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微时代”,读什么?
在信息技术时代,手机社交软件成为很多人的移动聊天室。君不见,候机室内,人人运指玩手机;地铁车厢,茫茫一片低头族。对许多人来说,“微阅读”已成为重要的阅读方式。
各类手机社交软件的订阅号渐渐増多,“选择”的问题也浮岀水面。将各种内容推送给我的公共账号,的确是我订阅的;而我订阅的,又是我感兴趣的。看不懂、不感兴趣、不认同其观点甚至仅仅是“讨厌这个账号名”,都可以成为我不订阅、不看的理由,何况,订了我也可以不看,更不用说还随时能“取消关注”了。在这样的¨自由选择”下,我的阅读趣味乃至知识水平,决定了我能看到什么。我读到的固然是我喜欢的,但我拋弃的却可能会更有价值。这就像是进入了一个认知的丛林,我无法走出¨自我”这个陷阱。固化的欣赏口味与阅读取向,很可能让我无法去拥抱更为广阔的世界,寻求更为深刻的精神享受,甚至让我对世界的想象力开始萎缩。简单点说,太舒服的阅读,让我无法“突破”,甚至原地踏步。
虽然没有大数据攴撑,但手机社交软件分享的“微阅读”的普遍状况,却也证明着这样的观点。朋友圈中分享的公共账号页面,很多都有“揭秘”“爆料”等种种令人惊悚词汇,更不乏“不得不看的人生格言”“30岁之前要明白的50个道理”等或浓或淡的心灵鸡汤。多有无法深究的八卦,多有似是而非的劝诫,多有浅尝辄止的思考,多有不知所云的感悟……有人调侃说,这样的分享,说者未必懂,而听者也未必信,不过是在寻求饭局上的谈资。这样的阅读状况,难免会让人担心背后日渐失落的心灵图景。
更重要的是,每天更新的订阅人数、页面访问量,让公共账号的提供者们,精准地掌握着读者的口味,从而不断满足甚至迎合着读者的阅读偏妤。这样的¨正反馈效应”,将使这个新的阅读市场越来越像一个提供廉价用品的超市。你的选择,也决定了你可能有的选择。人人爱八卦,则高谈阔论种种内幕、秘闻的内容就増多;个个爱鸡汤,则励志类、成功学、创业经难免泛滥。
有人说,世界上种种变动中的关系,只有两种状态,要么是良性循环,要么是恶性循环。而让人欣慰的是这两种循环是可以转化的。在“微阅读”可能出现的循环状态中,只要有一方愿意迈出一步,就会改变其发展的走向。对于读者来说,走出心灵之宅,克服懒惰或是畏难心理,努力寻找“高一层次”的阅读,去理解那些你或许不同意的观点,去欣赏那些你或许不喜欢的表达,在这个过程中肯定能发现那一片“林中空地”。而对于各类手机社交软件的公共账号——这些文化产品的提供者们来说,则需要保持恒定的审美价值观,在分析与把握受众需求的同时,以更高远的眼界开拓更丰富的资源,不被枯燥的数字牵着鼻子走。
希望当下这个“微时代”发生更多阅读变革,在改变我们阅读的同时,也能给予我们以真正的幸福。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是
A.使用手机社交软件阅读的人数众多,已经成为被很多人认可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阅读方式。
B.读者订阅的都是其感兴趣的、特别喜欢的内容,这决定了其阅读必然是极其舒服的阅读。
C.读者的口味被公共账号的提供者们精准地掌握着,他们不断满足甚至迎合着读者的阅读偏好。
D.“微阅读”正在改变人们的阅读方式,但问题多多,需要正视并将其引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2)下列对现阶段“微阅读”的危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微阅读”很可能令读者的欣赏口味与阅读取向固化,使一些读者获得的精神享受是肤浅的。
B.对看不懂、不感兴趣的内容不订阅、不看,长此以往,读者自然难以拥抱更为广阔的阅读世界。
C.“微阅读”给读者提供了“揭秘”“爆料”等饭局上的谈资,难免会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
D.“微阅读”多涉及没有多少营养的劝诫、感悟等,读的时间久了会让读者患上精神营养不良症。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现在的手机社交软件提供的阅读内容虽多,但是真正有价值的、为读者健康成长着想的阅读内容不多。
B.作为读者,如果能够主动去欣赏那些自己或许并不喜欢的表达,那么可能会有新的发现。
C.公共账号的提供者被枯燥的数字牵着鼻子走,实际上就是一味迎合读者阅读趣味的表现。
D.“微时代”的公共账号在改变人们的阅读方式,也必会引领读者通过阅读获得真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