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2024年语文第一册第二单元测试卷九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1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落(zháo) 音(qiān) 首(qiào) 一破屋(chuán) B. (hái) 道(jìng) 砂(lì) 级而上(shè) C. (yùn) 皱(zhě) 然(piān) 毛骨然(sǒnɡ) D. (yÍ) 息(qī) 礴(pánɡ) 水流急(tuán)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2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峭壁 流览 削壁千仞 烟消云散 B. 训鸽 残荷 逸兴横飞 遮天蔽日 C. 颓费 瞄准 叱咤风云 扑朔迷离 D. 寥寂 苍穹 兴高采烈 虚无缥缈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3 . 依次填入下面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应该以实际运用能力来           我们的学习效果。
    ②老百姓说得好,           常年无灾情,不可一日不防备。
    ③这小伙子整体素质的确不错,           诚实温和。
    A. 考查 宁可 品性 B. 考察 宁愿 品性 C. 考查 宁愿 品行 D. 考察 宁可 品行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4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最近,《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出现频率最高、和覆盖面最广的十大语文差错。 B. 为城市留存一家书店;为读书人留一寸净土,这是城市的责任;也是读者的期盼。 C. 高仓健主演的《追捕》中有句台词:“多蓝的天!走下去,你就会融化在蓝天里。” D. 人生在世,是追求纸醉金迷的物质享受?还是追求宁静淡泊的精神境界?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5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春夏两季,茂密的绿叶很是令人喜爱,看着它们就觉 B. 马明同学不仅学习好,体育成绩也,秋季运动会上,3000米长跑得了冠军。 C. 小陈同学真是,自己明明错了,竟然还在教室里当面顶撞老师。 D. 我们只要找对了创新驱动发展这条路,就要保持定力,一以贯之,地走下去。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6 . 下列句子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这种新型疫苗的接种对象是为胰岛功能容易受损的人群而研制的特效药物。 B. 了解并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C. 全球疫情蔓延,中国不仅做好自身防控,还研制疫苗,为世界防疫发挥了重要贡献。 D. 人的心灵如浩渺瀚海,如果不断接纳象征希望、力量的百川,才可能长存风华。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7 .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因为每个人都有希望实现自己的梦想,个人梦想的实现又是建立在国家繁荣的基础上的。
    ②其实,换个角度想,中国梦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③它使人联想到民族奋进的滚滚大潮,气势磅礴的宏伟蓝图。
    ④所以,我们每一天都向着自己的梦想出发,其实也在缔造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
    ⑤“中国梦”即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是十四亿中华儿女共同拥有的伟大梦想。
    A. ⑤④②③① B. ①④⑤③② C. ①②④⑤③ D. ⑤③②①④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8 .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郁达夫,现代作家,其代表作品有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故都的秋》等。 B. 当代作家毕淑敏的处女作是《红处方》,第一部长篇小说是《昆仑殇》。 C. “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出自《淮南子·说山训》,意思是从某些细微的迹象可以预知整个形势的发展变化。 D. 《像山那样思考》的作者是法国生态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的先驱奥尔多·利奥波德。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9 . 下列句子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你家门口被别人的自行车堵住了,你贴告示说:“别太自私了,谁也不愿意受阻!” B. 单位征求老李对新方案的意见,老李说:“这是我的一点愚见,不知能否帮到你们?” C. 受邀的专家回复对方说:“谢谢你们的信任,我会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光临指导的。” D. 你去看望住院的同学,临别时你安慰他道:“你这点病是死不了的,安心养病吧!”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10 . 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江馆
    王建
    水面细风生,荾歌慢慢声。
    客亭临小市,灯火夜妆明。
    【注释】江馆:江边客舍。菱歌;采菱之歌。
    A.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夜宿江馆所见江边夜市的景色,充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B. 首句中的“生”字朴素而真切地写出微风新起的动态,奠定了轻柔的基调。 C. 旅店夜宿题材的诗大多抒发羁旅乡愁,这首诗却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欣喜之情。 D. 末句写透过朦胧的夜色,自己走进夜市,身上的服装在灯光下格外明亮。
  • 题型:简答题 难易度:中档

