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期末考试 难易度:中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①人类在进行航天活动时在太空中遗弃了各种物体和碎片。自从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揭开了人类空间时代的序幕,同时也为太空送去了第一批垃圾。人们称这种垃圾为太空垃圾。当时,宇航员完成飞行任务后,把卫星的装载舱、备用舱、仪器设备及其他遗弃物都留在了卫星轨道上。此后,随着人类太空史上的一次次壮举,太空垃圾与日俱增。人类先后已将4000余颗卫星送入太空。目前仍在继续运转的仅有400余颗,其余的或坠毁于地球表面,或遗留在太空,成为太空垃圾。据统计,目前有3000吨太空垃圾在绕地球飞奔,而其数量正以每年2%―5%的速度增加。科学家预测:太空垃圾以此速度增加,将会导致灾难性的连锁碰撞事件发生。如此下去,到不远的将来,任何东西都无法进入太空轨道了。
    ②太空垃圾给航天事业的发展带来了隐患,它们成为人造卫星和轨道空间的潜在杀手,使宇航员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要知道,太空垃圾是以宇宙速度运行的。一颗迎面而来的直径为0.5毫米的金属微粒,足以戳穿密封的飞行服;人们肉眼无法辨别的尘埃(油漆细屑、涂料粉末)也能使宇航员殒命;一块仅有阿斯匹林药片大的残骸可将人造卫星撞成“残废”,可将造价数亿美元的航天器送上绝路。由人类太空垃圾造成的事故和灾难屡见不鲜。1983年,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与一块直径0.2毫米的涂料剥离物相撞,导致舷窗被损,只好停止飞行。苏联的“礼炮―7”号轨道站也多次被刺激类“尘埃”损坏。由于太空垃圾从中作梗,美国曾有7枚火箭在轨道上爆炸。1986年,“阿丽亚娜”号火箭进入轨道后不久便爆炸,成为564块10厘米大小的残骸和2300块小碎片,这枚火箭的残骸使两颗日本通信卫星“命赴黄泉”!1991年9月15日,美国发射的“发现者”号与这个“不速之客”仅仅相距2.74公里,幸亏地球上的指挥系统及时发来警告信号,它才免于丧生。据计算,目前太空轨道上的每个飞行员发生灾难性碰撞事件的概率为3.7%,发生非灾难性撞击事件的可能性为20%。以此计算,今后将每5―10年可能发生一次太空垃圾与航天器相撞事件。到2055年将会达到两年一次。
    (1)根据文意,下列不属于“太空垃圾”的一项是(  )
    A.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后被宇航员遗弃在轨道上的遗弃物。
    B.人类送入太空的4000余颗卫星,除目前仍在继续运转的400余颗外,其余的先后坠毁而造成的废弃物。
    C.人类在进行航空活动时遗留在太空的各种物体和碎片。
    D.在太空中飞行的油漆细屑、涂料粉末等。
    (2)下列对本文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主要使用的说明方法是下定义、列数字。
    B.“这枚火箭的残骸使两颗日本通信卫星‘命赴黄泉’”这句话使用了生动说明。
    C.本文的说明顺序是空间顺序。
    D.第②段主要使用的说明方法是举例子、列数字。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空垃圾这一巨大隐患,将会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B.科学家要考虑研发更加耐碰撞的材料来制造航天器。
    C.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航天飞机太空爆炸可能与太空垃圾有关。
    D.未来的航天器上将会装上自动探测并能绕开太空垃圾的一种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