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段,回答下列各题。
①普天之下古往今来种种成败的人和事,它们所经历的道路是如此的纷繁不同。推究他们为什么成功,又为什么失败,回答是有毅力的人就会成功,反之则是失败。
②人生的历程,大体逆境占了十分之六七,顺境也占了十分之三四,而顺逆这两种境遇又常常是相互交替着出现的。无论事情是大是小,必然会遇到几次乃至十几次的阻力,这种阻力虽然有大有小,但必定是不可避免的。那些意志和能力薄弱的人,开始的时候一定会说我想要如何如何,他心里认为天下事本来就是很简单容易的。等到马上尝试,阻力突然来临,就颓然丧失了信心。那些意志能力比较弱的人,凭着一时的意气,通过了第一关,遇到第二次挫折就退缩了;意志能力稍强的人,遇到三四次挫折才退缩;又坚强些的人,遇到五六次挫折才退缩。所做的事情越大,他遇到的挫折就越多,他不退缩的话也就越难。不是极其坚强的人,是很难达到成功的终点的。
③如果遇到挫折而不退缩,那么小的逆境之后,必定有小的顺境;大的逆境之后,必定会有大的顺境。经过了盘根错节的复杂情况以后,就会有迎刃而解的一天。旁观者只是羡慕别人的成功,认为这个人大概是个幸运儿,而老天特别宠爱他;又认为自己总是遭遇不顺利,所以成就也比不上他。这种人哪里知道所谓的“不顺”、“幸运”,他和我都是相同的,而是否能征服这些“不顺”,利用这些“幸运”,正是他成我败的区别所在。再拿驾船来做比方,如果用二十天的时间行走一千里的路程,其间风向潮流有时顺有时逆,常常交互错杂。他凭着艰苦忍耐的力量,迎着那逆风逆流冲了过去,然后能从容地前进,去渡过顺风顺水的一段。但是我或者一天就退回来了,或者两三天就回来了,或者五六天就回来了,因此也就始终不能到达彼岸了。
④孔子说:“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孟子说:“有为者,譬若掘并,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成败的规律,在此而已。
(1)下列对文段内容的概括,恰当的是( )
A.有毅力的人不一定会成功。
B.没有毅力的人会成功。
C.有毅力的人一定会成功。
D.没有毅力的人不会失败。
(2)结合孔子的思想理论,对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意志和能力薄弱的人,一般不会成功。
B.人生的历程逆境的比例大于顺境。
C.如果遇到挫折而不退缩,那么小的逆境之后,必定有小的顺境。
D.意志能力稍强的人,遇到五六次挫折后才退缩。
(3)下列对文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获得成功的人是意志坚强的人。
B.遇到的挫折越多,说明他越坚强。
C.遇到的挫折越多,说明他越接近成功。
D.极其坚强的人,可能会达到成功的终点的。
(4)文段所用的论证方法,不正确的是( )
A.引用论证
B.举例论证
C.对比论证
D.比喻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