    1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
    向善而生,终遇美好
    累雯雯
    ①罗素说:“在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善良的源泉是人的内心,心存善念的人观世界,世界便是美好的。
    ②心中充满恶念的人,看别人的眼光就会变异,而心中充满友谊、宽容的人,使会给别人和自己带来欢乐。苏东坡一次与佛印和尚辩经,两人坐于蒲团之上,相论许久。苏东坡问佛印:“在你的慧眼看来,你觉得我像什么样呢”对于朋友的询问,佛印只是赞道:“我看你像一尊佛。”苏东坡听了很高兴,却把话题转到了佛印身上,讽刺他:“你想知道我看你像什么样吗?就像一坨牛屎!”说完,苏东坡哈哈大笑,而佛印只是笑而不语,似乎没有生气。苏东坡满意而归,与小妹言及此事。小妹说:“佛家有言,心在地狱缘恶念,你心中有牛屎,才会把别人看成牛屎。”苏东坡听罢,满脸愧色。
    ③善良,很普遍,却又很珍贵。“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生命的品质就在这点滴的善念中得以升华。
    ④善和恶有时只是一念之差,一线之距。丰子恺先生的回忆录,里面记载着一段关于他的恩师李息霜的轶事。上音乐课时,有一个学生在下面看闲书,另一个学生则随地吐痰。李先生是个极其严肃的人,他当场看到了却不出声。下课后,李先生请那两个学生留下来,用很和缓的声音对他们说,下次上课时不要看闲书,也不要随地吐痰。两个学生觉得老师小题大做,刚要申辩,只见这位德高望重的先生向他们鞠了一躬,两个学生顿时满脸通红。
    ⑤在善面前,只有春风化雨般的滋润,这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当一个人心中只有善念的时候,一切尘世间的浮华光景早已退却,只有一个平等和应该被尊重的灵魂。
    ⑥善良比聪明更难,聪明是一种天赋,而善良却是一种选择。在排雷中为保护战友而失去双手双眼的杜富国,他本来也可以有另外的选择。在大火中救出2岁幼童,却因烟雾太大能见度低而踩空坠楼的杨科璋,献出年仅27岁的生命。他们也是血肉之躯,也有父母兄弟。他们的选择让我们钦佩不已。
    ⑦所以生而为人,愿你善良如初。“善良”“奉献”的雷锋精神永远不会过时,纵然岁月流逝,“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口号仍回荡在耳畔,我们的身边从不缺善良的人,当代雷锋郭明义、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婆婆陈贤妹、最美教师张丽莉……
    ⑧法国作家雨果说:“人世间最宝贵的是善良。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便几乎优于伟大的人。”向善是一种信念,它会指引人们穿越黑暗的方向,纵使道路崎岖却依然令人心中有光。善良是人性中最光辉、最耀眼的一缕。有了善良的品性,就有真心爱他人的基础和可能。“人性向善,犹水就下”,向善而生,终会遇见生命中的一切美好。
    (选自《新华社》2019年3月5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心中充满恶念的人和心中充满友谊、宽容的人眼中所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
    B.向善是一种信念,纵使道路崎岖,它也会指引你遇见生命中的一切美好。
    C.当一个人心存善念时,他就是应该被尊重的,这与他的地位高低、身份背景没有关系。
    D.善良比聪明更简单,因而我们身边从不缺像杜富国、杨科璋、郭明义那样善良的人。
    (2)联系上下文,最符合第⑥段的事实论据的一项是( )
    A.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才思敏捷,一生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的词句。她个性直爽、自由、不拘一格,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文学天赋。
    B.普法战争爆发时,巴斯德把德国波恩大学的名誉学位证书退还给学校,他说:“科学虽没有国界,但是学者却有他自己的祖国。“
    C.春秋时期有个楚惠王,有一天他吃酸菜,发现酸菜里有一条水蛭。如果把水蛭挑出来,厨师就会因此被处死。他怜悯厨师,就不声不响连水蛭一起吞了下去。
    D.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3)下列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将苏东坡与佛印和尚眼中所看到的对方进行对比,论证了“心存善念的人观世界、世界便是美好的”的观点。
    B.第③段引用“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论证了“善良,很普遍,却又很珍贵”的观点。
    C.第④段列举李叔同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善和恶有时只是一念之差,一线之距”的观点。
    D.文中运用引用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同时也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谨性。
  • 题型:简答题 难易度:易

