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总题量:1147选择本页全部试题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春申君者,楚人也,名歇,姓黄氏。博闻,事楚顷襄王。顷襄王以歇为辩,使于秦。秦昭王方令白起与韩、魏共伐楚,未行,而楚使黄歇适至于秦,闻秦之计。当是之时,秦已前使白起攻楚,取巫、黔中之郡,拔鄢、郢,东至竟陵,楚顷襄王东徙治于陈县。黄歇见楚怀王之为秦所,诱而入朝,遂见欺,留死于秦。顷襄王,其子也,秦轻之,恐壹举兵而灭楚。歇乃上书说秦昭王曰:“天下莫强于秦楚今闻大王欲伐楚此犹两虎相与斗两虎相与斗而驽犬受其弊不如善楚。”昭王曰:“善。”于是乃止白起而谢韩、魏。发使赂楚,约为与国。 黄歇受约归楚,楚使歇与太子完入质于秦,秦留之数年。楚顷襄王病,太子不得归。而楚太子与秦相应侯善,于是黄歇乃说应侯曰:“相国诚善楚太子乎?”应侯曰:“然。”歇曰:“今楚王恐不起疾,秦不如归其太子。太子得立,其事秦必重而德相国无穷,是亲与国而得储万乘也。若不归,则咸阳一耳;楚更立太子,必不事秦。 夫失与国而绝 之和,非计也,愿相国孰虑之。”应侯以闻秦王。秦王曰:“令楚太子之傅先往问楚王之疾,返而后图之。”黄歇为楚太子计曰:“秦之留太子也,欲以求利也。今太子力未能有以利秦也,歇忧之甚。而阳文君子二人在中,王若卒大命,太子不在,阳文君子必立为后,太子不得奉矣。不如亡秦,与使者俱出;臣请止,以死当之。”楚太子因变衣服为楚使者御以出关,而黄歇守舍,常为谢病。度太子已远,秦不能追,歇乃自言秦昭王曰:“楚太子已归,出远矣。歇当死,愿赐死。”昭王大怒,欲听其自杀也。应侯曰:“歇为人臣,出身以徇其主,太子立,必用歇,故不如无罪而归之,以亲楚。”秦因遣黄歇。歇至楚三月,楚顷襄王卒,太子完立,是为考烈王。考烈王元年,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赐淮北地十二县。
    (节选自《史记•春申君列传》,有删减)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天下莫强于秦楚/今闻大王欲伐楚/此犹两虎相与斗/两虎相与斗而驽/犬受其弊/不如善楚
    B.天下莫强于秦/楚今闻大王欲伐楚/此犹两虎相与斗两虎/相与斗而驽犬/受其弊/不如善楚
    C.天下莫强于秦/楚/今闻大王欲伐楚/此犹两虎相与斗/两虎相与斗而驽犬受其弊/不如善楚
    D.天下莫强于秦/楚今闻大王欲伐楚/此犹两虎相与斗/两虎相与/斗而驽犬受其弊/不如善楚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游学,指离开本乡到外地求学,也是游侠、儒生和从事游说的人的代称,亦指游太学。
    B.布衣,平民的代称。古代等级制度森严,普通人只能穿麻织的布,质粗而价低。除布衣外,黔首、白丁、黎元、黎庶等皆可代指百姓。
    C.万乘,万辆兵车。古一车四马为一乘,车上甲士3人,车下步卒72人。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车万乘;诸侯地方百里,出兵车千乘,故以万乘称天子。
    D.宗庙,天子、诸侯祭祀祖先的处所,也可作国家或政权的代称。古制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无庙。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黄歇博闻多识,颇有口才。他出使秦国时,当得知秦昭王命令白起同韩国、魏国一起进攻楚国时,黄歇就上书劝说秦王,秦王果然停止攻楚。
    B.黄歇富有谋略,善于利用人脉。当楚顷襄王病了,黄歇劝说与太子交好的秦国相国应侯,晓以利弊,希望应侯能说服秦王放了楚太子。
    C.黄歇胆识过人,涉险帮助楚太子回国。秦王扣留楚太子不放还,黄歇担心太子继续留在秦国没有任何好处,就让太子随使臣一起逃出秦国。
    D.黄歇临危不乱,敢于承担责任。楚太子逃离秦国后,黄歇在客馆里留守,以自己有病谢绝会客,等秦国追不上太子后,主动向秦昭王请罪。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黄歇受约归楚,楚使歇与太子完入质子秦,秦留之数年。
