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2022年 语文 期末 专项提高卷十一 现代文阅读2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易度:易

    1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的题目。
    ①说到生物世界里的发光现象,人们首先会想到萤火虫,但是除了这种昆虫外,还有许多生物也能发光。人们发现,不同的生物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所有的植物在阳光照射后都会发出种很暗淡的红光,微生物一般都会发出淡淡的蓝光或浅绿光,某些昆虫会发岀黃光。仔细地划分一下,生物发光可分两类:一类是被动发光。如植物,那些微弱的红光不过是没能参与光合作用的多余的光,这种光对植物是否有着生物学上的意义目前还是个谜,但一般的看法是这种光无意义,就像涂有荧光物质的材料经强光照射后再置于黑暗中发光那样;另一类是主动发光。尽管有一些主动发光的意义目前还未全部认识清楚,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绝大多数生物的主动发光是有用途的。光是一种能量,主动发光是对能量的一种消耗。生物的生存策略有一个最基本的共同点,那就是在维持生命的正常活动中最大限度地节省能量,因此主动发光必定是主动受光生物生存的一个重要手段。
    ②1885年,杜堡伊斯在实验室里提取出萤火虫的荧光素和荧光素酶,指出萤火虫的发光是一种化学反应。后来,科学家又得到了荧光素酶的基因。经过科学家的研究,萤火虫的发光原理被完全弄清楚了。我们知道,化学发光的物质有两种能态,即基态和激发态,前者能级低而后者能级很高。一般地说,在激发态时分子有很高并且不稳定的能量,它们很容易释放能量重新回到基态,当能量以光子形式释放时,我们就看到了生物发光,如果我们企图使一个物体发光只需要让它有足够的能量使它从基态变成激发态就行了。但生物要发光则需要体内的酶来参与,酶是一种催化剂,并且是高效率的催化剂。它可以促使化学反应的发生,给发光物质提供能量,且能保证消耗的能量尽量少而发光强度尽可能高。在萤火虫体内,ATP(三清腺酸苷)水解产生能量提供给荧光素而发生氧化反应,每分解一个ATP,氧化一个荧光素,就会有一个光子产生,从而发出光。目前已知,绝大多数的生物发光机制是这种模式。不过对发光的腔肠动物而言,荧光素则换成了光蛋白,如常见发光水母的绿荧光蛋白,这些绿荧光蛋白与钙或铁离子结合发生反应,从而发出光来。
    (选自《生物发光的奥秘》,有删改)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是
    A.人们发现,不同的生物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来。所有的植物在阳光照射后都会发出一种很暗淡的红光,微生物一般都会发出淡淡的蓝光或浅绿光,某些昆虫会发出黄光。
    B.经过科学家的研究,萤火虫的发光原理被完全弄清楚了。
    C.当能量以光子形式释放时,我们就看到了生物发光,如果我们企图使一个物体发光,我们只需要让它有足够的能量使它从基态变成激发态就行了。
    D.目前已知,绝大多数的生物发光机制是这种模式。
    (2)根据文意,下列对“生物发光”的理解,正确的是
    A.生物发光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无意义的被动发光,一类是具有意义的主动发光。
    B.生物发光指的是生物在激发状态时因能量释放而形成的一种发光现象。
    C.生物发光是一种化学发光现象,它只有在两种能态同时出现的情况下才能产生。
    D.生物发光对发光的腔肠动物而言也需要通过发生化学反应来提供能量。
    (3)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是
    A.由于植物吸收的光部分未参与光合作用,因此有些植物只能发出暗淡的红光。
    B.因为杜堡伊斯找到荧光素酶的基因,才使得萤火虫的发光原理被完全弄清楚。
    C.科学家在分析物质的化学发光原理时,一般认为在激发态时分子容易释放很高且不稳定的能量然后重新回到基态。
    D.被动发光的生物拥有更多的基态,主动发光的生物拥有更多的激发态。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易度:中档

    2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的题目。
    古老的计时器—圭表
