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2024年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六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1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是( )
    A. 永(juàn) 丽(qǐ) (ɡōu lóu) 劲有力(jìn) B. 刻(qǐnɡ) 气(fēn) (qiánɡ lǔ) 因废食(yē) C. 细(xiān) 析(pāo) (xuán huán) 含英华(jǔ) D. 然(mò) 啃(niè) 视(chān) 运而生(yīnɡ)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2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
    A. 情愫 真谛 猾黠 一枕黄粱 怨天由人 B. 裨益 抚恤 跬步 出神入化 芒然若失 C. 渲染 徘徊 纶巾 数见不鲜 骄揉造作 D. 摇曳 爆发 病偻 自怨自艾 入不敷出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3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
    ①近几年来,他们     了不少资料,向美国读者介绍中华移民遭受歧视和虐待的
    详情。
    ②几天没出门,      涉足郊野,眼前竟换了一个新鲜的世界。
    ③是的,罗丹所追求的      形体上的丑陋,      内心的深度,是内心世界的某种状态在形体上的一种如此强烈以至于使形体变形的反映。
    A. 搜集 偶然 并不是 而是 B. 收集 偶尔 既是 也是 C. 搜集 偶然 既是 也是 D. 收集 偶尔 并不是 而是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4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
    A. 小王来信的意思是:“她在那儿学习和工作都很好,不用惦念。” B. 小王说:“劳动能锻炼人这话是对的。” C.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D. 人们认为这样会破坏这座具有800年历史的古建筑的风格““既毁了罗浮宫,又毁了金字塔。”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5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是( )
    A. 有了它,才有刘备,诸葛亮的,才有李白、杜甫的川行华章 B. 经过辛苦的努力,他最终赢得了这次比赛。 C. 听到这个好消息,他,兴奋得几乎大喊大叫。 D. 得知他因为奥赛成绩优秀而被邀请参加全国奥林匹克竞赛冬令营,全班同学对他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6 .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是( )
    A. 通过汉字书写大赛,使人们重拾汉字之美,也越发珍惜纸质时代的美好。 B. 华人游子用他们所钟爱的音乐方式,在过去的岁月中创作了优秀的大量的歌曲。 C. 深受人们喜爱的中国京剧脸谱艺术,被公认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 D. 为了优化育人环境,提升办学水平,学校加快了校园环境改造的速度和规模。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7 . 下列句子中,排序最恰当的是( )
    ①有许多研究表明,如果滥用外部奖励,不仅不能促进学习,而且可能破坏学生的内在动机
    ②虽然表扬和奖励对学习具有促进作用,但使用过多或者使用不当,也会产生消极作用
    ③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奖励和惩罚对于学生动机的激发具有不同的作用
    ④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奖励,把奖励看成某种隐含着成功的信息,如何适时地、恰当地给予表扬应引起高度重视
    ⑤因为前者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而后者恰恰起到相反的作用
    ⑥一般而言,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A. ③①⑥⑤②④ B. ③⑥⑤②①④ C. ④⑥③②⑤① D. ④③③⑤②①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8 . 下列有关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苏轼,号“东坡居士”,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开宋代豪放词先河。 B. 词按其艺术风格,可分为豪放、婉约两大流派,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婉约派以柳永、李清照、姜夔等人为代表。 C.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以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形式都是四言一句。 D. 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或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9 .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是( )
    A.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B. 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 C. 这条路很长很长,就像一条长长的飘带一直伸向天边。 D. 像他这样的干部,人民信得过。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10 . 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是( )
    秋雨夜眠
    [唐]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晓睛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A. 首联用气候环境给予人的"凉冷”感觉来形容深秋之夜,给整首诗抹上了凄凉悲苦的基调。 B. 颔联以“灯灭后”三字说明“卧迟”时间。窗外秋雨淅沥,屋子里“老翁”安然“睡美”正说明他心无所虑,具有闲适淡泊的情怀。 C. 颈联以燃料已化为灰烬,照应老翁的“睡美”。以添燃料暖被再睡,生动地描绘出闲适的老翁形象。 D. 尾联写一夜秋风秋雨,树叶飘零满阶,然而老翁对此漫不经心,心境清静淡泊。
  • 题型:简答题 难易度:中档