    ②夫失与国而绝万乘之和,非计也,愿相国孰虑之。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豫让
    (明)方孝孺
    士君子立身事主,既知己,则当竭尽智谋,忠告善,销患未形,保治于未然,俾身全主安。生为名臣,死为上鬼,垂光百世,照耀简策,斯为美也。苟遇知已不能扶危于未乱之先而乃捐躯殒命于既败之后钓名沽誉眩世炫俗由君子观之皆所不取也。
    盖尝因而论之:豫让臣事智伯,及赵襄子杀智伯,让为之报仇。声名烈烈,虽愚夫愚妇莫不知其为忠臣义士也。呜呼!让之死固忠矣,惜乎处死之道有未忠者存焉--何也?观其漆身吞炭,谓其友曰:“ 凡吾所为者极难,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而怀二心者也。”谓非忠可乎?及观其斩衣三跃,襄子责以不死于中行氏,而独死于智伯。让应曰:“中行氏以众人待我,我故众人报之;智伯以国士待我,我故以国士报之。”即此而论,让有余憾矣。
    段规事韩康,任章之事魏献,未闻以国士待之也; 而规也章也,力劝其主从智伯之请,与之地以骄其志,而速其亡也。郄疵之事智伯,亦未尝以国士待之也;而疵能察韩、魏之情以谏智伯。虽不用其言以至灭亡,而疵之智谋忠告,已无愧于心也。
    让既自谓智伯待以国士矣,国士,济国之上也。当伯请地无之日,纵欲荒暴之时,为让者,正宜陈力就列,谆谆然而告之曰:“诸侯大夫各安分地,无相侵夺,古之制也。今无故而取地于人,人不与,而吾之忿心必生;与之,则吾之骄心以起。忿必争,争必败;骄必傲,傲必亡”。谆切恳至,谏不从,再谏之,再谏不从,三谏之。三谏不从,移其伏剑之死,死于是日。伯虽顽冥不灵,感其至诚,复悟。和韩、魏,释赵围,保全智宗,守其祭祀。若然,则让虽死犹生也,岂不胜于斩衣而死乎?让于此时,曾无一语开悟主心,视伯之危亡,犹越人视秦人之肥瘠也。国士之报,曾若是乎?智伯既死,而乃不胜血气之悻悻,甘自附于刺客之流。何足道哉,何足道哉!
    (有删节)
    [注]①豫让:战国晋人,为晋智伯的家臣,曾入赵襄子宫中刺杀襄子,未成。后豫让改名换姓,以漆涂身,吞炭使自己变哑,改变形象,谋刺赵襄子,又被捕,伏诛前,求得赵襄子衣服,拔剑三跃呼天击之,遂自杀。②处死之道:处理死的方式、方法。③中行氏:中行为复姓,此指晋卿荀寅。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______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首段提出“士君子立身事主”的准则,应当竭尽智谋,诚恳地加以劝告,巧妙地加以开导,在祸患还未显露时就消除它,在动乱发生之前保住社会的治安,使自己不受损害,主人没有危险。
    B.方孝孺认为豫让虽然忠于智伯,但赴死的方法含有不忠的成分:从行为看,三跃斩衣而死,有沽名钓誉之嫌;从言语看,以国士相报之说也稍显不足。
    C.方孝孺列举段规、任章、郄疵虽未有国士的待遇,但能恪守本分,以事智伯,证明豫让的“报答”之说不妥。后又通过设身处地的情景想象,批评豫让未能“文死谏”,从而证明豫让是不忠的。
    D.方孝孺认为豫让不算“国士”,因为他先是未能直言进谏,开悟主心,后又甘附刺客之流,呈血气之勇,不值得称道。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苟遇知己不能扶危于未乱之先而乃捐躯殒命于既败之后钓名沽誉眩世炫俗由君子观之皆所不取也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凡吾所为者极难,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而怀二心者也。
    ②而规也章也,力劝其主从智伯之请,与之地以骄其志,而速其亡也。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论语•为政》)
    材料二: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贤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就犹如称某人知孝、某人知弟,必是其人已曾行孝、行弟,方可称他知孝、知弟。
    (王阳明《传习录》)


