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2022年 语文 第三册 第六单元测试卷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1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是
    A. (xǔ)    染(xuàn)    残羹冷(zhì) B. (zhá)    心(yè)    按不住(nà) C. (yín)    子(tóu)    冕堂皇(guàn) D. 进(bié)    头(chàn)    栩如生(xǔ)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2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①这家工厂排放的废气废水,严重污染了环境,________ 了居民的健康。
    ②大学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并不意味着学习的________ ,学习无止境,要活到老,学到老。
    ③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我们________ 守候在静止的岸,________ 做飞速行驶的舟。
    A. 妨碍  终止  不但  而且 B. 妨害  终止  与其  不如 C. 妨害  中止  不但  而且 D. 妨碍  中止  与其  不如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3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A. 我们,简明扼要地说,就是每一个单独的“我”,到底重要不重要? B. 以我来说,从连环图画《西游记》到《红楼梦》;从郁达夫到屠格涅夫;从徐志摩到吉辛;从新月派的诗到美国惠特曼的《草叶集》。 C. 你读过“金缕曲”吧,劝君惜取少年时,孩子,多珍重! D. 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谁说不是一条真理?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4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是
    A. 两位阔别多年的老朋友意外在异国他乡,别提有多高兴。 B. 发生在豪华酒店内的枪击事件造成了重大伤亡,惨不忍睹,令人 C. 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同学们,又体验到了合作之趣。 D. 著名的路南石林是世界罕见的风景名胜,是大自然之杰作。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5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
    A. 英雄们可歌可泣的壮举,猛烈地拨动着观众们的心弦,在感动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B. 在男子58公斤级比赛中,济南选手击败对手获得冠军并取得金牌。 C. 新形势下的教育就应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能力。 D. 空中飘来一丝优雅的琴音,那跳动的音符在我的耳畔浮现回荡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6 . 对下列语句的排序,最恰当的是
    ①辞章是属于文章形式方面的问题。
    ②讲究义理就是要求观点正确,论据充分。
    ③讲究考据就是要求材料准确。
    ④义理和考据,是属于文章内容方面的问题。
    ⑤讲究辞章就是要求适合于内容的完美的形式。
    A. ④②③①⑤ B. ④①②③⑤ C. ①⑤②③④ D. ②③⑤④①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7 . 下列有关应用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通知的标题一般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三部分组成,也可以省略发文机关,仅由主要内容、文种组成标题。 B. 证明信是以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个人的名义凭借确凿的证据,证明某人的身份、经历,或证明有关事件的真实情况的专用书信。 C. 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是写好调查报告的基础。 D. 简报不同于一般报纸,它一般在编报机关管辖范围内的各单位之间交流,可以公开传播。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8 . 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是
    A. 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B. 唯有风可以肆无忌惮游刃有余地穿过荆棘和竹篱笆。 C. 我国当代文坛涌现出许多青年作家,令人欣喜。 D. 她依偎在母亲的身边,诉说着,轻轻地诉说着,深情地诉说着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9 .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是
    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A. 这首诗前两句点出诗人赏花的时间是春天月夜,并描绘了海棠在东风月色中的光彩和芬芳。 B. 末两句写海棠像一个睡美人,娇容柔美,同时也写了诗人赏花时的愉悦心情。 C. 在表达手法上,前两句写海棠的色和香,是实写,后两句写海棠的神态是虚写。 D. 全诗实写与虚写前后映衬,比喻、夸张、拟人、双关等修辞手法互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海棠花的热烈赞美之情。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易度:中档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中医到底是科学还是伪科学?
    李北方
    ①有些科学的支持者不甘于坚守科学的边界,他们认为万事万物都可以用科学方法加以认识,这种倾向被称作科学主义。科学主义的轻慢态度和不容置疑的权威性在某些知识分子的身上变本加厉地延续下来,他们挥舞带有科学标签的大棒,一切与现代科学不相兼容的对世界的认知方式—如以中医为代表的传统文化——都可能遭到攻击和打压,被冠以“不科学”或“伪科学”之名。学者江晓原认为,称这些人为科学主义者是不准确的,把他们叫作“科学麦卡锡主义者”可能更恰当。
    ②科学是靠其研究方法而获得认证的,只要稍微了解一点中医,便可知中医理解人体和治疗疾病所使用的并不是科学方法。经典中医的学习靠的不是在实验室里拿小白鼠做实验,而主要靠师徒间的口传心授和领悟;中医对人体的认识是不可实证的,如解剖学并不能证明经络和穴位的存在,但建立在这一理论之上的针灸却在实践中被证明是有效的,在中西方广受欢迎;中医处置更多基于对特定病人病情的整体把握,治疗方式故而是难以复制的。中医的精妙正是体现在对看似相同的病症的不同处置方法上,如1957年北京流行乙型脑炎,名医蒲辅周先生治好了167例,共使用98个不同的处方。
    ③中医到底是科学还是伪科学?当中医面临这样的挑衅时,且让我们回到现代科学的定义,必须说,中医不是科学,它是非科学,而不是“不科学的”,更不是什么“伪科学”。中医是独立于现代科学的一种认知体系,在它的面前,科学应该止步。
    ④可惜的是,慑于科学理念的霸杈地位,如今的中医支持者在面对“科学麦卡锡主义者”的大棒时缺乏自信,往往陷入了被迫证明中医是科学的境地,从而进一步巩固了科学霸权地位,很多中医支持者没有认识到,捍卫中医最好的方式不是将中医和科学扯上关系,而是在中医和科学之间划清界限。
    ⑤真正的科学精神不但相信通过科学获得进步,而且能够清醒地认识到科学的边界。科学不能解答所有的问题,正如它不涉及终极关怀,不能赋予人生意义。在科学不能解释的领域面前,它应该停住脚步,而不是企图攻城掠寨。一个真正有科学精神的人必然反对将科学意识形态化,摒弃作为利器使用的“伪科学”的说法,用更加中立的“非科学”视角看待中医等传统文化的价值。
    (选自《国学》,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科学麦卡锡主义者”挥舞带有科学标签的大棒,攻击和打压一切与现代科学不相兼容的对世界的认知方式。
    B.作者认为,中医不是科学,它是非科学,是独立于现代科学的一种认知体系。
    C.如今的中医支持者因为缺乏自信,在面对“科学麦卡锡主义者”的大棒时,往往慑于科学理念的霸权地位而自证其科学性。
    D.真正的科学精神能够清醒地认识到科学的边界,知道科学不能解答所有的问题,在科学不能解释的领域面前停住脚步。
    (2)下列关于中医和西医的不同之处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是
    A.在对人体的认识理解方面,中医依据民族传统,西医依据解剖事实。
    B.在学习方法上,中医主要靠师徒间的口传心授和领悟,西医是实验。
    C.在治疗方法上,中医更多基于对特定病人病情整体把握作针对性处理,西医以规范的科学化方式处理。
    D.在现实处境上,中医处于弱势地位,西医处于霸权地位。
    (3)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第①段提出“科学麦卡锡主义者”的概念,并列举了其攻击打压以中医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现象。
    B.第②③④段,通过中西医的比较,阐述中医是“非科学”而不是“不科学”或“伪科学”,并在第④段揭示出中医比西医更能对症下药。
    C.第⑤段,总结全文,推出结论:真正有科学精神的人,应该用中立的“非科学”视角看待中医等传统文化的价值。
    D.文章的论证结构周密严谨,从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易度:难