    1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
    书香缕缕为何来
    十七年渡
    ①打从认字开始,我们便开始了与书为伴的生活,虽然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传统的纸质书不断受到电子阅读器的冲击,但仍有许多人执着地钟爱纸质书。纸质书除了能给人手捧书卷的实在感,那时不时地从书页中飘散出来的缕缕书香,也时常令爱书人陶醉,有人喜欢新书的油墨香,也有人爱旧书特有的“时间的味道”。
    ②那么究竟是什么造就了“书香”呢?
    ③书,无论新旧,都会释放出几百种有机化合物,与所有香味一样,书香之源可以被追潮到若干化学成分。“新书气味”主要有三个来源:纸品本身以及制造中使用的化学物质、用于印刷的油墨以及用于书本装订的胶剂。
    ④纸品制造的过程经常需要用到化学品。例如用“苛性钠”(氢氧化钠)来提高造纸木浆的pH值,并使木浆纤维膨胀,“上浆剂”常用来提高纸的耐水性。这些化学品可以通过它们的反应或者其他过程,释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成为我们可以觉察到的气味,油墨和胶剂也一样。
    ⑤不同的纸张,胶剂和油墨的使用会影响到“新书气味”。所以不是所有的新书闻起来都一样。
    ⑥通常说来,是纸张中的化合物分解导致了“旧书气味”的产生。纸张包含纤维素、少量的水质素还有其他化学成分。虽然现代的高质量纸品会通过化学过程来清除木质素,但是纸张中的纤维素分解过程仍然会缓慢发生,这是因为周围环境中存在酸性物质。这些反应,统称为“酸水解”,“酸水解”会产生各种各样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其中很多可能有助于产生旧书的气味。
    ⑦现已明确的,纸质书在由新变旧的过程中(化学降解过程)产生的有机化合物和它们各自的气味有:苯甲醛有杏仁般的气味、香兰素有香草般的气味、乙苯和甲苯有馨甜的气味、2-乙基乙醇有轻微的花香气味。
    ⑧据说,外国有家公司曾经生产了一系列的气雾剂来复制“书春”的味道,销量很好,卖到断货,看来人们对“书春门第”的追求,古往今来仍未改变。也许有一天,人们希望自己闻起来像本书,“书香味”香水就会应运而生。还有一些释放的化合物可以用来确定旧书降解的程度,糠醛便是这些化合物之一,可以用来确定书籍的年代和成分。
    (选自《读者》2018年第8期,有删改)
    (1)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说明对象看,本文属于事物说明文;从语言特色看,本文属于生动说明。
    B.说明文有时间、空间、逻辑三种说明顺序,本文按逻辑顺序进行说明。
    C.标题“书香缕缕为何来”用设问,点明本文的说明内客——书香的来源,引发读者思考,,激发阅读兴趣。
    D.第⑧段加点词语“据说”“之一”休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下面对本文说明方法判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有人喜欢新书的油墨香,也有人享受旧书特有的“时间的味道”。(作比较)
    B.例如用“苛性钠”(氢氧化钠)来提高造纸木浆的pH值,并使木浆纤维膨胀,“上浆剂”常用来提高纸的耐水性。(举例子)
    C.各自的气味有:苯甲醛有杏仁股的气味、香兰素有香草般的气味、乙苯和甲笨有馨甜的气味、2-乙基乙醇有轻微的花香气味。(分类别)
    D.不同的纸张,胶剂和油墨的使用会影响到“新书气味”。(摹状貌)
    (3)下列表达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不同的纸张,胶剂和油墨的使用会影响“新书气味”。所以不是所有的新书闻起都一样。
    B.“酸水解”会产生各种各样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其中很多可能有助于产生旧书的气味。
    C.第①段从人们对“书香”的不同感受谈起,更容易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D.第⑦段说明纸质书在由新变旧的过程中产生的气味只有四种。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易度:中档

