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梁惠王曰:“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凶,则移其民于,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有删改) 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故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自天子至于庶人好利之弊何以异哉!
    孟轲,邹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 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节选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曰/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故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自天子/至于庶人/好利之弊何以异哉
    B.曰/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故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自天子/至于庶人/好利之弊何以异哉
    C.曰/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故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自天子至于庶人/好利之弊何以异哉
    D.曰/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故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自天子至于庶人/好利之弊何以异哉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国君的自称还有“孤”“朕”等。
    B.“河内”“河东”分别指黄河以北、黄河以东的地方。与今天的泛指不同,古时的“河”大多专指黄河;“江”大多专指长江,“江阴”,就是长江南岸地区。
    C.“庠”和“序”都指古代的学校,商代叫“序”,周代叫“庠”,“庠序”是地方乡学。
    D.“诗书这里指的是儒家的典籍《诗经》和《尚书》。《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尚书》,又称《书经》。《诗经》《尚书》与《礼记》《乐经》《春秋》合称“五经”。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梁惠王认为自己比起别的国家的君王在治理国家方面更加费尽心力,但是他的国家却不见人口增多,所以他感到疑惑。
    B.孟子主张统治者要行“仁政”,也就是行“王道”。行“王道”有两个阶段:一是顺应自然,满足人民基本生活保障;二是要大力发展生产,让百姓过上富足生活,施行教化,使百姓知礼义,孟子的主张在今天仍有着积极意义。
    C.孟子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崇尚武力,靠战争来扩张土地,追逐利益的时代,注定了孟子的以德治天下的主张并不受统治者的待见,虽然这样,孟子却能践行自己的人格主张,做到了“穷则独善其身”。
    D.孟子的文章具有雄辩的气势。表现在语言上是使用整齐的排偶句式,如在阐述“王道之始”时,连用排偶句,气势充沛;表现在内容上是举例子,摆事实,如为了驳斥统治者“涂有饿莩”却归罪年成不好时,摆了“刺人而杀之”归罪武器的事实,说服力强。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②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以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守诚,君实,太原阳曲人。气宇和粹,性好学,从邓文原、虞集游,文辞日进。