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新航科技学校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1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是(  )
    A. (wú) 叨(lāo) 舞(zài) B. 妒(jí) 像(xiào) 壁前任(xuē) C. 捕(dǎi) 刻(qǐng) 风一时(mí) D. 伤(chuàng) 脑(suǐ) 冕堂皇(guān)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2 .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荫庇 人情世故 按奈不住 B. 郧石 徇规蹈矩 残羹冷炙 C. 辨驳 廖廖无几 九霄云外 D. 迟钝 震撼惊悚 鸦雀无声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3 .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①读书不能一味贪多,要抓住有价值的文章,把它读透,读出自己独到的感受,这样知识才会化作你生命______ 的基础。
    ②理性与感性,就像鸟的双翼 。
    ③在这件事情上,我们一定要遵守我们的承诺,不能 。
    ④古今中外凡是有重大发明创造的人,都是勤于思考、善于分析的 。
    A. 坚实 比翼齐飞 出尔反尔 模范 B. 坚固 不可或缺 反复无常 典范 C. 坚实 不可或缺 出尔反尔 典范 D. 坚固 比翼齐飞 反复无常 模范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4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 一个心怀天下的人,如何能将生命浪费在的书本中。 B. 这个犯人的罪恶罄竹难书,群众对此 C. 朝鲜战场上牺牲的战士,有很多是的普通士兵,知道今天也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姓名。 D. 他在电影院里,旁若无人,实在不像话。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5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公民对父母、子女、配偶有扶养、赡养、抚养的义务。 B. 电门一关,就可以阻止电流不再通过。 C. 对高考材料作文应该如何开头这个问题上,两位作者的看法很不一致。 D. 时光的流逝不能让我淡忘对故乡浓浓的思念,反之,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故乡的思念日久弥坚。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6 .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诗经》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的是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诗歌,共有300篇。“六义”是:风、雅、颂、赋、比、兴,句式以四言为主,多采用重章叠句。 B. 《琵琶行(并序)》的作者是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C. 《拿来主义》的作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他也是我国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 D.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著名的史学家,被尊称为“史圣”,代表作品为《史记》。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7 . 下列语段空白处依次填入两个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竹子,既美化了人的生活,又陶冶了人的情操。起叶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其杆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其形千姿百态,情趣盎然。漫步于青青翠竹之下,便觉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①四季常青 ②虚中有节 ③清丽俊逸 ④挺拔凌云
    ①③②④ B.②④①③ C.③②①④ D.④③②①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8 . 下列诗句中,没有提及中国传统节日的一项是(  )
    A.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B.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C.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D.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9 . 下列句子中所用修辞手法,跟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 月夜,清冷的月光铺满一地,淡淡的光辉似乎带有一种清冷的香味。 B.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C. 我听见了她那闪闪烁烁的笑声。 D. 远处隐约飘来阵阵香味,似有似无,有如悠扬的乐声,时断时续。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10 .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临江仙
    辛弃疾
    老去浑身无着处,天教只住山林。百年光景百年心。更欢须叹息,无病也呻吟。
    试向浮瓜沈李处,清风散发披襟。莫嫌浅后更频斟。要他诗句好,须是酒杯深。
    [注]老去句:语本苏轼《豆粥诗》:“我老此身无着处,卖书来问东家住。”浮瓜沉李:语本魏文帝《与吴质书》“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后以“浮瓜沉李”形容夏天消暑行乐生活。后:略似今日口语中之“啊”。(  )
    A. 开篇点明自己年老体衰,闲居山林,奠定全篇基调;“无着处”,正话反说。 B. 两个百年”间隔反复,照应上文之“老去”,寓示自己一辈子被荒废。 C. 本词语言明白如话,笔调轻松,言浅意丰,令人寻味不已,一些语句成为成语。 D. 结尾化用杜甫诗句“李白斗酒诗百篇”,表达了词人要向李白学习写诗的愿望。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易度:中档

