果上突出了北国秋的“清、静、悲凉”,恰当地传达了作者的情感。
    C.四种颜色里,确确实实是蓝、白色最好,不浓不淡,不妖不艳,恰到好处。
    D.作者仅仅是为了表达一家之言,未必可信,实际上,淡红色的牵牛花还是蛮不错的。
    (2)在文中________处填写正确的一组是(  )
    A.落叶  触觉  清静
    B.落蕊  触觉  清闲
    C.落蕊  感觉  清静
    D.落叶  感觉  清闲
    (3)文中“梧桐一叶而天下之秋”的典故,出自(  )
    A.《论语》
    B.《孟子》
    C.《庄子》
    D.《淮南子》
    (4)作者在第①段中写清晨小院中的秋意,主要从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角度来突出故都秋的________特点。
    (5)作者描写故都的秋景,为什么要详写故都旧院的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④段从哪几个方面的感受来描写槐树的落蕊?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作用是什么?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作文 题类:单元测试 难易度:难

    年份:2022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青春是美好的,在这段不可复制的旅途当中,我们拥有独一无二的记忆。青春为梦想插上有力的翅膀,正是那一颗颗怀揣梦想的心,正是那永不停息的奋斗的脚步,装扮着最美好最珍贵的人生季节。
      请以“青春有梦想·建功新时代”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根据以上材料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 题型:简答题 题类:单元测试 难易度:难

    年份:202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我母亲也不准我和他们乱跑乱跳。小时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绉绉的。所以家乡老辈都说我“像个先生样子”,遂叫我做“麋先生”。这个绰号叫出去之后,人都知道三先生的小儿子叫做麋先生了,既有“先生”之名,我不能不装出点“先生”样子,更不能跟着顽童们“野”了。有一天,我在我家八字门口和一班孩子“掷铜钱”,一位老辈走过,见了我,笑道:“先生也掷铜钱吗?”我听了羞愧得面红耳热,觉得大失了“先生”的身份
      大人们鼓励我装先生样子,我也没有嬉戏的能力和习惯,又因为我确是喜欢看书,所以一生可算是不曾享过儿童游戏的生活。每年秋天,我的庶祖母同我到田里去“监割”(顶好的田,水旱无忧,收成最好,佃户每约田主来监割,打下谷子,两家平分),我总是坐在小树下看小说。十一二岁时,我稍活泼一点,居然和一群同学组织了一个戏剧班,做了一些木刀竹枪,借得了几副假胡须,就在村口田里做戏。我做的往往是诸葛亮、刘备一类的文角儿;只有一次我做史文恭,被花荣一箭从椅子上射倒下去,这算是我最活泼的玩艺儿了。
    (1)以上文段选自(作者)________的《我的母亲》,作者原名________,北京人,现代著名作家,有“________”的光荣称号。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祖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段画线句中,“我”“羞愧”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描写“组织戏剧班”一段中运用“居然”一词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标题是“我的母亲”,可文章开头只字未提母亲,只写了童年生活。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作文 题类:单元测试 难易度:难

    年份:20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看不清世界,但我想让世界看到我作为强者的样子。”在北京冬残奥会上,视障运动员王跃在“两项女子中距离视障”滑雪比赛中获得铜牌,实现了我国该项目奖牌零的突破,惊艳了世界。
      “我从来没有因为自己听不见,就把自己看成一个弱者。”“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江梦南半岁失聪,通过学习唇语与人正常交流,以顽强的毅力努力学习,最终成为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
      人生有无数种可能,命运由自己书写,成为强者还是弱者,全在于我们自己的选择。
      对此,你有何看法?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思考与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