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高密中专 高三一轮模拟 语文试题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1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拮据(jù) 蕴藏(yùn) 打烊(yàng) B. 厄运(è) 瞥一眼(piě) 屏住(bǐng) C. 奢侈(shē) 轶事(yì) 抚恤(xù) D. 皑皑(ǎi) 札幌(zhá) 摇曳(yè)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2 .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翎毛 吁回 黯然失色 B. 彷惶 敝帚 扪心自问 C. 倾刻 泯灭 一泄千里 D. 连绵 含糊 催山柝地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3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我相信张老师的谈话在徐上华身上会产生       
    ②你呀,还不        播种,能指望秋季有好收成吗?
    ③美国微软集团败诉,国际金融机构迅速作用       
    ④这里路面过窄,来往的车辆        有些拥挤。
    A. 效力 即时 反映 不免 B. 效应 及时 反映 不免 C. 效应 即时 反应 难免 D. 效力 及时 反应 难免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4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的一句是(  )
    A. 本来还不错的一篇文章,让你们这样改来改去,反而改得了。 B. 为了这个新产品的问世,他可是,辛勤的汗水终于换来了成功的喜悦。 C.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古瓷的细润秀美、古玉的丰腴有泽和古钱的吧。 D. 每天早晨,他都要一个人跑到花园里,地练动作,抑扬顿挫地背台词。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5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成都市龙泉驿区今明两年迁进成都大学、四川川剧学校、四川信息技术学院等院校 齐聚于此,不仅增添其文化氛围,而且还带来几万时尚消费者。 B. 为了追回不归国留学生的贷款,该国政府曾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设立了许多 追款机构和人员。 C. 虚拟现实技术用有力的证据再次表明,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将使人类掌握更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 D. 无论中国队输赢与否,当地华侨组织都将在比赛结束之后,为中国队举办盛大的庆功宴会。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6 .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没有错误的一句是 (  )
    A.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同志们。”厂长严肃地说。 B. 我要给爷爷理发,爷爷笑了:“你?笤帚疙瘩戴帽子——充人呢。” C. 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 D. 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7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拜伦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代表作品有《伪君子》《唐璜》《悭吝人》等。 B. 舒婷,朦胧诗派代表人物,她的诗歌《致橡树》中的“橡树”象征了具有阳刚之美的男性。 C. 普希金,俄国伟大的诗人,被称为“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致大海》是他的一首政治抒情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追求。 D. 《再别康桥》的作者徐志摩,现代著名诗人,和卞之琳、胡适、闻一多、梁实秋都属“新月派”。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8 . 下列语段空白处依次填入两个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
    记得小时候,每天我放学回来,晚饭以后,爱跟母亲一起到淳溪河上唤鸭                                 。这时,母亲就会拉着我的手,指给我看天上那些最初的星星,告诉我它们的名字,给我讲它们的故事。
    ①激起来的波纹上闪抖着灰蓝的天光
    ②水面铺着斜阳,橘汁般一片金红
    ③鸭子刚一归笼,鱼儿就开始跳跃,泼拉拉直窜
    ④那时的河,特别好看
    ⑤渐渐地金红变成了瑰红,又变成了紫罗兰色
    A. ①②③④⑤ B. ④②⑤③① C. ③①④②⑤ D. ①②⑤④③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9 . 下列各句中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
    ②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③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④大自然有时也会向她的儿女开战,在她那温柔美丽的外表下面还隐藏着利爪哩!
    A. 比喻 排比 设问 拟人 B. 拟人 反问 反问 比喻 C. 比喻 反问 设问 拟人 D. 拟人 排比 反问 反语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10 .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江楼旧感
    赵 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A. 前两句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登临江楼、眺望江月时内心涌动的浩渺情思。 B. 最后两句将今年与去年观赏江月的情景关联起来,点明题旨,深化了意境。 C. “同来”与“独上”相对照,反衬出诗人此时此刻落寞凄清的感受。 D. 全诗主要表达诗人对去年所见水天一色的江月美景的无限感怀。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易度:中档