    ①古时,人们发现影子的长短、方向有一定的变化规律:正午时太阳的影子总是投向正北方向。于是,人们在平地上直立一根竿子或石柱来观察影子的变化,并在地面平放一把尺子来测量影子的长度和方向。三千年前,西周丞相周公旦在河南登封县设置了这样一个通过测定日影长度来确定时间的仪器——圭表。
    ②圭表是中国的一种古老而简单的天文仪器,它由表和圭两个部分组成。表是垂直立于圭南端的标杆或石柱,圭是正南正北平放的尺,汉以后改为铜制。据记载,最早使用的是表,观察其从日出到日落的影子变化,之后才出现了圭。古代圭表多用于判断方向、测定季节和推算历法,在农业生产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③最初,圭表用于测定方向,在空旷的平地上树立一表,以它为中心在地面画圆周,再测出日出、日落时表的影子与圆周的交点,然后将它们连接起来,由此可以确定东西方向。除了确定方向的功用之外,还可以通过观察圭表测量一天之中表影方向的变化来判断时刻,通过观测表的影子的角度变化,判断日出、日中到日落,以定出一天之内的时间。这种“表”加上一个刻有放射状时刻线的圆形石盘,就演变发展成后来的日晷。
    ④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表测出正午时影子的长短以确定节气。比如早在周代我国就已经使用圭表来确定冬至和夏至。因为地球绕太阳公转,所以每天正午时表的影子的长短也会随之变化,毎年夏至日,正午时的表影最短;冬至日正午时的表影最长,根据影子的变化规律,可以测出二十四节气。同时也可以利用圭表推求回归年的长度。连续两次测得表影最长值或最短值之间的相隔天数就是一年的周期数,即回归年的天数。春秋末期时,古人就利用圭表测量日影的方法,测定出36(5)25日的回归年长度
    ⑤如果试着伃细观察物体的影子,我们会发现随着物体高度的増加,影子的边缘就变得越模糊,这就导致精确测量影子的长度变得更困难。如果不能准确地测量影长,就会影响圭表的使用。清朝人们借鉴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发明的景符原理,为这个重要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法。把铜叶置于表的上端,再在中间开个圆孔,利用小孔成像的原理就可以使得正午时太阳的像投射到圭面,从而获得影子更为清晰的边缘,提高圭表的测量精度。
    ⑥圭表作为中华文明的代表之一,在天文学史上有着重要作用和贡献。圭表作为一种最古老且朴素的天文仪器,其起源可上溯到距今八千年。古人以其观天地阴阳之体,正位辨方,定时考闰,并由此发展出一系列作为中国文化核心内涵的人文传统。因此,圭表不仅是天文建时所奉之圭臬,同时更是经纬人文制度的准绳。中国天文学作为传统文化之源的事实,于此可见一斑。
    (选自新华网,有删改)
    (1)下列关于“圭表”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圭表是可以确定时间的古老的仪器,由垂直立于圭南端的表和正南正北平放的圭组成。
    B.圭表在农业生产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表早于圭的使用。最初时,圭表用于测定方向。
    C.圭表也叫“日晷”,都是通过判断时刻、判断日出、日中到日落,来确定一天之内的时间。
    D.圭表年代久远,古老且朴素,在天文学史上有着重要作用和贡献,是经纬人文制度的准绳。
    (2)下列对本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题目点明说明对象,揭示文章内容,指出圭表的作用和其悠久的历史,富有吸引力。
    B.文章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使说明更加具体,更有说服力。
    C.文章第⑥段加点的词语“之一”,起限制的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D.本文按时间顺序,介绍圭表的组成、工作原理和价值意义的相关知识,是一篇事物说明文。
    (3)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圭表这种古老而简单的天文仪器都是铜制,足以表现古人炼铜技术的成熟。
    B.圭表不仅能确定一天的时间,还能确定二十四节气,为人民的劳动与生活提供了便利。
    C.清朝人们解决了圭表不能准确地测量影长这个重要的问题,从而让圭表继续为人们服务。
    D.古人用圭表类观天地阴阳之体,正位辨方,定时考闰,表明其是中华文化中璀璨的明星。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易度:易

