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2022年 语文 第一册 单元同步训练20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1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是    (      )
    A. (mò)  侥(xìng)  供(jǐ)    B. 学(zhuì)  单(bó)  约(wǎn) C. ( táo)  酷(kě)    幸(jiǎo) D. 立(wù)  历(lǚ)  度(tiáo)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2 .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      )
    A. 而我的同事们,大多数是比我的年龄番两翻的老头子。 B. 编书人未能画成图像,她们自然也就辩认不出来。 C. 我之所以能坐上位子,就是由于每天总免不了有人旷课的缘固。 D. 只是偶然在一根电线杆子上的招生广告里,我又为自己找到了生活的希望。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3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的是    (      )
    A. 你读过“金缕曲”吧,劝君惜取少年时,孩子,多珍重! B. 中国的北京、上海,美国的纽约,法国的巴黎,都是世界上著名的城市。 C. 十八岁使我想起翅膀甫健、开始翱翔于天空的幼鹰。 D. 若能够在这里再读几年书,该是多么好啊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4 . 依次填入下列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      )
    细细________一盏清茶,里面有着说不尽的意蕴。清幽淡雅的绿茶,清澈透明,沁人心脾;雅俗共赏的花茶.齿颊留香,妙不可言;外刚内柔的乌龙茶,甘而不浓,回味无穷。文人喝茶,喝出的是茶外茶。郑板桥喝出了“汲来江水烹新茗”的________,杜耒喝出了“寒夜客来茶当酒”的________ ,梁启超喝出了“饮茶之乐乐无穷”的________。
    A. 品尝    绝妙意境    浓情厚谊    独特感受 B. 品赏    浓情厚谊    绝妙意境    无限乐趣 C. 品赏    浓情厚谊    闲情逸致    无限趣味 D. 品味    闲情逸致    浓情厚谊    独特感受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5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    (      )
    A. 他的这种敬业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吗? B. 从这个事例,使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如果想收获些东西,你必须为此付出。 C. 春游的时候,她看着和闻着花儿在风中散发的阵阵清香,内心的那种哀伤,顿时消失的无影无踪。 D. 外面鹅毛般的雪飘起来的时候,屋子里的小朋友们许多都兴奋的跑出去了,用手接着那晶莹的花朵。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6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是    (      )
    A. 这项新规定颁行一年多,已经露出危险的苗头,如不及时关注,恐怕,为时太晚。  B. 那天,我和他在车站依依惜别,而后就,各奔东西了。 C. 保家卫国是每个中华儿女的责任。  D. 不少语文老师上课就是以一连串的问与答贯串课堂教学始终,长此以往,学生自然是了。
  • 题型:简答题 难易度:中档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我出生于一个完全没有文化的家庭,跟着寡居的祖母和母亲过日子。她们都一字不识。那时形容人们无文化,常说他们连自己的名字也写不出。我的祖母和母亲则更彻底,她们压根儿就没有名字。家里的藏书每年一换,但只有一册,就是被俗称为“皇历”的那本历书。她们只能从书里的图画中数出当年是“几龙治水”,借以预测一年的天时。至于全年二十四个节气都发生在哪一天和什么时辰,编书人未能画成图像,她们自然也就辨认不出了。直到我上小学,家里上两代人的这个困惑才算解除,“皇历”也才得到了比较全面的利用。
    真的,不要小看小学生。在我住过的那个杂院里,出个小学生,就算得上个知识分子。比如同院拉洋车的老郝叔,孩子多,拉了饥荒要“请会”(一种穷人之间的经济上的互助活动,但要出利息),就找到了我,叫我帮他起草一个“请会”的“通知”,其中包括本人遇到什么困难,为什么要发起这个活动,将要怎么办等等的内容。那时我顶多不到三年级,怎么写得了!但老郝叔鼓励我:“你照我说的写,他们都懂。”我于是拿了毛笔、墨盒伏在老郝叔的炕上——他家无桌,炕上只有一张席,硬而且平,伏在上面写字是极方便的——就这样,他说我写,不大会儿的工夫,居然写出来了。随后又抄了若干份分别送出。“凡著诸竹帛者皆为文学”,讲起文学的定义来,是有这么一说的,那么,我替老郝叔起草的这篇“通知”,无疑是一篇为人生的文学了,何况还分送出去,也算是发表了的呢!这篇出自老郝叔的心与口的好文章,我现在竞一句也记不起来了。老郝叔又早已作古。他无碑、无墓,所有的辛劳都化为汗水,洒在马路和胡同的土地上,即刻也就化为乌有。但对老郝叔,我老是不能忘记,总觉得再能为他做些什么才可以安心似的。