    1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前,文言一直是正规的书面语言。不仅如此,直到明清时期,不少读书人在谈话时也使用文言。20世纪初,在蒋光慈的小说《田野的风》里写到乡绅的谈话,仍然是半文半白的。如:“此人不除,恐怕吾乡永无安息之日矣!”这一方面是由于他们的观念,他们觉得用文言谈话更高雅、更符合自己的身份。一方面是跟他们的阅读有关。张中行说:“执笔的人,总是通文的人。通文,旧时代的,脑子里装满《庄》《骚》《史》《汉》,新时代的,脑子里装满鲁迅、巴金,自己拿起笔,自然就不知不觉,心摹于追,也就《庄》《骚》《史》《汉》,或者鲁迅、巴金。”不仅写文章如此,说话也如此,满脑子都是文言,说话也就接近于文言了。新文化运动后,白话取代了文言,成为全民使用的正规书面语,但文言在我们的生活中仍然非常重要。
      从语言方面讲,我们今天的现代汉语书面语中有不少文言成分。孙德金对此作了很好的论还:“现代汉语书面语是在近代白话的基础上,融合了文言、方言及其他语言成分,经过百年多发展而成的”,“在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文言语法成分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现代汉语书面语正式、典雅语体风格的主要决定因素”。
      这些文言成分不是为了仿古、转文而使用,而是现代汉语的书面表达,尤其是比较典雅、庄重的书面表达所必需的。比如,“之”“其”“以”等常用的文言虚词,今天在一般情况下,会用现代汉语的虚词代替。但是在某种情况下,仍然要用文言虚词,如“高山之巅”“自圆其说”“以少胜多”“集体所有”。即使在口语中有的也是不可替代的,如”三分之一”的“之”,“以大局为重”的"以”。语法格式是如此,词汇更是如此。很多文言词在现代汉语中不单用了,但作为语素还很活跃,如“奥”可以构成“奥秘”“奥妙”“深奥”等。在成语中保留文言词语更多,如“唯利是图”“空空如也”“罄竹难书”“破釜沉舟”等,都要有一定的文言知识和历史知识才能正确理解。所以,要很好地掌握现代汉语就必须懂文言。
      从文化方面看,如今,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大家都认识到这是提高文化自信心、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要了解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不能不懂文言。研究传统文化的学者要懂文言,而且不能一知半解,否则就不能正确把握古代典籍的含义,甚至会闹一些笑话。教育工作者肩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要懂一些文言。从事作的,也需要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事实上,一些很有造诣的科技专家也有较深厚的文言功底,能自读文史古籍。即使是一般文化水平的公民,也要懂一点文言,否则,就无法懂得“学而不思则罔,愿而不学则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深刻的思想,无法了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传统美德。所以,学习文言,是提高国民文化素质的需要,是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
                    (节选自蒋绍愚《也谈文言和白话》)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生活中通文的人,脑子里总装满经史子集,难免在说话、写文章时接近于文言。
    B.很多文言成分积淀在今天的日常语言中,成为现代汉话书面语有机的组成部分。
    C.除具备一定文言知识外,掌握一些历史常识,也能帮助我们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
    D.文化水平一般的人学点文言,有助于了解古人的深刻思想,学习中国的传统美德。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首段从文言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兴衰变迁入手引出论题,进而提出中心论点。
    B.文章从语言和文化两个角度论述了文盲在当今社会的重要作用,论证思路清晰。
    C.文章以蒋光慈的小说、文言虚词和成语等的运用为事实论据,典型而有代表性。
    D.文章主要采用举例论证,并且适时穿插引用和对比论证,观点鲜明,有理有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清时期的不少读书人为了追求高雅,在谈话时也使用文言文,这与他们的阅读密切相关。
    B.现代汉语中典雅庄重的书面表达离不开文言成分,可见白话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比不上文言。
    C.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打通了文言的障碍,就能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D.近年的中小学语文教材大幅增加了古诗文篇目,这对提高国民传统文化素养来说意义深远。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易度:中档