    上述材料中,二人对“孝”的认知各有侧重,孔子重视 ______ ;王阳明强调 ______ 。

    从材料二中,我们可以知道王阳明认为“知而不行只是未知”,讲求“知行合一”。请根据你对“知行合一”的理解来评析孔子所说的“色难”。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皇帝讳世民。隋祚且终,盗贼蜂起。知隋必亡,乃推财养士,结纳豪杰。与晋阳令刘文静善,文静坐事系狱,太宗夜就狱窥见,与图大事。文静为令久,知其豪杰,乃集义兵于城,因共部署。计已定,乃因装寂告。太宗率兵略徇西河,将至霍邑,会天久雨,粗且尽,高祖谋欲还兵太原。太宗谏曰:“义师为天下起,宜直入咸阳,号今天下。今还守一城,是为贼尔,何以自全?”高祖寤,乃将而前。迟明至霍邑与隋将宋老生对阵太宗怒马自南原下坂分伏兵断隋军为二而其阵后兵败走遂斩老生。唐兵攻长安,太宗屯金城坊,攻其西北,遂克之。高祖,进封秦王。贞观元年,诏民以上无夫家者,州县以礼聘娶;贫不能自行者,乡里富人及亲资送之;妇人有子若守节者勿强。四年,太宗谓房玄龄曰:“何等主?”对曰:“克己复礼,临朝或至,虽性非仁厚,亦励精之主也。”太宗曰:“其喜察,事皆自决,虽劳神苦形,未能尽合于理。朕则不然。 简天下贤才,委任责成,各尽其用,庶几于理也。”因敕有司:“诏敕不便于时,即宜执奏,不得顺旨施行。”刺史庞相寿贪污解任,自陈尝在秦王幕府。太宗怜之,欲听还归任。魏征曰:“秦王左右,中外甚多,恐人人皆恃恩私,是使为善者惧。”欣然纳之。十三年, 召燕饮于阙,询创业熟与守成?玄龄、魏征皆有说辞。太宗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百死一生,故知创业难:征与吾共安天下,祸生所忽,故知守成难。然创业既已往矣,守成方当与诸公慎之。”玄龄等拜曰:“陛下之言,四海之福也!”
    (节选自《新唐书•太宗本纪》《资治通鉴》)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迟明至霍邑/与隋将宋老生对阵/太宗怒/马自南原下坂/分伏兵断隋军为二/而击其阵后/兵败走/遂斩老生
    B.迟明至霍邑/与隋将宋老生对阵/太宗怒马自南原下坂/分伏兵断隋军为二/而击其阵后/兵败走/遂斩老生
    C.迟明至/霍邑与隋将宋老生对阵/太宗怒马自南原下坂/分伏兵断隋军为二/而击其阵后/兵败走/遂斩老生
    D.迟明至霍邑/与隋将宋老生对阵/太宗怒/马自南原下坂/分伏兵断隋军/为二而击其阵后/兵败走/遂斩老生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取的名号,文中高祖、太宗、隋文帝都是庙号。
    B.受禅,是中国古代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文中是指新皇帝接受旧皇帝让给的帝位。
    C.弱冠、及笄,古代分别指男子和女子成年的年龄,男子加冠和女子插是成年的标志。
    D.“日昳”对应的是古代采用地支计时方式十二时辰中的“未时”,现在指13时至15时。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太宗礼贤下士,胸有大志。太宗能舍钱财养能士并结交豪杰,偷偷去狱中拜见刘文静,和他商议聚集义兵而夺取天下的大事。
    B.太宗谋略过人,有将帅才。先部署大计,再告知父亲,及时劝谏宜进不宜退;两军对战,事先谋划伏兵,出其不意而制胜。
    C.太宗推出举措,惠及百姓。太宗即位后出台惠民政策,对成年男女的订婚、迎娶事宜,要求州县官府及乡里作出安排。
    D.太宗善于纳谏,不徇私情。太宗原想让犯贪污罪而被除职的刺史庞相寿回到自己身边任职,因遭到魏征反对而未付诸行动。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简天下贤才,委任责成,各尽其用,庶几于理也。
    ②召燕饮于阙,询创业熟与守成?玄龄、魏征皆有说辞。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0

