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2024年语文第二册 第六单元测试卷四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1 . (2021·山东)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
    ①“十三五”以来,我国脱贫攻坚取得的巨大成就,使广大人民群众________不已。
    ②国际奥委会专家代表团来到北京,对冬奥会场馆建设情况进行实地________。
    ③涓滴之水终可以磨损大石,________由于力量强大,________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
    A. 感愤 考察 不是 就是 B. 感奋 考察 不是 而是
    C. 感奋 考查 不是 就是 D. 感愤 考查 不是 而是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2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动(jì) 恿(sǒnɡ) 坏(tǒnɡ)
    B. 冽(lǐnɡ) 娇(chēn) 然(jiǒnɡ)
    C. 囔(dū) 丰(yǜ) 颤(lì)
    D. (sǎnɡ) 见(piě) 起(diǎn)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3 . 下列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虔诚 磨蹭 铃铛 以逸代劳
    B. 皱褶 弛骋 黯淡 理直气壮
    C. 委曲 脉搏 蠕动 慷慨大度
    D. 倾轧 掩饰 刹那 乔妆打扮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4 . 填入下列各句横线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台儿沟那一小片石头房子在同一时刻忽然完全静止了,静得那样深沉、真切,好像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________。
    ②车上的人既不了解火车的呼啸曾经怎样叫她像只受惊的小鹿那样________,更不了解山里的女孩子在大山和黑夜面前到底有多大本事。
    ③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________了,它发出宽亮低沉的回音。
    A. 虔诚 惊慌失措 颤抖 B. 忠诚 不知所措 颤抖
    C. 忠诚 惊慌失措 颤栗 D. 虔诚 不知所措 颤栗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5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厉害了!我的国。”这是无数中华儿女对祖国发展成果的由衷赞叹。
    B. 你参加了“用经典润泽心灵”主题演讲大赛了吗?获得了第几名?
    C. 大街上摆满了水果摊,甜瓜啊、西瓜啊、苹果啊、葡萄啊……
    D. 说起黄山,人们很容易想起徐霞客对黄山的赞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6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 十五六岁的少年正值青春年华,当有的豪情壮志。
    B. 在世界杯羽毛球女子双打决赛中,中国队的两位姑娘配合得,获得冠军。
    C. 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之后,种种可怕情境令参观者印象深刻,
    D.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而灾难,却让一个鲜活的生命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7 . 下列各句所涉及的年龄,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②豆蔻梢头二月初
    ③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④年近知命,位止方州
    ⑤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
    A. ③①②④⑤
    B. ③②①⑤④
    C. ②④③①⑤
    D. ②①③⑤④
  • 题型:填空题 难易度:中档

    8 . 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一般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四个部分,有些小说除此之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部分。
  • 题型:填空题 难易度:易

    9 . 描写的环境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
  • 题型:填空题 难易度:易

    10 . 铁凝,______女作家,现为中国________主席。
  • 题型:简答题 难易度:中档

    1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
    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香雪也要赶路了,她捧起溪水洗了把脸,又用沾着水的手抿光被风吹乱的头发。水很凉,但她觉得很精神。她告别了小溪,又回到了长长的铁路上。
    前边又是什么?是隧道,它愣在那里,就像大山的一只黑眼睛。香雪又站住了,但她没有返回去,她想到怀里的铅笔盒,想到同学们。惊羡的目光,那些目光好像就在隧道里闪烁。她弯腰拔下一根枯草,将草茎插在小辫里。娘告诉她,这样可以“避邪”。然后她就朝隧道跑去。确切地说,是冲去。
    香雪越走越热了,她解下围巾,把它搭在脖子上。她走出了多少里?不知道。尽管草丛里的“纺织娘”“油葫芦”总在鸣叫着提醒她。台儿沟在哪儿?她向前望去,她看见迎面有一颗颗黑点在铁轨上蠕动。再近一些她才看清,那是人,是迎着她走过来的人群。第一个是凤娇,凤娇身后是台儿沟的姐妹们。
    香雪想快点跑过去,但腿为什么变得异常沉重?她站在枕木上,回头望着笔直的铁轨,铁轨在月亮的照耀下泛着清淡的光,它冷静地记载着香雪的路程。她忽然觉得心头一紧,不知怎么的就哭了起来,那是欢乐的泪水,满足的泪水。面对严峻而又温厚的大山,她心中升起一种从未有过的骄傲。她用手背抹净眼泪,拿下插在辫子里的那根草棍儿,然后举起铅笔盒,迎着对面的人群跑去。
    山谷里突然爆发了姑娘们欢乐的呐喊,她们叫着香雪的名字,声音是那样奔放、热烈;她们笑着,笑得是那样不加掩饰,无所顾忌。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颤栗了,它发出洪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哦,香雪!香雪!
    (1)第一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2)面对黑夜的寂静、清冷,香雪的反应是怎样的?
    (3)“哦,香雪!香雪!”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 题型:简答题 难易度:中档