    1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气候模式
      地球的气候系统是一个由大气、海洋、冰、生物和陆地等要素构成的系统,非常复杂。它们不但受外界影响,而且也会发生相互作用。气候模式可以说是对气候系统的数学表达,它首先编写由众多方程组成的复杂程序,再通过巨型计算机进行运算,对未来的气候变化趋势做出预测。其运算过程所使用的数据量大得惊人,往往达到几十个TB(万亿字节),时间长的要用高速计算机算好几个月。气候模式已经成为当今科学界用以预测未来气候演变和影响的主要工具。
      气候模式是在天气预报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原理和天气预报模式有些类似。天气预报模式已有60多年历史,是全世界预报天气的主要工具。二者的区别在于,天气预报模式主要考虑大气运动变化情况,而气候模式要复杂得多,需考虑大气、海洋、冰、生物和陆地的状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
      目前,各国科学家正在抓紧对全球30多个气候模式进行完善和运算,也就是把各国的气候模式,放在同一个平台上交流比试。这些模式会模拟过去1000年的气候演变,特别是1850年工业革命以来的气候变化;更重要的是,根据未来不同温室气体排放情景,预估全球温度变化情况。
      最新预测结果是怎样的呢?有关专家表示,不同模式之间预测的结果差异较大,目前采取的一个方式是“集合平均”,即把所有模式预测的结果集合起来,看其平均情况,这样可靠性会大大增强。从世界各国气候模式最新的预估结果来看,未来升温趋势将延续,而增温幅度和温室气体排放量关系很大,但预估结果同时显示,全球变暖并不是意味着每个地区都普遍升温,未来不排除某些区域会出现降温。
      气候模式的发展在不少国家受到重视,它是目前唯一能定量客观展现未来气候变化趋势的手段,尤其是对大尺度气候异常和变化的预测可信度较高。但也有一些科学家对气候模式的可靠性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气候模式的结果并不可信。例如,由于不同的模式对天空中云的状态处理方式不同,预测结果在地表温度等方面就会存在很大的差异。
      然而,气候系统从本质上来看是一个非线性的混沌系统,而且地球气候系统还受到地球以外的太阳活动、火山爆发等其他因素变化的影响。要对未来长时间的气候状况做出像一周之内的天气预报那样准确和精细的预测,几乎是不可能的。由于科学水平局限,气候模式的预测确实存在不确定性,但不确定性不等于不可靠和不能用。从对全球平均升温趋势的预测来看,可信度就很高。作为目前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和影响的最主要的工具,气候模式的预测结果能够作为政府决策者的科学依据。
              (摘自2011年12月29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气候模式”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气候模式是对气候系统的数学表达,它借助巨型计算机对许多复杂程序进行长时间、大数据量的运算,从而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趋势。
    B.气候模式由天气预报模式发展而来,前者是对未来长时间的气候状况做出预测,后者则是对短期天气做出准确和精细预测的主要工具。
    C.与天气预报模式相比,气候模式比较复杂,它必须将地球气候系统中的各组成要素的状况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考虑在内。
    D.气候模式之所以能预估全球温度的变化情况,主要依靠其对过去1000年,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的气候变化的准确模拟。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地球的气候系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不仅其组成要素之间会发生相互作用,太阳活动、火山爆发等其他外界因素变化也会对其造成影响。
    B.为了对未来气候变化做出准确预测,各国科学家正在抓紧对全球30多个气候模式进行完善和运算,每个气候模式的运算都要耗时好几个月。
    C.“集合平均”的操作模式,可以消除不同气候模式之间预测结果的差异,使人们对未来气候变化的预测变得更加可靠。
    D.虽然有一些科学家对气候模式的可靠性提出了质疑,但作为目前能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趋势的唯一手段,其科学价值不容忽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从气候模式的最新预估结果来看,未来的增温幅度和温室气体排放量关系很大,不排除某些区域会出现降温。因此,预言全球气候变暖,为时尚早。
    B.要消除一些科学家对气候模式可靠性的质疑,只需对天空中云的状态采用相同的处理方式,避免其在地表温度等方面存在的预测差异。
    C.气候模式只能对大尺度气候异常和变化做出预测,而无法做出像一周之内的天气预报那样准确和精细的预测。
    D.虽然受科学水平的限制,气候模式对未来气候变化和影响的预测存在不确定性,但这并不影响其作为政府决策者进行决策的科学依据。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易度:中档