    1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期待新诗与旧诗的共舞
    新诗与旧诗,是中国诗坛的两朵鲜花,两者相互关联、不可割裂,本应并肩携手,共创中国诗歌的辉煌前程,但可惜两者间似乎一直存在深沟高垒,不由得令人感慨万千。
    诗歌作为一门艺术,当然有新旧之别。但新旧之分仅是从时间、内容与形式上作出的区分,并不代表质量、成就的高低之别。新的作品好,旧的作品未必不佳,有许多艺术形式与艺术品,所历年代越久,价值反倒越高。艺术不是时装,不能以追新逐奇来掩饰内中的空虚。简单的线性进化思想并不足以概括艺术的发展。艺术作用于人类的灵魂,因此触动心弦、深入人心才是它的价值所在。唯有将人类的体验深化、升华,凊晰准确地予以美的表达,给人以无穷启迪的艺术,才永远是新的、伟大的、不朽的艺术。
    新诗旧诗皆是诗。古体诗中有不少宣扬封建落后思想的作品,这是需要我们加以摒弃的,但另一方面,它又有许多风清骨峻、思精韵美的流芳之作,有许多感时忧国、魂牵中华的灿烂篇章,怎么能将其一笔勾销而全盘否定呢?如果以相同的标准来衡量新诗,同样不也是精品稀少,而多有应时应景、歌功颂德、肤浅跟风之作吗?
    若说诗歌是人类文化的无价珍宝,是文学皇冠上的明珠,那么这珍宝和明珠是由旧诗新诗共同组成的。倘若说中国曾是诗的国度,那么这诗指的主要是旧诗而非新诗。出于以上原因,我认为近百年来,旧诗被放逐得太久,被不加分析地排斥得太厉害,已到了该重新认识它的时候。
    新诗与旧诗需要结盟。新旧诗相互以自己的意趣与标准去评价不同的东西,不是致力于求同存异、互相学习,而是希望以己驭人,让别人来归顺自己,这都是不可取的。诗歌的天地大得很,与其独演独舞,何如联手共舞?新诗旧诗合手联盟,绝不是一加一等于二,而是大于二,大于三。
    从实际来说,只需将现今散落在民间的旧诗词组织、刊物吸引、纳入到文联、作协和诗歌学会,给予他们同等的政治待遇、经济资助,帮助他们更好地存活成长,就可以大大增强诗歌的创作力量。同时,积极开展相互间的沟通、交流和深度对话,在交流中不断消除分歧,扩大融通总之,对新诗旧诗需要一视同仁,不能怀抱歧视与偏见而区别对待。
    新诗旧诗要互相学习,具体来说,新诗可以向旧诗学习其严谨、简洁、精炼,学习其重音韵、重意境,音调铿锵,朗朗上口,易记易流传。旧诗可以向新诗学习其自由无拘、求新求变、永不满足、永远探索的精神。新诗旧诗本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只要能打消人为芥蒂,相互学习,博采众长,一定能接续《诗经》传统,彰显汉语音、形、义的内部特质和精妙关系,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诗歌审美言志、表情达意的深刻内涵,推动中国诗歌进一步的发展。
    想要实现这一目标,想要让旧体诗词重新振兴,与新诗一道发展,除了需要各方面的支持配合外,每个写诗爱诗和关注诗歌命运的人都应尽己之力,献计献策,去接续文脉。最根本的是要写出音韵铿锵、神足意满、打动人心,能传之久远的诗来,让金子般的诗句出现”,就一定能迎来诗歌繁荣昌盛的美好明天
    (有删改)
    (1)根据文意,下列对“新诗与旧诗的关系及现状”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新诗与旧诗本应该是密不可分的,因为两者相互关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B.新诗与旧诗有着本质的联系,但我国近百年来注重发展新诗,对旧诗不加分析地排斥。
    C.新诗、旧诗同属诗歌艺术,二者只有内容、形式的新旧区别,没有质量、成就的高低。
    D.新诗、旧诗在当今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彼此想以己驭人,衡量标准不一。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是
    A.新诗旧诗本应互相学习,共同发展,但二者之间似乎一直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B.诗歌作为一门艺术,它的价值就在于能触动人的灵魂、深入人心。所以新诗不必注重形式和内容,发扬它的自由无拘、求新求变、充满探索精神即可。
    C.旧体诗要想在新时代辉煌发展,最根本的就是要写出有思想内涵、触动心弦的符合人民群众精神需求的作品。
    D.新诗旧诗是中国诗坛的两朵鲜花,可惜二者现在没有一道发展,令人感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作者认为旧体诗中有部分作品思想内容不健康,宣扬封建落后思想,这些都需要摒弃而新诗需要学习旧体诗的严谨、简洁、精炼、重音韵、重意境、音调铿锵等特点。
    B.作者认为旧诗才是人类文化的珍宝,文学皇冠上的明珠。因此在写作新诗时勿忘继承本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重视中华民族独有的审美取向。
    C.诗歌的发展天地大得很,新诗与旧诗应该“共舞”,对此作者满怀期待,希望彼此之间能求同存异,互相学习。
    D.对于新诗与旧诗的结盟,目前具体的措施是要把民间诗词组织等人员纳入到正式机构内,提高他们的待遇,积极开展沟通交流、深度对话等活动。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易度:易