泰定元年,试礼部第一,延对赐同进士出身,授秘书郎。拜礼部尚书。与修辽、金、宋三史,书成,参议中书省事。调燕南廉访使。五年,帝遣使宣抚四方,守诚河南行省参知政事,与大都留守答尔麻失里使四川,首荐云南都元帅述律铎尔直有文武材。 初,川廉访使某与行省平章某不相能,诬宣使苏伯延行贿于平章某,瘐死狱中。至是,伯延亲属有诉,会茶盐转运司官亦讼廉访使累受金,廉访使仓皇去官,至扬州死。宪史四人奏差一人籍其家而窜之余皆斥去重庆铜梁县尹张文德出遇少年执兵刃疑为盗擒执之果拒敌文德斩其首,得怀中帛旗,书曰南朝赵王。贼党闻之,遂焚劫双山,文德捕杀百余人。重庆府官以私怨使县吏诬之,乃议文德罪,比不即捕强盗例加四等。遇赦免,犹拟杖一百。守诚至,为直其事,他如以赃罪诬人,动至数千缗,与夫小民田婚之讼,殆百十计,守诚皆辨析详谳,辞穷吐实,为之平反,州县官多取职田者,累十有四人,悉厘正之, 因疏言:“仕于蜀者,地僻路遥,俸给之薄,何以自养。请以户绝及屯田之荒者,召人耕种,收其入以增禄秩。”宜宾县尹杨济亨欲于蟠龙山建宪宗神御殿,儒学提举谢晋贤请复文翁石室为书院,皆采以上闻成之,风采耸动天下,论功居诸道最。进资政大夫、河南行省左丞。未上,母刘氏殁于京师,闻丧亟归,遂遘疾,以至正九年正月卒,年五十有四。帝赐钞万缗,谥文昭。
    (节选自《元史•王守诚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宪史四人奏/差一人/籍其家而窜之/余皆斥/去重庆铜梁县尹张文德/出遇少年执兵/刃疑为盗/擒执之/果拒敌/
    B.宪史四人奏/差一人籍/其家而窜之/余皆斥去/重庆铜梁县尹张文德/出遇少年/执兵刃/疑为盗擒/执之果拒敌/
    C.宪史四人/奏差一人/籍其家而窜之/余皆斥去/重庆铜梁县尹张文德/出遇少年执兵刃/疑为盗/擒执之/果拒敌/
    D.宪史四人/奏差一人/籍其家而窜之/余皆斥去重庆铜梁/县尹张文德出/遇少年执兵刃/疑为盗/擒执之/果拒敌/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字,又称“表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擢,指提升官职,与“除”意思同,表示官职变动的还有迁、调等,“迁”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升级叫右迁,降级叫左迁。
    C.至正,元惠宗的第三个年号,年号是皇帝纪年的名号,由汉武帝首创,第一个年号为“建元”,之后每个朝代的新君即位都要改年号。
    D.疏,古代臣下向帝王进呈奏章的一种文书,用以向帝王陈述自己的意见或进行某些说明,也可以用来陈情,但与对经书作注释不同。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王守诚气度和蔼,好学有才。他曾与邓文原、虞集交游,文辞每天都在进步;在礼部考试中名列第一,经过廷对赐同进士出身,参与修纂辽、金、宋三史。
    B.王守诚是非分明,力主正义。重庆铜梁县尹张文德杀贼党,重庆府官员因发泄私怨而唆使县吏诬陷张文德,王守诚于是重罚教唆者和诬陷者,为张文德平反。
    C.王守诚办事认真,一丝不苟。他对一百多件诉讼案件都详细审问,认真分析,辨明事实,使被审人无法掩盖事实真相,州县官中有十四人多领了职田,均予以更正。
    D.王守诚尽职献策,颇具孝心,蜀地官员收人微薄不能自养,他上疏朝廷提出解决办法;他还未上任资政大夫、河南行省左丞之职,母亲就去世了,他闻讯后急忙赶回家中。

    把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初,川廉访使某与行省平章某不相能,诬宣使苏伯延行贿于平章某,瘐死狱中。
    ②因疏言:“仕于蜀者,地僻路遥,俸给之薄,何以自养。”

    四川廉访使为何而死?请简要说明。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彭鹏,字奋斯,福建莆田人。幼慧,有与其父仇,欲杀鹏,走匿得免。顺治十七年,。耿精忠叛,迫就伪职,鹏阳狂示疾,椎齿出血,坚拒不从。事平,谒选,康熙二十三年,授三河知县。三河当冲要,旗、民杂居,号难治。鹏拊循惩劝,不畏强御。有妄称御前放鹰者,至县索饩牵,鹏察其诈,絷而鞭之。 治狱,摘发如神。邻县有疑狱,檄鹏往鞫,辄白其冤 。二十七年,圣祖巡畿甸召问鹏居官及拒精忠伪命状赐帑金三百谕曰知尔清正不受民钱以此养尔廉胜民间数万多矣