    从十五岁那年起,我就上不起学了。
    我上学是由本家供给的。那时祖母已殁,只剩下母亲和我。本家们有的给我们些钱,贴补吃喝;有的给我们间房住;有的灵活些,告诉我们什么时候缺吃的了,到他家去,添两双筷子总还可以;而有一家就是专门供我一年两次的学费。十五岁以前,我受到的就是这么一种“集体培养”。但是,就在那年的冬天,这位本家来到母亲和我的屋里。
    “干什么呐?”他问。
    “温书,准备寒假考试。”我答。
    “别考了。现在大伙都不富裕,你也不小了,出去找点事做吧。”
    我沉默了,母亲也无言。吃人嘴短,还能说什么呢?于是我合上了笔记本和书,从此结束了我的学生生涯。
    “找点事做”,那时很难。先要买些“履历片”回来填写,写好后再托本家、亲戚四面八方找门路,呈送上去。回音,大都是没有的,但是要等待。母子两个茫茫然地等着,等着一个谁也不愿多想的茫茫然的未来
    茫然中还是有事可做的。子承母业,去当当。比每天上学稍晚的时间,便挟个包去当铺,当了钱出来径直奔粮店买粮。家底单薄,当得的钱,只够一天的“嚼裹儿”,计:棒子面一斤,青菜若干,剩下的买些油盐。当得无可再当了,便去押“小押”。那是比当铺更低一等,因此也是更加苛酷的买卖。他们为“方便”穷人计,可以不收实物,拿了当铺的“当票”就能押。押得无可再押了,仍旧有办法,就是找“打小鼓的”把“押票”再卖掉。卖,就更“方便”了。每天胡同里清脆的小鼓声不绝如缕,叫来就可以交易。一当二押三卖,手续虽不繁难,我和母亲的一间小屋里可就渐渐地显露出空旷来,与老郝叔的家日益接近。
    (1)阅读第一部分幼年的生活环境,为什么第一段不写生活的贫困,而全段侧重写“没有文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要详细叙写“我”帮助老郝叔起草“请会通知”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部分中,作者为什么要写求学之外的事呢?比如家境的贫寒,“一当二押三卖”的凄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文中画线句子“母子两个茫茫然地等着,等着一个谁也不愿多想的茫茫然的未来”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简答题 难易度:中档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贫寒是凛冽的酒
    ①在我小学毕业时,父母带我来北京玩,在天安门广场,父亲问一个捡瓶子的人一个月可以挣多少,那人说两千。所以父亲说,可以留下来,留下来捡破烂都能活。因为父亲的工资当时才八百。虽然说那时算是处于公务员下海浪潮的尾声,可父亲以优异的业绩炒了公家的鱿鱼,还是震动乡县,以至于我们那个县盛传着谣言说父亲是到北京来贩毒的,否则没法解释。
    ②可实际上,我们初来乍到,连暖气都烧不起,每天是要砸冰出门的,因为晚上呵出的水蒸气会把门死死封住,这个恐怕很少有人体验过吧?第二年更是穷得过年只剩两百块钱,连老家都回不去。
    ③但终究没饿死嘛。我母亲说北京人傻,吃鸭子就吃皮,留下个那么多肉的大鸭架子才两块钱一个,所以母亲就买鸭架子给我吃.我不记得自己吃了多少。母亲说,当时看着我蹲在门口能吃下一整只,她特别开心,但也总后悔说那时候没给我补好,害我个头没有长得像舅舅那么高。
    ④母亲还会买将死的泥鳅给我吃。她说泥鳅早上被贩到菜场,颠簸得都会翻白肚子,看起来像死的,所以才卖一块钱一斤。母亲就把它们买回来,用凉水一冲,不一会儿就都活了。
    ⑤当年住过的小屋,我还记得清清楚楚。家里就两张床.一张桌,一个电灯,一口锅,最高级的电器是我学英语不得不用的步步高复读机。那也是我们全家的娱乐工具,一家人吃了饭总能围着它唱歌录音。
    ⑥还有一次我踩翻了凉在电饭锅里的开水,烫了一脚的泡,母亲抱着我一个劲儿地哭.心肝宝贝地喊着,“真对不起,对不起,好好的千嘛到北京受这份罪呢?要是在老家,哪里会这样烫着脚了。”这倒是真的,我们用电饭锅煮开水,不就是为了省下一个热得快的钱吗?但忧惠就是如此,会让亲爱的人抱得更紧,父亲在日后与我散步时曾对我说,那时他与母亲的感情比新婚还要恩爱。有太多的夜晚,他们愁到失眠,但是可以相依为命。
    ⑦可我毕竟是少年,当时对于贫穷并没有太多的感受,经常都是嬉笑过去了。比如我们没有钱买第二套校服,却需要每天都穿它,没办法的时候就在锅里炒衣服,校服洗过放到锅里去炒干。我很擅长这种技艺,我可以告诉你如何不把衣服炒皱,如何不把拉链炒化。
    ⑧好在后来富裕了。那是只有苦过拼过的人才知道的滋味。真正的财富,也许不是后来的富有,而是当年的贫寒;不是那些小家子气的冷暖自知,而是破釜沉舟的卧薪尝胆、含辛茹苦。因为,贫寒像凛冽的酒,喝过才敢提着虎拳,往世上走。
    (有删改)
    (1)文中哪几件事体现了我们的生活是贫寒的?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至少三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⑥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谈谈你对“真正的财富,也许不是后来的富有,而是当年的贫寒”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你的成长经历,谈谈对文章的认识和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载word版试卷(含答案解析)

试卷分析

详情