    阅读下面三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孝景崩,武帝立。左右以为广名将也,于是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而程不识亦为长乐卫尉。 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阵,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幕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 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阵,击刁斗,士吏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是时汉边郡李广、程不识皆为名将,然匈奴畏李广之略, 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取材于司马迁《史记》) ②李广非大将才也,行无部伍行阵,人人自便,此以逐利乘便可也,遇大敌则覆矣。太史公叙广最得意处,在为上郡太守以百骑御匈奴数千骑,射杀其将,解鞍纵卧,然此裨将之器也。堂堂之阵,正正之旗,进如风雨,退如山岳,广岂足以乎此哉?淮南王谋反,只惮卫青与汲黯而不闻及广。太史公以孤愤之故, 叙广不啻口出,而卫青若不值一钱,然随文读之,广与青之优劣终不掩。
    (取材于黄淳耀《史记评论》) ③太史公言:“匈奴畏李广之,士卒亦乐从广而苦程不识。”司马温公【1】则曰:“效不识,无功犹不败;效李广,不覆亡。”二者皆一偏之论也。以武定天下者,有将兵,有将将。为将者,有攻有守,有将众,有将寡。不识之正行伍,击刁斗,治军簿,守兵之将也。广之简易,人人自便,攻兵之将也。 束伍严整,斥候详密,将众之道也。刁斗不警,文书省约,将寡之道也。严谨以攻,则敌窥见其进止而无功。简易以守, 则敌乘其罅隙而相薄。将众以简易,则指臂不相使而易溃。将寡以严谨,则拘牵自困而取败。故广与不识,各得其一长。
    (取材于王夫之《读通鉴论》)注释:【1】司马温公,即主持编写《资治通鉴》的司马光。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的一项是 ______
    A.①⑥B.②⑦C.③⑧D.④⑤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阵。
    程不识严格要求部队的编制和行伍营阵的部署。
    B.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士兵们也大都愿意跟随李广而挖苦程不识。
    C.叙广不啻口出。
    陈述李广(的事迹)脱口而出。
    D.束伍严整,斥候详密。
    约束部队纪律严明,侦察详细周密。

    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
    ②则敌乘其罅隙而相薄。

    黄淳耀认为“李广非大将才也”,你赞同这一看法吗?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加以说明。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李简夫少卿诗集引
    苏辙
    熙宁初,予从张公安道以弦诵教陈之士大夫。方是时,朝廷以徭役、沟洫事成郡邑,陈虽号少事,而官吏奔走,以不及为忧。予独以诗书讽议窃禄其间,虽幸得脱于简书,而出无所与游,盖亦无以为乐也。
    时太常少乡李君简夫归老于家,出入于乡党者十有五年矣,间而往从之。其居处被服,约而不陋,丰而不余。听其言,未尝及世俗; 徐诵其所为诗,旷然闲放,往往脱略绳墨,有遗我忘物之思;问其所与游,多庆历名卿,而无献晏公深知之;求其平生之志,则曰:“乐天,吾师也。吾慕其为人,而学其诗,患莫能及耳。”予退而其里人,曰:“君少好学,详于吏道,盖尝使诸部矣。未老而得疾,不至于废而弃其官。其家萧然,饘粥之不给,而君居之泰然。其子君武,始弃官以谋养,浮沉里闾,不避劳辱,未几而家以足闻。”陈人喜种花,比于洛阳。每岁春夏,游者相弥月。君携壶命侣,无一日不在其间,口未尝问家事。晚岁,其诗尤高,信乎其似乐天也。
    予时方以游宦为累,以谓士虽不遇,如乐天,入为从官,以谏争显,出为牧守,以循良称,归老泉石,忧患不及其身,而文词足以名后世,可以老死无憾矣。君仕虽不逮乐天,而始终类焉,夫又将何求?盖予未去陈而君亡。其后十有七年,元祐辛未,予以幸遇与闻国政,禄浮于昔人,而令名不闻。老将至矣,而国恩未报,未敢言去。盖尝恐兹心之不从也。君之孙宣德郎公辅以君诗集来告,愿得予文以其首。 予素高君之行,嘉其止足,而惧不能蹈也,故具道畴昔之意以授之。凡君诗古律若干篇,分为二十卷。
    (选自《苏辙集》,有删改)