           三十三年,疏劾顺天中式举人李仙湄闱墨删改过多,杨文铎文谬妄,给事中马士芳磨勘通贿。下九卿等察议,以鹏奏涉虚,因摘疏语有“臣言如妄,请劈臣头,半悬国门,半悬顺天府学”,以为狂妄不敬,应夺官。命鹏回奏,鹏疏言:“会议诸臣,徇试官徐倬、彭殿元欺饰,反以臣为妄,乞赐罪斥。”上不问,而予倬、殿元
           是年,顺天学政侍郎李光地,上命在任守制,光地乞假九月。鹏劾光地贪恋禄位,不请终制,应将光地解任,留京守制,上从之。会廷臣集议,鹏追论杨文铎文谬妄,与廷臣忿争,事闻,命解职,以原品效力江南河工。三十六年,召授刑科给事中。三十七年,出为贵州按察使。
           广东因借兵饷,改额赋征银为征米,较估报时值浮多,屡饬追完。鹏至官,是年岁稔米价低,以米计银少七万三千有奇,疏请令经管各官扣追存库,并议嗣后额赋仍依原则征银,采购兵米;其按年应追完之银,实因丰歉不同,米价无定,乞免重追:诏允行。鹏视事勤敏,遇墨吏纠劾无少徇。 岁旱,步祷日中,诣狱虑囚,开仓平粜,旋得雨 。民大称颂。四十三年,卒官,年六十八,上深悼惜,称其勤劳,赐祭葬。寻祀广东名宦。
    (摘编自《清史稿•彭鵬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圣祖巡畿甸/召问鹏居官及拒精忠伪命状/赐帑金三百/谕曰/知尔清正不受民钱/以此养尔廉/胜民间数万多矣
    B.圣祖巡畿甸/召问鹏居官及拒精忠伪命/状赐帑金三百/谕曰/知尔清正不受民钱/以此养尔/廉胜民间数万多矣
    C.圣祖巡畿甸/召问/鹏居官及拒精忠伪命状/赐帑金三百/谕曰/知尔清正不受民钱/以此养尔/廉胜民间数万多矣
    D.圣祖巡畿甸/召问/鹏居官及拒精忠伪命/状赐帑金三百/谕曰/知尔清正不受民钱/以此养尔廉/胜民间数万多矣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试”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因放榜之日桂花飘香,又称“桂榜”。凡中试者均可参加次年在京师举行的会试。
    B.“休致”指官吏年老辞官,后泛指辞官,“致仕”、“悬车”、“乞骸骨“亦有此意。原品休致指享有原来官职的品级而告老退休。
    C.“丁内忧”指遭父母丧事。源于汉代,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孝,不准为官,如国家因特殊原因强招丁忧的人为官,叫做“夺情”。
    D.“户部”是尚书省下属的六部之一,长官为尚书,副职称侍郎。掌天下土地、户籍、赋税、财政收支等。其他还有吏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彭鹏刚正不阿。耿精忠反叛之时,逼迫他做官,彭鹏表面假装疯狂,表示自己有病,敲打自己牙齿出血,坚决抗拒不服从。
    B.彭鹏决断果敢。三河县有名的难治理,有人妄称是御前放鹰的人,到县城索要活牲畜,他察其奸行,就把那人绑起来用鞭子打。
    C.彭鹏执法严明。他毫不留情地揭发官场的黑暗,上疏弹劾李仙湄等人,九卿认为其涉嫌虚假,彭鹏据理力争,皇上没有问罪他。
    D.彭鹏善理赋饷。广东借兵饷,改征银为征米。彭鹏到任以后,发现用大米换算来的银两少掉了七万三千多两,请求恢复征银。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治狱,摘发如神。邻县有疑狱,檄鹏往鞫,辄白其冤。
    ②岁旱,步祷日中,诣狱虑囚,开仓平粜,旋得雨。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1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袁盎者,楚人也,丝。父故为群盗,徙处安陵。高后时,盎尝为吕禄。及孝文帝即位,盎兄哙任盎为中郎。
    绛侯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目送之。袁盎进曰:“陛下以丞相何如人?”上曰:“社稷臣。”盎曰:“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吕后崩,大臣相与共畔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不取也。”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
