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2022年 语文 期末 专项提高卷十三 文言文阅读2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易度:易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揉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之所学也;吾尝跋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C)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也。
    (选自《劝学》)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不如之所学也    须臾:片刻
    B.而闻者            彰:清楚,明白
    C.君子非异也        生:生活
    D.用心也            躁:浮躁,不专心
    (2)下列句子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
    例句:蚓无爪牙
    A.秦人视,亦不甚惜
    B.冰,水为
    C.四海大,有几人欤
    D.句读不知
    (3)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恰当的是
    A.君子知识渊博,并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
    B.借取舟船的人,并不是能游水,却可以横渡江河。
    C.劣马拉十辆车,(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
    D.却向上能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
    (4)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学不可以已”是贯穿全文的中心思想。
    B.“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是从反面设喻来说明积累的重要。
    C.文章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能够“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与“蟹六跪而二螯”,却“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进行对比,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粗心浮气。
    D.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必须用礼义来矫正,所以他特别重视学习。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易度:易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孔子犹如江海
    赵简子问子贡曰:“孔子为人何如?”子贡对曰:(A)“赐不能识也。”简子不曰:“夫子孔子数十年,(B)终业而,寡人问子,子曰‘不能识’,何也?”子贡曰:(C)“赐譬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孔子犹江海也,(D)赐则奚足以识之?”简子曰:“哉,子贡之言也!”
    (选自《论语》)
    【注】①赵简子:赵国开国君主,名鞅。②子贡:孔子的弟子,名赐,字子贡。③譬:好像,犹如。④奚:怎么。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简子不曰          说:同“悦”,高兴
    B.夫子孔子数十年    事:侍奉
    C.终业而之          去:离开
    D.哉,子贡之言也    善:善良
    (2)下列句子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
    例句:终业去之
    A.人不知不愠
    B.山水之乐,得之心寓之酒也
    C.执策临之
    D.乃记之
    (3)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最恰当的是
    A.我不认识他
    B.终于毕业离开他。
    C.我好像使饥渴的人能够在江海边喝水一样。
    D.我又怎么能够了解他?
    (4)下列对文段理解和分析,正确的是
    A.本文赞扬赵简子求贤若渴、不耻下问的作风。
    B.本文称赞子贡谦虚好学、尊重老师的品德。
    C.本文说明孔子的贤明犹如江海,深不可测。
    D.本文阐述求学问必须知其所以然的道理。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易度:易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于诸侯。
    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壁。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壁。赵王与大将军亷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匆予,即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東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壁而赵不许,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选自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以勇气于诸侯     闻:闻名,出名
    B.即秦兵之来       患:忧虑,担心
    C.欲亡走燕       窃计:私下打算
    D.在赵             曲:弯曲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蔺相如者,赵人          欲人之无惑难矣
    B.而君幸赵王              良曰:“长臣”
    C.均二策                  师道不传已久矣
    D.秦王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  至丹荆卿为计
    (3)下列句子中,与“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句式相同的是
    A.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B.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C.古之人不余欺也
    D.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4)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廉颇和蔺相如都是赵国的良臣。
    B.蔺相如曾经想从赵国逃跑,投奔到燕国,被赵宦者令缪贤劝阻了。
    C.秦王想用十五座城池换取赵国的和氏璧。
    D.赵王派遣蔺相如带好和氏璧,西行人秦。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易度:易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辶。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予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辶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选自苏轼《前赤壁赋》
    (1)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驾一叶扁舟
    B.倚歌而和
    C.自其变者而观
    D.取之无禁,用不竭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是
    A.山川相缪
    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C.举匏樽以相属
    D.相与枕藉乎舟中
    (3)下列句子属于被动句的是
    A.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C.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D.客何为者?
    (4)从体裁上看,下列作品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是
    A.《游褒禅山记》
    B.《石钟山记》
    C.《念奴娇·赤壁怀古》
    D.《赤壁赋》
  • 下载word版试卷(含答案解析)

试卷分析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