    3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题目。
    环保的大肠杆菌
    顾静怡
    ①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大肠杆菌可以说是深恶痛绝,唯恐被它感染。不过,最新的科硏成果表明:大肠杄菌能让蓝色牛伃裤的制作过程更加环倸。换句话说就是,环保的大肠杆菌能生产出让牛仔裤呈现独特色彩的靛蓝染料。
    ②牛仔裤从被牛仔们喜爱到逐渐引领时尚潮流,受到各个年龄层次的追捧,一般由劳动布、牛筋劳动布等靛蓝色水磨面料制作而成。然而不幸的是,从环保的角度审视,牛仔裤的靛蓝染色是一个重度污染环境的过程。多年来,当人们为牛仔裤的靛蓝着迷时,科学家一直在为牛仔裤靛蓝染色造成的污染而头疼。
    ③众所周知,牛仔裤使用的是人工合成的靛蓝染料,这种染料模仿了从木蓝属植物中提取的染料,其合成过程需要甲醛等多种有毒化学品,染色过程也是如此,这就造成了巨大的污染全球毎年生产的靛蓝染料超过4万吨,在世界有些地区,牛仔裤生产工厂附近的河流呈现蓝色,毒害了大量鱼类,并影响了工人和居民的健康。为此,科学家始终在寻找一种更环保的靛蓝染料。
    ④为了减少合成过程所需的化学品,以及在染色过程中减少化学品的添加,制作一种新染料,加州大学生物工程教授约翰·迪贝尔和他的研究团队从植物天然合成靛蓝的方法上获取了灵感。研究团队改造了一种大肠杄菌,使其成为生产靛蓝染料前体的“化工厂”。传统靛蓝染料的合成需要化学加工来还原、溶解靛蓝染料,使其能在棉布纤维上析出。而这种大肠杆菌生产的前体则不同,其性质稳定,可以一直保存到需要用的时候。到那时,只需要加入一种额外的酶就能使用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最后的成品与传统合成的靛蓝色一模一样。
    ⑤不过,环保的大肠杆菌想要走出实验室面向大众市场,还必须调整pH值。一般情况下,靛蓝在高pH值时染色效果最好。目前,大部分牛仔裤工厂使用的pH值在10.5左右,但迪贝尔团队在实验工序中使用的酶只有在pH值为8时才有效。所以,现在迪贝尔团队正致力于处理这种酶,使得它在更高pH值环境下也能起反应。相信不久之后,环保的大肠杆茵就能在人人喜爱的牛仔裤染色上大显身手了。
    (选自《知识窗》)
    (1)下列关于“环保的大肠杆菌”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大肠杄菌能生产出让牛仔裤呈现独特色彩的靛蓝染料,而且制作过程更加环保。
    B.大肠杆菌作为靛蓝染色材料,是从植物天然合成靛蓝的方法上获取的灵感。
    C.大肠杆菌生产的靛蓝染料前体,性质稳定,可以一直保存到需要用的时候。
    D.大肠杆菌相对于人工合成的靛蓝染料优势更加明显,已在牛仔染色上大展身手了。
    (2)下列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题目就是说明对象,强调了大肠杆菌的“环保”的特点,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B.第④段中的“化工厂”,巧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大肠杆菌对生产靛蓝染料的作用。
    C.文章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有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
    D.文章按逻辑顺序介绍了环保的大肠杆菌应用的背景、研究过程和发展前景等内容。
    (3)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A.牛仔裤使用的是人工合成的靛蓝染料,这种染料的合成和染色过程都需要多种有毒化学品。
    B.世界上生产牛仔裤的工厂附近的河流,不仅会毒害大量鱼类,而且会影响工人和居民的健康。
    C.约翰·迪贝尔及其研究团队改造大肠杆菌是为了减少合成过程和染色过程化学品的添加。
    D.靛蓝只有在髙pH值时染色效果最好,因而环保的大肠杄菌要面向大众市场,还要调整pH值。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易度:中档

    4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的题目。
    能预告天气的植物