    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及绛侯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征系清室,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绛侯乃大与盎结交。
    袁盎常引大体慷慨。宦者赵同以数幸,常害袁盎,袁盎患之。盎兄子种为常侍骑,持节夹乘,说盎曰:“君与斗,廷辱之,使其毁不用。”孝文帝出,赵同参乘,袁盎伏车前曰: “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于是上笑,下赵同。赵同泣下车。
    上幸上林、慎夫人从。其在禁中,常同席坐。及坐,郎署长布席,袁盎引却慎夫人坐。慎夫人怒,不肯坐。上亦怒,起,入禁中。盎因前说曰:“臣闻尊卑有序则上下和。今陛下既已立后,慎夫人乃妾,妾主岂可与同坐哉!适所以失尊卑矣。且陛下幸之,即厚赐之。陛下所以为慎夫人,适所以祸之。陛下独不见‘人彘’乎?”于是上乃说,召语慎夫人。慎夫人赐盎金五十斤。
    然袁盎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中,调为陇西都尉。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袁盎晁错列传》,中华书局)注:①绛侯:即周勃,刘邦的开国大臣。②上林:秦汉时皇家猎场。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B.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C.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D.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舍人,本指官名,私门之官。通常指门客,战国及汉初王公贵族常养一些食客,这些食客及亲近左右通称舍人,后来也用来俗称显贵子弟。
    B.字,又称表字,是在本名之外另取一个和本名意思有关的名字。取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一般习惯叫他人的表字而不直称其本名,称人用字表示对方已成年。
    C.谏,主要指规劝君主、尊长,对其言行提出批评或劝告。从春秋开始,我国历代都设有谏官,如汉朝的“谏议大夫”,唐朝的拾遗。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向君主提意见。
    D.皇后,皇帝的正妻。在后宫的地位就如同天子,是众妃之主。古代皇后的寝宫多位于后宫正中央,因此皇后寝宫可称为正宫或中宫。中宫、正宫也就成了皇后的别称。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袁盎出身卑微,他的父亲曾当过强盗,后来搬迁定居在安陵。吕后掌权时,他还是寄身吕禄门下的家臣,孝文帝时靠哥哥保举,他才做了中郎的管职。
    B.袁盎直言敢谏,他曾在文帝面前说周勃的坏话,要文帝坚守君臣礼节,致使周勃恨他,但在周勃被无辜下狱时,他又替周勃辩说,使其因而获释,两人又成了好朋友。
    C.孝文帝一次带着皇后和慎夫人在上林苑举行宴会,袁盎拉慎夫人入座,惹慎夫人生气,皇帝也很恼怒,起身进入内室。后来经袁盎解释,皇上和慎夫人原谅了他。
    D.袁盎有些行为公私兼顾。因为宦官赵同忌恨袁盎,袁盎对他也头痛。于是找机会当面羞辱了赵同,但文帝因他所言符合礼的规矩,只能笑一笑,让赵同下车。

    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
    ②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

    司马迁评价袁盎“仁心为质,引义慷慨”,试概括其仁义慷慨的体现。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荣,定州人。父洪嗣,仕晋为本州十县游奕使。荣少有膂力,事瀛州马仁瑀为厮役。太宗在藩邸,得隶左右。即位,补殿前指挥使,稍迁本班都知、员僚直都虞候。盗发棣州,州兵不能捕,荣往讨擒之。加御前忠佐马步军都军头、领懿州刺史。坐受秦王廷美宴劳,为濮州马军教练使。未行,马仁瑀子告荣与秦王亲吏善,因狂言“我不久当得节帅”,坐削籍,流海岛。