    1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
    与古文运动的先驱者相比较,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文起八代之衰”的重担会历史地落到韩愈的肩上。韩愈大大超越了他的先驱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他善于展开文学争鸣。西魏的宇文泰和苏绰,隋代的杨坚和李谔,曾依靠帝王之尊将相之权,采用严厉的行政措施,来反对艳丽浮靡的“今文”,推行《尚书》式的“古文”并且强制规定“自是之后,文笔皆依此体”(《周书·苏绰传》)。但效果极差,嗣响无闻,终于失败。韩愈则不同。他不依靠行政手段,而是在当时的百家争鸣中摆事实,讲道理,深刻地剖析了“古文”与“今文”的功过是非。是非明则方向定,人们容易接受,乐于响应。因此在他的周围自然团结了一大批作家及“古文”爱好者,为古文运动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其次,对六朝文学采取了正确的态度。对于六朝文学,先驱者常是采用简单的一概骂倒、全盘否定的态度,甚至连屈原的优秀辞赋,也被他们斥为“亡国之音”而不顾(柳冕《谢杜相公论房杜二相书》),但谩骂攻不倒骈文。韩愈则不然,他在批判的同时,对六朝文学并不全盘否定,对骈文有益的成分加以吸取,以便作为营养,用来壮大“古文”的新肌体。他虽自称是“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但这只是口号标榜,实际并非如此。他对六朝文学是熟悉而精通的,如他对唐初的骈文典范—王勃《滕王阁序》,称赏备至。他自己的文章如《进学解》《原毁》等,也自然地融骈入散,产生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再次,善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理论上,先驱者的火力虽猛,却没有在艺术特征及创作实践方面下苦功,因而理论脱离实践,因盲目而无用。柳冕曾感慨地承认:“老夫虽知之不能文之,纵文之不能至之!”(《与清州卢大夫论文书》)韩愈则不仅有高明的理论,而且有成功的创作经验。他的优秀“古文”典范,自古至今,像磁石吸铁那样,吸引了人们,骈文就很难与它争锋了。韩文的创新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与骈文相比较,创造了适时通用的文学语言。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的成败至关重要。韩文之所谓“古”,并非真是要恢复先秦两汉的体制;恰恰相反,他是“惟陈言之务去”,提倡“能自树立不因循”的创造,要求像司马迁写《史记》那样,改古语为今言,创造出比较接近当时口语、适时通用的文学语言,为“古文”形象地反映生活创造条件。韩愈打的是“复古”旗号,实是为文学革新服务。正因为这样,所以韩愈能把先秦两汉那种堂皇的文字,变为生动活泼、逗人喜爱的日常杂文,极富艺术魅力。一是针对现实,有为而发;发愤抒情,不平则鸣。这样,韩文就具有了充实的内容。如《送孟东野序》,以为文学是“物”(自然与社会)使之鸣的结果;文学反映的是“不平则鸣”之“物”,所以韩文言之有物,现实性斗争性很强。
    总之,在唐代的古文运动中,不管是理论还是创作,韩愈都能匠心独运,无愧于“文起八代之衰”的称号。
    (选自蒋凡《为什么说韩愈“文起八代之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古文运动的先驱者们没有承担历史的重任,因此他们没能“文起八代之衰”
    B.韩愈对六朝文学采取了既否定也借鉴的做法,这种做法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C.古文运动的语言复古,并非要以先秦两汉的体制为本,而是改古语为今言。
    D.韩愈“文起八代之衰”,是因为不管是理论还是创作,他都能够匠心独运。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文章主要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韩愈与古文运动先驱者的差异。
    B.文章从三方面入手指出韩愈大大超越了他的先驱者,层次清晰,逻辑严密。
    C.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阐述了韩愈在古文运动中取得的文学成就
    D.文章在论证韩文的创新精神时,从语言的通用和内容的“有物"两方面展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行政强制提倡“古文”效果极差,而只要采用百家争鸣的方法就一定成功
    B.倡导“古文”时,古文运动倡导者高水平的实践比高水平的理论更具说服力.
    C.古文运动的先驱者柳冕虽然在理论上大力提倡写古文,可惜没有付诸实践.
    D.《送孟东野序》反映了“不平则鸣”之“物”,因为内容充实,所以现实性强。
  • 题型:简答题 难易度:易

