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
向善而生,终遇美好
累雯雯
①罗素说:“在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善良的源泉是人的内心,心存善念的人观世界,世界便是美好的。
②心中充满恶念的人,看别人的眼光就会变异,而心中充满友谊、宽容的人,使会给别人和自己带来欢乐。苏东坡一次与佛印和尚辩经,两人坐于蒲团之上,相论许久。苏东坡问佛印:“在你的慧眼看来,你觉得我像什么样呢”对于朋友的询问,佛印只是赞道:“我看你像一尊佛。”苏东坡听了很高兴,却把话题转到了佛印身上,讽刺他:“你想知道我看你像什么样吗?就像一坨牛屎!”说完,苏东坡哈哈大笑,而佛印只是笑而不语,似乎没有生气。苏东坡满意而归,与小妹言及此事。小妹说:“佛家有言,心在地狱缘恶念,你心中有牛屎,才会把别人看成牛屎。”苏东坡听罢,满脸愧色。
③善良,很普遍,却又很珍贵。“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生命的品质就在这点滴的善念中得以升华。
④善和恶有时只是一念之差,一线之距。丰子恺先生的回忆录,里面记载着一段关于他的恩师李息霜的轶事。上音乐课时,有一个学生在下面看闲书,另一个学生则随地吐痰。李先生是个极其严肃的人,他当场看到了却不出声。下课后,李先生请那两个学生留下来,用很和缓的声音对他们说,下次上课时不要看闲书,也不要随地吐痰。两个学生觉得老师小题大做,刚要申辩,只见这位德高望重的先生向他们鞠了一躬,两个学生顿时满脸通红。
⑤在善面前,只有春风化雨般的滋润,这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当一个人心中只有善念的时候,一切尘世间的浮华光景早已退却,只有一个平等和应该被尊重的灵魂。
⑥善良比聪明更难,聪明是一种天赋,而善良却是一种选择。在排雷中为保护战友而失去双手双眼的杜富国,他本来也可以有另外的选择。在大火中救出2岁幼童,却因烟雾太大能见度低而踩空坠楼的杨科璋,献出年仅27岁的生命。他们也是血肉之躯,也有父母兄弟。他们的选择让我们钦佩不已。
⑦所以生而为人,愿你善良如初。“善良”“奉献”的雷锋精神永远不会过时,纵然岁月流逝,“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口号仍回荡在耳畔,我们的身边从不缺善良的人,当代雷锋郭明义、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婆婆陈贤妹、最美教师张丽莉……
⑧法国作家雨果说:“人世间最宝贵的是善良。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便几乎优于伟大的人。”向善是一种信念,它会指引人们穿越黑暗的方向,纵使道路崎岖却依然令人心中有光。善良是人性中最光辉、最耀眼的一缕。有了善良的品性,就有真心爱他人的基础和可能。“人性向善,犹水就下”,向善而生,终会遇见生命中的一切美好。
(选自《新华社》2019年3月5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心中充满恶念的人和心中充满友谊、宽容的人眼中所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
B.向善是一种信念,纵使道路崎岖,它也会指引你遇见生命中的一切美好。
C.当一个人心存善念时,他就是应该被尊重的,这与他的地位高低、身份背景没有关系。
D.善良比聪明更简单,因而我们身边从不缺像杜富国、杨科璋、郭明义那样善良的人。
(2)联系上下文,最符合第⑥段的事实论据的一项是( )
A.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才思敏捷,一生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的词句。她个性直爽、自由、不拘一格,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文学天赋。
B.普法战争爆发时,巴斯德把德国波恩大学的名誉学位证书退还给学校,他说:“科学虽没有国界,但是学者却有他自己的祖国。“
C.春秋时期有个楚惠王,有一天他吃酸菜,发现酸菜里有一条水蛭。如果把水蛭挑出来,厨师就会因此被处死。他怜悯厨师,就不声不响连水蛭一起吞了下去。
D.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3)下列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将苏东坡与佛印和尚眼中所看到的对方进行对比,论证了“心存善念的人观世界、世界便是美好的”的观点。
B.第③段引用“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论证了“善良,很普遍,却又很珍贵”的观点。
C.第④段列举李叔同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善和恶有时只是一念之差,一线之距”的观点。
D.文中运用引用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同时也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