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 题型:简答题 题类:单元测试 难易度:中档

    完成下列各题。
    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秦城恐不可得,见欺 徒:白白地。
    B.计欲亡走燕 窃计:私下打算。窃,敬辞。
    C.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均:权衡、比较。
    D.城不入,臣请璧归赵 完:使……完好无缺。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①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②拜相如上大夫
    B.①求人可使报秦,未得 ②何?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C.①夫赵强燕弱 ②不如因厚遇之
    D.①秦城求璧而赵不许 ②赵亦盛设兵待秦
    (3)下列各句句式与“求人可使报秦者”句式相同的是( )
    A.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B.蚓无爪牙之利
    C.不吾知也
    D.俟我于城隅
    (4)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当赵国得到和氏璧时,秦昭王遗书欲以十五城换取和氏璧。给还是不给,这是摆在赵国面前的两难问题。
    B.秦派使者送信,按照外交礼节,赵应派使者回复,但满朝文武,却找不到一个可以出使秦国的人,这是蔺相如出场的背景。
    C.缪贤在赵国确实没有可出使秦国的合适人选时推荐了蔺相如,可见当时赵国并不注重人才,致使国力弱小。
    D.蔺相如认为,秦强赵弱,国家实力间的差距决定了和氏璧不得不给。在决定给秦国和氏璧后,又许下诺言:完璧归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