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朝服衣冠 服:穿戴 B.肉食者谋之 谋:计划
C.皆以美于徐公 以:因为 D.窥镜而自视 面:表转折
(2)下列句子中加点古今词义相同的是( )
A.邹忌讽齐王纳谏 B.能面刺寡人之过 C.吾妻之美我者 D.窥镜而自视
(3)下列句子中文言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B.欲有求于我
C.皆以美于徐公 D.皆朝于齐
(4)有关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通过邹忌与徐公比美以及与妻妾,客人的问答,说明大家都有偏爱的一面,进而引出进谏的缘由。
B.邹忌把"妻之私”"妾之畏”“客之有求"与齐王的“蔽甚矣”联系起来,类比推理,得出结论,充分体现了邹忌的雄辩善诱的技巧。
C.文章通过邹忌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喻,劝齐王纳谏,使齐王明白了纳谏的重要性。
D.邹忌进谏时,先从日常生活谈起,现身说法,以小见大,娓娓道来,令人易于接受。这一部分用了三层比喻方法来推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