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2024年语文第二册 第二单元测试卷五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1 .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mì) 惨(qī) 女(ɡōnɡ) 染(jiàn) B. (cuì) 魂(xiāo) 尺(zhī) 称(nì) C. (zhǎn) 不(ān) 玉(qì) 守(kān) D. 息(qī) 息(jiānɡ) 丽(mí) 韵(xié)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2 .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毕躬毕敬 寻寻觅觅 防患未然 雷霆万钧 B. 不记其数 冷冷清清 和盘托出 恍然大悟 C. 凄凄惨惨 琅琅上口 滥竽充数 死心塌地 D. 故弄悬虚 梧桐细雨 哄堂大笑 破釜沉舟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3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 将息:将要休息 B.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枯萎凋谢 C. ,怎一个愁字了得! 次第:光景、情形 D. 三杯两盖淡酒,怎他,晚来风急! 敌:抵挡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4 . 下列各项中,断句有误的一项是( )
    A.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B.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C.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D.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5 . 下列词句中,不存在语序倒置现象的一句是( )
    A.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B.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C.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D. 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6 . 下列对《声声慢》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开篇连用七组叠字,下笔奇特,极有层次地点出词人内心的空虚,孤寂和凄苦。 B. 上阕先写寒气袭人的晚风,再写冷暖不定的气候,最后写南飞的过雁,这些景物无一不增添词人的愁绪。 C. 下阅继续倾诉愁情:菊花憔悴,正是词人身世变迁的写照;独守寒窗,顿生度日如年之感;雨打梧桐,更是泪打心扉,令人难以承受。 D. 本词结构上打破了上、下阕的局限,浑然一体,就眼前事,身边景,层层铺叙,反复渲染,取得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 题型:填空题 难易度:易

    7 . 莫道不销魂,        ,        
  • 题型:填空题 难易度:易

    8 .           ,             ,却是旧时相识。
  • 题型:填空题 难易度:易

    9 .           ,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       
  • 题型:简答题 难易度:中档

    10 .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列题。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对这首词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寻寻觅觅”,不是写实,它只是表现一种若有所失的心理,借动作表现情思.
    B.“三杯两盏”言酒量之少,“淡”言酒质之薄,表明词人欲借酒消愁而不可得。
    C.“却是旧时相识”的“雁”,给词人带来的是对丈夫的思念和漂泊沦落之感.
    D.“独自怎生得黑"既表明了词人的孤单寂寞,也隐喻了后半生的坎坷悲惨.
    (2)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三句用一连串叠词,写出一种愁惨而凄厉的氛围,是词人血和泪的倾吐,也是向苍天的悲惨呼告,以及后期凄凉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
    B.上阕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最后“雁过也”三句在内容上承上,在结构上启下,自然地把抬头仰望过渡到低头俯视。
    C.“梧桐更兼细雨”两句写桐叶簌簌,秋雨滴滴,令人难以承受,这里是从正面渲染作者的悲苦心情。
    D.最后用一个“愁”字来概括,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全词用象征手法,把国破家亡的身世寓于景物描写之中,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心理。
    (3)作者在描写景物时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什么作用?
  • 题型:简答题 难易度:中档

    11 .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列题。
    添字丑奴儿·芭蕉
    李清照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注】①北人:北宋灭亡,李清照从故乡山东济南被迫流落到江南,故称“北人”。
    (1)下列对这首词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问句“窗前谁种芭蕉树”开头,把读者的视线引向南方特有的芭蕉庭院,这个问句迁怒于庭中芭蕉,含蓄深沉地表达出词人痛苦难耐的思国怀乡之情。
    B.上阕着力渲染芭蕉树的繁盛,因此才有了下阕雨打芭蕉声响之大,更好地体现主人公凄凉的心境。
    C.词人从北方逃难到南方,听到雨打芭蕉声,漂泊之感顿生。“不惯”不只是词人在水土、气候方面的难以适应,还有飘零沦丧的异乡之感。
    D.上下两阕中叠语的运用,不仅有音乐上的回旋之美,而且进一步表达了词人强烈的感情,触情于景,托物言志,能够引发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
    (2)词人在这首词里写道“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霪”,她的《声声慢》中有“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两个“雨”的意象表达的感情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
  • 下载word版试卷(含答案解析)

试卷分析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