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国科学家发现神经元与血管之间新桥梁
在神秘而复杂的人体中,大脑无疑是最为神奇的器官之一。它掌控着我们的思维、情感和行动,其精密的运作机制一直是科学家们不懈探索的课题。2024年1月3日,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特聘研究员贾洁敏团队的一项重大发现,为我们深入理解大脑的奥秘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他们发现了架在神经元与血管之间的“新桥梁”,即类突触(NSMJ).
大脑的正常运转离不开充足的血液供应,而血供机制的研究对于理解大脑功能以及治疗相关疾病至关重要。长期以来,科学家们知道神经元和血管在大脑中密切相关,但对于它们之间具体的连接方式却并不完全清楚。贾洁敏团队采用大体积三维扫描电镜和光电联合技术,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
研究团队发现,穿支动脉血管并非如以往所认为的那样被星形胶质细胞终足完全包裹。这一发现打破了传统观念,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原来,神经元可以穿过星形胶质细胞终足的“漏洞”,直接与血管进行“对话”。这种独特的连接方式为大脑的信息传递和物质交换提供了新的途径。
进一步的研究揭示了血管周围神经元的轴突含有子、母突触前。其中,子突触前能够穿过星形胶质细胞终足的“漏洞”,插入血管平滑肌细胞外围的基底膜,与血管平滑肌细胞形成类突触。这个类突触就像是一座“新桥梁”,连接起了神经元与血管。
那么,这个“新桥梁”究竟有何重要意义呢?首先,它为深入理解大脑的血供机制提供了新视角,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星形胶质细胞对血管的调节作用上,而现在发现的类突触表明,神经元也可以直接参与到血管的调节中。这一发现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大脑中血液供应的调节机制,为研究大脑的生理功能提供了新的线索。
其次,该发现为开发针对此类连接的脑卒中治疗策略提供了新思路。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通常是由于脑部血管堵塞或破裂导致的。目前,对于脑卒中的治疗主要集中在恢复血液供应和保护神经元方面。而类突触的发现提示我们,或许可以通过调节神经元与血管之间的连接来治疗脑卒中。例如,可以开发针对类突触的药物,促进神经元与血管之间的正常通信,从而改善脑部的血液供应,保护神经元免受损伤。
此外,这一发现也为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提供了启示。许多神经系统疾病都与血供异常有关,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通过深入研究神经元与血管之间的连接机制,我们有望找到治疗这些疾病的新方法。
然而,这一发现仅仅是一个开始。要真正理解类突触的功能和作用,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后续研究。例如,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类突触的形成机制、信号传递方式以及在不同生理和病理条件下的变化。同时,还需要开展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验证针对类突触的治疗策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贾洁敏团队发现的神经元与血管之间的“新桥梁”一类突触,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科学发现。它为我们深入理解大脑的血供机制提供了新视角,也为开发针对脑卒中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策略提供了新思路。
(选自“人民网”2024年1月4日,有删改)
(1)贾洁敏团队发现的类突触对神经系统疾病研究的重大价值主要体现在( )
A.揭示了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共同病因,为统一治疗提供可能。
B.为理解大脑血供机制提供新视角,从而间接推动神经系统疾病研究。
C.通过调节神经元与血管的连接,为多种神经系统疾病治疗提供新思路。
D.提供了研究神经系统疾病的全新技术手段,改变传统研究格局。
(2)文章中“新桥梁"这一表述深刻反映出类突触的本质特征在于( )
A.其作为神经元与血管独特连接方式,颠覆传统认知,开启研究新方向。
B.它在大脑信息传递和物质交换中发挥关键作用,影响神经系统功能。
C.为治疗脑卒中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提供具体可行的策略路径。
D.连接起大脑中不同细胞结构,对大脑正常运转起着决定性作用。
(3)关于文章在阐述类突触的意义时运用的写作手法,说法正确的是( )
A.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手法,将传统研究与新发现进行对比,突出类突触的重要性。
B.运用了引用论证的手法,引用了专家的观点来增强说服力。
C.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手法,将类突触比喻为“新桥梁”,形象地说明其作用。
D.通过列举大量神经系统疾病实例,凸显类突触的广泛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