    1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
    麦 天
    雷抒雁
    一过清明,绿油油的麦苗就像睡醒吃饱喝足了的孩子,噌噌地往上蹿。只几番风摇雨洗,麦子便扬花了,又几日暴晒,先前绿毡一般的田地,就显出些杏黄色了。
    从麦子泛出杏黄色,农家的节日就开始了。临近端午节,路上走亲戚的人便多了起来。“麦梢黄,女看娘。”穿得光洁鲜亮的女子,先前有步行的、骑驴的;如今有骑自行车、摩托车的;村子通了公路,也有一招手上了公共汽车的。出嫁的女儿,每每赶在麦忙前这段空闲走走娘家。母女们,别管多见面,少见面,一聚头,就有说不完的话。到了饭时,女儿随娘入厨,像先前未嫁时,熟盆熟碗地做一顿好饭,孝敬父母。
    女人去看娘,男人守在家里忙麦收前的杂事。开镰前最后一集是“忙农会”,各类夏收物资一应俱全挤满市场。县里剧团也到集市凑热闹,急锣紧鼓唱《喜开镰》。树阴下,男人们三个一堆,五个一团,聚在一起聊天。无非是说,今年麦子长得厚,吃苦的日子到了,脸上却掩不住心里的喜悦。先前,从甘肃来的麦客,早早就往关中赶。一路上从西往东,跟着麦熟先后,次第割过来,叫赶麦场。如今,麦客少了,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地吼个不停,所过之处,留下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麦秸香。收麦的时间由此大大缩短,种田人只需跟了机器,张开口袋,哗哗装满运回家就是。
    男人虽然不再耍镰费胳膊,毕竟还是五黄六月,头顶一团火球,身上汗不断。早晨起大早,白天累一天,晚上一碰枕头跌进梦乡,摇不醒叫不应。麦天的日子,累人的日子。妻子心疼丈夫,这些天,得把饭食做可口。先是锅盔面,只两顿,男人就说:吃不进去,有些汤水便好。女人另想法子,买些精肉,配上黄花木耳菠菜豆腐,做成酸酸辣辣的臊子;然后,使出看家的本领,把面和硬揉匀擀薄切细,如同俗语说的“薄如纸细如线,下到锅里莲花转”。一碗香喷喷的臊子面端给男人,看着他三口五口一碗,吸得滋滋溜溜响,女人心里别提多舒坦!改日,又变了花样,在瓷盆里泡成酸菜酸汤,再割一把鲜鲜嫩嫩的水芹菜,将那芹菜切碎,配了油、葱花在锅里一炒,倒进酸汤,烧滚放凉,细白的面条浇上这酸菜汤,叫浆水面,热天吃了,落汗下火。男人吃完一老碗又一老碗,嘴里吱咂有声,身上却硬是不出汗,你说怪不!
    新麦入囤,满屋子都是麦香、馒头香、锅盔香。忙了一季的男人,长剌剌躺在炕上,望着麦囤,嘴里哼着秦腔。想啥?啥都不想,忙活了一年,身子脑子都该歇歇了。偶一抬头,望见窗外,黑云朦朦,淅淅沥沥落下雨点来,睡意便水一般弥漫上来。
    妻子会在炕头做些针线活,猛地推一把懒洋洋躺着的丈夫:“去,割二斤肉来,妈妈这两天该来追节了。”
    “追节?什么节?”回应忙前女看娘,这回该娘看女了。
    麦天,一年一度,忙碌着,喜悦着,把农家的日子濡染得鲜鲜亮亮,有滋有味。
    (1)文中叙写了如今关中“麦天”的哪些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2)“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地吼个不停,所过之处,留下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麦秸香。”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
    (3)“男人虽然不再耍镰费胳膊,毕竟还是五黄六月,头顶一团火球,身上汗不断。早晨起大早,白天累一天,晚上一碰枕头跌进梦乡,摇不醒叫不应。麦天的日子,累人的日子。”
    这些叙写从全文结构看有什么作用?
    (4)文章最后说麦天的忙碌、喜悦“把农家的日子濡染得鲜鲜亮亮,有滋有味”。请联系全文,简要说说你对“鲜亮”与“滋味”的理解。
  • 下载word版试卷(含答案解析)

试卷分析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