    1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
    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蔓不 枝:长枝节
    B.亭亭净 植;种植
    C.自古人知兰 贵:尊贵
    D.平居与萧艾不 殊;相同
    (2)下列各项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濯清涟不妖 泉香酒洌
    B.不无人而不芳 国以礼
    C.生深山薄丛之中 不拘
    D.水陆草木花 不待楚逐臣
    (3)下列文言句式属于状语后置的一项是( )
    A.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B.生于深山薄丛之中
    C.古之人不余欺也
    D.蚓无爪牙之利
    (4)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的莲花和【乙】文的兰花生活环境虽有区别,但都有高洁、纯朴的品质。
    B.【甲】【乙】两文都表明了要退隐山林、善藏以待时机施展自己才华的人生态度
    C.【甲】文批判了菊和牡丹的傲然超脱,【乙】文则赞美了萧艾和兰花的清香宜人
    D.【甲】【乙】两文都涉及了作者所鄙视的那些追功名、逐富贵的社会现象。
  • 题型:填空题 难易度:易

    14 . 写出下列横线处空缺的名句。(3分)
    (1)二十四桥明月夜,                
    (2)                ,共君一醉一陶然。
    (3)穷则独善其身,                
  • 题型:语言表达 难易度:易

    15 . 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之与前面的句子构成排比。(3分)
    好传统我们代代传承。春节,我们贴福舞狮共贺新禧:清明,我们踏青祭祀缅怀先人;   
                                            ;重阳,我们登高赏菊祈福敬老。
  • 题型:语言表达 难易度:易

    16 . 有一位大师为失意的年轻人冲泡了两杯茶,分别用的是温水和沸水,结果前者毫无滋味,后者香气馥郁。年轻人品罢豁然开朗,悟得人生的真理。年轻人从高僧泡出两杯不同的茶中,悟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4分)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易度:中档