    中召还,为副军头。累迁龙卫都指挥使、领罗州团练使。率兵戍遂城,边骑来寇,击败之,擒千余人。荣粗率,所为不中理,侵取官地莳蔬,吝惜公钱,不以劳将士,且母老不迎养,供给甚薄。太宗闻而怒曰忠臣出于孝子之门荣事亲若此窜逐之余凶行弗悛岂可复置左右效晋帝养成张彦泽邪即诏罢督责,授右骁卫大将军。寄班供奉官张明护定州兵,睹荣不法,间尝规正。荣护短,每疾其攻己。 庄宅使王斌亦监军是州,素与荣善,意明构荣之罪,因摭明以报怨。问状,皆不实。上怒,语左右曰:“张明起贱微中,以蹴鞠事朕,洁己小心,见于辈流。夫刑罚之加,必当其罪。今王斌以荣故而曲奏明罪,欲致刑宪,苟失其当,适足以快荣之心,而诬罔得以肆行矣。且荣凌轹同类,事君与亲鲜竭其力。国家赏罚之柄,非所敢私,将帅之职,非裨校同。朕岂党张明而弃王荣哉,奈何不求直于理之当也?”遂赐劳明缗钱、束帛,荣迁右羽林军大将军。
    咸平二年,北征,召为贝、冀行营副都部署。师旋,复还泾原。明年,援送灵武刍粮,疏于智略,不严斥候,至积石,夜为蕃寇所劫,营部大乱,众亡殆尽。法当诛,恕死,除名配均州。六年,起为左卫将军。
    大中祥符九年,卒,年七十。官其一子。荣善射,尝引强注屋栋,矢入木数寸,时人目为“王硬弓”。
    (节选自《宋史•列传•卷三十九》,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太宗闻而怒曰/忠臣出于孝子之门/荣事亲若此/窜逐之余/凶行弗悛/岂可复置/左右效晋帝/养成张彦泽邪/即诏罢/
    B.太宗闻而怒曰/忠臣出于孝子之门/荣事亲/若此窜逐之/余凶行弗/悛岂可复置左右/效晋帝养成张彦泽邪/即诏罢/
    C.太宗闻而怒曰/忠臣出于孝子之门/荣事亲若此/窜逐之余/凶行弗悛/岂可复置左右/效晋帝养成张彦泽邪/即诏罢/
    D.太宗闻而怒曰/忠臣出于孝子之门/荣事亲/若此窜逐之/余凶行弗悛/岂可复置左右/效晋帝养成张彦泽邪/即诏罢/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出,常用以表示被外放、离京任职,与之相对的则为“入”,意为入朝为官。
    B.雍熙,皇帝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一个皇帝一生中只有一个年号。
    C.枢密院,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宋枢密院与“中书”分掌军政大权,号称“二府”。
    D.车驾,字面意义是马驾的车。文言文中常指帝王所乘的车,也用作帝王的代称。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太宗即位,王荣补任殿前指挥使,随即升为本班都知、员僚直都虞候,受皇帝信任。
    B.王荣接受秦王宴请,又被告发他与秦王的亲信官吏交好,且说狂言,被削籍流放。
    C.寄班供奉官张明任定州兵护军,看到王荣不遵守法律,曾暗中规劝他,却被他痛恨。
    D.王荣因护送灵武的粮草不力,依法当死,后被赦免死罪,开除名籍,发配到均州。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庄宅使王斌亦监军是州,素与荣善,意明构荣之罪,因摭明以报怨。
    ②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在王斌构陷案中,皇帝最终决定犒赏安抚张明的理由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章邯军棘原,项羽军漳南,相持未战。秦军数却,二世使人章邯。章邯恐,使长史欣请事。至咸阳,留司马门三日,赵高不见,有不信之心。长史欣恐,还走其军,不敢出故道。赵高果使人追之,不及。欣至军,报曰:“赵高用事于中,下无可为者。 今战能胜,高必疾妒吾功;战不能胜,不免于死。愿将军孰计之。
    赵将陈馀亦遗章邯书曰:“白起为秦将,南征鄢郢,北坑马服,攻城略地,不可胜计,而竟赐死。蒙恬为秦将,北逐戎人,开榆中地数千里,竟斩阳周。何者?攻多,秦不能尽封,因以法诛之。今将军为秦将三岁矣,所亡失以十万数,而诸侯并起滋益多。彼赵高素谀日久,今事急,亦恐二世诛之,故欲以法诛将军以塞责,使人更代将军以脱其祸。夫将军居外久,多内隙,有功亦诛,无功亦诛。且天之亡秦,愚智皆知之。今将军内不能直谏,外为亡国将,孤特独立而欲常存,岂不哀哉!将军何不还兵与诸侯为从,约共攻秦,分王其地,南面称孤;此孰与身伏斧质,妻子戮乎?”