    1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
    为什么看过的电纸书容易忘
    [美]什洛莫·贝纳茨乔纳·莱勒
    今天,电纸书屏幕质量得到了巨大提升,在图像质量方面甚至好于纸张印刷的。设计师还开始对字体进行调整,发明了适合液晶显示屏和电子墨水屏的字体,比如亚马逊宣称自家电子阅览器的字体已经做了“像素级的手动调整”。这样的调整都是出于一个显而易见的担忧:如果一个页面让眼睛产生不适感,那么人们就会将目光移开。
    但实际结果是,屏幕显示质量的显著改善并没有提高人们阅读的理解力,反而令其变得更糟了。
    心理学家安妮·曼根2013年在挪威国家阅读教育与研究中心做过一项关于计算机考卷与印刷考卷对比测试的实验。72名十年级学生被随机分配到两个组中。在第一组中,读物以14磅字体打印在纸上。在第二组中,同样的读物以PDF形式显示在15英寸1280X1024分辨率的液晶屏上。读完之后,所有的学生都要完成几道阅读理解题。结果令人深思,在屏幕上阅读确实会导致阅读理解能力变差。
    这是为什么?我觉得目前这一代电纸书的液晶屏使得读书过于舒适了,也不需要太动脑,最终的结果是我们不能充分消化屏幕上的文字。轻松进,容易出。
    难道容易不是一件好事吗?让事情变得更容易并不总是好事。特别是,当涉及学习和记忆时—这也正是阅读理解测试中所考查的技能,过分容易会导致严重的负面问题。
    有时,人们在处理稍有难度的信息的时候,反而会记得更多—认知困难是一件好事。
    在2011年发表于《认知》杂志上的一篇引用率极高的论文中,科学家称,使文本更难读(研究人员称之为“不流畅”),实际上可以加强长期记忆。多项研究表明,增加不流畅度会使受试者更仔细地处理信息。相对于仅仅阅读文本,他们会被迫去思考,快速运转的大脑会变得慢下来。
    不流畅的感觉不再是一种不便或者烦扰,它实际上是一个重要的心理信号,告诉我们要慢下来、专注一点,提醒我们要更多地思考。
    这样的信号有很大的实际作用。我常常想,为什么印在香烟盒上的吸烟警告要用易读的字体呢?鉴于不流畅效应的研究,对那些重要警告(“吸烟有害健康”等),用ConiSans(一种随性且不连续的字体,可读性差)字体印刷岂不是更有效吗?难道我们不希望消费者能够注意并思考这些建议吗?如果是这样,我们就应该让这些警告变得难读,而不是易读。
    鉴于过去几十年来技术的骄人进步,数字化信息已变得更容易阅读—加强了流畅
    效应。虽然便利往往是一件好事,但持续不断地提升流畅性也让人们变得不太能记住读过什么。面对屏幕上的信息,我们更喜欢略过和遗忘,而不是认真地思考。你可能更容易在iPadAir(苹果第五代平板电脑)上看完一本书,但同时可能不大容易记住所读内容。
    流畅度不只影响阅读理解,似乎也会影响我们的学习方式,尤其是需要做笔记的时候。一项研究发现,当用键盘取代笔来记笔记时,学习效果较差。使用笔记本电脑记笔记的学生更喜欢做“逐字”笔记。这样做是因为能够跟上讲座的速度。与此相反,手写笔记的学生由于听得多、写得慢则被迫做总结性笔记,不得不选择要记录什么。最终的结果是,后者更能够融入讲座,因为是先做了信息编码然后再记录下来。
    (选自《读者》2020年第12期,石磊译,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设计师对电纸书的字体进行调整,加大了阅读量,从而导致了人们阅读理解能力变差。
    B.屏幕上阅读确实会导致人们阅读理解能力变差,因为不能充分消化文字,不需要太动脑。
    C.文章第九段运用了作比较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D.使文本更难读可以加强长期记忆,使读者更仔细地处理信息。
    (2)关于语段主要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前两段主要讲了电纸书的字体调整反而使人们阅读能力下降的现象。
    B.第三段用心理学家安妮·曼根所做实验的结果证实了在屏幕上阅读会导致人们阅读能力的下降。
    C.第四、五段解释了在屏幕上阅读导致阅读能力下降的原因。
    D.第六七、八段从反面说明阅读的不流畅能提醒我们多思考。
    (3)“手写笔记的学生”更能够融入讲座的原因是( )
    A.他们没有“不流畅”的感觉。
    B.他们听得多,写得快。
    C.他们喜欢做“逐字”笔记。
    D.他们先对信息进行编码,然后再记录。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易度:中档