    1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下列各题。
    盲点孕商机
      市场“盲点”使消费者经常陷入困境。在一些大商场、大超市,各类商品不可谓不多,各种服务行业也日趋“五花八门”,但是现实生活中,几乎每一位消费者都有为找一种特殊服务或是一种急需商品“问破嘴皮儿”“跑断腿儿”却仍寻觅不到,只能干着急的时候。
      同时,这些“盲点”其实也正是市场的亮点。现在不少城市人在闲暇时,都有回归山野,贴近自然的愿望,而山野旅游专用的露宿睡袋、简易帐篷、远足背袋等装备却难觅踪影,偶尔有商家出售,其价格也足以令大多数人却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对健康的重视,消费者呼唤营养全面的快捷食品,而这些方面的食品品种却十分单调。加速变化时代“催生”了房屋设计、监理,方便食品等新要求,无奈此类需求因相关产业发展滞缓,形成产业“盲点”而无法得到满足。
       如今的厂商都为寻找新的商机而挖空心思,不想在身后留下一批“盲点”产业。有关专家认为,这些“盲点”产业中,一部分是由于新需求尚未引起广泛关注而造成的。另有一部分,像老年产业刚好是被长期忽视的。厂商们普遍认为“长期漠视”的都是生产利润较小的产业,他们不愿倾力经营。比如,老年服装利润比时装要小得多。但专家认为,我国商业正在向“薄利时代”过渡,“不以利小而不为”应该成为有眼光厂商的经营理念。
      新需求呼唤新产业的快速跟进,长期被忽视的产业更需要工商界重新认识,这些产业“盲点”和“空白”若能及早被发现、填补,消费者就会痛快地“掏腰包”,厂商也可以如愿赢得大市场。
    (1)本文的题目为“盲点孕商机”,下列对此题目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
    A.“盲点”本指眼球后部视网膜上没有视感细胞的一点,在这里比喻对商品不能辨别或分辨不清;“孕商机”即指孕育市场信息。
    B.“盲点”指什么东西也看不见,比喻市场一片空白;“商机”即指卖方市场。
    C.“盲点”本指眼球后部视网膜上没有视感细胞的一点,在这里比喻商品的短缺及市场的空白点;“商机”即指市场信息。
    D.“盲点”指什么商品也没有;“孕商机”比喻孕育着市场信息。
    (2) 下列对市场“盲点”就是“亮点”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
    A.商品市场和服务市场都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就是促使新的商家发光的地方。所谓亮点就是发光处。
    B.第三产业的商品和服务,都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些地方也正是此时商家显示能力的地方。亮点就是发光之处。
    C.商品市场和服务市场都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些地方也正是使商家显示能力的地方。亮点也是商家显示能力之处。
    D.第三产业的商品和服务,还不尽如人意,这就是商家显示自己能力的地方。亮点即显示能力之处。
    (3)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  )
    A.尽管今天厂商都为寻找新的商机而挖空心思,然而市场上却出现了许多“盲点”,即市场的空白点,这些“盲点”,部分是销售利润和服务收费较少的行业。
    B.形成市场盲点的原因,其一是消费者新的需求尚未引起广泛的关注,其二是某些产业像老年产业长期被厂家和市场所漠视。
    C.只要厂家和商家转变观念,对市场“盲点”重新认识,就能把“盲点”变成“亮点”,培育出市场的新商机。
    D.专家认为,市场“盲点”孕育商机;消费者也感到,我国商业正在向“薄利多销”的时代过渡;商家厂家也认识到了“不以利小而不为”的道理。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易度:中档

    1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也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中的“耻”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B.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C.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D.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2)下列两组加点词的含义分析正确的是 (  )
    ①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③圣人之所以为圣   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①与②的“惑”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不同
    B.①与②的“惑”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亦相同
    C.①与②的“惑”不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也不同
    D.①与②的“惑”不相同,③与④的“所以”相同
    (3)在下列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是 (  )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李氏子蟠……不拘于时D.古之人不余欺也
    (4)下列对这段文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
    A.该段句式变化多,整句和散句相结合,奇偶互见;字里行间饱含感情,读来感心动耳。
    B.作者连用三个对比,尖锐地批判了“今之众人”“士大夫”“君子”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C.三个对比,结语语气一句比一句重,第一个对比的结语是疑问语气,第二个对比的结语是肯定、责备的语气,第三个对比的结语是带有讽刺意味的语气,表达的感情更强烈。
    D.这一段批判反面现象的目的仅在阐明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 题型:语言表达 难易度:易

    14 . 写出下列横线处空缺的名句。(限选三句)(3分)
    (1)古来圣贤皆寂寞,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仲尼厄而作《春秋》。
    (3)__________________,搔首踟蹰。
    (4)舞榭歌台,风流总被,__________________。
    (5)但我不能放歌,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语言表达 难易度:中档

    15 . (4分)请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四个语意连贯的短句。
      俄罗斯否决了谴责大马士革4月4日在叙利亚汉谢洪使用化学武器,并要求其提供当天所有空中行动信息的联合国安理会决议草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语言表达 难易度:中档

    16 . 下面是某职业中专为张凡同学开具的证明信,请找出至少三处错误。(3分)
      ××公司:
    张凡同学系我校2013级机电专业学生,已于2016年7月学业期满毕业,欲到贵公司应聘岗位,但中专毕业证丢失,经审查,确系我校毕业生。
      特此证明。
    此致
      敬礼
                2019 年 6 月 25 日
                山东省××职业中专(盖章)
                                                                                                                                                      
                                                                             
                                                                             