    章邯狐疑阴使候始成使项羽欲约约未成项羽使蒲将军日夜引兵渡三户军漳南与秦战再破之。项羽悉引兵击秦军纡水上,大破之。
    章邯使人见项羽,欲约。项羽召军吏谋曰:“粮少,欲听其约。”军吏皆曰“善。”项羽乃与期洹水南殷墟上。 已盟,章邯见项羽而流涕,为言赵高。项羽乃立章邯为雍王,置楚军中。使长史欣为上将军,将秦军为前行。
    到新安。诸侯吏卒异时故徭使屯戍过秦中,秦中吏卒之多无状。及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轻折辱秦吏卒。秦吏卒多窃言曰:“章将军等诈吾属降诸侯。今能入关破秦,大善;即不能,诸侯虏吾属而东,秦必尽诛吾父母妻子。”诸将微闻其计,以告项羽。项羽乃召黥布、蒲将军计曰:“秦吏卒尚众,其心不服,至关中不听,事必危。不如击杀之,而独与章邯、长史欣、都尉翳入秦。”于是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
    A.章邯狐疑/阴使候始成/使项羽欲约/约未成/项羽使蒲将军日夜引兵渡/三户军漳南/与秦战/再破之
    B.章邯狐疑/阴使候始成使项羽/欲约约/未成/项羽使蒲将军日夜引兵渡三户/军漳南/与秦战再/破之
    C.章邯狐疑/阴使候始成使项羽/欲约/约未成/项羽使蒲将军日夜引兵渡三户/军漳南/与秦战/再破之
    D.章邯狐疑/阴使候始成/使项羽/欲约/约未成/项羽使蒲将军日夜引兵渡三户/军漳南/与秦战/再破之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
    A.赵将陈馀用白起、蒙恬功高而被害的前车之鉴劝说章邯投降项羽。
    B.章邯因国内奸臣当道、二世昏聩而投诉无门,加重了疑惧。
    C.项羽虽然数次大败章邯军队,但军中粮草不足,于是同意了章邯的请求。
    D.秦兵投降项羽后,因被诸侯联军慢待、也担心在国内家人的安危而心生悔意。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战能胜,高必疾妒吾功;战不能胜,不免于死。愿将军孰计之。
    ②已盟,章邯见项羽而流涕,为言赵高。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淮阴侯韩信者,淮人也。始为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走归汉。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赵王、成安君陈余聚兵井陉口。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愿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坚营勿与战。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于戏下。”成安君,儒者也,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不听广武君策。 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乃敢引兵遂下。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草山而望赵军,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信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见壁皆汉赤帜兵遂乱遁走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派水上,禽赵王歇。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于是有缚广武君而致戏下者,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诸将毕贺,因问信曰:“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 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然竟以胜,此何术也?”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诸将皆服曰:“善。非臣所及也。”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见壁皆汉赤帜/兵遂乱/遁走/
    B.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见壁皆汉赤帜/兵遂乱/遁走/
    C.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见壁皆汉赤帜/兵遂乱/遁走/
    D.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见壁皆汉赤帜/兵遂乱/遁走/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阴,古人把太阳照不到的地方叫阴,水北山南为阴,淮阴,指淮河的北岸区域。
    B.布衣,本指麻布衣服,古时老百姓可穿麻布衣服而不能衣锦绣,又借指平民百姓。
    C.足下,对对方的敬称,《烛之武退秦师》一文“敢以烦执事”中“执事”也是如此。
    D.平旦,指天亮时间,与《鸿门宴》中“旦日飨士卒”中“旦日”表示的时刻相同。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韩信早年贫困,遭遇颇为不顺。他没能为吏,也不会经商,生活无着;参军后,在项梁项羽手下都没有受到重用,最后投奔刘邦。
    B.韩信料事如神,设计偷袭赵军。井陉口一战,他笃定赵军会中计,便趁其倾巢出兵时,派出事先埋伏的两千奇兵,一举占领赵军营地。
    C.韩信胆略过人,诸将都很信服。他巧妙运用兵法,背水布阵,激发士气,使士兵们奋起反击,大获全胜,大家都心服口服,自愧不如。
    D.韩信爱惜人才,特意赦免广武君。他认为广武君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传令军中将士活捉广武君,后来,又亲自为其解开绑绳并拜为军师。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乃敢引兵遂下。
    ②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然竟以胜,此何术也?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忧庵记
    戴名世
    戴子所居曰忧庵。客问之曰: “吾子素无环堵之室,顾不审忧庵何所在也?”戴子曰:“忧庵者,无之而不在也。余好游,时时行役四方,水行乘舟,舟中即忧庵也。陆宿逆旅,递旅即忧庵也。或授经于人家,必有书室以居其先生,书室即忧庵也。或朋友宦游而从之行,则所驻者为行台、公署,行台、即忧庵也。必择一亩之地,经营绸缪,构屋数楹而始颜之曰忱庵,则是庵也无日而可得矣。”
    客曰:“庵之义则吾既得闻之矣,敢请其忧?”
