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2022年 语文 期末 专项提高卷十二 诗歌鉴赏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1 .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是
    登山曲
    谢  朓
    天明开秀崿,澜光媚碧堤。
    风荡飘莺乱,云行芳树低。
    暮春春服美,游驾凌丹梯。
    升峤既小鲁,登峦且怅齐
    王孙尚游衍,蕙草正萋萋。
    【注】①小鲁:语出《孟子·尽心》:“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②怅齐:语出《晏子春秋·谏上》:“齐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③末二句化用淮南小山《招隐士》中“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句。《招隐士》极言深山老林环境险恶,招募隐士岀山做官。尚:爱好。
    A. 第二句以“光”喻水,以“碧”写岸,“媚”字活画出“澜光”“碧堤”的生机。 B. 三、四句写风使莺乱,行云被芳树吸引,写出了风的顽皮和云的多情。 C. 五、六句由写景转叙游。“暮春”总括前四句写景,又暗示此时节正合登临游赏。 D. 七、八句由叙游转抒情。诗人登山想到孔子和齐景公,忽觉人生短暂,悲不自胜。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2 .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是
    山居秋瞑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A. 首联交代了时间、地点、季节和天气。 B. 颔联描写了清幽宁静的山居环境。 C. 颈联描绘了欢声笑语的生活场景 D. 全诗反映了诗人恬淡无为的生活理想。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3 . 对下面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是
    扬州慢·淮左名都
    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妤,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A. “春风十里”指昔日扬州的繁华街道,用以反衬眼前荒凉的景象。 B.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以声衬静,突出扬州的空寂凄凉。 C. 下阕写杜牧俊赏,才华横溢,旨在表达作者对杜牧由衷的敬佩。 D. 本词虚实结合,虚写扬州过去的盛况,实写扬州今日的萧条。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4 . 对下面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正确的是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A. 第二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愁情。 B. “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意象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 C. 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 D. 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5 .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是
      
    王禹稱
    寂寞红芳又一年,老郎空解惜春残。
    才闻莺啭夸杨柳,已被蝉声哭牡丹。
    壮志休磨三尺剑,白头谁藉两梁冠。
    酒蹲何必劳人劝,且折余花更尽欢。
    【注】①王禹稱:北宋诗人、散文家,因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调。②梁冠:有横脊的礼冠,古代帝王大臣所用的冠帽。
    A. 从题目看,本诗描写晚春景物,既有惜春之意,又蕴含着作者的情感。 B. 赏花、磨剑、喝酒等一系列动作,是作者内心情感的外在体现。 C. 作者着一“老”字,表明自己年事已高,对比青年时代,感叹青春易逝。 D. 作者借景抒情,抓住了景物跟独特感受的契合点,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6 .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是
    落日怅望
    (唐)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一何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A. 首联中“千里”与“片时”形成鲜明的对照,突出了云、鸟的自由无碍和飞行速度之快。 B. 颈联以“远烧”之虚景喻“微阳”之实景,一虚一实,把夕阳落山时的情形描述出来了。 C. 全诗思路清晰,在谋篇布局上先写景后抒情,即首联、颔联、颈联写景,尾联抒情。 D. 本诗语言炼字形象传神,比如“人”字写出夕照的逐渐暗淡,“远”字写出了意境的空阔。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7 .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是
    新安江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同好
    沈  约
    眷言访舟客,兹川信可珍。
    洞澈随清浅,皎镜无冬春。
    千仞写乔树,百丈见游鳞。
    沧浪有时浊,清济涸无津。
    岂若乘斯去,俯映石磷磷。
    纷吾隔嚣滓,宁假濯衣巾?
    愿以潺湲水,沾君缨上尘。
    【注】①本诗系南朝梁诗人沈约于离京外任东阳太守途中所作。②眷言:犹¨蜷然”,回忆。③嚣滓:犹“嚣尘”,代指尘俗。
    A. “兹川信可珍”句总起下文,极盲想象中的新安江景色之美,给诗人带来极大的震撼。 B. 接下来四句,具体描写新安江水清澈澄碧,水面明净如镜,倒影如画,游鱼栩栩如生。 C. 七八两句分别用典,衬托新安江水的清澈,引发诗人生出随流而去、远离尘俗的念头。 D. 全诗风格犹如兴安江水一般,清新舒缓,质朴自然,用语精巧,音韵和谐,巧妙生动。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8 .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是
      
    陶渊明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A. 第一、二句感叹人生之无常。这两句诗,语虽寻常,却寓奇崛,用无根之木、无蒂之花、陌上尘,来比喻人生。 B. 第三、四句写由于命运变幻莫测,人生漂泊不定,种种遭遇和变故不断地改变着人,每一个人都已不再是最初的自我了。 C. 第五、六句承前而来,“既然每个人都已不是最初的自我,那又何必在乎骨肉之亲”,这是陶渊明在理想破灭后对兄弟亲情的悲观认识。 D. 第七、八句写人生虽不如意,但他毕竟没有完全放弃人生理想,于是转向村居生活去寻求精神上的欢乐。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9 .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是
    读山海经(其一)
    陶渊明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A. 本诗以朴素的语言开头,描绘出美丽清爽的环境:初夏时节,草木生长,绿树绕屋,浓荫满地。 B. “众鸟欣有托”,一个“欣”字,用拟人手法,写鸟儿飞还鸣啼的乐趣,颇有“羁鸟恋旧林”的深意。 C. “微雨”“好风”中的“微”“好”二字互文,风吹面不寒,雨润衣不湿,和风细雨令人兴会俱佳。 D. “俯仰”两句说诗人虽身在茅屋,但神思驰骋,浮想联翩,抒发隐居读书的感受,点破全诗主旨。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10 . 对下面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恰当的是
    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A. 一、二句写江、山是从大处、远处落笔,着重勾勒大江远山之寥廓,是静态画面。 B. 三、四句写帆、泉,分别属长江淮山中的个体景物,是从近处、细处着眼,侧重描写江帆、山泉飞奔疾速,是动态镜头。 C. 五、六句写月和云的明灭变化之态,又是整个画面的背景,与前四句相比,笔势则由缓变急,由柔转刚,呈现出起伏跌宕。 D. 全篇分合自如,分则一句一景,宛如七幅山水图画;合则构成浔阳江山的立体图画,好似部风景影片。其间远近变化,动静明暗,声光色形,无不必备。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11 . 对下面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是
    菩萨蛮·咏梅
    朱淑真
    湿云不渡溪桥冷,蛾寒初破霜钩影。溪下水声长,一枝和月香。
    人怜花似旧,花不知人瘦。独自倚栏杆,夜深花正寒。
    A. 这首词,赞美了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质。作者在词中以梅花自况,直接和间接地表达了自己对梅花的喜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B. 这首词本为咏梅而作,但全篇不直言“梅”字,而着意挑出幽柔之“香”以涵盖梅花的独特气韵。 C. 词的下阕,写词人在春寒料峭时,面对这疏影中流溢暗香的花枝直抒心意,抒发了词人对梅花的执着情怀和幽怨心绪。 D. “花不知人瘦”一句与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同样巧妙运用比喻,别出心裁,折射着女词人寄意于花、渴望为人所理解、希求人世温馨的细腻情感。
  • 下载word版试卷(含答案解析)

试卷分析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