    1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辶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夭地,渺沧海之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选自《赤壁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苏子愀,正襟危坐     ……的样子
    B.侣鱼虾而麋鹿         以……为朋友
    C.举匏樽以相           同“嘱”,劝酒
    D.而吾与子之所共       适合
    (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固一世之雄也,今安在哉   表转折
    B.相与枕藉舟中             形容词词尾
    C.为其然也                 什么
    D.物与我皆无尽也           那么
    (3)下列句子,与“而今安在哉”句式相同的是
    A.不拘于时
    B.何为其然也
    C.渺渺兮予怀
    D.凌万顷之茫然
    (4)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第一段中“客”举曹操之例,借此表述“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意,并由此发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慨叹,表现出一种消极的人生观。
    B.第二段中苏子以明月、江水作比,阐述了变与不变的哲理,从而抒发了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
    C.最后一段以叙事作结,写了主客借酒消愁,酒后杯盘凌乱、酣然入睡的情形。
    D.本赋运用主客问答的行文方式,使全文波澜起伏,摇曳多姿;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因之得以层层展现、深层揭示。
  • 题型:名句名篇默写 难易度:易

    13 . 写出下列横线处空缺的名句。(限选三句)
    (1)________________ ,泣孤舟之嫠妇。
    (2)志不强者智不达,_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 ,天高任鸟飞。
    (4)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 。
    (5)________________ ,歌窈窕之章。
  • 题型:语言表达 难易度:中档

    14 . 把下面这句话改写为相互连贯的三个句子。
    核心价值观是能够体现社会主体成员的价值诉求,反映社会主体成员的根本利益,对社会变革与进步起维系和推动作用的有特定精神内核的思想观念、道德标准和价值取向。
    改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语言表达 难易度:中档