    戴子曰:“ 吾之生也与忧俱,凡数十年于今矣,吾故以忧名吾庵,志其实也。”
    客曰:“子之忧何如?”戴子曰:“五行之乖渗入吾之,阴阳之颠倒蛊吾之志虑。纠纷郁结,彷徨辗转,辍耕陇上,行吟泽畔,或歌或哭,而莫得其故,求所以释之者而未能也。”
    客曰:“是为有忧疾矣,吾请为子治之。吾将以为莞箪而寝子,以江海为羹汤而饮子,且以唐虞三代之帝王为之医,以皋、夔、稷、契、伊尹、周公为之调剂,以井田、学校、封建为之药饵,以仲尼、孟柯为之针砭,如是而子之疾其瘳矣乎?”戴子恍然而悟,欣然而作曰:“疾痛愁苦,病者之所自知也,按方,医者之所能也。吾闻医门多疾,疾之奇未有如余者。吾之疾而吾自莫之知疾且益殆今客嘉惠鄙人而得国医以愈吾疾吾忧庵之号请从此去之矣。”庚辰正月。
    【注】①戴名世:字田有,号药身,又自号忧庵,安徽桐城人,清初文学家。戴名世少有文名,屡试不第,极穷之遇,致使他“胸中之思,难掩抑郁,无所发泄,则尝见于文辞……自快其志”。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吾之疾/而吾自莫之知疾/且益殆今/客嘉惠鄙人/而得国医以愈吾疾吾忧/庵之号请从此去之矣
    B.吾之疾而吾自莫之知/疾且益殆/今客嘉惠鄙人/而得国医以愈吾疾/吾忧庵之号请从此去之矣
    C.吾之疾而吾自莫之知/疾且益殆今/客嘉惠/鄙人而得国医以愈吾疾吾忧/庵之号请从此去之矣
    D.吾之疾/而吾自莫之知疾/且益殆/今客嘉惠/鄙人而得国医以愈吾疾/吾忧庵之号请从此去之矣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公署,旧时公务人员办理政事的处所,今也指上级机构在地方的办事处。
    B.膏肓,人体心脏与横膈膜之间的部分。旧说认为是药效无法达到的地方。
    C.泰华,泰山和华山的并称,泛指天下名山;也可单指华山。本文指后者。
    D.切脉,中医以食、中、无名三指指端按在脉搏上,检查病人的健康状况。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优庵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一种化虚为实的说法。舟船、逆旅等皆可为忧庵,可见作者之忧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B.作者的愿望就是有一天能够得到一亩土地,规划经营建设,盖起房屋数间,修整完善之后,再挂上“忧庵”的牌匾。
    C.在向“客”解释自己的忧的时候,作者用到了陈胜、屈原等历史人物的典故,表明自己不是仅仅为个人的原因而忧。
    D.“客”为“我”提供了治疗忧疾的方案后,“我”恍然大悟,感叹自己的忧疾虽然少见,但“客”的方案却很对症。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子素无环堵之室,顾不审忧庵何所在也?
