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 题型:简答题 题类:单元测试 难易度:中档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列题。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对这首词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寻寻觅觅”,不是写实,它只是表现一种若有所失的心理,借动作表现情思.
    B.“三杯两盏”言酒量之少,“淡”言酒质之薄,表明词人欲借酒消愁而不可得。
    C.“却是旧时相识”的“雁”,给词人带来的是对丈夫的思念和漂泊沦落之感.
    D.“独自怎生得黑"既表明了词人的孤单寂寞,也隐喻了后半生的坎坷悲惨.
    (2)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三句用一连串叠词,写出一种愁惨而凄厉的氛围,是词人血和泪的倾吐,也是向苍天的悲惨呼告,以及后期凄凉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
    B.上阕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最后“雁过也”三句在内容上承上,在结构上启下,自然地把抬头仰望过渡到低头俯视。
    C.“梧桐更兼细雨”两句写桐叶簌簌,秋雨滴滴,令人难以承受,这里是从正面渲染作者的悲苦心情。
    D.最后用一个“愁”字来概括,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全词用象征手法,把国破家亡的身世寓于景物描写之中,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心理。
    (3)作者在描写景物时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