    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熙宁初年,苏辙跟从张安道教授陈地的士大夫,陈地的官吏忙于公务,苏辙虽然有幸脱身于公务,但少有交游。
    B.苏辙前往拜访归老于家的李简夫,李简夫仰慕白乐天,归乡十五年,生活简约,谈吐不俗,曾与朝中有声望的公卿相知。
    C.苏辙从李简夫的乡人那里听闻,李简夫的儿子李君武放弃官职,在乡里谋求生计,不辞辛劳,不久他家便以富足闻名。
    D.苏辙虽然仰慕李简夫的为人,并为他的诗集作序,但是也为李简夫退居乡间与乡人为伍感到遗憾。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徐诵其所为诗,旷然闲放,往往脱略绳墨,有遗我忘物之思。
    ②予素高君之行,嘉其止足,而惧不能蹈也,故具道畴昔之意以授之。

    苏辙从哪些方面评价了李简夫?请简要概括。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皇明文治既郁,靡流不波;即演义一斑,往往有远过宋人者。而或以为恨乏唐人风致,谬矣。絺縠毳锦【注】,惟时所适。 大抵唐人选言入于文心宋人通俗谐于里耳天下之文心少而里耳多则小说之资于选言者少而资于通俗者多。试令说话人当场描写,可喜可愕,可悲可涕,可歌可舞。虽小诵《孝经》《论语》,其感人未必如是之捷且深也。
    【注】絺縠毳锦:絺,细葛布縠,绉纱;毳,毛织品。(节选自《<古今小说>序》,有删减)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古今小说》又名 ______ ,作者是 ______ 。

    作者对“或以为恨乏唐人风致”的看法是“谬矣”,用自己的话概述其这样说的理由。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较难

    年份:2020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余姚人也。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舍于北军,给床褥,太官朝夕进膳。
    司徒侯霸与光素旧,遣使奉书。使人因谓光曰:“公闻先生至,区区欲即诣造,迫典司,是以不获。愿因日暮,自屈语言。”光不答,乃投札与之,口授曰:“君房足下:位至鼎足,甚善。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霸得书,封奏之。帝笑曰:“狂奴故态也。”车驾即日其馆。光卧不起,帝即其卧所,抚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助为理邪?”光又眠不应,良久,张目熟视,曰:“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迫乎!”帝曰:“子陵,我竟不能汝邪?”于是升舆叹息去。
    复引光入,论道旧故,相对累日。帝从容问光曰:“朕何如昔时?”对曰:“陛下差增于往。”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坐甚急。帝笑曰:“朕故人严子陵共卧耳。”
    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建武十七年,复特征,不至。年八十,终于家。帝伤惜之,诏下郡县赐钱百万,谷千斛。
    (范晔《后汉书•严光传》)

    先生,汉光武之故人也。相尚以道。及帝握《赤符》,乘六龙,得圣人之时,臣妾亿兆,天下孰加焉?惟先生以节高之。既而动星象,归江湖,得圣人之清。 泥涂轩冕,天下孰加焉?惟光武以礼下之。
    在《蛊》之上九,众方有为,独“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先生以之。在《屯》之初九,阳德方亨,而能“以贵下贱,大得民也”,光武以之。盖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光武之量,包乎天地之外。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微光武,岂能遂先生之高哉?而使贪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名教也。
    (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节选)
    注:①玄纁:黑色和浅红色的布帛,后世帝王用作延聘贤士的礼品。 ②君房:侯霸,字君房。③要领:腰与颈。④臣妾亿兆:统治天下成千上万的民众。⑤《蛊》:《周易》卦名,该卦第六爻中的阳爻称“上九”。⑥《屯》:《周易》卦名,该卦第一爻中的阳爻称“初九”。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严光有学问,有才干,曾与光武帝刘秀一同游学;刘秀即位后,严光隐姓埋名,避至他乡,后隐于富春山耕读垂钓。
    B.面对旧交司徒侯霸,严光提出“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的主张,可见他对故友的欣赏和肯定。
    C.对光武帝亲自来访,严光“卧不起”“眠不应”,并且“以足加帝腹上”,表现出对他的依然故我,毫不讳饰。
    D.《严先生祠堂记》以先生名篇,文中却不单言严先生一人,而以光武帝与之相对应来写,进而联想到当世之时弊。

    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泥涂轩冕,天下孰加焉?