  • 题型:简答题 难易度:难

    1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一根善的拐杖
    ①14岁那年,我正在上初中,父亲在工地不小心摔断了右腿。医生说至少得休养一年半载才能好,这可愁坏了父亲,全家人都指望着他挣钱呢。
    ②父亲是个待不住的人,刚刚休养了半个月,就让母亲给他弄了一副拐杖。他说家里太闷,要出去溜达溜达。让我们想不到的是,就是这样靠拐杖支撑着走路的父亲,晚上回来的时候,照样神奇地给我们挣回了钱,尽管只有十几元。原来,父亲在步行街那里,找了一份发广告单的活儿。想着父亲右腿上绑着厚厚的石膏,拄着拐杖,在那里一站就是一天,我的心里,仿佛飞进去一只凶恶的马蜂,不停地扎着我。
    ③周末的时候,我要替他去发广告单,他不允,狠狠训斥了我:“没出息的孩子才去发广告单,你只管给我好好读书!”而我头一次没听他的话,偷偷地跟着他。
    ④此时虽是上午九点多,但太阳已在尽情地释放它的热情,调皮的风儿也不见一丝踪影,路旁的几棵梧桐树也是无精打采的。来往的人们都将自己的脸儿躲在五颜六色的遮阳帽或太阳伞下。汗水在父亲的脸上肆意地流淌,可他两只胳膊还要架着拐杖,手里还拿着厚厚的一摞广告单,没办法去擦。我想过去帮父亲擦擦汗,又担心他责骂我,只好在那里暗自替父亲难受着。
    ⑤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摇摇晃晃走过父亲的身边,忽然晕倒在地上。一瞬间,呼啦啦地围上来一帮人,却没有一个去扶的。我听见有人小声议论,说前几天有个年轻人救了一个老人,却被老人讹上了,最后那个年轻人在医院花了近千元的冤枉钱,真是叫人寒心。这大概就是一大帮人没有一个肯施以援手的原因吧。
    ⑥这是一群麻木的人。我从人群中那一张张脸望过去,每一张都分明写着冷漠。不,有一张脸是个例外,如同万千枯藤上唯一鲜活的叶子,上面写着焦急。
    ⑦我看得真切,那是父亲的脸!粗糙的脸,此刻却光滑得如一面镜子,映照了人的良心。
    ⑧父亲拄着拐杖,费力地拨开人群,蹲下来,按住了老人的人中穴。原来老人中暑了。当他醒过来的时候,一再向父亲道谢,而父亲只是擦擦脸上的汗水,轻描淡写地笑笑。老人颤颤巍巍地站起来,像在风中摇曳的蜡烛,随时都有被吹灭的危险。父亲赶忙递给老人一根拐杖,轻声说:“老人家,拄着点儿走吧,能稳当些。”
    ⑨“谢谢,那你怎么办?”“没啥,我这不是还有一根吗,我只是断了一条腿,一根拐杖足够了。”父亲笑着说。
    ⑩人群出奇地安静。
    ⑪没了拐杖,我本以为父亲会摔倒,可他站在那里却像一棵参天大树。因为他的脚下有根,很深很深的根。
    ⑫人群并没有散去,开始有人伸出手来,一双,两双,十双……枯藤开始发出了新芽儿!
    ⑬我们太习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了,各扫门前雪,整天一副麻木不仁的模样。灾难来临时的呆若木鸡,邪恶当道时的熟视无睹,都会令你的灵魂左右飘忽,摇摇欲坠。
    ⑭父亲让我懂得,每个人都需要一根善的拐杖,使自己的灵魂不至于在风雨飘摇的尘世摇摇晃晃。
    (3 分)从文章内容来看,题目中“拐杖”具有什么样的含义?
                                                                                        
                                                                                         
    (2)(3 分)
    结合选文具体内容,概括父亲是个怎样的人。(写出两点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分)选文第④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分)选文第⑥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
                                                                                        
                                                                                         
                                                                                        
    (3 分)分析选文第⑩段“人群出奇地安静”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作文 难易度:难

    18 . 对于成长来说,追寻就是一场春风浩荡的“趋光行动”。这里所谓的“光”,既是自然的存在,又是精神的象征。从自然意义上说,“光”切分了黑白,成就了四季,成为人间永恒的轮回与执着的向往:阳光下生长,月光下歌唱,星光下仰望。从精神意义上说,“光”是照耀现实的梦想,成就未来的信念,引领成长的人格。“光”是点燃,是发现,是唤醒,是温暖和明亮,是对一切美好事物所特有的虔敬和深情。
      请以“追寻那一束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写出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感情真挚,思想健康,不得抄袭和套作;②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 700 字;④文中不得出现泄露考生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
  • 下载word版试卷(含答案解析)

试卷分析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