    1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欲居之以为利,而其直,亦无售者。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因出已虫,纳比笼中。成视之、庞然修伟,自增惭作,不敢与较。少年强之。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搏一笑,因合纳斗盆……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龀敌。少年大骇,解令休止。A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成大喜。方共瞻玩,一鸡瞥来,径进以啄。成骇立愕呼,幸啄不中,虫跃去尺有咫。鸡健进,逐逼之,虫已在爪下矣。成仓粹莫知救,顿足失色。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成益惊喜,掇置笼中。
    B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成述其异,宰不信。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鸡,果如成言。乃赏成,献抚军。抚军大悦,金笼进上,细疏其能。既入宫中,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之,莫出其右者。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益奇之。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C又嘱学使俾人邑庠。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抚军亦厚赉成。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蹾各千计;D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
    (选自蒲松龄《促织》有删改)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是( )
    A.与子弟角 日:每天
    B.而其直 高:加高;提高。
    C.少年固之 强:强大
    D.直吃敌 领:脖子;脖颈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成仓猝莫知救 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赔偿。
    B.献抚军 郡县苦秦吏
    C.金笼进上 留待期限,塞官责
    D.每闻琴瑟声 水陆草木
    (3)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不正确的是( )
    A.句:小蟋蟀抬着头振起翅膀得意地鸣叫着,好像给主人报捷一样。
    B.句:第二天,成名把蟋蟀献给县官,县官见它小,怒斥成名。
    C.句:又嘱咐主考使(他)进入县学,即取中秀才。
    D.句:成名出门时,他的皮衣和马都超过世代做官的人家。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成名终能“入邑庠”,且“田万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蹾各千计;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可谓善有善报,小说宣扬了因果报应。
    B.成子自杀后,魂化促织以供玩赏,方能解脱一家的苦难,这就更加表现出所受迫害之深,对荒淫残暴的封建统治者是一个有力的抨击。
    C.成子复苏之后,“自言身化促织”的交代点明了神异促织的来历,增强了故事的曲折性与神奇色彩,同时也更加深了故事的悲剧性。
    D.“一人飞升,仙及鸡犬”,抚臣、令尹蒙受促织“恩荫”,小说生动地表明封建官僚的升迁发迹是建立在百姓苦难之上的。
  • 题型:填空题 难易度:易

    14 . 写出下列横线处空缺的名句。(3分)
    (1)天子偶用一物,                    。
    (2)不狩不猎,                ?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3)人生如梦,                 
  • 题型:填空题 难易度:易

    15 . 把下面四个短句改写成一个以“校园足球管理平合”为开头的长句。要求:可以增删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
    ①校园足球管理平台可以协助足球教学工作者制订训练方案、比赛计划。
    ②该平台基于3D功能,可以通过3D效果展示训练方案、比赛计划。
    ③该平台可以实现对球队,球员训练状态、比赛过程等数据的精确分析和标准化管理
    ④该平台是一个智慧足球管理网络系统。
  • 题型:填空题 难易度:易

    16 . 为了方便学生阅读,学校提议在教室增设“图书角"。面对这一提议,大家观点不一,开了辩论。反方认为在教室增设“图书角”没有必要,理由是现在学习任务重,根本有时间阅读:教室本身就比较狭小,设置“图书角”影响了课间活动的空间;另外,图也容易遗失和损坏。假如你是正方,请你针对反方的观点和理由,撰写一段辩论词送行反驳,不少于100字。(4分)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易度:中档