    ②吾之生也与忧俱,凡数十年于今矣,吾故以忧名吾庵,志其实也。

    “客”是从个哪几个方面来治好“我”的忧疾的?请根据原文内容概括说明。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遇时。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越石父贤,在中。 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戄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B.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C.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D.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公是爵位之首。春秋战国时期封爵制度有公、侯、伯、子、男五等。齐桓公,名小白,他任用管仲,进行改革,成春秋五霸之首。
    B.贾指做买卖。运货贩卖的叫“贾”,囤积营利的叫“商”,所以有“行贾坐商”的说法。后来“商”和“贾”并用,泛指做生意的人。
    C.反坫,指诸侯堂上两楹间设置的土台子,供放置酒器之用。周代各国诸侯宴会时,互相敬酒,献酬完毕,把空酒杯放还到土台子上。
    D.缧绁指捆绑犯人的绳索,缧是大绳,绁是小绳。《报任安书》“何至自沉缧绁之辱哉?”一句中的“缧绁”与此处的意思相同。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鲍叔心胸宽广,慧眼识珠。鲍叔和管仲交往,经常吃亏而不在意。管仲曾帮鲍叔谋划,却使自己更贫困,但鲍叔不认为他愚笨。鲍叔向齐桓公推荐管仲并甘居其下。
    B.管仲治国有才,善理政事。管仲担任齐国国相时,对内着重发展经济;对外善于转祸为福,曾劝齐桓公不要违背曹沫之约,应借此树立信义,使各诸侯都来归附。
    C.晏子识才爱才,礼贤下士。晏子知晓越石父是贤才,及时将其赎救。后来越石父认为晏子没有以礼相待,想与之绝交,晏子知道后立即改正,将其待为贵宾。
    D.晏子生活节俭,以身作则。晏子辅佐三公,任宰相时吃饭没有两种肉食,侍妾不穿丝织品做的衣服,受到齐人尊重。而管仲富可比国君,甚至有越“礼”之举。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②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

    鲍叔和晏子最大的共同点是什么?司马迁把管仲、晏子合传而写,表达出他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说明。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孔子北游于农山,子路、子贡、颜渊侍侧。孔子四望,喟然而叹曰:“ 于斯致思,无所不至矣。二三子各言尔志,吾将择焉。”
    子路进曰:“由愿的白羽若月,赤羽若日,钟鼓之音,上震于天,旌旗缤纷,下蟠于地,由一队而敌之,必也攘地千里,搴旗执聝,唯由能之,使二子者从我焉。”夫子曰:“勇哉!”
    子贡复进曰:“赐愿使齐楚合战于漭瀁之野,两垒相望,尘埃相接,挺刃交,赐着缟衣白冠,陈说其间,推论利害,释二国之患,唯赐能之,使二子者从我焉。”夫子曰:“哉!”
    颜回退而不对。孔子曰:“回来,汝奚独无愿乎?”颜回对曰:“文武之事,则二子者既言之矣,回何云焉。”孔子曰:“虽然,各言尔志也,小子言之。”对曰:“回闻熏、莸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其类异也,回愿得明王圣主辅相之,敷其五教,导之以礼乐,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则由无所施勇,而赐无所用其辩矣。”夫子凛然曰:“美哉!德也。”
    子路抗手对曰:“夫子何选?” 孔子曰:“不伤财,不害民,不繁词,则颜氏之子有矣。”
    (选自《孔子家语》)[注]①搴(qiān):拔取。聝(guó):古代战争中割取所杀敌人的左耳以记功,这里代指左耳。②漭瀁(mǎng yàng):广大无涯际的样子。③熏:香草。莸(yóu):臭草。④五教: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______

    下列语句中,与“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沛公安在
    B.不吾知也
    C.舆薪之不见
    D.异乎三子者之撰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孔门三弟子的政治理想各不相同,子路尚“勇”,子贡崇“智”,颜回重“德”。孔子之所以肯定颜回,是因为颜回与其志趣相投,都主张以“仁”“礼”治国。
    B.孔子赞赏子路的“勇”,同时也指出他的“勇”弊在“伤财”“害民”“繁词”。
    C.颜回向往的社会景象与曾皙所描绘的师生暮春郊游的美好图景,其实都是“礼治”的最高境界,集中而形象地体现了儒家的政治理想。
    D.本文与我们学过的《侍坐》篇都体现出孔子平等、民主、循循善诱的教学风格。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于斯致思,无所不至矣。二三子各言尔志,吾将择焉。
    ②孔子曰:“不伤财,不害民,不繁词,则颜氏之子有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