    1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
    我与欧阳中石
    卞毓方
    ①初识欧阳中石,在20世纪90年代末,是师姐林江东带我去的。记忆中,欧阳中石家的房子不大不小,主人不胖不瘦,但是偏矮,且头光秃秃的,这个光秃秃的,一是没戴帽子,二是头顶没草,溜滑,还记得,老先生当天感冒,鼻子一吸一吸的。师姐与欧阳先生相熟,请他题写书房匾额,拟的辞是“青华斋”。我报了家门,谅他记不住,也就在一旁站着,默默看。
    ②先生展纸,拈笔,正要动手,有客到,推门就进,旋风一般,带着夸张的笑声。是中年女客,后面跟着一小伙,抱着大捆书法作品。入室,寒暄,我听明白了,女客是先生的崇拜者,也是书法爱好者,近来要在某大场合搞展览,先请先生评点评点。说罢,就指挥小伙把作品展开,也不管先生是否愿意。
    ③先生岂能不愿意。他转身,弯腰,恭恭敬敬欣赏。小伙翻一张,他赞一声“不错,不错”﹐翻两张,又赞“这笔写得好,那笔也好”,翻到第三张,先生自己动手,拉过作品,挑着看了几幅,说:“大体不错,搞展览,没问题。”女客要的就是这句话,笑道:“这可是您说的。”但她仍不满足,定要先生从头到尾一张一张挨序看,先生无奈,唯有从命,待一张一张看完,中间也点拨了几句,诸如应该如何结体,如何用笔等等。
    ④客人心满意足,又带着夸张的笑声离去。
    ⑤我多嘴了,实在有点忍不住,我说:“她还在学习阶段,这字展给谁看?”
    ⑥欧阳先生说:“能写到这份上,也不容易,哪能个个都成为书法家。”
    ⑦“五六十张,一张一张看,多费工夫啊!”我想说的是多误事,既耽误了师姐的时间,又耽误了欧阳先生的时间。
    ⑧“该费就得费。”先生说,“我是老师,老师就得耐心。”
    ⑨再访欧阳先生,是2006年夏秋之交,他已搬进了新居。这是一套四室三厅的组合,印象最深的是他的书橱,里层摆的是一些大部头的书,如《二十五史》《中国书法全集》《书道全集》《中国京剧艺术》《季羡林文集》《张岱年文集》《古文观止》《山东通史》《泰山大全》《中国传世名画》等,外层,搁着一些奖状、演出照,其中有欧阳先生本人的戏装,扮的是《龙凤呈祥》中的鲁肃,也有他女儿启名的戏装,扮的是《牡丹亭》中的杜丽娘。笔者此番拜望,是为了季羡林先生的事。那时,我正在为季先生作传,因为欧阳先生和季先生交往密切,掌握很多材料,我不能放过他。而欧阳先生,视季先生为老师,与老师有关的事,他不能拒绝。如此一来,我就登堂入室,堂而皇之了。
    ⑩写作季羡林先生的过程中,我产生一个苦恼:找不到季先生的亲人。真的,一个也没有。季先生光秃秃的,孑然一身。我发现欧阳先生认识季先生在济南的亲戚。
    ⑪有一天,欧阳先生对我说:“我后天去济南,你去吗?”“去。”我毫不犹豫。第三天,我就跟随欧阳先生夫妇,登上去济南的火车。在济南,承欧阳先生牵线,我认识了季先生的一位亲戚。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以后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⑫去济南的路上,与先生聊天,先生反负强调,“我就是个教书匠。”
    ⑬先生举例:高中肄业后,在济南穆光小学,教过一二三四五六年级。大学毕业后,在通县师范和二中,以及后来到北京一七一中,从初中到高中的每个年级,也都教过。现在教大学,大学的每一个年级,包括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也是一级不落。教过的科目,包括数学、语文、历史、美术、体育、化学、逻辑、戏曲、诗词等等。这样完整的教书匠,在全国恐怕也是少有。
    ⑭在世人给予的所有称号中,欧阳中石最看重的是“教师”。世人习惯称在某方面有突出成就的人为大师。对此,季羡林的招数是“请辞”,郑重其事地写了文章,印在书上,登在报上。欧阳中石的招数是幽默,一天,在他府上,欧阳先生拿笔在纸上写了个草书的“大”,然后在下边加了两点,成为草书的“老”,对我说:“你看,我比大师还多两点,我是老师。”
    ⑮又一日,欧阳先生送了我一首自吟:“普普通通一教师,持心若水顺时宜;蒹葭自任安平素,愧受荣殊敬谢辞。”
    (摘自《我与欧阳中石》,有删改)
    (1)文章围绕欧阳中石万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3)文章主要运用第一人称叙述,其作用是什么?
    (4)第⑨自然段为什么详细介绍先生的书橱?
    (5)文章以欧阳先生的诗结尾有何作用?
  • 题型:作文 难易度:中档

    18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于2021年5月22日高世。袁老生前留下了许多经典语录,比如:“书本和电脑很重要,但是书本和电脑种不出水稻!”“不要怕失败,怕失败的人最好不要搞研究,因为绝大部分的实验都是失败的。”“只要大方向是对的,不是死胡同,只要你坚持下去,就会到达光明的彼库。”“人就像一颗种子,要做好一颗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种子健康了,我们每个人的事业才能根深叶茂,枝粗果硕。“
    透过这些经典语录,我们被袁老的人格魅力所感染,在人生道路上,袁老的这些语录也能为我们照亮一束光。阅读上面四则语录,选择一则印象最深刻最有感触的、结合你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思考,以“一束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②文中不得适露本人相关信息。
  • 下载word版试卷(含答案解析)

试卷分析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