    ①人们在长久的生活中,寻觅到一点动物和天气之间的规律。比如:蜻蜓低飞、蚂蚁搬家、鱼跃水面等等,都反应出动物对天气的预见性。实际上,不仅仅是动物,一些植物也掌握着预告天气的小技能。
    ②含羞草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植物,它除了会对触碰作出反应以外,也是预告天气的一把好手。在闭合与张开的过程中,就已经向人预报了天气:如果它闭合快,张开还原慢,预示着天气将晴朗;反过来,如果闭合慢,张开还原快,则说明天气将转阴雨。
    ③红花葱兰又名风雨花,这个名字完全可以证明它在预报天气上的地位。在暴风雨将要来临前的两三天,风雨花会迫不及待地开出千万朵小花。所以,当人们看到风雨花开放的情景,就会知道不久后将有大雨。更神奇的是即使狂风骤雨,风雨花依旧开得热闹非凡。这个神奇植物的老家是墨西哥、古巴等地,在我国云南省的西双版纳也有种植。
    ④在预报天气方面,马鞭草也有自己的独特方式。它生长在湖北、江苏、广西等地的田野、山坡,属于很常见的植物。因为马鞭草对湿度反应灵敏,所以如果它露出土外的根发霉并带白色时,则预示着有雨。
    ⑤三色堇是欧洲常见的野花物种,它的叶片非常有意思,竟能像温度计一样测量出温度的高低,因此被人们称作“气温草”。它的叶片对气温反应极为敏感,当气温在20℃以上时,叶片向斜上方伸出;若气温降到15℃时,叶片慢慢向下运动,直到与地面平行为止;而当气温降至10℃时,叶片就向斜下方伸出;如果气温回升,叶片又恢复原状。人们根据它的叶片伸展方向,便可知道气温的高低。
    ⑥柳树的叶子也能体现它预报天气的功能。假如发现柳叶变成白色,那么阴雨天气很可能会来临。不过这种景象不是因为柳树“一夜白头”,而是因为柳叶在阴雨天前会全部反转过来,而柳叶的反面是浅绿色的,表面还带一层“白霜”。
    ⑦有的植物通过开花或颜色变化来预示天气,南瓜藤则是通过姿态的变化。通常情况下南瓜藤都是向下缓缓地趋前生长。但是,倘若在夏季的早晨,发现南瓜藤的顶端普遍朝上,则预示着天气将由晴转雨。反之,若在阴雨天气里发现南瓜藤的顶端普遍朝下,则预示着天气将要转晴。
    ⑧虽然这些植物能够当“气象员”,但是大家也不能过分夸大它们的能力。在现代气象科学中,天气变化是直接由大气环流的变化带来的,而大气环流的变化不仅与当地的环境有关系,还与一定范围内的环流条件有相当大的关系,植物的反应往往是由局部的天气和环境条件引发的。对植物预告夭气的现象,科学家正在做进一步的研究。所以大家关注天气变化时,不能仅仅依靠当地动植物的变化来预测天气。专业的天气预报,还要靠卫星、雷达以及大范围的气象资料来分析和判断,从而作出预测。
    (选自《科普中国》)
    (1)下列关于“能预告天气的植物”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含羞草在闭合与张开过程中可预告天气,如果它闭合快,张开还原慢,预示着天气将晴朗。
    B.红花葱兰又名风雨花,在暴风雨来临前的两三天,风雨花会迫不及待地开出千万朵小花。
    C.三色堇的叶片能像温度计一样测量出温度,当气温在20℃以上时,叶片向斜下方伸出。
    D.南瓜藤通过姿态变化预示天气,夏季的早晨,南瓜藤的顶端普遍朝上则预示天气将由晴转雨。
    (2)下列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题目点明说明对象“能预告天气的植物”,揭示文章内容,能够引发读者对文章的阅读兴趣。
    B.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三色堇的叶片对气温反应极为敏感。
    C.第⑧段中运用的“不仅”“一定”“相当”等词语表示限制,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本文按照空间顺序分别从植物的开花、颜色和姿态几个方面介绍了植物能预告天气等相关知识。
    (3)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A.人们在生活中寻觅到蜻蜓低飞、鱼跃水面、风雨花开等规律,都反映出动植物对天气的预见性。
    B.由于马鞭草对湿度反应灵敏,因此如果它露出土外的根发霉并带白色时,则预示着有雨。
    C.柳树“一夜白头”是因为阴雨天前它将叶片都反转过来,使柳叶反面的“白霜”显现出来。
    D.植物的反应可以全面反映整体的天气和环境变化,因此可以依赖植物的变化来预告天气。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易度:中档

    5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的题目。
    肥胖元凶:糖分or脂肪?
