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
为什么看过的电纸书容易忘
[美]什洛莫·贝纳茨乔纳·莱勒
今天,电纸书屏幕质量得到了巨大提升,在图像质量方面甚至好于纸张印刷的。设计师还开始对字体进行调整,发明了适合液晶显示屏和电子墨水屏的字体,比如亚马逊宣称自家电子阅览器的字体已经做了“像素级的手动调整”。这样的调整都是出于一个显而易见的担忧:如果一个页面让眼睛产生不适感,那么人们就会将目光移开。
但实际结果是,屏幕显示质量的显著改善并没有提高人们阅读的理解力,反而令其变得更糟了。
心理学家安妮·曼根2013年在挪威国家阅读教育与研究中心做过一项关于计算机考卷与印刷考卷对比测试的实验。72名十年级学生被随机分配到两个组中。在第一组中,读物以14磅字体打印在纸上。在第二组中,同样的读物以PDF形式显示在15英寸1280X1024分辨率的液晶屏上。读完之后,所有的学生都要完成几道阅读理解题。结果令人深思,在屏幕上阅读确实会导致阅读理解能力变差。
这是为什么?我觉得目前这一代电纸书的液晶屏使得读书过于舒适了,也不需要太动脑,最终的结果是我们不能充分消化屏幕上的文字。轻松进,容易出。
难道容易不是一件好事吗?让事情变得更容易并不总是好事。特别是,当涉及学习和记忆时—这也正是阅读理解测试中所考查的技能,过分容易会导致严重的负面问题。
有时,人们在处理稍有难度的信息的时候,反而会记得更多—认知困难是一件好事。
在2011年发表于《认知》杂志上的一篇引用率极高的论文中,科学家称,使文本更难读(研究人员称之为“不流畅”),实际上可以加强长期记忆。多项研究表明,增加不流畅度会使受试者更仔细地处理信息。相对于仅仅阅读文本,他们会被迫去思考,快速运转的大脑会变得慢下来。
不流畅的感觉不再是一种不便或者烦扰,它实际上是一个重要的心理信号,告诉我们要慢下来、专注一点,提醒我们要更多地思考。
这样的信号有很大的实际作用。我常常想,为什么印在香烟盒上的吸烟警告要用易读的字体呢?鉴于不流畅效应的研究,对那些重要警告(“吸烟有害健康”等),用ConiSans(一种随性且不连续的字体,可读性差)字体印刷岂不是更有效吗?难道我们不希望消费者能够注意并思考这些建议吗?如果是这样,我们就应该让这些警告变得难读,而不是易读。
鉴于过去几十年来技术的骄人进步,数字化信息已变得更容易阅读—加强了流畅
效应。虽然便利往往是一件好事,但持续不断地提升流畅性也让人们变得不太能记住读过什么。面对屏幕上的信息,我们更喜欢略过和遗忘,而不是认真地思考。你可能更容易在iPadAir(苹果第五代平板电脑)上看完一本书,但同时可能不大容易记住所读内容。
流畅度不只影响阅读理解,似乎也会影响我们的学习方式,尤其是需要做笔记的时候。一项研究发现,当用键盘取代笔来记笔记时,学习效果较差。使用笔记本电脑记笔记的学生更喜欢做“逐字”笔记。这样做是因为能够跟上讲座的速度。与此相反,手写笔记的学生由于听得多、写得慢则被迫做总结性笔记,不得不选择要记录什么。最终的结果是,后者更能够融入讲座,因为是先做了信息编码然后再记录下来。
(选自《读者》2020年第12期,石磊译,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设计师对电纸书的字体进行调整,加大了阅读量,从而导致了人们阅读理解能力变差。
B.屏幕上阅读确实会导致人们阅读理解能力变差,因为不能充分消化文字,不需要太动脑。
C.文章第九段运用了作比较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D.使文本更难读可以加强长期记忆,使读者更仔细地处理信息。
(2)关于语段主要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前两段主要讲了电纸书的字体调整反而使人们阅读能力下降的现象。
B.第三段用心理学家安妮·曼根所做实验的结果证实了在屏幕上阅读会导致人们阅读能力的下降。
C.第四、五段解释了在屏幕上阅读导致阅读能力下降的原因。
D.第六七、八段从反面说明阅读的不流畅能提醒我们多思考。
(3)“手写笔记的学生”更能够融入讲座的原因是( )
A.他们没有“不流畅”的感觉。
B.他们听得多,写得快。
C.他们喜欢做“逐字”笔记。
D.他们先对信息进行编码,然后再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