    1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
    月光下的母亲
    何君华
    ①我跟陈老师说,我母亲病了,我要回去看她。陈老师同意了。
    ②陈老师不可能不同意。因为现在已是下午5点,我在县中学寄宿。我家离学校有30多里。这个时候来请假,看来我母亲一定病得很重。
    ③我不是个好学生,我撒了谎。我母来根本没病,我是饿了,或者说是馋了。学校食堂的饭太难吃了,天天吃咸菜,顿顿吃腌萝卜,我都吃腻了,我要回去吃一碗我母亲做的鸡蛋手擀面。
    ④我最爱吃母亲做的鸡蛋手擀面了。我们学校是放大假,每个月只有月底两天放假,其他时间都在学校寄宿,每个月上学的那天清晨,母亲都会为我做一碗鸡蛋手擀面。上学太没意思了,如果不是这碗鸡蛋手擀面,我想我一天也不愿去学校了。
    ⑤我坐最后一趟班车到镇上,镇上已经没有任何一辆机动车的影子了,我只好徒步往家走。
    天上的月亮真大,地上一个行人也没有。我走啊走,肚子饿得发慌,心里只盼着早点吃到母亲做的鸡蛋手擀面,步伐便愈来愈快。
    ⑦走到四流山时,我借着月光看见我们村打谷场上有一个人影。那人影正将一又一垛的麦子奋力地抽打在木桶上。
    ⑧那时我们那里还没有脱粒机这样的农用机械,即便有也没人用得起,家家户户都是这样手工脱粒。这种脱粒方式速度慢、效率低,要赶在入秋时将全部的谷子脱粒归仓,实在是一项耗时费力的大工程,但即便如此,也从来没听说过有人连夜赶着脱粒的。
    ⑨我在心里嘀咕,是谁这么晚还在干活儿呢,心下突然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⑩我加快步供走到家门口,赶紧用手摸门。我的手摸到了一把铁锁。我知道,那打谷场上的人不是别人。
    ⑪我哭了。
    ⑫还能是谁呢?别人家都是夫妻两人一起赶工,爸爸在浙江打工,家里家外的活儿只有母亲一个人干,除了她还能是谁呢?
    ⑬我哭了,号响大哭。
    ⑭母亲做的鸡蛋手擀面好吃,她自己却从来舍不得吃一碗。母亲就这样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还要没目没夜地干活儿供我上学……
    ⑮等我哭完,我没拿钥匙开门,也没去打谷场喊母来,我扭头往学校的方向走去,鸡蛋手擀面的事也被我全然抛到了脑后。
    ⑯我知道路上肯定没有车了,只能徒步回学校,那我也决计不回头。
    ⑰茫茫月光之下,乡村公路上阒寂无人,我一个人赶夜路,心里却没有一丝害怕的感觉。我徒步30多里路回到学校时,天已经大亮了。
    ⑱陈老师关切地问我母亲的病怎样了。我说我母亲没病,是我病了。
    ⑲说着我的眼泪又不争气地落下来,止也止不住。
    ⑳陈老师不明所以地看着我,想问我什么原因哭,但似乎很快明白了什么。他终于没开口。又只是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
    ㉑我知道,我该收起自己的娇贵病,也该认真学习了。
    ㉒昨晚到今晨一粒米没进,但我一点地不觉得饿,我径直向教室走去。
    ㉓我以前单知道有人冒着毒辣的阳光干活儿,那一晚,我知道还有人冒着月光干
    活儿。
    (选自《中国青年报》2020年9月21日第7版,有删改)
    (1)请将相关情节填写在下面横线处。(3分)
    序号 相关情节
    A                ,,实则为了吃“母亲做的鸡蛋手擀面”
    B “我”快到家时,看到有人冒着月光干活儿,觉得很惊讶。
    C                                 
    D                                 
    (2)第③段采用了怎样的记叙顺序?说说这样安排的作用。(3分)
    (3)赏析第⑥段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
    (4)文中第⑪段写“我哭了”,第⑬段写“我”号啕大哭,两次“哭”的心理有何不同?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3分)
    (5)本文的主旨,有人认为是写“我”的成长,有人认为是表现母爱。你赞同哪种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3分)
  • 题型:作文 难易度:中档

    18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三国志》中孙权曾云:“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的确,善于与他人合作,从而形成合力,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请以“学会合作”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700字;⑤文中不得透露本人相关信息。
  • 下载word版试卷(含答案解析)

试卷分析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