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2024年第二册第七单元测试卷五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1 .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诸父异爨 迨:等到 B. 庖而宴 逾:越过 C. 变矣 再:第二次 D. 去,以手阖门 比:等到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2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B.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 C. 余稍为修葺,使不 D. 妪,先大母婢也,二世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3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异义相同是( )
    A. 室仅 B. 而是 C. 之夜 D. 垣墙周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4 . 下列句子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正确的是( )
    A. 客逾庖宴 表顺承 B. 先妣抚甚厚 代词,她 C. 呱呱泣 表修饰 D. 指叩门扉曰 介词,来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5 . 下列句子中句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判断句 B. 又杂植兰桂竹木手庭介词结构后置 C.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省略句 D. 且何谓阁子也宾语前置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6 .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诸父”即伯父、叔父的统称i“先大母”,即已去世的祖母。 B. “三五之夜”即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十五”又称“望”,如“丁卯年三月之望”,即丁卯三月十五。 C. “象笏”,即象牙做的笏。笏,就是封建时代官员们上朝时所用的手板,有事可记于上,以备忘。 D. “公”“子”“先”在文言文中常用作尊敬的称呼,“婢”“妾”则常作女子谦称。
  • 题型:填空题 难易度:易

    7 . 束发,指__________,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称谓。儿童时期头发向上收起,重成小髻,称为__________,男孩成童束发为髻称“_________”,而“成童”即长到一定年龄的儿童,一般认为是十五岁。
  • 题型:填空题 难易度:易

    8 . __________,指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另外,古时诸侯朝觐毕天子问其民安否,也叫“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回家看望父母,不只限于出嫁的女子,“闺”字常和女子有关,没结婚的女子称“__________”,女子的住室称“__________”。文中的“__________”指内室。
  • 题型:填空题 难易度:中档

    9 . 翻译
    (1)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她抚之甚厚。
                                                                               。
    (3)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
  • 题型:简答题 难易度:中档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A)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B)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C)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D)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茸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选自《项脊轩志》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余而居 扃牖:关闭门 B.有神护者 殆:大概
    C.时至轩中 时:时常 D.吾妻死之年所植也 手:亲手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与例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顷,持一象笏至
    A.三五夜,明月半墙 B.先姚抚甚厚
    C.儿成、则可待乎 D.久,能以足音辨人
    (3)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不恰当的是( )
    A.东家和西家的狗都在叫,来了客人得穿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上栖息。
    B.老婆婆,是我逝世的祖母的婢女,给两代人喂过奶,母亲在世时待她很好。
    C.孩子,好久不见你的踪影,怎么整天静悄悄地待在这里,像个闺女一样?
    D.项脊轩一共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焚毁,大概有神灵在保佑吧。
    (4)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通过记叙与自己的书斋项脊轩相关的人事变迁,家庭琐事来抒发悲喜之情。
    B.作者善于选取细节来表现深情,如写母亲的语言“大类女郎”“儿之成则可待乎”,动作“比去,以手阖门”“顷之,持一象笏至”等来表现对儿子深切的爱。
    C.文章用枇杷树做结,把它的种植时间与妻子逝世之年联系起来,移情于物。只说树在长,不说人在思念,不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
    D.文章的叠词增加了形象性和音乐美,如用“寂寂”来烘托环境之清静,用“往往”来渲染门墙之杂乱,用“呱呱”来描摹小儿的哭声,用“默默”来状写作者攻读之刻苦。
  • 题型:简答题 难易度:中档

    1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朝服衣冠 服:穿戴 B.肉食者谋之 谋:计划
    C.皆以美于徐公 以:因为 D.窥镜而自视 面:表转折
    (2)下列句子中加点古今词义相同的是( )
    A.邹忌讽齐王纳谏 B.能面刺寡人之过 C.吾妻之美我者 D.窥镜而自视
    (3)下列句子中文言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B.欲有求于我
    C.皆以美于徐公 D.皆朝于齐
    (4)有关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通过邹忌与徐公比美以及与妻妾,客人的问答,说明大家都有偏爱的一面,进而引出进谏的缘由。
    B.邹忌把"妻之私”"妾之畏”“客之有求"与齐王的“蔽甚矣”联系起来,类比推理,得出结论,充分体现了邹忌的雄辩善诱的技巧。
    C.文章通过邹忌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喻,劝齐王纳谏,使齐王明白了纳谏的重要性。
    D.邹忌进谏时,先从日常生活谈起,现身说法,以小见大,娓娓道来,令人易于接受。这一部分用了三层比喻方法来推进文章。
  • 下载word版试卷(含答案解析)

试卷分析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