    1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屡屡提及并不断丰富的一个国际关系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一个关键原则和方向。那么,它的特色究竟“特”在哪里?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认识其思想文化本源?
      客观地说,世界上主要文明地区的政治文化中都有命运与共、共同体、世界主义的政治思想,例如西方基督教世界秩序及西方永久和平论、印度思想中的“不害”、伊斯兰世界“天下一家”、中国古代的“天下大同”等观念。总的来说,早期这些共同体观念解决的只是内部秩序问题,还没有很好地解决不同文明之间如何共生共处的问题。其中历史上不少共同体思想还受到二元对立世界观的局限,它们所强调构建的共同体是以一个假想或现实的敌人为目标的,这种思想很容易导致世界陷入对抗之中。事实上,直到今天,这种思想还在影响着个别大国的外交政策,值得我们去辨别和防范。
      我们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其思想文化本源来自传统和现代两部分。所调传统,中国古代有丰富的中外秩序资源,在当时地理所及的范围内,形成了一套处理中外关系的思想和实践做法,这套思想和做法在今天需要创造性转化。所谓现代,“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休”还需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寻找本源。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共同体和人类解放的思想中,包含着国际主义以及很多"人类命运与共”的资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关于世界不平等、剥削以及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根源、改造的论述等,都是我们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本源。同时,这些思想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学理上区别于既往及现在流行的一些共同体理论,如各种带有宗教色彩的联盟、大西洋共同体、“民主”价值观联盟等的重要依据。
      以往绝大多数国际秩序思想和实践,要么服务于强者,要么用来结成一个国家联盟以反对另一个国家联盟,要么是一种宗教秩序的外在表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中蕴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它们的区别在于,其并不是从排他性国家联盟的角度来狭隘地理解共同体而是从世界范围不平等经济秩序的变革、大多数人实现自身解放从而结成联盟的高度来理解共同体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今天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否定其他文明中关于人类合作的合理的思想资源。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开放的概念,不同的思想文化都可以从中 适合自己理解的位置。这个概念将随着全球人、财、物、智互联互通的发展,拥有越来越大的世界基础,具有较广泛的心理认同和感召力量。
      我们说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意味着当今世界就是一片祥和了。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一定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当前,国际关系中的矛盾、阻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因素仍然广泛存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还需要解决很多矛盾和难题。中国倡导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在呼吁世界团结起来共同克服当前面临的困难。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网”,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只是要解决华夏文明内部秩序问题,还要解决不同文明之间如何共生共处的问题。
    B.直到今天,以一个敌人为目标构建共同体的思想还在影响着大国间的外交政策,这值得辨别和警惕。
    C.马克思主义中包含着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资源,这些资源在关于世界不平等和国际主义的论述中。
    D.作为一个开放的概念,“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排斥其他文明,不同的思想文化都可以从中找到适合理解自己的位置。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的关键原则和方向,自然地引出了下文对其特色和思想文化本源的分析。
    B.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反复提到其他的共同体观念和国际秩序思想,目的是通过对比突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优越性,令人更易理解和接受。
    C.本文重在论述“人类命运共同体”拥有强大的世界基础、广泛的心理认同和感召力量并顺势提出了实现这一理念的基本途径。
    D.文末强调当今世界充满矛盾和冲突,意在表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需要克服很多困难,任重而道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要文明地区的政治文化中都有命运与共的政治思想,但它们解决的只是内部秩序问题,有些还受到二元对立世界观的局限
    B.中国古代有丰富的中外秩序资源,有一套处理中外关系的思想和实践做法,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传统本源。
    C.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世界负责任的大国的共同目标,这一理想终将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逐步实现。
    D.今天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否定其他文明中关于人类合作的合理的思想资源,但具有新意义。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易度:中档

    1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吾从而之:以……为师
    B.师之不传也久矣:道理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矣:糊涂
    D.而学于师:以……为耻
    (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师道不传也久矣 巫医乐师百工
    B.师不必贤弟子 不拘
    C.可怪也欤 皆出于此乎
    D.惑而不从师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下列句子中,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一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不拘于时 D. 缙绅而能不易其智者
    (4)“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A.那些教孩子的老师,只教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朗读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
    B.那些教孩子的老师,只教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学习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
    C.对那些只教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学习其中的文句,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我是无所谓的。
    D.那些教孩子的老师,交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朗读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
  • 题型:语言表达 难易度:易

    14 . 写出下列横线处空缺的名句。(限选三句)(3分)
    (1)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2)                      ,初为《霓裳》后《六幺》 。
    (3)人生如梦,                   
    (4)                       ,则不复也。
    (5)南朝四百八十寺,                      
  • 题型:语言表达 难易度:中档

    15 . 根据例句的句式,另写两个类似的句子。(4分)
    例句: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
    母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也依然纯洁明净。
  • 题型:语言表达 难易度:中档

    16 . 下面是一篇寻物启事的内容,有三处不恰当的地方,请指出并改正。(3分)
      今天上午9点左右,本人在学校篮球场不幸遗失钥匙一串,拾到者火速交给2014级物流与营销一班刘冬,必有重谢。
    第一处:_________________ ,改为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处:_________________ ,改为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处: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简答题 难易度:难