    ①为什么我们身边有那么多人变得肥胖?这个问题似乎不难回答。世界卫生组织认为,肥胖及超重的根本原因是,能量摄入和消耗的不平衡。简单地讲,就是这些人吃得太多,运动太少,或者两者兼而有之。按照这个解释,人体任何多余的热量,不管来源于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还是脂肪,最终都会转化为体重。因此,肥胖的解决方法说到底还是——少吃,多动。
    ②另一种激素假说则将焦点集中在脂肪细胞的生理调节机制上。他们认为,体重上升的根源在于,日常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让体内胰岛素水平居高不下。富含碳水化合物和糖分的谷类食物的摄入使得血糖(葡萄糖)浓度上升,激活杋体分泌更多的胰岛素,以维持血糖的稳定,造成胰岛素抵抗。胰岛素还会发岀信号,使脂肪细胞停止向机体供能,并可能促进脂肪的积聚。过去20年中,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这一假说的观点或许是正确的。过多的碳水化合物和糖分的摄入,不仅是肥胖和2型糖尿病,甚至也是心脏病乃至癌症的重要诱发因素。所以,通过严格的实验,弄清楚碳水化合物和胰岛素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
    ③由于此类实验的最终目的在于准确找出诱发肥胖的环境因素,因此,最理想的情况应该是直接通过实验去寻找导致多余脂肪积聚的生理机制。但是,肥胖的产生过程往往需要数十年,人体在几个月中积累的脂肪量往往很少,很难检测到。所以NuSI机构的研究人员逆向思考,打算先通过减肥实验来检验不冋假说,这样得岀结论所需的时间就可以短很多。
    ④在整个实验期间,16名超重和肥胖的受试者将会受到“严格监控”,各种实验设备会精确检测他们摄入的热量以及消耗的能量。在实验的第一阶段,受试者得到的食物类似当今美国人的日常食物——由50%的碳水化合物、35%的脂肪以及15%的蛋白质构成。而在第二阶段,食物所含热量不会改变,但食物结构则会完全不同。调整后,饮食中碳水化合物所占的比重非常低—仅有5%,而且是肉类、鱼类、蛋类、奶酪、动植物油以及绿色蔬莱中天然携带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的比重仍占热量摄入的15%。至于剩下80%的热量,则都由以上日常食物中所含的脂肪来补充。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实验的目的并不是测试上述饮食方式是否健康,是否可在日常生活中长期维持,而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手段,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降低受试者体内的胰岛素水平。这个实验创造了非常理想的环境,可以检验出究竟哪一个肥胖假说是正确的。
    (选自《环球科学》)
    下列关于“我们身边有那么多人变得肥胖”的可能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吃得太多,运动太少,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导致能量摄入和消耗不平衡。
    B.来源于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多余热量,转化成了体重。
    C.血糖浓度上升使得机体分泌更多的胰岛素,以维持血糖的稳定,造成胰岛素抵抗。
    D.脂肪细胞在胰岛素的信息干扰之下,停止向机体供能,并促进脂肪在身体内的积聚。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恰当的是
    A.关于肥胖的解决方法,世界卫生组织和激素假说完全不同,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后者的观点是正确的。
    B.研究人员对16名超重和肥胖的受试者摄入热量和消耗能量的监控实验,是为了证明世卫组织的观点是否成立。
    C.和直接通过实验去寻找导致多余脂肪积聚的生理机制相比,弄清碳水化合物和胰岛素的影响的实验并非最理想的情况。
    D.在实验的第二阶段,受试者饮食中碳水化合物所占比重很低,且都由肉鱼蛋、绿色蔬菜、动植物油等天然食物来提供。
    (3)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是()
    A.目前关于人们肥胖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种能量失衡假说,一种是激素假说。
    B.将碳水化合物和胰岛素的影响搞清楚,不仅有利于治疗肥胖,还能增加人们对于心脏病和癌症的发病机制的了解。
    C.NuSl机构的研究人员为了更快地得出结论,所以他们逆向思考,打算先通过减肥实验来检验不同假说。
    D.肥胖的产生过程需要数十年,所以很难检测得到人体在几个月中积累的脂肪量。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易度:易