    范仲淹在《严先生祠堂记》中,盛赞“光武之大”“先生之高”,请从《严光传》中概括“大”与“高”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并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0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君子不器。”(《论语•为政》)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论语•子路》)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论语•宪问》)
    以上几则论语都体现了孔子“君子不器”的思想,请结合具体文句,并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一思想的理解。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范)讽字补之,以荫补将作监主簿,献《东封赋》,迁太常寺奉礼郎。又献所为文,召试入等,出知平阴县。会河决王陵埽,水去而土肥,失阡陌,田讼不能决,讽分别疆畔,著为券,民持去不复争。讽为县存视贫弱,至豪猾,峻法治之。举进士第迁大理评事通判淄州岁早蝗他谷皆不立民以蝗不食菽犹可艺而患无种讽行县至邹平发官凛货民县令争不可, 讽曰:“有责,令无预也。”即出货三万斛;比秋,民皆先期而输。徙知,以母老不行,得通判郓州。时知州李迪贬衡州副使,宰相丁谓戒使者持诏书促上道,讽辄留迪数日,为治装祖行。诏塞决河,州募民入刍犍,而城邑与农户等,讽曰:“贫富不同而轻重相若,农民必大困。且诏书使度民力,今则均取之,此有司误也。“即改符,使富人输三之二,因请下诸州以郓为率,朝廷从其言。 徙知广济军,民避水堤居,凡给徭于官者,讽悉纵使护其家,奏除其租赋。累迁太常,以疾监舒州灵仙观。尚御药张怀德荐于章献太后,遂召还。玉清昭应宫灾,下有司治火所起,讽曰:“此天之戒告,乃复置狱以穷治之,非所以应天也。”狱由是得解。擢天章阁待制、知审刑院,出知青州,再迁户部郎中。时山东饥,宰相王曾,青人,家积粟多,讽发取数千济饥民,因请遣使安抚京东。入为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又请益漕江、淮米百万,自河阳、河阴东下以赈贷之。迁光禄卿、知陕州,道改潞州。入见帝言:“以兵守要害,捍侵掠,久当自服。倘内修百度,躬节俭,如祖宗故事,则疆事不足忧。”复给事中,卒。
    (选自《宋史•范讽传》,有删节)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举进士第/迁大理评事通判/淄州岁早蝗/他谷皆不立/民以蝗不食/菽犹可艺/而患无种/讽行县至邹平/发官凛货民/
    B.举进士第/迁大理评事/通判淄州/岁早蝗他/谷皆不立/民以蝗不食/菽犹可艺/而患无种/讽行县至邹平/发官凛货民/
    C.举进士第/迁大理评事/通判淄州/岁早蝗/他谷皆不立/民以蝗不食菽/犹可艺/而患无种/讽行县至邹平/发官凛货民/
    D.举进士第/迁大理评事通判/淄州岁早蝗/他谷皆不立/民以蝗不食菽/犹可艺而患/无种/讽行县至邹平/发官凛货民/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大家,指世家望族;“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中“大家”即此意。
    B.梁山军,即梁山镇辖军队,古代以“军”为军队中最大的编制单位。
    C.博士,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的官职,后代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D.斛,古代量器名,亦作为容量单位:一斛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范讽文韬武略,才能出众。起初借助祖上荫庇入仕,后进献《东封赋》等文被皇帝召见,出任知县;曾建言外守要塞,内修百务,厉行节约,以保边疆无忧。
    B.范讽政见清明,决断担当。黄河决堤冲毁田界,他重新划分,写入地契,田讼即止;玉清昭应宫被烧毁,冤案四起,他认为是降灾戒告,毋违天意,因此销案。
    C.范讽孝敬父母,不畏权贵。因母亲年老而不接调令;任县令敢法治豪强;置宰相丁谓诏令不顾,帮助李迪;曾借宰相王曾积粮,赈济饥民,并请缨出使安抚。
    D.范讽心怀苍生,体恤百姓。治理黄河水灾,他纠正贫富不同却负担相同的懒政,并上书朝廷以此法令推行天下;曾建议水路增运江、淮粮食百万,赈救灾民。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讽曰:“有责,令无预也。”即出贷三万斛;比秋,民皆先期而输。
    ②徙知广济军,民避水堤居,凡给徭于官者,讽悉纵使护其家,奏除其租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