    1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踏青的风日
      刮了一天的大风。
      不像春风。没有吹绿小草,没有鼓胀花蕾,何况,又一丝儿也不温柔。
      可我觉得,这是最使我快活的风呢!
      一阵阵沙尘卷起,人睁不开眼。树枝哗哗地摇,电线呜呜地响。迎风前进,你会觉出那风是遒劲的、痛畅的,它一阵阵扑打着你,又粗犷又热烈,人的心也便不由得感到兴奋了。
      我们踏青去,在早春二月,一群快活的人选了个刮大风的日子。
      其实早上出发时,并没有风。天上铺了一层淡淡的云,使太阳显得有些羞涩了。十几辆自行车一旋出速度,在效外的大道上疾驶时,就感到风了。我想,风大约就是在出城后才生出的。
      起初,风还腼腆,凉凉的,轻轻的,车前车后荡着哨音。愈向远方,风愈烈了,仿佛起了妒忌般,追赶着我们,又阻挡着我们了。
      哦,这可不是在城市里楼道间流窜的小风,也不是街道上车辆带过的尘风,更不是烦嚣人耳边的吹风,这是一股充满生命力的豪迈的风呢!它有鼓动力、感染力、竞争力,它让骑车上路的人精神振奋,无比快活。
      车轮疾疾,风儿啸啸。我拼命蹬着车子,体验到一种自由奔放的热情。人,一到大自然中,便纯净了。不再追求环境的安逸,不再迷恋家庭的温馨,不再计较功名利禄,不再敏感宠辱得失……人改造着自然,自然也改造人呢。
    母亲曾哀叹,一辈子总忙个不停,等空闲下来,才发现腰也弯了,眼也花了,步履蹒跚了…
      母亲不曾叙说她向往过什么,企盼过什么,她一辈子全为儿女操劳了……可我想母亲,她不是和我一样年轻过么?
      不知为什么,蓦地想起母亲,心中腾起一种柔情,我脚下更用劲了,追赶着我的朋友们,向田野驰去。大风中,看来我们是惟一的踏青者。
    树木光秃秃的,还呈现出着繁杂的几何的立体造型。云把天穹遮得苍茫了。太阳隐去。只有风,仿佛在捕捉那渺无痕迹又似乎无所不在的春情。
      风,在踏青。
      去年春天,我因有事误了春游。那天下雨了,人们回来,都淋得湿漉漉的,很有些狼狈。我却生了羡慕。我想象着雨中登山的情景呢!迷迷蒙蒙的雨雾里,竹会更翠更洒脱,松会更青更挺拔,而山峰会更峥嵘,泉水会更清冽……
      人呢,会更动情。
      如今知晓了,风中踏青,更别有情趣。
      头发在风中火焰般飞舞,衣襟飘逸,人有一种说不出的潇洒气派。没有了斯文,没有了矜持,人人都显露出现代人的热情与开放。而风,像跳迪斯科似的,拍打着你的心胸,让你强烈地意识到,你还年轻,你还强健,你热爱生活,你充满了生命的原动力……
      风,恣意地吹;人,自由地散去。在河边垂钓者,痴痴地凝视着河水,静等愿者上钩;有寻觅野味者,田里挑荠菜去了,那会赢得妻的甜美的笑容;更有风的知音,慵慵地躺在凹地里,眯起眼睛,倾听自然的和声;而我,则随着风游荡,快意里隐含了些不甘心。突然,远远地瞥见几个孩子在田野上奔跑,原以为他们在追逐打闹,细一瞧,孩子们在放风筝!抬眼望去,一只小小的风筝,正随风飘去,像只挣脱了桎梏的小精灵,向天际腾越……
      我开心地笑了,十分惬意。
    (1).踏青的最初,作者感觉到风很“腼腆”。作者这样写好在什么地方?(3分)
                                                                              
                                                                             
    (2).本文是写自己的一次踏青的经历,可却写到了去年春天自己根本就没有参加的一场春游,这样写是否与全文脱节,为什么?试作简要分析。(4分)
                                                                           
                                                                           
    (3).作者在踏青路上突然想起母亲,有这样一句话:“可我想起母亲,她不是和我一样年轻过么?”这句话包含了什么情感?试作分析。(4分)
                                                                         
                                                                         
    (4)文章末尾“我开心地笑了,十分惬意”一句话与前文中作者的心情什么不同?为什么会这样的变化?试作分析。(4分)
                                                                            
                                                                            
  • 题型:作文 难易度:难

    18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蛹看着秀丽的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十分羡慕,就问:“我能不能像你一样在阳光下自由地飞翔?”蝴蝶告诉它:“第一,你务必渴望飞翔;第二,你务必有脱离你那十分安全、温暖的巢穴的勇气。”蛹就问蝶:“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死亡?”蝶告诉它:“从蛹的生命好处上说,你已经死亡了;从蝴蝶的生命好处上说,你又获得了新生。”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立意,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自拟标题。
      感情真挚,思想健康,文体特征鲜明。不少于 700 字,文中不得出现泄露考生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
  • 下载word版试卷(含答案解析)

试卷分析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