    6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的题目。
    ①蜜蜂属于传粉动物。美国农业部的研究显示,传粉动物参与了养活全球1/3人口的粮食生产。在众多传粉动物中,蜜蜂的传粉效果最优,增产贡献最大;同时,对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更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南宋诗人杨万里《蜂儿诗》将蜜蜂对人类的巨大贡献体现得淋滴尽致:“蜜蜂不食人间仓,玉露为酒花为粮。作蜜不忙采蜜忙,蜜成犹带百花香。”
    ②蜜蜂被称为“自然之子”“人类益友”。研究显示,蜜蜂的体重虽然只有约100毫克,尚不及二滴水重量的一半,但其短暂的一生能够酿造出达自身重量30倍的蜂蜜。蜂蜜一直是甜美的代名词,被誉为“天赐的礼物”。自古以来,国人对蜂蜜的营养价值和美味的口感极为推崇,视其为养生祛病、健体强身的天然保健品。此外,蜜蜂还能提供诸多有利于健康长寿的因子——花粉、蜂胶、蜂蜡和蜂王浆等蜂产品。
    ③其实,蜜蜂酿蜜只是它为人类贡献的很小一部分,传粉才是它的丰功伟绩,因此,蜜蜂又被誉为“月下老人”“农业之翼”。蜜蜂是自然界中植物生存、繁衍的媒介,是作物增产的重要保障。
    ④目前,地球上已知的植物共有22万多种,除蒲公英等不多的植物靠自然风传送花粉外,有16万种靠昆虫传粉,其中依靠蜜蜂传粉的占85%。粗略统计,在人类所利用的1330多种作物中,有1000多种需要蜜蜂来传授花粉。
    ⑤实践证明,利用蜜蜂传粉,可使作物增产普遍达到10%以上,其中,油莱增产15%一20%,果树增产20%-30%,部分果蔬产量甚至可以成倍增长。同时,蜜蜂传粉能够显著减少化学药物的使用,有利于控制病虫害,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农药残留,有效提升农产品品质。有数据显示,养蜂给农业带来的效益是其直接产值的100倍以上,其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都非常突出。
    ⑥密蜂还被称为“生命使者”“环境哨兵”。它是植物赖以生存的因子、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充当着环境质量监测员的角色,是生态环境良好的重要体现。蜜蜂在长期生存竞争中形成了异常敏锐的唤觉,对周围环境极为敏感,可以识别出许多种细微的气味。
    ⑦同时,蜜蜂的传粉促成了作物的联姻和受孕。这不仅可以为人类和其他生物提供食物,而且有利于提高植物杂交概率,为其杂交进化提供可能,进而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如果说大自然的生物链组成具有神奇的密码,那么蜜蜂就是破解密码的大咖工匠。蜜蜂一旦消失,粮食、棉油、蔬果、木材等的产量都会大幅下降,也就不再有下一代的繁衍,整个生态系统都将面临崩溃。爱因斯坦说过:¨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人类只能活4年!”
    (选自刘国信《小蜜蜂影响大生态》,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传粉动物对于人类生存十分重要,它们生产了养活全球1/3人口的粮食。
    B.实践证明,通过蜜蜂传粉,能够使农作物生产全部增产10%上。
    C.自然界植物的传粉方式分为两种:一是自然风传粉,一是昆虫传粉。
    D.蜜蜂数量能够直接反应环境状况,蜂群少的地方,生态环境一定不好。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众多传粉动物中,蜜蜂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自然的生态系统最为重要。
    B.在蜜蜂为人类所作的贡献之中,传粉远远比酿蜜对人类要重要得多。
    C.与养蜂给农业带来的效益相比,其直接产值对人类而言已经毫不重要。
    D.没有蜜蜂的传粉,自然界的生物链将会中断,这对生态系统将是一场灾难。
    (3)下列对原文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釆用了先总说后分说的说明思路,说明蜜蜂对人类生产生活以及自然生态环境等的重要影响。
    B.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方法,说明蜜蜂虽然微小,但它的贡献却很大。
    C.第④段中的“粗略统计”一词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表明接下来的数据分析不是准确计算。
    D.最后一段引用爱因斯坦的话,意在说明蜜蜂从地球上消失后,地球上的粮食只够人类生活4年。
  • 下载word版试卷(含答案解析)

试卷分析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