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 题型:作文 题类:期末考试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1

    认真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人生有“四气”:奋发向上、百折不回的志气;铁面无私、令人敬畏的正气;披荆斩棘、舍生取义的勇气;求新求好、能做善做的才气。
    请根据材料,以“人生的关键”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不套作、不抄袭、言之有物;不少于800字。
  • 题型:作文 题类:期末考试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红楼梦》中薛宝钗所作词有两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对于这两句词,人们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既有青云之志,何妨借助外力?”有人认为:“关键在于自身,柳絮借风也飞不上青云。”有人认为:“借不借外力,要看你到底想做什么。”
    你如何看待这两句词?请给薛宝钗写一封信,表达你的看法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题型:作文 题类:期末考试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位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当上了美国一所中学的校长,每当一位新教师来到学校,他就会交给那位教师一封信,信中写道:“亲爱的老师,我亲眼看到人类不应该见到的情景: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被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看到这一切,我怀疑: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
    要求:你认为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学到什么呢?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要求选好角度,自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 题型:作文 题类:期末考试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孔子及其弟子游学时突遇大雨,多次借伞不成,子路建议到子夏家去借伞。孔子摇头并感慨地说:“子夏是个护财的人,如果我去,他会因为我是他的老师把伞借给我,但内心会很痛苦;如果他不借,别人就会说他吝啬、不尊敬师长。我不去借伞,既可以让他不痛苦,又可以保全他的名声。”
    材料二:一位知名主持人曾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如果你驾驶的飞机飞行时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答:“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降落伞跳出去。”在场的观众大笑,主持人却继续注视着孩子,发现他流下了热泪,其悲悯之情远非笔墨所能形容,小孩接着说:“我要去拿燃料,再回来救大家!”这句话惊得大家哑口无言。
    材料三:二战期间,美国空军降落伞的合格率为99.9%,军方要求厂家达到100%,厂家说99.9%已是极限。军方就改变了检查制度,每次交货前从降落伞中随机挑出几个,让厂家负责人亲自跳伞检测。从此,奇迹出现了,降落伞的合格率达到了百分之百。
    人活于世,重在与人相处,针对以上材料,你有哪些思考或感受?
    要求:综合三则材料的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题型:作文 题类:期末考试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语文课上,老师介绍王勃的生平:他勤奋好学,六岁能诗,诗情英迈;九岁时,撰写《指瑕》十卷,指出颜师古所注《汉书》错误;十六岁科试及第;任沛王府修撰,沛王与英王斗鸡,写《檄英王斗鸡文》为沛王助兴,被高宗斥责“身为博士,不行劝诫,反作檄文,夸大事态”而免官;后私杀官奴,再次被贬;滕王阁盛会上,他一挥而就,成就千古绝唱《滕王阁序》;王勃在探望父亲途中,溺水而死,年仅二十六岁。
    老师还介绍了唐人裴行俭对他的评价:他认为王勃“虽有才华,却浮躁浅露”,并评论说,“士之致远,先器识,后文艺”,意为,要想实现远大志向,应当先培养器量见识,其次才是文才技艺。
    王勃过人的才华和坎坷的经历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王勃英年早逝,让同学们喟叹不已;而裴行俭的“致远”一词,又让同学们陷入沉思。他们纷纷发言,有人说,才高致远;有人说,行稳致远;有人说,经历风雨,才能致远……
    假如你在这堂课上参与讨论,你会阐述怎样的看法?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题型:作文 题类:期末考试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成语大会》节目总导演关老师称:成语是中国独有的语言资源,它全面的体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下来的智慧和核心价值观……它是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钥匙。
    成语是语言宝库中的精华,也是文化的积淀。“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等成语凸显了拼搏进取的精神;“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神话展示了民族矢志追求的精神;“刻舟求剑、缘木求鱼”等警醒着代代国人;“负荆请罪、破釜沉舟”等历史故事颇富教益;“功德无量、火中取栗”等成语见证了中国文化融合外来文明的开放心态。
    高一年级准备开展一次以“学中华成语,思文化要义”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结合以上材料和自己学习成语的心得体会,写一篇演讲稿参赛。
    要求:不得脱离材料,自拟题目,角度自选,立意自定;不得抄袭、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落款统一为:“高一•1班张明”。不少于800字。
  • 题型:作文 题类:期末考试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2020年1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2020年要对准“五育并举”体系中的短板弱项,精准发力,要划出美育硬杠杠。鉴于此,有人提出要以书法促美育,认为书法是中华民族独有的艺术形式和精神载体,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最精华的部分。开展书法学习和鉴赏活动门槛低,是加强美育的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篮球协会主席姚明在一次发言中提出:“没有体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离开教育的体育是不牢固的。”姚明的发言引发热议。在我国,不少中学生体育课滞留教室写作业,体育考试考前突击,考后学生身体素质下滑,危险系数稍高的运动项目被移出校运会,校园里有不少小胖墩、“芦柴棒”……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触动和思考?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①面向本校(统称“东风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发表你对“以书法促美育”的看法,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②某校举办“上好体育课,从我做起”的主题活动,有同学、学校领导、体育老师参加该活动。请你以或学生代表、或校领导、或体育老师的身份,写一篇发言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结合材料,切合身份,贴合情境,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题型:作文 题类:期末考试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一生只做一件事,一粒种子改变全世界。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为了这个梦想,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在田间地头忙碌着。即使鲐背之年,他仍然怀揣着自己的“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不知疲倦地探索耕耘。“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这是袁老对梦想的执着。
    材料二:
    自古以来,神州大地上就流传着嫦娥奔月的故事,老祖宗们头顶着昏暗的油灯在漆黑的敦煌石窟中将遥远的飞天梦想描绘在石壁上。飞上太空是中华民族延续千年的梦想。从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搭载宇航员杨利伟进入太空,到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把3名宇航员送入“天和”核心舱,中华民族飞天梦圆的历程说明:昨日的梦想就是今天的现实,今天的希冀也能够在明天成为现实。
    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你曾有过怎样的梦想?你曾为了梦想的实现做出过怎样的努力?请以“追逐梦想”为话题,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题型:作文 题类:期末考试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1

    请以“生命的颜色”为话题,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题型:作文 题类:期末考试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2001年春节过后的第二天,湖南长沙马坡岭笼罩在薄雾之中,空中不时飘下雨点。袁隆平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着这几百亩试验田,然后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他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
    我跟随在他身后不禁产生了瞬间的错觉:这难道就是几天后就要赴京,领取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的国家最高科技奖的科学家吗?他看上去更像一个地道的湖南农民,这使我想起了农民送给他的“泥腿子专家”“泥腿子院士”的称谓……
    (摘编自《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科技日报》2001年2月22日) 材料二:9月27日,第七批117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到祖国。运载专机缓缓穿过水门,这是迎接英烈的崇高礼遇。5位90岁上下的志愿军老战士见证了今天的仪式。“异国他乡七十载,如今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
    早早等候的市民肃立行注目礼,有人默默拭泪。一位老人手拿照片说:“照片上没有我的父亲,他没看到这张照片就牺牲了。”一位市民深情地说:“先烈们用生命换来今天的和平,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奋发图强!”
    自2014年以来,累计已有716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到祖国。
    (摘编自《英雄归故里浩气存天地》,《人民日报》2020年7月28日) 阅读新闻是青年们了解历史、关注社会、扩大胸襟的一种途径。以上两则新闻内涵丰富,请据此写一篇评论文章,向校报“走在大道上”栏目投稿。自选角度,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