    15 . 根据下面一段材料,写一则招领启事。要求格式规范,内容完整。
    2020级电商一班学生刘材于5月16日下午在学校实训楼阶梯教室捡到黑色背包个,内有饭卡一张、银行卡一张,装有150元的红色钱包等物品。刘材把捡到的背包及时交给了学校学生科,请你代表学生科写一份招领启事,寻找失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简答题 难易度:难

    1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父亲的背影
    章中林
    ①和父亲没有相见已经一年有余了,我常常梦到父亲的那个背影……
    ②去年国庆放假回家,父亲说从镇上到家没有车,他开电瓶车来接我。七十岁的老人了,能开电瓶车吗?望着坐在前面开车的父亲,我看到的是他的背影:他低着头看着前方,脊背突起,根根骨头清晰可辨,上面只裏着一张皮。他扶着方向盘,弯着腰,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张犁辕这还是我那伟岸高大的父亲吗?
    ③父亲年轻的时候,在山里帮人炸石头。我空闲的时候,喜欢到他那里玩耍。那时,我经常看到他挥舞着大铁锤,把石头砸得金星乱飞。这是怎样一个形象呢?也许用个特写就能表现出来:身形高大的父亲,脊背宽阔如门,两腿站立如柱,两臂肌肉暴起,挥舞起铁锤来,带着呼呼的风声
    ④前些日子,看到库尔贝的一幅油画《采石工》,我才恍然明白我的印象与现实有着不小的偏差。因为那时生活拮据,父亲就和《采石工》中的主人公类似,戴着没有檐的草帽,穿着满是补丁的衣服,鞋子也是破的,连脚后跟都露出来了。这能从父亲当年拍的一张黑白照看出来。
    ⑤这就是残酷的现实,但我还是喜欢父亲那个砸石头的背影:棕色的脊背,绷紧的双臂,高举的铁锤。整幅画面有着无穷的张力和撼人心魂的表现力,谁看了会不对他竖起大拇指呢?但是,眼前的父亲却完全没有了那种气势,委顿矮小,说话都有些不能关风,还怎么和当年那个形象相比较呢?不忍再想,不能再看。
    ⑥回到家,我感冒了。身体软软的,提不起精神。看到父亲挑着一担粪去浇地,我说我来。父亲笑说,你是纸扎的,经不起风。这时,我又看到了父亲的背影:他伸着颈,哈着腰,两手抓着扁担,整个人弯成了一张弓。望着他步履蹒跚,我的眼泪流了出来。身为儿子,我却不能让年迈的父亲颐养天年。
    ⑦走的那天,临出门,父亲叫我等一等,摘些苦柚带着。他说苦柚对我的高血压和高血脂有益,一树的苦柚基本上都被他捎到了我的手里。望着树顶上的苦柚,他准备爬上树去摘。这么大年纪的人了,危险!我叫嚷着跑到父亲的跟前,想要夺下他的腰篮,但他断然回绝了:别看你比我年轻,但是爬树,我灵活,你不行。
    ⑧倒吊在树上的父亲,就像一只塑料袋挂在树上,迎风飞舞着,似乎随时都会被风吹落。这时我的泪又来了。父亲哪里还有当年的宽阔背脊,人瘦得有些变形,只剩下一手可握的轮廓了。一件夹克被风扬起来,就像被鼓起的风帆,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只蜕皮的蝉一样。那手更是让人不忍直视——黢黑得烧火棍一样,没有一点光泽;皲裂得麻秆一样,没有一点肌肉。这还是父亲吗?眼泪像决堤的洪水一样淹没了我的视线。
    ⑨一年多来的每一个日子里,我都思念着父亲,忘不了他的背影。无论怎样,我一定要回去看看父亲,和他说一说今天我的工作、我的生活……
    (1)本文写了父亲哪几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人物描写方法或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子。
    身形高大的父亲,脊背宽阔如门,两腿站立如柱,两臂肌肉暴起,挥舞起铁锤来,带着呼呼的风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中写到油画《采石工》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⑥⑧自然段都写了“我”流泪,请分析“我”两次流泪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在第⑤段中说“还是喜欢父亲那个砸石头的背影”,文章开头和结尾又说“常常梦到”“忘不了”一年多以前见到的父亲背影,这两者矛盾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作文 难易度:中档

    17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我们生活在大千世界中,时常被一些事情感动着。有时是一种声音,有时是一个眼神,有时是一种色彩,有时是一种状态,有时是一种场景……生活中,你一定经历、体验过许多令你感动的事情。
    请以“________让我感动”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自选角度;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700字;⑤文中不得透露本人相关信息。
  • 下载word版试卷(含答案解析)

试卷分析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