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 题型:名句名篇默写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易

    年份:202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赤壁赋》中,苏轼认为“ ______ , ______ ”,意思是月亮有时圆满,有时缺损,但它缺了之后又恢复圆,这样周而复始,终究无所增减。

    《氓》中的女子为了摆脱内心的痛苦,对“信誓旦旦,不思其反”的“氓”说出“ ______ , ______ ”,决心与男子在感情上一刀两断。

    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用“ ______ , ______ ”一联,描摹了潮平江阔、风浪潜踪的江景,表现了诗人壮观、豪迈的气概。
  • 题型:名句名篇默写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易

    年份:202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论语》中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表述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荀子在《劝学》中也谈到学与思的关系,这两句是:“ ______ , ______ ”。

    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 ______ , ______ ”两句展现周瑜指挥若定、轻松胜敌的风采。

    建设美好乡村,需要传承乡土文化。陆游在《游山西村》中的“ ______ , ______ ”两句描摹山村社日迎神祭祀的热闹风俗,表达对古老乡土文化的赞美之情。
  • 题型:名句名篇默写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易

    年份:202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荀子•劝学》中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 ______ ”,就会变得如同圆规所画一般,所以对于君子来说,想要智慧明达、行为无错,就一定要“ ______ ”。

    杜甫《登高》中“ ______ , ______ ”两句描写了诗人饱经沧桑、年事已高、身体多病、不能饮酒的境况。

    《醉翁亭记》中,形容滁州百姓无论老幼,纷纷来山中游玩的句子是“ ______ , ______ ”。
  • 题型:名句名篇默写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发出“ ______ , ______ ”的慨叹,将江山之胜和怀古之情融为一体。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感叹东吴那个强盛的局面,孙权那个英雄、风流余韵,都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返了的句子是“ ______ , ______ ”。

    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待的句子是:“ ______ , ______ 。”
  • 题型:名句名篇默写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试题。
           戎王使由余于秦。由余,其先晋人也,亡入戎,能晋言。闻缪公贤,故使由余观秦。秦缪公示以宫室积聚。由余曰:“使鬼为之,则劳神矣;使人为之,亦苦民矣。”缪公怪之,问曰:“以诗书礼乐法度为政,然尚时乱,今戎夷无此,何以为治,不亦难乎?”由余笑曰:“此乃中国所以乱也。夫自上圣作为礼乐法度,身以先之,仅以小治。及其后世,日以骄淫。阻法度之威,以责督於下,下罢极,则以仁义怨望于上,上下交争怨而相篡弑,至于灭宗,皆以此类也。夫戎夷不然,上含淳德以遇其下下怀忠信以事其上一国之政犹一身之治不知所以治此真圣人之治也。”
           于是缪公退而问内史廖曰:“孤闻邻国有圣人,敌国之忧也。今由余贤,寡人之害,将奈之何?”内史廖曰:“戎王处辟匿,未闻中国之声。君试遗其女乐,以夺其志;为由余请,以疏其间;留而莫遣,以失其期。戎王怪之,必疑由余。君臣有间,乃可虏也。且戎王好乐,必怠于政。”缪公曰:“善。”因与由余曲席而坐,传器而食,问其地形,与其兵势,尽察,而后令内史廖以女乐二八遗戎王。戎王受而说之,终年不迁。于是秦乃归由余。由余数谏不听。 缪公又数使人间要由余,由余遂去戎降秦。缪公以客礼礼之,问伐戎之形。
    三十七年,秦用由余谋伐戎王,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天子使召公过贺缪公以金鼓。三十九年,缪公卒,葬雍。从死者百七十七人,秦之良臣子舆氏三人名曰奄息、仲行、鋮虎,亦在从死之中。秦人哀之,为作歌《黄鸟》之诗。君子曰:“秦缪公广地益国,东服疆晋,西霸戎夷,然不为诸侯盟主,亦宜哉。死而弃民,收其良臣而从死。且先王崩,尚犹遗德垂法,况夺之善人良臣百姓所哀者乎?是以知秦不能复东征也。”缪公子四十人,其鎣代立,是为康公。
    (选自《史记•秦本纪》)
    ​​​​​​​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上含淳德以遇其下/下怀忠信以事其上/一国之政犹一身之治/不知所以治/此真圣人之治也
    B.上含淳德以遇/其下下怀忠信/以事其上一国之政/犹一身之治不知/所以治此/真圣人之治也
    C.上含淳德以遇其下/下怀忠信以事其上/一国之政犹一身之治不知/所以治此/真圣人之治也
    D.上含淳德以遇/其下下怀忠信/以事其上一国之政/犹一身之治/不知所以治/此真圣人之治也
    ​​​​​​​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泛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即远古华夏族所居住的中原地区。
    B.黄帝: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
    C.西戎:古代族名,狭义上指氐羌族诸部,广义上包括中国西部各民族。
    D.太子: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缪公治国有方,自视甚高。他向由余炫示秦国的宫室和财宝,但由余以为这太劳苦百姓。
    B.秦缪公从善如流,收效颇丰。他采用内史廖计策,运用美人计和反间计为国家除去祸患。
    C.秦缪公称霸西戎,大受赞誉。他平定西戎以后,周天子特意派召公前来赐予金鼓表示祝贺。
    D.秦缪公开疆拓土,功业卓著。他东败强晋,西服戎夷,百姓都认为他应该成为诸侯的盟主。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②缪公又数使人间要由余,由余遂去戎降秦。

    文中由余认为“中国”乱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名句名篇默写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易

    年份:2021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庄子•逍遥游》指出,“ ______ , ______ ”,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离骚》中借先贤能够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的句子是:“ ______ , ______ ”。

    王维在《使至塞上》中,借两种自然景物自况,写出了飘零之感的句子是“ ______ , ______ ”。
  • 题型:名句名篇默写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易

    年份:202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花草”是古诗文中常见的意象,常被作者借来抒情。《望海潮》中“ ______ , ______ ”把西湖最美的景致概况出来;《声声慢》中“ ______ , ______ ”写出了花儿凋零满地的景象。

    《荀子•劝学》指出,蟹虽然身强体壮,但却“ ______ ”,其原因是它心浮气躁,不能专心致志。

    叠词的运用,使景物特征更加鲜明,且富于音乐美杜甫《登高》中,“ ______ ,不尽长江滚滚来”连用叠词,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 题型:名句名篇默写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易

    年份:202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在表现时序变迁,同时蕴含着一种自然理趣的诗句是“ ______ , ______ ”。

    杜甫在《登高》中用“ ______ , ______ ”两句诗,道出了郁积诗人心中的万千愁苦,无限悲凉,难以排遣。

    《师说》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整饬的表达,文中“ ______ , ______ ”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原因。
  • 题型:名句名篇默写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易

    年份:202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陆游《书愤》中“ ______ , ______ ”两句不用一个动词,却境界全出,展现了两幅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 ______ , ______ ”两句运用想象和典故,暗含鱼雁不能传言之意,含蓄地表达了相思之情。

    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但也有对此存在非议的,如苏淘在《六国论》中用11个字评论荆轲刺秦王事件:“ ______ , ______ ”。
  • 题型:名句名篇默写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在《逍遥游》中大鹏腾空万里而飞向南方大海凭借的条件是“ ______ ”,如果“ ______ ”,则鲲鹏这种大鸟恐怕也难以展翅翱翔。

    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的“ ______ ”借用典故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报国情怀,“ ______ ”则又直接抒发了作者和戍边士兵们想家却又难回的矛盾心理。

    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传说后,运用夸张、拟人和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是:“ ______ , 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